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说罢又是一阵沉默。
事情都已经办妥,谢凡也不再多言。
想起此时男尊女卑,一个小女孩儿的死去,朝廷都不允许她父亲丁忧。丧事自然也一切从简。
虽然谢凡坚定认为裹脚是陋俗,是残害妇女儿童。
可是结合时代背景,谢凡也知道岳父岳母为小女儿裹小脚,也是其心可悯,情有可原。
裹脚风俗据说是始于南宋,时下这一风气算得上是兴盛。
但凡女子家境优渥,父母便要张罗着给女子裹一双好小脚。
南北两京的大家闺秀名门淑女,多半都是小脚尖尖。
至于风月场上佳人名妓,更是个个一双三寸金莲。小脚越小,身价越高。
无论女子相貌生得如何美貌动人,若是大脚,也只能被称为“半截美人”,还不利于谈婚论嫁。
而裹小脚最讲究“从娃娃抓起”。
最早有从五六岁便有开始裹脚的,也有从七八岁开始的。总之不能超过十岁。
因为一旦年纪长大脚骨长硬,关节韧带活动性消失之后再裹,便很难裹小,女孩儿所受痛苦也愈大。
又因为裹上小脚之后,双脚会发热发烫,所以多在秋季天气凉爽之时,开始裹脚。
刚好,孙家二小姐开始裹脚和谢凡做秋闱考官赶在了同一时候。
翁婿两人相顾无言一阵之后,为了缓解气氛,谢凡主动说起妻子儿女。
谈到女儿和外孙,孙大人果然脸色稍霁。
谢凡先讲到小闺女可爱,又说起两个儿子学问稀松平常,可惜自己和孙嫣然没空亲自管教。
所以想寻一位可靠的西席先生来教导:
“老师可知道京城中哪位先生人品好,学问好,又,又不需要太多束修?”
谢凡做皇子老师,除去俸禄,年节时候还有宫中额外赏赐。
虽然手头比寻常京官宽裕一些,可是现在家中人口多,银子还是要省着点花销。
接着又说起来谢阳和谢春近日读了什么书,习作如何。
孙大人听到外孙读书一事,终于展露笑容,说道:
“现下翰林院公务不多,我正有空闲,不如让两个孩子到这里来读书。与时以为如何?”
将两个皮孩子交给外祖父教导,谢凡大喜过望,连连点头答应。
一来孙大人学问一流,两个孩子受益匪浅。
二来家中有孙辈,也可以宽慰岳父岳母晚年寂寞。
此后每日午后,两个儿子便去隔壁孙家读书。
临近腊月,小女儿满百日。
陆氏拿出体己银子,兰花张罗了一个小小百日宴,又请来孙大人夫妇一同热闹热闹。
谢阳和谢春去外祖家读书不过两三月,学问已经长进不少。平日里行为举止也规矩稳重起来,今日正规矩端坐,颇有几分样子。
小姑娘在母亲怀中,不哭不闹,大眼睛扑闪扑闪,望着家人。
谢凡在乡试里得了程大人青眼,又被举荐了做来年春闱考官。
三个小孩子都乖巧可爱,大人们言笑晏晏,一家其乐融融。
陆氏喜笑颜开,给三个重孙都包了红包。
又特意拉着孙嫣然双手,叫兰花送上一副赤金镶嵌翡翠头面:流光溢彩,精致贵重。
原来是陆氏感谢孙嫣然在谢家生儿育女、持家有道。前日里拿出私房银子,悄悄托南京张家做的,特意在今日送给孙儿媳妇。
孙嫣然虽然平日里打扮朴素,但是见到如此贵重的首饰,也不免动容。
她先是推辞不受,但见老祖母一再坚持,一大家人也都望着自己。
她才微微红着脸,双手接下。
小囡囡今日满百天,谢老秀才便请孙大人来为小孙女正式取名。
因为小囡囡出生在八月,那时谢凡正是乡试考官,又参加了鹿鸣之宴。
所以孙大人借着《诗经》中小雅·鹿鸣诗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为外孙女取名为“苹”,小名则是“呦呦”。
谢凡前世有位着名女科学家也叫“呦呦”。听到这个小名,他心中大喜,连连称赞岳父取名精妙。
第107章 父母之心
怀抱小女儿,谢凡暗暗祝愿:希望将来呦呦还能像陆家人一样健康长寿,像孙大人一样聪明博学。
年关将至,即可休假,还将有宫中赏赐。
哪怕严寒冬日,谢凡早起进宫教导皇子读书,也不觉辛苦。
“格物致知”的谢谕德不在,其他老师都是一本正经地照本宣科。
皇子们到底是小孩子,正憋得难受。师生们许久未见,都有几分想念。
五位皇子便吵吵嚷嚷询问谢谕德出了什么题,乡试又是怎么回事?
