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透粉的面颊上有过敏的趋势,深粉的印记从一处开始朝外扩散,冰凉的膏体涂抹在上面时,痒意才消散了一些。宋南卿坐在矮凳上垂着眼睛,嘴角朝下抿着。玫瑰药膏的香气连同眼前人衣袖里散发出的若有似无的香气混在一起,让他的心神得到了片刻放松。
他伸手搭在沈衡的大腿上,任由药膏一点点在面颊上铺开,百无聊赖扯着人衣服上的刺绣玩儿。
沈衡用手指抚过柔嫩细腻的脸颊,每一寸皮肤都被一点点抚过,他动作认真也温柔,曾经握剑拉缰绳的手做起这种细致活来,也日益熟练了。
动作太轻,若有似无,宋南卿觉得痒,微微偏过头,手指在脸颊处停留,按出一个浅浅的凹陷,正好是梨涡的位置。
人影和屏风上振翅欲飞的蝴蝶重合,蝴蝶触角就停留在二人影子的相交位置,宋南卿呼出的温热鼻息洒在人手上,时断时续。
他微低着头看沈衡衣袍上的竹叶刺绣,日光斜斜照进来,那枚蝴蝶影子移动到了他的头顶,他轻晃了下脑袋,说:“这边感觉更难受一点。”
另一侧脸被他偏过来对准了沈衡。
“知道自己过敏,还要到这种不干净的地方来。”沈衡抬指抵住他的下巴,打量起他的脸,道,“难受是应该的。”
宋南卿抬眼对上他的目光,“总不能等脏东西蔓延到龙椅上了,我再清扫,那时候就太迟了。”
“不知道先生还记不记得,我小时候有一个喜欢的瓷鸟哨,我可以用它吹出母亲喜欢的曲子。但是九哥他们欺负我,那个哨子也被他们摔碎了,再也拼不起来。”他透过屏风看着外面的树梢,“那个时候我就想,抢走我东西的人,我一定会让他付出百十倍的代价偿还。”
沈衡拿过旁边的湿帕子擦手,微微颔首道:“这个是自然,以直报怨是论语倡导的。”
“卿卿熟读论语我很欣慰,但我不记得教你读过《易经》。”沈衡淡淡说。
宋南卿眨了下眼睛,说:“教过的,先生教了我许多,大抵是忘了。”
二首一身,天下将分。如今能与宋南卿分天下的,除了以贾良为首的那一帮人,就只有摄政王沈衡。至于那些与他同父异母的皇兄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唯一还在京城的九王也是身体不好一直抱恙,已经许久未出来活动了。
这个双头牛出现的蹊跷,此次探查宋南卿完全没有让旁人经手,但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个谣言的指向者,也就是非上面二位莫属。到底是否是谣言,怎么处理很重要。
如果是天意,那么宋南卿的皇位岌岌可危,如果真的有作乱之人,那就是蓄意扰乱朝廷有分裂图谋。双头牛这个局,做局之人只会有三个,受益人也只会有两方。
作为有二分之一概率传谣言的受益方,沈衡好像并没有引起宋南卿的怀疑,小皇帝被涂完药膏之后趴在桌上,张开嘴对着他指使:“我要吃那个梅子。”
那双眼睛依旧那样天真、澄澈、充满依赖和信任,沈衡却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从前的影子。
一颗青梅被送进宋南卿嘴里,他皱起脸口齿不清道:“酸……好酸!”
就在他被酸到流口水,到处找东西要吐出嘴里的梅子时,沈衡一只手盖住了他的嘴,道:“自己要吃的就吃完。”
宋南卿扒拉着他的手臂胡乱扑腾,含糊谴责道:“放开我……你这是欺负小孩!欺负了我等会儿要帮我的!”
“又让我帮你?那我可得欺负够本儿。”沈衡捏着他的脸说。
屋外门被敲响,魏进严肃正直的声音从门外传来:“陛下,有新发现。”
作者有话说:
----------------------
看到大家的评论很开心[红心]
第18章
京兆府的大堂设计的很大,对面正对着大门,透过打开的窗户可以看见府门出来进去的人,门口训练有素身量高大的侍卫分两排镇守。
一开始众人心怀鬼胎坐着,但当看见不断有自家子孙辈的孩子被带到这里,在侍卫的押送下前往地牢方向之时,都慌起神来,争着要闯出去。
仪鸾司侍卫刀一拔,寒光闪现的刀尖就已经抵在各位大人的脖子上了。在场能跟着来祭祀的,都是职位不低的高官,他们除了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敢对自己如此放肆的人。但刀剑不长眼,这些带刀侍卫不讲什么情理也不跟他们废话。
眼看着金尊玉贵的高官之后一个个进入地牢,众人都在心里带着恐惧想:到底是得罪了谁?
