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27节
  胤祉只觉得方才那股子高兴喜悦都被这两句话压回去了,老四这两年来也颇有圣心,皇阿玛没道理压着一个亲王家里的世子,除非这个世子身上干系重大,皇父春秋已高,除了皇位太子位,还能有什么干系!
  但他心里还存着一丝念想,万一,是皇上对弘晖不满,让老四另外选人呢?
  但第二天,他就听到了皇上传召雍亲王胤禛及其长子弘晖的消息。
  胤祉的背佝偻下来,这一瞬间,他仿佛老了老几岁,自从老八坏了事儿,兄弟里无非就是他和老四在御前得脸,这几年来也很是不对付了几回,照着老四那个小心眼,他还能怎么办?他这是要朝着弟弟俯首称臣吗?
  满禄看着主子丧气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但想到传旨太监临走前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和那句“世子得封,三爷必然高兴”,三爷就算是不高兴,如今皇上眼里,他也得高兴啊!
  满禄在心里叹口气,还是大着胆子上来提醒胤祉。
  胤祉只觉得嘴里从舌根都泛着苦意,是啊,他不能因为老爷子看重老四就为此心生怨怼,不然,这个丧气样子传进宫里,皇上心里又不知道怎么想了。
  多么讽刺,明明是他被放弃被搁置,被轻易打发了,他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要把头低下去,可是他不能有丝毫的不高兴,他还得乐乐呵呵的,得诚心感谢皇恩浩荡!!!
  胤祉抹了把脸,眼睛里都是红血丝,他强撑着精神站直了,哑着声音道:“是,好事儿!来人,传下去,就说要贺咱们王府封了世子,今儿晚上府里摆宴!”
  当夜,诚亲王府大摆筵席,庆祝弘晟封了世子,胤祉喝得大醉,晕晕乎乎地被扶着下去。
  “爷,您喝碗醒酒汤吧。”
  胤祉一声不吭地端过来一口闷了,然后摆摆手让人都下去。
  他坐在床上,一只手揪着心口,只觉得胸口闷闷地疼,慢慢躺下后,他把手盖在眼睛上,两行泪倏然而落。
  老爷子真是玩得高啊,用修书编撰的活儿把他捧起来,捧得他飘飘忽忽忘乎所以,然后就傻愣愣地怼上了老四,觉得把他斗下去自己就成功了。
  可是如今呢?
  老四这些年来越发沉稳内敛,门人也都有出息,在西北有年羹尧,有老十四,在江南有戴铎,在湖广有魏经国,在宫中有德妃,在京里有十三。
  他还有什么?军中无兵,皇亲无人,只有一群跟着他编书的文人们,管什么用?当年老八是满朝举荐,不一样是被厌弃了?
  这是拿着自己当磨刀石,去磨老四了!
  皇阿玛真不愧是少年登基收揽大权的英明君主啊!当年拿老大磨废太子,又拿着太子的位子磨老八,这几个都磨废了,又把自己和老四抬上来了。
  可是,若一开始就知道皇阿玛更属意老四这样的冷厉坚韧性子,他何必跟老四别扭这几年?
  皇上好谋算,老四是真练出来了,但是他呢?来日新君登极,他如何自处?
  胤祉想到自己的妻子儿女,心里一阵酸涩。
  另一边,胤禛带着弘晖入宫见驾,满府都很紧张,大家都不傻,明白这是皇上要亲自看一看,雍亲王府的继承人能不能担得起大用?
  弘晖站在正房中央,乌拉那拉氏和几个丫鬟绕着他看了几圈,从头上戴的帽子,到脚底下的靴子,都里里外外看了一个遍,这才放他们父子走了。
  看着弘晖的身影,乌拉那拉氏只觉得满身的血都热起来了,她等了这么多年啊!
  “汪汪!”软乎乎的肉垫按在了她的手心上,又把前爪翻转过来,用另一边的毛毛帮她把手心里的汗擦干净。
  “元福,皇上会喜欢他吗?”