谢凡对孩子向来和蔼可亲,便将自己所出题目《烝民》一诗给学生们讲了。
又将科举种种流程同皇子们细细说了一遍。
几个孩子听到乡试一共九天三场,考生须得在考场中待上三天,方才能够出去,皆是大惊失色。
又听到衣裳餐食、文房四宝都要考生自备,更是感叹。
五皇子生性活泼,又年纪最小,最是好吃,居然问起老师当年下场考试时候带了什么吃食?
谢凡对于乡试记忆深刻,便笑着说自己带的是祖母所准备的定胜糕。
定胜糕是南方吃食,皇子们生长在北京宫中,从未吃过。
孩子们接着又问起定胜糕长什么样子,是什么味道?
谢凡也认真答了,说起糕点甜食,小学生们都兴致勃勃。
只是向来少言寡语的四皇子突然问起:
“为什么定胜糕是谢谕德祖母准备的,不是母亲准备的?”
这一问倒是出乎谢凡意料,可是他对双玉并无濡慕之情,于是脱口而出:
“臣母亲早已去世,是祖父祖母将臣抚养长大。”
皇子们年纪还小,对于生离死别并无概念。其余皇子见老师语气平平,所以也没什么反应。
只有四皇子听到谢谕德从小丧母,小脸上突然出现一丝伤感。
谢凡见他如此,即刻想起,四皇子正是年幼失母,这触动了孩子的伤心事: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小朋友没妈,哪里像我这个穿越者一样无所谓。
毕竟我内心本来就是二十多岁的社会人。以后可要多关心关心这孩子。”
于是他连忙轻咳一声,回归正题,一一询问孩子们这几日功课如何。
轮到四皇子,也有意多加鼓励。最后再嘱咐皇子们天气寒冷注意保暖。
此后教导皇子功课,谢凡都对四皇子格外留心,多加关爱。
因为秋闱做了考官,赚了银子,谢家年关宽裕。春节过得格外喜气洋洋。
除去同僚间应酬往来,新春休假,谢凡也带着三个孩子去南城唐监生家拜年。
他想着两个儿子从小读圣贤书,做学问、考功名,自然是正途。
但也决不能养成不问世事的书呆子,总要知道些庶务人情,才能在世上立足。
至于带上小呦呦,却是有些显摆心思:自己也有了粉雕玉琢的小闺女。
自从升官以来,谢凡忙于公务,两家往来已经不如原先频繁。
但是唐监生对着谢凡,却是更为热络。只是不似两人初识那般随意,更多了几分恭敬。
唐家老爹老娘前几年前后脚去了,现在是唐监生当家,负责对外应酬。
唐家小妹依旧未嫁。虽然她一身本事了得,但是到底身为女子不方便外出抛头露面,在唐家做内掌柜。
兄妹齐心,唐家生意越做越红火。
除了本业开当铺,唐家不光买了几间铺子当起了包租公,还参股了书肆吃分红。
唐家虽然不是官宦,但在外有监生名头,在内家境实在殷实,称得上有里有面。
所以谢凡一行到达唐家,只见一片喜气热闹。门外拴马石上几匹好马,油光水滑。
因为提前下了帖子,唐监生早已带着孩子家人在门口等候。
唐监生对谢凡恭恭敬敬,忙不迭将客人迎入屋内。
进到门内,家人们虽然忙忙碌碌,但忙而不乱。
屋内陈设虽然不是全然簇新,但半旧家什也能看出不是寻常之物。
两人先是客套一番,又说起家中儿女。两人交流一番为父心得,越说越是投机。
至于出任考官和教导皇子读书等事,谢凡向来谨慎,从不与外人说起。
唐监生夫妇有四个儿女,除去大女儿,还有三个儿子。
此时呦呦还小,被抱在怀中。而五个小男孩在院内一起玩耍打闹,十分欢乐。却不见唐家大女儿。
年节时候,大人照例要给小孩封压岁钱。
谢凡备下了四份压岁钱,于是询问唐监生:“你家大闺女怎么不在?小时候还抱过她呢。”
说起女儿,唐监生大脑袋微微摇了摇,踟蹰片刻说出了令谢凡意想不到的缘故:“裹脚”。
事情都已经办妥,谢凡也不再多言。
想起此时男尊女卑,一个小女孩儿的死去,朝廷都不允许她父亲丁忧。丧事自然也一切从简。
虽然谢凡坚定认为裹脚是陋俗,是残害妇女儿童。