“贾大人,您说句话啊,大家平日可都以您马首是瞻,陛下今日到底要做什么,您老倒是跟大家透个底啊。”
“就是啊,哪有不让人出去的道理,您跟陛下好好说说,这事真不是我们干的,找罪魁祸首抓我们这些无辜的人做什么。”
在吵嚷声中,一道沉重靴子踩在地面的声音由远及近传来。
来人身上带着血腥和寒气,斜挂在腰间的刀随着走路的动作摇晃,他扫视过在场的一众大臣,念出了几个名字,正是刚刚子孙一辈被带入地牢的几位。
“各位大人,陛下有请。”
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神扫过,几个大臣纷纷拿眼神去看贾良求助,贾良没什么反应。他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就算这些人是跟他交好的下属,但他在这个位置上也没别的办法,因为如果是冲着这些人来的,那就是冲着他来的,最终总会让他去的。如果轻举妄动求情,反而就落入陷阱了。
京兆府正殿大堂地板上铺着青色方砖,中间一尺高的木台被四根柱子围绕,惊堂木旁边是两种颜色的令签筒,象征海晏河清的壁画前,宋南卿端坐在上,他摸了一把砚台,表情凝重。
被压着跪在下面正中间的那个农夫被捆住双手,从面色看是受了一些拷问,此时如受了惊的寒蝉,跪趴在地一个劲打哆嗦。
“把你刚刚说过的话,再清楚说一遍,是谁指使你今日来以双头牛之事报喜?”宋南卿一拍惊堂木,清亮的音色此时压低了一些,也带上了某种不知名的压迫感。
那个农夫哆哆嗦嗦说:“那日郗家公子大婚,小人作为郗家庄子上的租客,带了些土特产和野鸡前去贺喜,小人……每月会给各位公子带野味和…和一些小玩意儿,那日公子们喝多了高兴,跟小人多说了一些。”
“这双头牛,就是他们告诉小人,说今日府尹招待贵客,可去讨个彩头,如果成功了,也是我自己的造化。这双头牛不是小人故意谣传,是他们指使的啊大人!”
被扣押在一旁的几个官宦子弟都面露愤懑,还有指着他想开骂的,都被仪鸾司使按了下来。
宋南卿撑着下巴看向那群衣冠楚楚的子弟,问农夫:“你说的可是他们?”
农夫扭头看向那个方向,然后慌忙点头:“正是。”
宋南卿问:“你们有何话要说?”
平时肚子里没二两墨水只晓得骑马玩乐的世家子弟们明显慌了神。
宋南卿嘴角微挑:“这样吧,你们的父辈都是朕的肱骨之臣,你们自己说,谁是那个主使,其余人我念在你们自愿认错的份上,从轻发落。”
两排侍卫站在大堂左右,当今圣上亲自问责,更别提旁边还坐着那个,他们小时候一听见名头就会被吓哭的摄政王沈衡。传说他连斩十个敌人首级穿成串,而且最讨厌不听话的小孩。虽然这些传言随着他们长大知道这是夸张,但哪个京城孩子没被摄政王的阴影笼罩过呢。
此时那些大臣们还没被放进来,他们以为自家小孩还被关在地牢。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想推卸责任,但他们还没有蠢到真的认罪。
沈衡坐在一旁开口道:“你一介农夫,有什么小玩意能让他们看上眼,月月去送?”
