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不会的。”
“真的?”幺幺半信半疑。
“真的。”杨笛衣看着那只扁扁的蚂蚱,绞尽脑汁,“挺.....可爱的。”
“我还是再想想吧......”幺幺垂着脑袋趴在桌子上,小手指一下一下地戳着蚂蚱。
幺幺就这么一边纠结着,一连好几天都在编蚂蚱,但无一例外丑的各有特色,最后都被扔进灶台里当了燃料。
很快,年关近了,村里唯一的驿站也快要关门了。
幺幺手里拿着信,在驿站犹豫了一上午,终于在驿使再三催促下,递上了鼓囊囊的一封信。
“幺幺啊,你这有这么难送出去吗?”驿使哭笑不得的接了过去。
“你不懂啊赵叔。”幺幺叹着气,一步三回头的回家去了,留赵驿使一个人原地发呆。
年关眨眼便没剩几天,各家各户也备起了年货,杨笛衣身体也有了起色,不顾柳七娘的劝阻硬是跟着忙上忙下,气得柳七娘一连黑了好多天的脸,
年三十就在又一场大雪里悄然到了。
“恭喜发财,祝全天下最美最最最好的阿衣姐姐新春嘉平,吉日惟良,嗯还有心想事成!”
刚一起床,幺幺就小跑到杨笛衣身边,说了她知道的所有吉祥话。
杨笛衣笑眯眯地拿出一个红包,“幺幺共欢同乐。”
幺幺眼睛一亮,“谢谢阿衣姐姐!”
“不客气。”杨笛衣轻柔地摸了摸她的头,“和七娘说了吗?”
“说啦说啦,娘早起时候看到我还吓一跳呢。”幺幺伸出手比划,“也给我封了一个大大大大红包。”
“屋里头两个,吃饭了。”
“来啦!”幺幺一溜烟跑了出来,后面跟着杨笛衣。
柳七娘端碗的动作一顿,随即满意地点头,“果然小姑娘还是穿红色好看。”
“就是,阿衣姐姐穿红色真好看。”幺幺塞了一块肉急忙点头。
“我说的是你,”柳七娘瞥了她一眼,转头看向杨笛衣,“阿衣的漂亮和衣服没什么关系。”
“娘你想夸阿衣姐姐人长得好看就直说嘛,虽然我也认同。”
“你们两个,”杨笛衣被她们母女两个打趣得脸色泛红,“好好吃饭。”
“对了,今天早上方大夫还来过了呢,问阿衣姐姐身体怎么样。”幺幺忽然说道,“我说要不要让他等你起来,他说知道你没什么事就好,然后就走了。”
“走了?”杨笛衣微微一愣。
“回客栈了吧应该。”
柳七娘闻言瞧了杨笛衣一眼,倒是没说什么,杨笛衣只是点了点头。
夜里,村子里难得放起了烟花,幺幺知道后忙喜滋滋跟着几个孩子跑村头去看烟花。
小小的院子里只剩下杨笛衣和柳七娘,两个人裹的厚厚的,坐在椅子上,看不远处隐隐约约的绚丽。
“想好了?”
杨笛衣被烟花恍的一时失神,反应过来后微微点头,“嗯。”
看柳七娘没什么反应,杨笛衣笑了笑,“我以为你会劝我。”
“劝什么,他虽然没少往这跑,但从不轻易进门,懂礼数难得,还是个有脑子的,”柳七娘喝两口热茶,慢悠悠道,
“再说了,你本就和我们不同,你有你要走的路。”
“没有不同,”杨笛衣轻声道,大家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走之前记得说一声,别和幺幺她哥哥那混帐学。”
杨笛衣浅笑,难得的带上了几分娇软,“好。”
也是时候,把那封信给他了。
“信?”方雪明拿筷子的动作一顿,有些迷茫,“什么信?”
“就是,不是驿站寄的,上午掌柜的送来的,”小厮挠着头,“白日忘了和您说了,就这个。”
方雪明接过信,薄薄的一层,顿时心里有了猜测,待看清纸上熟悉的字体和药材名,笑容不自觉更大了些。
“是好消息吗?”
“是啊。”方雪明微微点头,视线移向窗外,很久没有这样能让他开心的消息了。
......
“周百户!”
周悬脚步一顿,转头看向喊自己的人,是他手下的兵,“什么事?”
“那个,我有点尿急,这些信,您能不能帮我拿一下,如果有人取信,让他们自己找就行,我就去一会儿.....”