  “汪汪!”元福的黑豆眼坚定地看过来。
  ——历史上的弘历才十岁左右,被胤禛教导了四年,就能一点不出错地面君见礼侃侃而谈。
  当然了,历史上的章总确实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但是依着李盛看来,弘晖在这方面的天资,并不逊于弘历,这几年来胤禛多次随驾,许多联络门人的事儿,都是弘晖来传达的,并无一丝不妥,胤禛很是满意。
  何况,这近十年来,胤禛几乎是手把手地把他带在身边教导,九子夺嫡mvp言传身教一对一辅导,弘晖只要稳定发挥,就不会有问题。
  当天傍晚,胤禛自己回来了,福晋急忙忙地迎上来,却没看见儿子,立马就面露焦灼。
  胤禛扶住她道:“没事,弘晖被老爷子留在宫里了,说咱们之前在阿哥所的院子正住着胤衸,也还没成婚,便让弘晖也住下了,他们小叔侄俩也好亲近亲近。”
  福晋这才定下心来,马上就开始回想:“那是密嫔的儿子吧?”
  胤禛点点头。
  老爷子如今是疼小儿子们啊!阿哥所如今住着的,都是排行靠后的皇子们,这是让弘晖提前亲近这些小叔叔,同住一起,将来也好留些情分。
  福晋坐下喝了口茶,立马又想起一件事来:“诚亲王府上递了帖子,说要摆席庆祝,他们王妃今儿亲自来请咱们呢。”
  老三这是要低头求和了。
  胤禛拿过来帖子来看了看,想到今天见皇上时,老爷子话里话外地让他要友爱兄弟善待宗室,他点点头:“那就去。”
  又是一年年末了,下了一夜的雪,早上一出门,外面的雪积了厚厚的一层,要是不穿高底儿的靴子,出去一会儿鞋子就湿了。
  小太监们正轮流扫雪,四福晋还专门熬了姜汤放在他们的倒座房里,省得冻病了,大年下的都不痛快。
  李盛蹲在小花园的秋千上晃悠悠,今年弘晖有事,弘昀带着几个弟弟堆雪人,一年一个,他们堆雪人元福,已经非常熟练了。
  “弘时,你带着弘昼去滚两个圆球,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弘历,你跟我过来先把底座踩实了。”
  “元福,你小心着点,别摔下来咯。”弘历一边使劲儿踩雪,一边看着这边的大狗狗。
  李盛蹲着的这个秋千,其实就是一个大簸箩,两根绳子稳不住,这是一边三根共六根绳子牵住的。
  他刚来四爷府上那会儿还小,弘晖的小秋千他也能蹲上去,但是后来狗子越长越大,窄窄的秋千板子连元福的两只爪子都放不开,根本满足不了大狗狗的需求。
  后来开了小花园,胤禛就给自己的宝贝狗子做了个新的,巨大的大秋千。
  李盛第一次过来看见的时候,觉得这大圆簸箩两边加六根粗绳子的组合,从上面看,就很像是一只大螃蟹嘛。
  两边也是各自三根粗柱子,深深扎进土里,又各自用四根小木桩子围住,尽管李盛这么重,但晃起来还是很稳当的。
  李盛在上面蹲了一会儿,觉得脚脚有点凉,跑进最近的年氏院子里,叼了一个六阿哥的小花被出来,弘时帮着他铺在簸箩里,元福在旁边耐心地等着铺好,然后敏捷地一个起冲,跳进来蹲下。
  这几年的元福雪雕都很漂亮,已经逐渐长大的弘昼他们审美水平也在升高,学会了绘画的小阿哥们还都点亮了新的技能点——在雪里掺土来染色。