可是结合时代背景,谢凡也知道岳父岳母为小女儿裹小脚,也是其心可悯,情有可原。
裹脚风俗据说是始于南宋,时下这一风气算得上是兴盛。
但凡女子家境优渥,父母便要张罗着给女子裹一双好小脚。
南北两京的大家闺秀名门淑女,多半都是小脚尖尖。
至于风月场上佳人名妓,更是个个一双三寸金莲。小脚越小,身价越高。
无论女子相貌生得如何美貌动人,若是大脚,也只能被称为“半截美人”,还不利于谈婚论嫁。
而裹小脚最讲究“从娃娃抓起”。
最早有从五六岁便有开始裹脚的,也有从七八岁开始的。总之不能超过十岁。
因为一旦年纪长大脚骨长硬,关节韧带活动性消失之后再裹,便很难裹小,女孩儿所受痛苦也愈大。
又因为裹上小脚之后,双脚会发热发烫,所以多在秋季天气凉爽之时,开始裹脚。
刚好,孙家二小姐开始裹脚和谢凡做秋闱考官赶在了同一时候。
翁婿两人相顾无言一阵之后,为了缓解气氛,谢凡主动说起妻子儿女。
谈到女儿和外孙,孙大人果然脸色稍霁。
谢凡先讲到小闺女可爱,又说起两个儿子学问稀松平常,可惜自己和孙嫣然没空亲自管教。
所以想寻一位可靠的西席先生来教导:
“老师可知道京城中哪位先生人品好,学问好,又,又不需要太多束修?”
谢凡做皇子老师,除去俸禄,年节时候还有宫中额外赏赐。
虽然手头比寻常京官宽裕一些,可是现在家中人口多,银子还是要省着点花销。
接着又说起来谢阳和谢春近日读了什么书,习作如何。
孙大人听到外孙读书一事,终于展露笑容,说道:
“现下翰林院公务不多,我正有空闲,不如让两个孩子到这里来读书。与时以为如何?”
将两个皮孩子交给外祖父教导,谢凡大喜过望,连连点头答应。
一来孙大人学问一流,两个孩子受益匪浅。
二来家中有孙辈,也可以宽慰岳父岳母晚年寂寞。
此后每日午后,两个儿子便去隔壁孙家读书。
临近腊月,小女儿满百日。
陆氏拿出体己银子,兰花张罗了一个小小百日宴,又请来孙大人夫妇一同热闹热闹。
谢阳和谢春去外祖家读书不过两三月,学问已经长进不少。平日里行为举止也规矩稳重起来,今日正规矩端坐,颇有几分样子。
小姑娘在母亲怀中,不哭不闹,大眼睛扑闪扑闪,望着家人。
谢凡在乡试里得了程大人青眼,又被举荐了做来年春闱考官。
三个小孩子都乖巧可爱,大人们言笑晏晏,一家其乐融融。
陆氏喜笑颜开,给三个重孙都包了红包。
又特意拉着孙嫣然双手,叫兰花送上一副赤金镶嵌翡翠头面:流光溢彩,精致贵重。
原来是陆氏感谢孙嫣然在谢家生儿育女、持家有道。前日里拿出私房银子,悄悄托南京张家做的,特意在今日送给孙儿媳妇。
孙嫣然虽然平日里打扮朴素,但是见到如此贵重的首饰,也不免动容。
她先是推辞不受,但见老祖母一再坚持,一大家人也都望着自己。
她才微微红着脸,双手接下。
小囡囡今日满百天,谢老秀才便请孙大人来为小孙女正式取名。
因为小囡囡出生在八月,那时谢凡正是乡试考官,又参加了鹿鸣之宴。
所以孙大人借着《诗经》中小雅·鹿鸣诗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为外孙女取名为“苹”,小名则是“呦呦”。
谢凡前世有位着名女科学家也叫“呦呦”。听到这个小名,他心中大喜,连连称赞岳父取名精妙。
第107章 父母之心
怀抱小女儿,谢凡暗暗祝愿:希望将来呦呦还能像陆家人一样健康长寿,像孙大人一样聪明博学。
年关将至,即可休假,还将有宫中赏赐。
哪怕严寒冬日,谢凡早起进宫教导皇子读书,也不觉辛苦。
“格物致知”的谢谕德不在,其他老师都是一本正经地照本宣科。
皇子们到底是小孩子,正憋得难受。师生们许久未见,都有几分想念。
五位皇子便吵吵嚷嚷询问谢谕德出了什么题,乡试又是怎么回事?