眼看面前人急得就要憋不住,周悬略一点头,接过他手中成堆的信,“去吧。”
“多谢百户!”那人喜上眉梢,顿时跑没影。
周悬拿着信站在营地门口,没一会儿就有个急匆匆的身影跑了过来。
“周百户!”来人虽然跑的急,但见了周悬还是规范行礼,一双眼睛直勾勾盯着信。
周悬点头表示知道,便把那堆信递出去让他找,很快原本在这士兵也跑了回来,感谢周悬帮他照看。
那人已经眼疾手快地找到了,鼓囊囊的一个在一堆信里格外显眼。
馒头似乎提过他,想是家中妹妹寄来的,周悬不经意瞥了一眼,瞳孔骤缩。
“这小丫头......”那人取出信件,还带着一只草编的蚂蚱,刚准备放回去回屋认真看,注意到一旁周悬的脸色,略有些茫然,“怎么了百户.....”
“没事。”周悬这回看清楚了些,眼神暗了下去,不是她编的,只是有些相似罢了。
不远处一抹烟花升起,在半空中炸出漂亮的形状,营地门口的三人默契回首,注视着空中的烟花。
周悬静静驻足,心道,若阿衣还在,他必会揽着她,然后说出他在心里重复了几百次的话。
愿阿衣年年岁岁,平安康健,喜乐无忧。
第17章
京城的雪一贯来得早,等到了年关,整座城中早已是一片白茫茫。
天寒地滑,杨笛衣身体又有些弱,父亲母亲怕她受凉,她便整日整日的不能出门。
“我的小姐啊,这一页您已经看了半个时辰了。”
眼看杨笛衣抱着一本书半晌没动,镜儿忍不住提醒道,心想小姐不会被冻僵了吧。
杨笛衣收回神游的目光,长长叹了一口气,“可是真的很无趣啊。”
“换一本读呢?”镜儿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在书架上翻找。
“都看过了。”杨笛衣托着下巴答道。
“那......”镜儿举着手中的针线,“做女红?”
杨笛衣轻轻摇了摇头,她会的样式已经快赶上城中的织娘了,也没什么新花样。
“小姐难得这样呢,”镜儿笑道,“以往小姐再无聊,也会给自己找些事做。”
“是吗?”杨笛衣下巴枕着手臂,望向门外的白雪。
好像确实是,习字,读书,以往她总有事情打发时间,如今怎么这般耐不住了,总觉得这些事情没什么好玩的。
“镜儿,把我的......”
笔砚两个字还没说出口,熟悉的身影披着一身风雪掀开门帘踏了进来。
“爹。”杨笛衣眼睛一亮,“今日你怎么在家?”
“不欢迎爹爹?”杨赴扫去身上残雪,笑着坐了下来。
“不是,”杨笛衣脸色微微泛红,为什么有种偷懒被发现的心虚感呢。
“是不是在府里日子久了,无事可做?”杨赴仿佛看透女儿心中所想。
“是......”
杨赴环顾四周,想了片刻,在院子中拔了几根草,“难得闲来无事,爹爹教你编草蚂蚱好不好?”
“草蚂蚱?您还会这个呢?”
“那是。”杨赴眉头一挑,颇有些自豪的意味。
杨笛衣歪着脑袋,没过一会儿就看杨赴手指翻动,一只活灵活现的蚂蚱就在他手中诞生了。
杨笛衣一脸惊喜地抱着杨赴的袖子,缠着他教他,杨赴自是欢喜,父女两个就窝在房里编了一上午的草蚂蚱,直到杨夫人差人来唤,父女二人才恋恋不舍地吃饭去了。
晚上吃过年夜饭,杨笛衣继续在房里编着草蚂蚱,直到编出一只和白日父亲编的差不多七八分相似,才略有些满意。
突然,窗户似乎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杨笛衣微顿,心中有了猜测,忙起身打开窗户,果然,远处墙上趴着一个小小的人。
杨笛衣看着他灰头土脸的样子强忍着笑意,道:“过年好啊周江上。”
“嘿嘿,阿衣姐姐新年好。”周悬看到她打开窗户,急忙抹了把脸,在墙上冲她笑,不忘往前又凑了一些。
“家里吃过年夜饭了?”