  深色浅色完全可以通过雪和土的比重来调和,甚至弘昼还用了洗笔池里的黑色稀墨水来加重雪雕背上的颜色,先提前跟雪混合冻起来,用的时候再砸碎了和进去。
  至于腹部的白毛毛,那就是雪的原色;
  眼睛上面两块黄色的豆豆眉,就是用黄土颜色;
  眼睛也不是当年粗陋的黑豆,而是两颗专门提前准备的黑曜石,耳朵是先用小木头枝做出框架,然后用白色布料盖住,再往上面堆雪,冻住后就成形了。
  几个人从早上九点多钟就开始忙活,中间有需要等着的时候他们就回去屋子里看书,这样,直到傍晚天都黑了,元福雪人终于完成了。
  蹲坐的雪人元福,高度大概有一米三,底下是大概半米见方的踩实了的雪面,外面还有一圈雪围着。
  小太监们提着灯笼过来,被弘昼要求离得远一些:“这蜡烛靠近了也热乎乎的,别把元福烤化了。”
  李盛蹲在自己的雪雕前面很满意地欣赏了一会儿,挨个蹭蹭弘时几个,愉快地眨眨眼又摇了摇尾巴。
  挺好,以这样的水平,就算以后住进宫里,他们几个哪怕是在乾清宫前面堆雪人元福,也不至于丢人了。
  第188章
  李盛在年氏的院子里,蹲在廊下看冰雕,这是府里最近这一阵子才兴起的新鲜玩意儿,旁边弘昞住着的西边侧屋,窗户边上还放着一排小冰雕,都是各种水果蔬菜的样子。
  那天,弘昞听说哥哥们在外面堆雪人,也想出去玩,但他那会儿有点咳嗽,年氏很担心怕儿子着了风,就没让去,弘昞不高兴了一会儿,就自己闷闷地回去了。
  弘昞这孩子一向省事,听话乖巧不淘气,跟谁都是又亲近又和气。
  第一次见福晋就往人家怀里一趴,搞得福晋心软软。
  第一次见耿氏,就啪嗒啪嗒跑到她桌子面前,踮着脚,两只小手扒拉着桌子边站直了,奶声奶气问她桌上的芝麻糕能不能吃一块,年氏相貌好,他也是个小仙童一样白嫩俊俏,当时就给耿氏萌得一脸笑——弘昼这会儿正是狗都嫌的年纪,她这个当亲妈的,都觉得弘昼这兔崽子真烦人,这一对比,还是小娃娃可爱啊!
  府里的几个额娘和哥哥嫂嫂们都喜欢他,年氏也觉得这孩子贴心,小朋友平时从来不要什么东西,这回满眼期盼地仰着头跟自己提出个请求,还被自己无情地驳了 ,年氏心里很是难受。
  胤禛来了,年氏说起来这件事还掉泪,自责没照顾好孩子,害得现在弘昞生病了一直不好,想出去跟哥哥们玩都不行。
  胤禛看着爱妾幼子,心里一软就大手一挥,在年氏屋子外面起了一排连廊,又从宫里花房要了各色盆栽,还求了康熙,从畅春园那边要了个会做冰雕的小太监出来,在年氏院子里雕了好几个大大小小的元福,还有各种瓜果,小兔子小老虎之类的。
  这下好了,不用弘昞出去找哥哥们,哥哥们都跑到年氏的院子里来了。
  弘昼和弘历看着木架子上的冰雕元福,喜欢得不得了,弘历还规矩些,弘昼上去就抱住阿玛的大腿,他也要狗狗冰雕,他也要搞一排小元福放在自己的窗户下面!
  于是冰雕小太监赵新立马迎来了大批订单,忙得脚打后脑勺,但是他一点都不抱怨,因为他的地位提升了——王爷给他配了两个小学徒太监,天知道,他在畅春园里可是给别人伏低做小当徒弟的!这会儿居然也成了被人捧着的小师傅了!
