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日子 第83节
  “娘说要换点碳和票。”
  “成啊。”这粮食到哪里都是硬通货:“换完了我送你回家去吧。”不然自己不放心啊。
  “不用啊,方卫东很牢靠的。”珍珍赶紧示意方卫东讲话。
  方卫东坐在板车前头,木然的脸上一秒换了带笑的表情,他扭头憨笑地对走在车旁的韩老大说:
  “我和你爹是知根知底的朋友,不然你爹娘咋会放心让我带你小妹来这么远的地?”
  韩邵文忙笑着说:“不是不放心你,是我也想回家一趟瞧瞧爹娘。”
  方卫东就没说话了。
  韩老大不敢再说什么,怕惹得人不高兴,指着前方一排红砖房说:“就是那边了。”
  到了后,车子停在红砖房边上的小杂物间门前。
  珍珍倒是吃惊起来,本来听他哥说要到了,前面红砖瓦房就是,她还开心了下,大哥住的地方不错呀。
  结果大哥就住这一间杂物房,旁边又搭了个羊毛毡顶的厨房,
  简陋得超乎自己的想象。
  秦桂香在农场干活去了不在家,
  韩邵文找了工友,很快车上的几百斤粮食换了煤炭和票回来,韩老大拿着一张自行车票,犹豫着要不要给珍珍带回去。
  这么点大的孩子,万一把票弄丢了怎么办。
  珍珍冲着他伸手:“哥,给我呀!娘让我带票回去。”
  韩老大顺手把手里的票给了她后才反应过来,见她认真地放进了自己的小口袋里,还扣上了纽扣,才稍微放了点心,最起码不解开扣子是不会丢的。
  “不行不行,还是在我这边住一晚在回去。”眼看着黑色将暗下来,
  这会回去路上啥也看不清,晚上黑布隆冬的太危险了。
  在韩老大的强烈要求下,珍珍去她女同事那边凑合了一夜。
  方卫东则是不想去和别人挤,其实是珍珍觉得方卫东不适合和人有太多交流,
  韩老大只好把他的板车拉进了木工房里,让他在板车上凑合了一夜。
  珍珍一夜没睡好,早早地和方卫东回家去了,到家同样是下午时分,方卫东给家里搬了好几趟的煤炭才走。
  食堂工作的作息时间和工人不同,王红芬是早上上班晚,晚上下班迟,
  早上她送喜儿保育院的时候,听说铁梅生病没上班,便转身买了两样点心去她家看望她,昨天就瞧着她脸色不好。
  到了她家,是田玉春给她开的门,两人照面后田玉春礼貌笑道:“舅妈来了啊。”
  “啊,我来看看你娘,她怎么了?”王红芬大声说道。
  “我也不知道。”
  王红芬进屋后,见韩铁梅侧躺在床上,眼睛红肿,一看就是哭得狠了。
  “到底是怎么了!”王红芬着急地问她。
  韩铁梅坐起身来不说话,王红芬放下手里的点心,就陪着她旁边。
  过了良久,韩铁梅未语泪先流,嘶哑着声音道:“二嫂,我苦哇!”她哭得说不下去,
  王红芬拉着她的手拍了拍,能让小姑子这么难过,事情肯定很大。
  哭了半饷,韩铁梅终于不哭了,她用浓浓的鼻音,说着事情的原由。
  今年过完年,因为儿媳妇一直不孕,她带着田玉春去看了大夫,大夫说田玉春身体很健康,最好是男方一起来看看。
  振威去就去,检查结果是他的小蝌蚪有毛病才导致的夫妻不孕不育。
  “我怎么知道棉籽油有这坏处啊!我还费劲巴拉的到处托人买!”韩铁梅抱着王红芬的肩膀再次痛哭起来。自己害了振峰一辈子啊!
  当时医生问了她家有没有食用棉籽油的习惯,原来棉籽油可以导致男女的不孕不育。
  医院也是最近一年才发现的,
  王红芬:“……”
  这可怎么劝呢。
  好像说啥都不太好。
  第59章 煤炭炉
  换回来的煤炭可以用一个月的, 方卫东给搬去楼上走廊了。
  自家的走廊是锁起来的,
  放着些冬天常备的大白菜、洋芋,还有煤球和这次换回来的煤炭。
  “娘, 大哥给换的票。”珍珍到家后给王红芬一把各色各样的票。
  王红芬挑出其中的自行车票惊喜地说:“有自行车票了,明天请假去买。”
  老大夫妻一个月给20块,一年下来基本没动过, 买自行车的钱还是有的。
  对珍珍说:“以后你和喜儿上学就不用走过去了。回村上也不用搭汽车了。”大人五分钟的路程, 两个小腿短要走十多分钟。
  二八大杠是现有自行车里最大最能抗重的一款, 珍珍和喜儿将将够到后车座的高度。
  韩铁柱买完车后停在楼下, 用手指擦了擦车架上莫须有的灰尘,
  有眼尖的立马问他:“老韩,你家买车啦!?”