“吃过了!”周悬疯狂点头。
看他一脸犹犹豫豫,又带着不好意思的样子,杨笛衣递了个话头,“这么晚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周悬不敢直视她,只是小心翼翼的从身后掏出一个盒子,不知道该怎么递给杨笛衣,在墙头上空舞了一套拳似的。
“你等等。”
片刻后,杨笛衣从屋里走到了墙头下,踮起脚伸手接过了小盒子。
“那个,那里面是我陪娘逛街的时候,看到的一副超级漂亮的首饰,不知道是不是你喜欢的,”
“真的?”幺幺半信半疑。
“真的。”杨笛衣看着那只扁扁的蚂蚱,绞尽脑汁,“挺.....可爱的。”
“我还是再想想吧......”幺幺垂着脑袋趴在桌子上,小手指一下一下地戳着蚂蚱。
幺幺就这么一边纠结着,一连好几天都在编蚂蚱,但无一例外丑的各有特色,最后都被扔进灶台里当了燃料。
很快,年关近了,村里唯一的驿站也快要关门了。
幺幺手里拿着信,在驿站犹豫了一上午,终于在驿使再三催促下,递上了鼓囊囊的一封信。
“幺幺啊,你这有这么难送出去吗?”驿使哭笑不得的接了过去。
“你不懂啊赵叔。”幺幺叹着气,一步三回头的回家去了,留赵驿使一个人原地发呆。
年关眨眼便没剩几天,各家各户也备起了年货,杨笛衣身体也有了起色,不顾柳七娘的劝阻硬是跟着忙上忙下,气得柳七娘一连黑了好多天的脸,
年三十就在又一场大雪里悄然到了。
“恭喜发财,祝全天下最美最最最好的阿衣姐姐新春嘉平,吉日惟良,嗯还有心想事成!”
刚一起床,幺幺就小跑到杨笛衣身边,说了她知道的所有吉祥话。
杨笛衣笑眯眯地拿出一个红包,“幺幺共欢同乐。”
幺幺眼睛一亮,“谢谢阿衣姐姐!”
“不客气。”杨笛衣轻柔地摸了摸她的头,“和七娘说了吗?”
“说啦说啦,娘早起时候看到我还吓一跳呢。”幺幺伸出手比划,“也给我封了一个大大大大红包。”
“屋里头两个,吃饭了。”
“来啦!”幺幺一溜烟跑了出来,后面跟着杨笛衣。
柳七娘端碗的动作一顿,随即满意地点头,“果然小姑娘还是穿红色好看。”
“就是,阿衣姐姐穿红色真好看。”幺幺塞了一块肉急忙点头。
“我说的是你,”柳七娘瞥了她一眼,转头看向杨笛衣,“阿衣的漂亮和衣服没什么关系。”
“娘你想夸阿衣姐姐人长得好看就直说嘛,虽然我也认同。”
“你们两个,”杨笛衣被她们母女两个打趣得脸色泛红,“好好吃饭。”
“对了,今天早上方大夫还来过了呢,问阿衣姐姐身体怎么样。”幺幺忽然说道,“我说要不要让他等你起来,他说知道你没什么事就好,然后就走了。”
“走了?”杨笛衣微微一愣。
“回客栈了吧应该。”
柳七娘闻言瞧了杨笛衣一眼,倒是没说什么,杨笛衣只是点了点头。
夜里,村子里难得放起了烟花,幺幺知道后忙喜滋滋跟着几个孩子跑村头去看烟花。
小小的院子里只剩下杨笛衣和柳七娘,两个人裹的厚厚的,坐在椅子上,看不远处隐隐约约的绚丽。
“想好了?”
杨笛衣被烟花恍的一时失神,反应过来后微微点头,“嗯。”
看柳七娘没什么反应,杨笛衣笑了笑,“我以为你会劝我。”
“劝什么,他虽然没少往这跑,但从不轻易进门,懂礼数难得,还是个有脑子的,”柳七娘喝两口热茶,慢悠悠道,
“再说了,你本就和我们不同,你有你要走的路。”
“没有不同,”杨笛衣轻声道,大家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走之前记得说一声,别和幺幺她哥哥那混帐学。”
杨笛衣浅笑,难得的带上了几分娇软,“好。”
也是时候,把那封信给他了。
“信?”方雪明拿筷子的动作一顿,有些迷茫,“什么信?”
“就是,不是驿站寄的,上午掌柜的送来的,”小厮挠着头,“白日忘了和您说了,就这个。”
方雪明接过信,薄薄的一层,顿时心里有了猜测,待看清纸上熟悉的字体和药材名,笑容不自觉更大了些。
“是好消息吗?”
“是啊。”方雪明微微点头,视线移向窗外,很久没有这样能让他开心的消息了。
......
“周百户!”
周悬脚步一顿,转头看向喊自己的人,是他手下的兵,“什么事?”
“那个,我有点尿急,这些信,您能不能帮我拿一下,如果有人取信,让他们自己找就行,我就去一会儿.....”