  而且这府里的福晋侧福晋都出手大方,他刚开始给六阿哥雕冰雕的时候,刚到这院子里磕了头还没动工,年侧福晋就赏了他三十两银子让他好好干活儿,后来各位阿哥都要,福晋还额外赏了他一个荷包,里面是一对纯金的小莲蓬,还给了他冻伤药膏。
  赵新想到当时有人去畅春园传话,说雍亲王府要个会冰雕的小太监,当时师傅没在,他那个伤了大拇指的师兄一把把他推出来,说他平时最勤谨手艺也好,于是他就来了。
  ——其实师兄的手艺才最好,但是就在年前,为了忙宫里派下来的活儿,忙乱间他的大拇指被小师弟用刮刀伤着了,师弟是园子里总管的干儿子,师傅一句重话都没说,还把师兄露脸的差事都夺了。
  大师兄等了两年才有机会给宫里进献冰雕,费了十几天功夫,为此还冻病了一回,用心做好的一组牡丹冰雕,本来是想着露脸得赏,能把赏赐送回家里,让家里人能过个好年的,他小弟弟年前得了风寒,险些去了一条命,他若是能送回去银钱,也能给弟弟买些好东西补补身体。
  但是宫里来太监验收的时候,师傅一句没提师兄,让小师弟在上去站在牡丹冰雕旁边说话。
  这次的机会,不用想也应该是小师弟的,谁不知道雍亲王府的大阿哥被皇上单独召见呢,眼看着四爷就要起来了。
  赵新是从园子里被直接带走的,师兄不让他回去看,催着他跟人走了。
  想到大师兄平时就护着他,这回更是一时气盛得罪狠了师傅和总管,还不知道怎么熬下去。
  赵新咬咬牙,对着带人来搬冰雕的苏培盛,跪下就是砰砰砰三个响头,额头上霎时一片红印,把苏培盛吓了一跳。
  听赵新把事儿一说,苏培盛上下打量他两眼:“你倒是个知恩图报的,行了,这事儿你不用管了,你那师兄手艺好是吧?正好,如今府里的小主子们都爱冰雕了,你一个人也不大够。”
  然后三天后,赵新就在自己屋子里看见了被打成猪头的师兄柴玉。
  ——当时传话太监一走,他就被暴怒的师傅拧着耳朵扇了十几个巴掌,也不让他雕冰雕了,直接派他去铲雪存冰扫院子,失去了“手艺人”这个身份,柴玉的日子过得可不好。
  但也是因为这样,苏培盛才能把人运作出来,这么多年,他的雍亲王府首领太监可不是白当的——一个会冰雕的小太监没了还得上报,但是一个干杂活儿的太监生病了挪出来,那可就好说多了,回头往上一报,就说没熬过去人没了,神不知鬼不觉。
  柴玉来了之后苏培盛请了大夫给他看手上的伤,好医好药,又是十七岁的年轻人血气旺,两三天就好了,脸上虽然还有红肿,但不妨碍干活儿。
  于是师兄弟两人就像是开了加速一样,没过几天,各院子里都是各种冰雕了。
  胤禛来看年氏母子的时候,李盛正蹲在连廊里看着外面的一个半米高的蘑菇冰雕,连地下的伞盖都做得很逼真,蘑菇根旁边还有两个刚冒头的小小蘑菇。
  据说是因为弘昞最近吃火锅爱上了蘑菇,冬天的份例里每天都有一个锅子,弘昞小朋友只要吃火锅,就要吃蘑菇,干蘑菇鲜蘑菇,榛蘑白菇,他都特别喜欢,那天李盛在这边玩,这孩子还专门让太监给元福盛了一小份榛蘑,被狗狗婉拒——李盛更爱吃炖榛蘑的大块鸡肉,和飘着一层金黄色油花儿的香香鸡汤。
  他正盯着大蘑菇冰雕出神,就听见里面传来年氏略带担忧的声音:“爷,正月十五那天,进宫领宴,弘昞能不去吗?他还那么小,从前天才刚刚不咳嗽了,一路上顶风冒雪的,我怕他再病了。”
  随后便是胤禛有些低沉的声音:“估计不行,这几个月,皇阿玛抬举咱们府上,咱们就更得孝顺,过了这个年,便是皇阿玛登基六十载,这样的好日子,大家都高高兴兴地进宫领宴,给他捧场,老爷子才开怀呢,何况,前几日,皇阿玛才给了恩典,咱们得感恩。”
  这个恩典,说的就是冰雕太监赵新了。
  听着胤禛这样说,年氏也只能遵从了。
  于是,到了元宵节这一日,满府里的孩子们都被带去宫里了,只剩下三个格格,在资历最深的宋氏屋子里一起吃了饭,便摆开桌子打牌玩儿。
  李盛看了一眼,觉得没意思,就跑出去玩了,下了几天雪,花园子里才把路清出来,他出去跑了几圈。
  自从在圆明园住惯了,也在那边跑动惯了,回了府里总是觉得地方小跑不开,李盛作为一只活泼的大狗狗,无比盼望胤禛赶快当家做主,那他就能在圆明园长住了。
  康熙六十年春正月月底,皇帝以御极六十载,遣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祹、诚亲王世子弘晟,告祭永陵、福陵、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