宋南卿手指在桌面轻敲了下,叫道:“魏进。”
魏进站在一旁低头道:“奴才探查清楚了,这个农夫的妻子平时在市集做小生意,他还有个弟弟,前月才在衙门里做了个小官,是受各位大人的公子引荐的。”
魏进一靠近,那个农夫就哆嗦着被吓得想跑,魏进站在他身边道:“双头牛谣言是谋逆大罪,他们推你出来传谣其实是害了你,如果识相一点说出主使,陛下自会公平决断,如若不然,刚才牢里的情况你也见到了,不止你,你的家人都会因为谋逆罪名被杀头。”
宋南卿两指捏起签筒里的一个黑色令签,左右晃了晃懒懒道:“还等着他们救你呢?你看他们有救你的意思吗?别跟他废话了,剁两根手指就什么都说了。”
“别在这儿剁,脏了陛下眼睛。”沈衡在旁边接话道。
魏进应了一声就要拖人下去,农夫大叫一声拼命拽着地上的垫子不肯放手,声音凄然道:“别!我说…我什么都说。”
京兆府的墙体很厚,地牢里无论多难听的声音都传不到上面来,内外也一样。当被叫到名字的大臣穿过一道爬山虎叶覆盖满的拱门后,看见自家子侄被仪鸾司侍卫扣押在原地,离得远了什么都听不见,他们着急忙慌往大堂赶,正要进门的时候,和旁边方向一道高大清瘦的身影撞在了一起。
他伸手搭在沈衡的大腿上,任由药膏一点点在面颊上铺开,百无聊赖扯着人衣服上的刺绣玩儿。
沈衡用手指抚过柔嫩细腻的脸颊,每一寸皮肤都被一点点抚过,他动作认真也温柔,曾经握剑拉缰绳的手做起这种细致活来,也日益熟练了。
动作太轻,若有似无,宋南卿觉得痒,微微偏过头,手指在脸颊处停留,按出一个浅浅的凹陷,正好是梨涡的位置。
人影和屏风上振翅欲飞的蝴蝶重合,蝴蝶触角就停留在二人影子的相交位置,宋南卿呼出的温热鼻息洒在人手上,时断时续。
他微低着头看沈衡衣袍上的竹叶刺绣,日光斜斜照进来,那枚蝴蝶影子移动到了他的头顶,他轻晃了下脑袋,说:“这边感觉更难受一点。”
另一侧脸被他偏过来对准了沈衡。
“知道自己过敏,还要到这种不干净的地方来。”沈衡抬指抵住他的下巴,打量起他的脸,道,“难受是应该的。”
宋南卿抬眼对上他的目光,“总不能等脏东西蔓延到龙椅上了,我再清扫,那时候就太迟了。”
“不知道先生还记不记得,我小时候有一个喜欢的瓷鸟哨,我可以用它吹出母亲喜欢的曲子。但是九哥他们欺负我,那个哨子也被他们摔碎了,再也拼不起来。”他透过屏风看着外面的树梢,“那个时候我就想,抢走我东西的人,我一定会让他付出百十倍的代价偿还。”
沈衡拿过旁边的湿帕子擦手,微微颔首道:“这个是自然,以直报怨是论语倡导的。”
“卿卿熟读论语我很欣慰,但我不记得教你读过《易经》。”沈衡淡淡说。
宋南卿眨了下眼睛,说:“教过的,先生教了我许多,大抵是忘了。”
二首一身,天下将分。如今能与宋南卿分天下的,除了以贾良为首的那一帮人,就只有摄政王沈衡。至于那些与他同父异母的皇兄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唯一还在京城的九王也是身体不好一直抱恙,已经许久未出来活动了。
这个双头牛出现的蹊跷,此次探查宋南卿完全没有让旁人经手,但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个谣言的指向者,也就是非上面二位莫属。到底是否是谣言,怎么处理很重要。
如果是天意,那么宋南卿的皇位岌岌可危,如果真的有作乱之人,那就是蓄意扰乱朝廷有分裂图谋。双头牛这个局,做局之人只会有三个,受益人也只会有两方。
作为有二分之一概率传谣言的受益方,沈衡好像并没有引起宋南卿的怀疑,小皇帝被涂完药膏之后趴在桌上,张开嘴对着他指使:“我要吃那个梅子。”
那双眼睛依旧那样天真、澄澈、充满依赖和信任,沈衡却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从前的影子。
一颗青梅被送进宋南卿嘴里,他皱起脸口齿不清道:“酸……好酸!”
就在他被酸到流口水,到处找东西要吐出嘴里的梅子时,沈衡一只手盖住了他的嘴,道:“自己要吃的就吃完。”
宋南卿扒拉着他的手臂胡乱扑腾,含糊谴责道:“放开我……你这是欺负小孩!欺负了我等会儿要帮我的!”
“又让我帮你?那我可得欺负够本儿。”沈衡捏着他的脸说。
屋外门被敲响,魏进严肃正直的声音从门外传来:“陛下,有新发现。”
作者有话说:
----------------------
看到大家的评论很开心[红心]
第18章
京兆府的大堂设计的很大,对面正对着大门,透过打开的窗户可以看见府门出来进去的人,门口训练有素身量高大的侍卫分两排镇守。
一开始众人心怀鬼胎坐着,但当看见不断有自家子孙辈的孩子被带到这里,在侍卫的押送下前往地牢方向之时,都慌起神来,争着要闯出去。
仪鸾司侍卫刀一拔,寒光闪现的刀尖就已经抵在各位大人的脖子上了。在场能跟着来祭祀的,都是职位不低的高官,他们除了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敢对自己如此放肆的人。但刀剑不长眼,这些带刀侍卫不讲什么情理也不跟他们废话。
眼看着金尊玉贵的高官之后一个个进入地牢,众人都在心里带着恐惧想:到底是得罪了谁?