眼看面前人急得就要憋不住,周悬略一点头,接过他手中成堆的信,“去吧。”
“多谢百户!”那人喜上眉梢,顿时跑没影。
周悬拿着信站在营地门口,没一会儿就有个急匆匆的身影跑了过来。
“周百户!”来人虽然跑的急,但见了周悬还是规范行礼,一双眼睛直勾勾盯着信。
周悬点头表示知道,便把那堆信递出去让他找,很快原本在这士兵也跑了回来,感谢周悬帮他照看。
那人已经眼疾手快地找到了,鼓囊囊的一个在一堆信里格外显眼。
馒头似乎提过他,想是家中妹妹寄来的,周悬不经意瞥了一眼,瞳孔骤缩。
“这小丫头......”那人取出信件,还带着一只草编的蚂蚱,刚准备放回去回屋认真看,注意到一旁周悬的脸色,略有些茫然,“怎么了百户.....”
“没事。”周悬这回看清楚了些,眼神暗了下去,不是她编的,只是有些相似罢了。
不远处一抹烟花升起,在半空中炸出漂亮的形状,营地门口的三人默契回首,注视着空中的烟花。
周悬静静驻足,心道,若阿衣还在,他必会揽着她,然后说出他在心里重复了几百次的话。
愿阿衣年年岁岁,平安康健,喜乐无忧。
第17章
京城的雪一贯来得早,等到了年关,整座城中早已是一片白茫茫。
天寒地滑,杨笛衣身体又有些弱,父亲母亲怕她受凉,她便整日整日的不能出门。
“我的小姐啊,这一页您已经看了半个时辰了。”
眼看杨笛衣抱着一本书半晌没动,镜儿忍不住提醒道,心想小姐不会被冻僵了吧。
杨笛衣收回神游的目光,长长叹了一口气,“可是真的很无趣啊。”
“换一本读呢?”镜儿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在书架上翻找。
“都看过了。”杨笛衣托着下巴答道。
“那......”镜儿举着手中的针线,“做女红?”
杨笛衣轻轻摇了摇头,她会的样式已经快赶上城中的织娘了,也没什么新花样。
“小姐难得这样呢,”镜儿笑道,“以往小姐再无聊,也会给自己找些事做。”
“是吗?”杨笛衣下巴枕着手臂,望向门外的白雪。
好像确实是,习字,读书,以往她总有事情打发时间,如今怎么这般耐不住了,总觉得这些事情没什么好玩的。
“镜儿,把我的......”
笔砚两个字还没说出口,熟悉的身影披着一身风雪掀开门帘踏了进来。
“爹。”杨笛衣眼睛一亮,“今日你怎么在家?”
“不欢迎爹爹?”杨赴扫去身上残雪,笑着坐了下来。
“不是,”杨笛衣脸色微微泛红,为什么有种偷懒被发现的心虚感呢。
“是不是在府里日子久了,无事可做?”杨赴仿佛看透女儿心中所想。
“是......”
杨赴环顾四周,想了片刻,在院子中拔了几根草,“难得闲来无事,爹爹教你编草蚂蚱好不好?”
“草蚂蚱?您还会这个呢?”
“那是。”杨赴眉头一挑,颇有些自豪的意味。
杨笛衣歪着脑袋,没过一会儿就看杨赴手指翻动,一只活灵活现的蚂蚱就在他手中诞生了。
杨笛衣一脸惊喜地抱着杨赴的袖子,缠着他教他,杨赴自是欢喜,父女两个就窝在房里编了一上午的草蚂蚱,直到杨夫人差人来唤,父女二人才恋恋不舍地吃饭去了。
晚上吃过年夜饭,杨笛衣继续在房里编着草蚂蚱,直到编出一只和白日父亲编的差不多七八分相似,才略有些满意。
突然,窗户似乎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杨笛衣微顿,心中有了猜测,忙起身打开窗户,果然,远处墙上趴着一个小小的人。
杨笛衣看着他灰头土脸的样子强忍着笑意,道:“过年好啊周江上。”
“嘿嘿,阿衣姐姐新年好。”周悬看到她打开窗户,急忙抹了把脸,在墙上冲她笑,不忘往前又凑了一些。
“家里吃过年夜饭了?”
“吃过了!”周悬疯狂点头。
看他一脸犹犹豫豫,又带着不好意思的样子,杨笛衣递了个话头,“这么晚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周悬不敢直视她,只是小心翼翼的从身后掏出一个盒子,不知道该怎么递给杨笛衣,在墙头上空舞了一套拳似的。
“你等等。”
片刻后,杨笛衣从屋里走到了墙头下,踮起脚伸手接过了小盒子。
“那个,那里面是我陪娘逛街的时候,看到的一副超级漂亮的首饰,不知道是不是你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