谢凡对孩子向来和蔼可亲,便将自己所出题目《烝民》一诗给学生们讲了。
又将科举种种流程同皇子们细细说了一遍。
几个孩子听到乡试一共九天三场,考生须得在考场中待上三天,方才能够出去,皆是大惊失色。
又听到衣裳餐食、文房四宝都要考生自备,更是感叹。
五皇子生性活泼,又年纪最小,最是好吃,居然问起老师当年下场考试时候带了什么吃食?
谢凡对于乡试记忆深刻,便笑着说自己带的是祖母所准备的定胜糕。
定胜糕是南方吃食,皇子们生长在北京宫中,从未吃过。
孩子们接着又问起定胜糕长什么样子,是什么味道?
谢凡也认真答了,说起糕点甜食,小学生们都兴致勃勃。
只是向来少言寡语的四皇子突然问起:
“为什么定胜糕是谢谕德祖母准备的,不是母亲准备的?”
这一问倒是出乎谢凡意料,可是他对双玉并无濡慕之情,于是脱口而出:
“臣母亲早已去世,是祖父祖母将臣抚养长大。”
皇子们年纪还小,对于生离死别并无概念。其余皇子见老师语气平平,所以也没什么反应。
只有四皇子听到谢谕德从小丧母,小脸上突然出现一丝伤感。
谢凡见他如此,即刻想起,四皇子正是年幼失母,这触动了孩子的伤心事: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小朋友没妈,哪里像我这个穿越者一样无所谓。
毕竟我内心本来就是二十多岁的社会人。以后可要多关心关心这孩子。”
于是他连忙轻咳一声,回归正题,一一询问孩子们这几日功课如何。
轮到四皇子,也有意多加鼓励。最后再嘱咐皇子们天气寒冷注意保暖。
此后教导皇子功课,谢凡都对四皇子格外留心,多加关爱。
因为秋闱做了考官,赚了银子,谢家年关宽裕。春节过得格外喜气洋洋。
除去同僚间应酬往来,新春休假,谢凡也带着三个孩子去南城唐监生家拜年。
他想着两个儿子从小读圣贤书,做学问、考功名,自然是正途。
但也决不能养成不问世事的书呆子,总要知道些庶务人情,才能在世上立足。
至于带上小呦呦,却是有些显摆心思:自己也有了粉雕玉琢的小闺女。
自从升官以来,谢凡忙于公务,两家往来已经不如原先频繁。
但是唐监生对着谢凡,却是更为热络。只是不似两人初识那般随意,更多了几分恭敬。
唐家老爹老娘前几年前后脚去了,现在是唐监生当家,负责对外应酬。
唐家小妹依旧未嫁。虽然她一身本事了得,但是到底身为女子不方便外出抛头露面,在唐家做内掌柜。
兄妹齐心,唐家生意越做越红火。
除了本业开当铺,唐家不光买了几间铺子当起了包租公,还参股了书肆吃分红。
唐家虽然不是官宦,但在外有监生名头,在内家境实在殷实,称得上有里有面。
所以谢凡一行到达唐家,只见一片喜气热闹。门外拴马石上几匹好马,油光水滑。
因为提前下了帖子,唐监生早已带着孩子家人在门口等候。
唐监生对谢凡恭恭敬敬,忙不迭将客人迎入屋内。
进到门内,家人们虽然忙忙碌碌,但忙而不乱。
屋内陈设虽然不是全然簇新,但半旧家什也能看出不是寻常之物。
两人先是客套一番,又说起家中儿女。两人交流一番为父心得,越说越是投机。
至于出任考官和教导皇子读书等事,谢凡向来谨慎,从不与外人说起。
唐监生夫妇有四个儿女,除去大女儿,还有三个儿子。
此时呦呦还小,被抱在怀中。而五个小男孩在院内一起玩耍打闹,十分欢乐。却不见唐家大女儿。
年节时候,大人照例要给小孩封压岁钱。
谢凡备下了四份压岁钱,于是询问唐监生:“你家大闺女怎么不在?小时候还抱过她呢。”
说起女儿,唐监生大脑袋微微摇了摇,踟蹰片刻说出了令谢凡意想不到的缘故:“裹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