“贾大人,您说句话啊,大家平日可都以您马首是瞻,陛下今日到底要做什么,您老倒是跟大家透个底啊。”
“就是啊,哪有不让人出去的道理,您跟陛下好好说说,这事真不是我们干的,找罪魁祸首抓我们这些无辜的人做什么。”
在吵嚷声中,一道沉重靴子踩在地面的声音由远及近传来。
来人身上带着血腥和寒气,斜挂在腰间的刀随着走路的动作摇晃,他扫视过在场的一众大臣,念出了几个名字,正是刚刚子孙一辈被带入地牢的几位。
“各位大人,陛下有请。”
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神扫过,几个大臣纷纷拿眼神去看贾良求助,贾良没什么反应。他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就算这些人是跟他交好的下属,但他在这个位置上也没别的办法,因为如果是冲着这些人来的,那就是冲着他来的,最终总会让他去的。如果轻举妄动求情,反而就落入陷阱了。
京兆府正殿大堂地板上铺着青色方砖,中间一尺高的木台被四根柱子围绕,惊堂木旁边是两种颜色的令签筒,象征海晏河清的壁画前,宋南卿端坐在上,他摸了一把砚台,表情凝重。
被压着跪在下面正中间的那个农夫被捆住双手,从面色看是受了一些拷问,此时如受了惊的寒蝉,跪趴在地一个劲打哆嗦。
“把你刚刚说过的话,再清楚说一遍,是谁指使你今日来以双头牛之事报喜?”宋南卿一拍惊堂木,清亮的音色此时压低了一些,也带上了某种不知名的压迫感。
那个农夫哆哆嗦嗦说:“那日郗家公子大婚,小人作为郗家庄子上的租客,带了些土特产和野鸡前去贺喜,小人……每月会给各位公子带野味和…和一些小玩意儿,那日公子们喝多了高兴,跟小人多说了一些。”
“这双头牛,就是他们告诉小人,说今日府尹招待贵客,可去讨个彩头,如果成功了,也是我自己的造化。这双头牛不是小人故意谣传,是他们指使的啊大人!”
被扣押在一旁的几个官宦子弟都面露愤懑,还有指着他想开骂的,都被仪鸾司使按了下来。
宋南卿撑着下巴看向那群衣冠楚楚的子弟,问农夫:“你说的可是他们?”
农夫扭头看向那个方向,然后慌忙点头:“正是。”
宋南卿问:“你们有何话要说?”
平时肚子里没二两墨水只晓得骑马玩乐的世家子弟们明显慌了神。
宋南卿嘴角微挑:“这样吧,你们的父辈都是朕的肱骨之臣,你们自己说,谁是那个主使,其余人我念在你们自愿认错的份上,从轻发落。”
两排侍卫站在大堂左右,当今圣上亲自问责,更别提旁边还坐着那个,他们小时候一听见名头就会被吓哭的摄政王沈衡。传说他连斩十个敌人首级穿成串,而且最讨厌不听话的小孩。虽然这些传言随着他们长大知道这是夸张,但哪个京城孩子没被摄政王的阴影笼罩过呢。
此时那些大臣们还没被放进来,他们以为自家小孩还被关在地牢。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想推卸责任,但他们还没有蠢到真的认罪。
沈衡坐在一旁开口道:“你一介农夫,有什么小玩意能让他们看上眼,月月去送?”
宋南卿手指在桌面轻敲了下,叫道:“魏进。”
魏进站在一旁低头道:“奴才探查清楚了,这个农夫的妻子平时在市集做小生意,他还有个弟弟,前月才在衙门里做了个小官,是受各位大人的公子引荐的。”
魏进一靠近,那个农夫就哆嗦着被吓得想跑,魏进站在他身边道:“双头牛谣言是谋逆大罪,他们推你出来传谣其实是害了你,如果识相一点说出主使,陛下自会公平决断,如若不然,刚才牢里的情况你也见到了,不止你,你的家人都会因为谋逆罪名被杀头。”
宋南卿两指捏起签筒里的一个黑色令签,左右晃了晃懒懒道:“还等着他们救你呢?你看他们有救你的意思吗?别跟他废话了,剁两根手指就什么都说了。”
“别在这儿剁,脏了陛下眼睛。”沈衡在旁边接话道。
魏进应了一声就要拖人下去,农夫大叫一声拼命拽着地上的垫子不肯放手,声音凄然道:“别!我说…我什么都说。”
京兆府的墙体很厚,地牢里无论多难听的声音都传不到上面来,内外也一样。当被叫到名字的大臣穿过一道爬山虎叶覆盖满的拱门后,看见自家子侄被仪鸾司侍卫扣押在原地,离得远了什么都听不见,他们着急忙慌往大堂赶,正要进门的时候,和旁边方向一道高大清瘦的身影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