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他不想蔺哲讨厌自己,更不想他们彼此伤害。在江奕心目中,蔺哲是个好人。如果他被好人厌恶、抛弃,那他自己又是什么?江奕自觉没错,又害怕犯错。因而他总是谨小慎微,时刻观察蔺哲的一言一行,并以此作为审视自己的绝对标准。
  开灯的瞬间,江奕眯了眯眼睛,随即又被屋内的布置所撼动。这里比先前任何一个房间都要古典。
  沿墙的玻璃展柜中整齐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容器,有小巧的苏打水杯、镀金的早餐瓷器、石榴石色的香槟酒玻璃杯、威尼斯酒杯,还有滤水器和浅碟。
  蔺哲交给他一双毛毡拖鞋,说穿上它们可以避免在走路时发出噪音。接着他带他来到一台与房间格格不入的电子设备面前。“这是电脑,”蔺哲介绍,“我不用它的时候,你可以在上面查资料,或者娱乐。”
  随后,江奕就看那双纤长、洁白、美到缺乏实质感的手在键盘上来回跳跃,像弹钢琴,又更加轻盈。它们引诱他、教导他,向他展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下午两点的太阳总归是火辣的,江奕脱掉自己的针织衫外套,将它和蔺哲的工装外套叠挂在门口的衣架上。学习完毕,他的同伴开始工作,而他就坐在一旁安静地看。
  那一串串字母数字看得他眼花缭乱。蔺哲在这期间不爱说话,半个钟头过去,江奕感到乏味。工作室的主人贴心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本《伊壁鸠鲁的信徒马里厄斯》,这本书的存在出乎了客人的意料。江奕细细摩挲着黑色封皮上的烫金文字,如获至宝,尽管它读起来依然有些晦涩,但也算午后时光的小小点缀。
  片刻,他有些口渴,蔺哲也是。他绕房间两圈,没找到水,只有一个盛满液体、盖着木塞的绿色玻璃瓶。蔺哲告诉他,那是杜松子酒和威士忌酒调兑的潘趣酒,不介意的话,他可以尝一尝。
  “不介意。”江奕回复。
  他是个不挑食的孩子。他曾喝过落满灰尘的水,以及轻微变质的牛奶。只要没有毒,他都能接受。他拿来两枚素色玻璃杯,蔺哲打开木塞,江奕负责倒酒,然而这位工作人员临时推辞道自己不能喝酒。
  于是江奕一个人捧着酒杯,他喝得小心、缓慢,既是对酒精的探究,又是对蔺哲排斥噪音的迁就。他目不转睛地凝视着眼前认真工作的年轻人,渐渐,一种奇妙的影响在他身上起了作用。
  蔺哲优雅地坐在那里,有如地中海东岸古城出土的神祇雕塑。他的侧脸好像在发光,流苏似的长睫毛几乎贴到脸颊。他不时张开嘴,露出两颗尖白、略微透光、看着易碎的牙齿。
  到这里,江奕有些醺醺然,小脸烧起两片红云,抱膝坐在这张小小的阿勒夫耶转椅上。旁边的那位似乎察觉到异样,他突然停下来。江奕下意识看向电脑屏幕:
  少喝点。
  比起关心,他更认为这是一种警告。
  他轻轻放下酒杯,猜想对方是否知晓其自身所散发出来的、书上提到的美学魅力。“您见过波诺吗?”他大胆发问。
  蔺哲点头。
  江奕:“您见过我吗?”