  “呵呵, 是啊!儿子攒的自行车票给我了。”韩铁柱老脸笑得跟菊花一样, 他想绷住脸不笑,可压根控制不住。
  邻居们只知道他大儿子夫妻在煤矿,二儿子在农村种地,
  房屋装修得这么好, 对他家的经济条件已经有了猜想,后来才隐隐约约听说, 是啥劳模。
  具体啥劳模也不知道。反正听说上面给了不少奖金, 还空降到粮站里当工人了。
  瞧瞧, 他刚上班没多久, 自行车都买起来了, 家里孩子穿着也都干净整齐, 拾掇的不比领导家的孩子差。
  等显摆过了, 韩铁柱扛着二八大杠一口气爬上了三楼, 把车停在自家房门外。
  “爹!为什么不放楼下??”
  他们住在粮站院子里, 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当然小偷小摸的人哪里都有。
  “我可不放心放楼下。”韩铁柱理直气壮说道。
  “可好重的呀!你腰会疼的。”这可不是后世的铝合金材质的自行车,现在的车可是钢结构的,估计有五六十斤。
  “不重!”韩铁柱只觉得扛着自行车的时候,自己是浑身是劲,一点没觉得重。
  当然,腰是开始隐隐约约有点痛了,不过没关系,时间久了肯定就习惯了,肯定是最近都没干力气活,身子养得太娇贵了。
  老话说的好,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次家里添了奢侈品,怎么能不回村一趟呢,
  韩铁柱给单位请了第二天下午的半天假,准备回村弄点木材回来:“珍珍,爹带你回村呀?!”
  他拍了拍二八大杠的后车座,邀请珍珍明天一起回村。
  珍珍头摇得小辫子都要散了,她才不要受这个罪:“我不去!”
  “好吧!”听起来,韩铁柱还有些遗憾。
  珍珍从煤矿回来后又无聊了,让方卫东去半夜偷偷进到市图书馆复印一些书给她看,尤其是小人书。
  方卫东的速度很快,它的眼睛就是扫描仪,刷刷几下,一本书的内容就拷贝到了它的资源库里。
  通过小镇的纸品厂就能印刷出来了,
  几个晚上就搞定了,给小镇里空荡荡的图书馆给填的丰满了些。
  韩铁柱晚上到家的时候,骑得满身都是汗。后车座上一个大柳筐,后车座左右两边和上面各一个大柳筐,呈品字形摞在一起。
  里面都是砍得板正的木柴块,是老二家里的柴垛子上的。
  够烧一段时间了。
  订做的炉子明天要去拿了,以后家里用柴的地方多了。全买了炭用实在舍不得,
  韩铁柱说:“不行,还是太少了,下次还得是牛车去,多拉点回来。”
  “等小四和平平放假,让他俩回村多砍些备着。”王红芬帮着抬着柳筐上楼,以前都是满山的不要钱的柴火,现在要花钱买,这哪里能舍得。
  订做的煤炭炉太重了,方卫东和韩铁柱一起去拿了回来的,
  铁匠师傅太实在了,炉子有一百多斤重,好在是分体的,可以搬到楼上在组装起来。韩铁柱也不跟他客气,在楼下看着驴车,方卫东轻轻松松几趟搬完了。
  这次他的形象是之前装修工人的样子,老熟人了。
  到家里不仅组装起了炉子,还把客厅的饭桌收到楼上杂物间,空出来的位置放着煤炭炉,
  炉子的出烟管穿过卫生间,在卫生间墙上打了个洞,
  这样晚上在卫生间洗个脚或者泡个澡,也不会冷了。
  卫生间里有一个大浴桶,一个蹲坑,还有一个小小的洗漱池,水龙头高高的,这样不仅可以用池子洗衣服,还可以用小水桶往大浴桶里接水洗澡。
  王红芬下班的晚,等她到家的时候,推开房门瞬间,一股热浪袭来。
  她楞了下,就见屋内中央位置放了个奇形怪状的炉子。圆圆的直径一米二的桌板卡在炉口处,看起来就是饭桌卡在炉子上。
  韩铁柱打开炉门给里面添置木块。孙子孙女在圆桌上写作业,珍珍和喜儿在看小人书,几人的小脸红扑扑的。
  煤炉外面还焊一圈防烫围栏,她新奇笑问:“哪个想出来的点子啊。”
  韩铁柱说:“当然是你闺女啊。”
  珍珍抬头冲她一笑。
  王红芬不由自主的也笑了,揉了揉她的脸:“珍珍这个名字叫对了,不仅是珍珍的珍,还是真厉害的真!”
  安安说:“奶!这炉子可暖和了!”她热得敞开了棉袄,感觉要出汗了。
  “不许脱衣裳啊,还是会受凉的。”王红芬警告她。
  炉子和桌面都是生铁做的,看起来沉甸甸冷冰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