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楚女医,家妹如何?”
  “钰儿是不是没大碍了?伤及心脉了吗?有没有落下什么病根?之后的养伤有什么需要我们多注意啊!”
  楚女医见一群围着她的人,每个人都心急如焚,只好先说:“她虽说伤得重,也万幸没伤到要害,只是后面需要好好静养一段时日了。”
  楚女医的话刚落,大家紧绷的心才松下来,不约而同的呼了口气。
  崔仕海热泪盈眶,嘀咕:“真是菩萨保佑,万幸小女无事。”
  他又赶紧双手合十谢了好几次菩萨。
  赵缨得到准确的消息,抬头望着天眨了又眨眼睛,“那就好,那就好,这次楚女医你真是扶钰的救命恩人了。”
  池砚舟听到崔扶钰脱险的消息,暗暗缓解了紧紧板着的脸,破涕为笑,正想转身悄悄离去时,赵缨叫住了他。
  “那个……池公子,你能留下来吗?”
  赵缨她想扶钰都重伤了,还想将人叫过来说了好些话,那她醒了时一定也想看见他。
  小辈之间的事,她一向不爱插手,若扶钰同他真心互相欢喜,这人又品行佳,她也不介意招为上门女婿。
  赵缨说话间也在打量着池砚舟,心想:他的相貌倒不错,难怪扶钰会养在外头,就不知为人了?
  知女莫若母,赵缨一下便猜到了崔扶钰将池砚舟养在别苑的事。
  池砚舟吃惊瞧了一眼赵缨,而后又沉默的点点头,崔府不介意他的存在就好。
  之前崔扶钰在房里说的话,如今想来已将他二人的关系捅到明面上来,她又说了些死不死的胡话。
  池砚舟本想知道她平安后就默默离开崔府的,不敢奢望能留下来陪她。
  他以为崔家人都会介意他的出身,毕竟他是个卑贱之人。
  不该同高高在上的世家嫡女搅合在一起。
  但事实却和他想得不同,崔家人并不介意他的出身,反倒对池砚舟十分热情。
  时不时让人询问池砚舟可有不适或者需要什么,弄得他倒是有点手足无措,待回味过来后,方才恍悟。
  崔家的人是在爱屋及乌。
  他是崔扶钰欢喜的人,连带着得到了崔家人的欢心善待。
  池砚舟想到这,不知又回忆起了何事,无助的弯腰埋头,忽然他的耳朵发出嗡嗡声,鼻头一酸,眼泪又无声落到地上。
  而床上的崔扶钰还昏迷沉睡中,他有时真的很羡慕崔扶钰。
  有这般好的家人在。
  ——
  傍晚,永平北边塞,秋风萧瑟。
  就在刚刚胡古国竟然拿着与永平相同的兵器骚扰着永平的边垂小城。
  守护在边塞的将士们出关迎战,同胡古国大战一番,谁知永平将士手中的兵器与胡古国人手中的兵器一碰就碎或者断裂,此时的永平将士不能细思手中的兵器为何如此脆,也顾不了这么多,只能用身体肉搏,拼死一战,护卫永平边塞的安危。
  然,噩耗不断,前锋将军战死,这场战争永平还是败了!
  不过胡古国也没落得好。
  永平坐镇元帅连夜修书一封,说明情况请旨查明兵器一事,率兵八百里加急送回京中。
  三日后的清晨,不知跑死了多少匹马才送回来的书信才送到赵翰泓手里。
  本下了早朝的他,想着去崔怡淑宫中用个早膳,哪料身边的总管太监送来了封书信,他看后阴沉着脸,冷冷道让小太监去请执法司汪飞、崔仕海、丞相明悟,兵部尚书陆元等人去往议事房,有要事相商。
  总管太监也是人精立刻让手下的小太监准备一份丰盛的早膳送去议事房。
  他瞧着圣人怒气冲冲离开的背影,圣人已经许久没这般发过火,他心想:风雨欲来,估计满城又不得安生了。
  而被圣人点名要留下的几人才刚走到宫门口,就被赶过来的小太监喊住。
  几人狐疑的前去了议事房,却见圣人满脸不悦,周身泛着冷意,他们这才意识到问题有些大了。
  以丞相明悟为首,朝着赵翰泓行礼。
  赵翰泓沉沉:“都坐,你们先看看这封信再议。”
  大家都落座后,总管太监低着头将圣人手中的信送到崔仕海手里。
  崔仕海阅后大为震惊的看着兵部尚书陆元,他将信传给了明悟,可等明悟、汪飞看到信件的内容后,同样不可置信瞧着陆元。
  到底是什么事,独独这样瞧他,看得陆元心里发毛。
  陆元接二连三被人这样看,内心也很困惑,回想他最近在朝中也没犯事,公务处理也不错。
  应当没人递折子状告他吧?