  答案是沉默过后的摇头。
  “我想让您感受我的形状。”
  江奕勇敢地敲下这句话。
  见对方静止不动,他更大胆、也更为小心地去触碰那只冰凉的左手。他抓住它,用体温温暖它,牵引它靠近自己的脸。他想让蔺哲安心,想让自己安心。
  蔺哲猛地抽回手。
  一条新内容爬上电子屏幕——
  我要工作,江先生,请你回去。
  江奕吃败仗似的站起来,默默到门边换鞋,最后取下掩藏在内侧的外套。“谢谢您的指点和酒,蔺先生。”
  第9章
  他回到房间,打开《高维空间与生态文明》。他翻得很快,仿佛自己会速读,但实际上他一个字也没看进去。这让他的心更加焦灼,他认为自己正在辜负这本书的作者,辜负团队成员,更是辜负他自己。
  可是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
  自卑感涌上心头。他觉得自己很难真正融入他们,就算身体可以,思想也天差地别。他回想他待在蔺哲身边,无所事事,就像只无忧的小傻瓜。这只小傻瓜甚至一度出手打扰人家工作。
  蔺哲现在一定讨厌他了,认为他是个有坏心思的家伙。江奕敲敲脑门,去卫生间洗了把脸,不知不觉就对镜子里的自己发起了呆:
  他有颗希腊式的小脑袋,这让他看上去只有十六岁;他的双眼皮很窄很窄,眼眶圆圆的,眼尾略下垂;灯光照耀,他的眼睛像两颗顶好的火欧泊,双唇像粉芍药花瓣。他想起波诺,他长得跟他一样可爱,就是少了些高智感,多出来的蕴藉是天性使然。
  难怪波诺讨厌他。
  他再次坐到书本面前,翻到“速读”开始的那一页,边学习边掉眼泪。他嘲笑自己的表现过于矜情作态,可他就是这样。他越是认真对待一件事,就越希望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当事与愿违,他就容易跟自己过不去,陷入深深的内疚与自我怀疑。
  等终于静下心来,他把自己完全献给了时间和知识。他深刻了解到三圈层污染情况,从主要污染物到半衰期再到辐射强度。
  他知道细胞结构不同,基因融合的触发机制就不同。譬如动物的跨物种基因转移载体是血小板,被子植物则要用到维管束和筛管细胞,细菌强化是辐射诱导的基因编辑系统突变,病毒则能够跨界传播。
  有时他会单纯把它当作故事来读。
  譬如波诺曾将一个北极狼人嵌合体拆解成点,安插在文森特·梵高的《星月夜》里长达近百年;他开创的最早的莫比乌斯环世界叫“乐界”,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是调配“乐界”的核心人物。
  他开始动笔——
  观后报告
  书名:《高维空间与生态文明》
  作者:波诺
  出版社:密涅瓦出版社(原版出版于2100年)
  一、引言
  《高维空间与生态文明》是新德尔斐圣殿秘境公会领袖波诺的代表作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他对高维空间开拓的历程以及对未来生态文明的展望和启示。这本书融合了近现代历史、生物技术、资源管理与社会批判,表达了对新时代进步的高度崇拜和对过往社会结构的强烈不满。我阅读这本书的初始动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需要以及对作者和译者思维方式的好奇。然而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对自由意志和存在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世界里,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并决定我们的未来。
  二、内容概述
  《高维空间与生态文明》是波诺在2095到2098年间,在威尔克斯地自建的雪屋里独居三年完成的图书类文献。在这期间,波诺孑然一身、饥寒交迫,抵抗疾病的同时尽全力拯救生命。书中内容不仅包括生物变异的原理及规律,如太平洋海裔、非洲脑林、黑曲霉变异株、珊瑚礁病毒,还记述了五维谜宫、剧本、游戏对三维世界产生的蝴蝶效应。
  本书共七卷,涵盖了从对建立高维空间的用途,到对人性、理学、生存之间关系的探讨。波诺通过切身体验,反映了近现代人类过度排外的现象,提出“进化即救赎”的理念,倡导生物舍弃原生基因,否则文明将面临无可挽回的癌症。
  三、书籍分析与评价
  1. 书籍的主题与中心思想
  《高维空间与生态文明》探讨了多个层面的主题,其中最核心的是各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升降和跨维运动。波诺认为,维度本质就是宇宙的俄罗斯套娃。“说不定此刻,六维你正在给三维我的自媒体账号点赞关注。”
  2. 作品风格与结构
  波诺的写作风格简明幽默,比喻生动形象,语言轻快且富有童真。书里有很多段落,波诺通过奇妙的刻画与类比,展示了他对跨维技术领域的卓越研究成果和对人类剿杀异种行为的抨击。全书结构紧凑、思维通透、逻辑清晰,令读者心驰神往、茅塞顿开。
  3. 理论观点
  波诺独居南极并非走投无路,而是一种对人心险恶的藐视以及神明独特的自罚方式。他倡导生物融合、创立《德尔斐刑法》,并非存心与人类为敌,而是失望透顶后的自我救赎。他清楚,曾经那个理智温驯的天才已经无法拯救他和他的同伴于水火,他能做的就只有化身暴君,用鲜血灌溉他想挽留的未知的爱。在这场基因革命中,他不是先驱,却能凭一己之力成为首脑并亲手推翻旧社会制度,建立新王朝,弘扬新理念。
  4. 创新性与价值
  《好维空间与生态文明》无论在史学、科学还是社会学方面,都具备极高的参考价值。它不仅是一本方便查找知识信息的工具书,更是科技发展的里程碑。二十多年过去,这本书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帮助研究者增进技术水平、提升精神境界。波诺研发的基因改造技术至今仍影响着一批又一批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