  陆元这般想着,可当他看到信中内容后,脸色大变,煞白着脸扑通跪下:“臣冤枉!”
  -----------------------
  作者有话说:小情侣和好了,走走剧情章,今天吃了感冒药,一直困困困,大家第二天看哦[红心]谢谢一直支持我的小宝们[猫爪]
  第33章 破镜重圆如初见3 我愿同池砚舟结发夫……
  陆元跪在地上大声说着他冤枉, 这种夷三族的事他怎么可能去做,就算给他一万条命他也不敢啊。
  谁都知道他在兵部兢兢业业的做这尚书,圣人说什么就做什么,在功绩上虽说没有什么出色, 但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兵部兵器被掉包这事, 指定是有人嫁祸给他的。
  陆元恨恨心想:是谁要害他!
  可兵器从京城一路运送到边塞,路上种种管辖驿站, 且日前回来的护送小队及兵部记载公文上也未言明这一路有任何异象, 说明兵器是趁他们不查之时被换了。
  陆元思及此,惊觉这事有点不对劲, 他能想到的只怕圣人也察觉到了。
  这件事, 他有责任,能不动声色换走兵器致使边塞大败,唯有兵部有了内鬼, 如今兵部有罪板上钉钉的事了,他也是有责任, 已是不能在推辞自己冤枉。
  兵部究竟何时进了内鬼?
  竟然通敌卖国求荣, 让他找到此人,恨不得杀他祖宗十八代。
  陆元还是跪在地上,但脑袋已经低低埋在地板上。
  他面上依旧是哭诉, 但换了一个话术:“圣人明察, 臣断断不可能背叛永平,然此事也由兵部不察, 保管不利, 才让歹人得到了机会,换了兵器。兵部有罪,臣陆元更是罪该万死, 请圣人责罚,但当务之急是揪出藏匿在兵部的内鬼。”
  陆元言辞切切,态度诚恳忠心。
  即便事情出在兵部,他就是降职或是发配偏远地区,也比全家掉脑袋好。
  赵翰泓高坐在上首,其余人不敢直视圣人,一时也猜测不清他此时所想,帝王之威怒,他们做臣子的也承受不住。
  三人纷纷为跪在地上的陆元担心,可皇帝还没出口说话,态度不明,他们怎知该如何为陆元说话。
  况且事关边塞重事,他们也不好轻易开口。
  一时半会这议事堂鸦雀无声,也就不怕圣人的汪飞还能泰然自若环视四周,等圣人下旨彻查。
  只是三日前,崔府遇凶一事还没个结果,那群歹徒做得太隐蔽,执法司目前也没个头绪。
  如今要去彻查兵部这事,只怕动作太大,百姓不安,不利江山社稷,若让兵部内鬼有所察觉,提前销毁证据更是没法追究这事。
  这事目前也只有寥寥几人知晓,暗中进行即可,倘若走漏风声最该怀疑的也只有他们。
  赵翰泓还未出声由着底下人胡乱猜测着,脸上的表情喜怒不辨,方才的怒火如今已平息,他到底是怎么想得没人知晓。
  他趁人在底下说话的间隙,将大拇指处的金玉扳指褪下,放置手中不断把玩着,转动着扳指,仔细摩挲上面的龙纹。
  赵翰泓眸色一片晦暗,最近接二连三的出事,先是私盐带出盐矿事件冰山一角,而后崔府出事,再到现在的边塞败战牵扯兵部事件,都与朝堂息息相关,背后始作俑者真是不嫌麻烦,只怕他有更大的谋图。
  兵部最新研制出来的图纸,可还是机密,旁人若要换兵器,定是仿制出一模一样的东西出来,要知道一件新兵器出来后,被人拆解的图纸也需许久才会出来,也就是说早月前,甚至更早就有人动了换兵器的想法。
  谁有这般大的权利,能利用兵部内部之人获取图纸,再采购大量的生铁去制造劣质的兵器对换。
  就连在朝堂之中也没有几人可做到这种程度……
  赵翰泓的眉眼瞬间阴沉,他的朝堂究竟有多少人在盯着,又有多少敌国内鬼存在又或是卖国求荣的人?
  赵翰泓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周身气息冷冷泛着寒星。
  “朕倒是不知朝廷的消息何时被外界所知,而兵部的最新兵器图纸又是何时泄露?兵部失职,犯下兵器被换一事,竟无一人察觉?兵部竟如此不堪大用!因兵部过失,酿成边塞败仗损失四千精兵、一位将士,此事先不论过错,待查明后再论如何罚。”
  “若这件事还是走露消息,朕定然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