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子女重生图鉴 第58节
而且,裴春之写得很细,一个理论用几百字深入浅出地介绍,很清晰,甚至可以称得上把饭喂到嘴边。
顾榕也看到她评论区的部分争议了,她在小群里安慰裴春之:“没事的,我真的觉得你写的没问题——我物理才学到高一,你写的文我也能看懂,可能是网友现在更喜欢短平快的开篇。”
裴春之觉得有理。写网文本如千里徒步,日积跬步。
她一向很有耐心。
第47章 减肥成功的高考状元47 营养液2w5……
二零一九年十月初, 裴春之走进莲池火车站,准备出发参加江海省物竞集训。
她心情出奇地平静。
她没有戴耳机,前世所做过的所有题、没做出来的题、在崔成光家伏案写奥数时厨房传来的水滴声、自动笔芯滑过纸张留下的几何图案……那些细微的、平常的事物, 交织在一起,她走向高铁的闸机, 等待列车准点到来。
远处, 轰鸣的列车滚滚而来, 裴春之抬头望去, 忍不住屏息凝神, 她站在黄线之外,却觉得好像直直地面对这辆庞然大物, 迎接它的冲击与洗礼。
还有两个月。
裴春之在心中默念。她从没有忘记过这个事情, 上辈子疫情横贯了她几乎整个高中生涯,频繁的停课、网课给了她很多时间陪伴外婆直到外婆去世。
裴春之掏出手机,再次找到横波渡对自己长篇累牍的攻击,“不是自愿上学”的作者官方微博自从开通以后, 除了转发浩大中文网活动以外没有发表任何言论,评论区却一直保持着高频率的骂战。
有意思的是,裴春之之前绑定的那个老作者“黑猫就是好吃”,居然亲自下场为她说话。裴春之去看了一眼黑大夫的微博, 他的微博活人气息很重, 时不时转发恶评并犀利反击。她一直翻到六月底的微博, 差不多搞明白发生了什么。
——因为黑大夫和她联动,被《大灾变》的极端黑粉攻击了。
黑大夫一怒之下, 就替她出征了。
裴春之微笑,高铁停稳,里面的乘客鱼贯而出, 裴春之带着行李踏上车,还没走几步路,接到了陆渐晓的电话。
他要在今年年底艺考,这段时间集训忙得像狗,估计是好不容易抽空来给裴春之打了这通电话。
电话里,陆渐晓长话短说:裴春之提出的三个建议,他很郑重地告诉了陆母,但含糊其辞了裴春之的年龄,就说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权威人士。
陆母听完以后,对儿子终于知道关心自家产业深感欣慰,为表示鼓励,采纳了深耕兴趣、做网课、做考公三个建议。
裴春之纳闷道:“那不就是全采纳了吗?”
“全采纳了,但是你对我妈原计划的不赞同我妈压根没听,她原本的计划仍在进行,她还是想做线下中小学辅导。”
裴春之表示理解,这种布局确实不可能因为她一句话就停下,但是陆母愿意为了儿子的建议继续扩张业务,已经十分难得。
高铁最后一声播报结束,除了她以外所有人都已经坐下,裴春之拖着行李箱急匆匆跑过,一声清脆的轨道咬合,高铁徐徐开动。
时代如列车,她必须找到她的那个座位。
*
裴春之参加集训期间,也就是十月中旬。
莲少班在结束期中考后,进行了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
莲少班二十八人中,有四人进入省集训队,获得了参加的国赛资格,这在整个江海省都是不小的比例,比很多学校一整个学校的人数还多。这四个人分别是两个数学、一个物理和一个生物,成绩算得上极其亮眼。
沈星映就是两个进入数学省队、参加全国决赛的幸运儿之一。在名义上,他们现在都是高一学生,但其实他们都才15岁。
进入省队,裴春之又引了好大一波关注。
原因也很简单,她是今年物理省集训队中唯一一个女生。
往年,省队二十来人中,还是能有两到四个女生的,今年运气格外差,居然只有裴春之一个。
裴春之自己也有印象,去年她参加国赛的时候,江海省省队除了她还有两个学姐,今年反而一个都没有了,使得裴春之在集训队一路都没人说话,整个集训过程都有些乏善可陈。
裴春之去年就来过这里,有几个去年高二,今年高三的学长对她记忆深刻。集训的教练也没换人,是一个姓林的中年老师,他是个很急躁、说话跟打了鸡血一样的人,在他的带动下,整个物理集训队气氛紧绷。
他见了裴春之,和她唠了一会儿家常。裴春之保持微笑,忍不住吐槽:年龄在这个世界上天然就是热点,每个人看见她都像npc触发关键词一样大谈特谈“你就是十三岁拿了铜奖……”
集训期间,裴春之压力并不大,她还记挂着小说,每天借着要去培训实验的名义钻个空教室写网文——她也没什么好紧张的,搞物理竞赛对她来说并不是冲着升学去的,她只是单纯地想来看看国内物理竞赛方面的顶尖水平,顺便调整一下自我。
和她相对的,几个省队里高三的学长则是肉眼可见的焦虑。
裴春之很能理解他们,毕竟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提前特招的机会。
而且,他们已经走到了省队这一步,不上不下——往前进一步,就是国家集训队,整个人直接跳进大学的大门;往后走一步,那就是拿着一个尴尬的奖,滚回去准备高考,还会因为少了大半年复习的时间,高考焦虑超级加倍。
也许是裴春之真的太松弛了,教练林老师总是往她这边转悠,一看见她在玩手机就要骂她。
“裴春之!”林老师恨铁不成钢,“你去年来过了,今年就可以划水吗?你一点紧张感都没有,这样下去进不了国集自己躲着哭去吧!”
裴春之小声说:“……可是我还有至少三年机会。”
顿时,林老师的表情微微裂开,裴春之身边的高三学长表情也同时裂开。
当天晚上,林老师把她留下来谈话。
“裴春之,竞赛是一个不进则退的地方。”林老师看上去操碎了心,把裴春之入集训队以来的试卷翻了又翻,顿时又有些不知道从何骂起:她一直是前三名,甚至还很有可能是在没认真做题的前提下。
“谢谢老师。”裴春之先感谢他的负责,然后再说:“但是老师,我有我自己个人的安排。”
“你自己的安排?”
林老师吹鼻子瞪眼:“你现在最大的安排就是把这个国集给我进了!你知不知道国赛随机性高?你知不知道每年都有全省第一名因为一些小失误连国集都没进?”
见裴春之反应不大,他又说:“江海省竞争虽然激烈,但还没到隔壁沪市、宁杭省那种程度——小裴啊!你得用心啊!这么好的机会……”
裴春之仍然摇了摇头。
她轻声说:“四大力学我已经学过两遍了,竞赛阶段,除了数学难度偶尔变化可能造成做题速度下降外,我有把握做出这一范畴的所有题目;这几天,您进行了微分方程特训,然而即使是微分方程,我最不擅长的部分——我也比集训队的大多数同学做得更快。”
她一点也没有夸大情况。实际上,她也感到有些迷茫。
这辈子走竞赛只是一个意外。
在十二岁的秋天,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也为了让谭长松的话成为现实,她开始学习竞赛。一直以来,她都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天赋,甚至崔成光第一次见到她,对她的评价也是“基础扎实,但不够聪明”。
然而,时间斗转星移,日月不居。
她十五岁后,却发现周围的人越来越平庸、竞赛越来越易懂。物竞出了名的计算量巨大,这也是唯一让裴春之觉得有些讨厌的地方,她不喜欢解微分方程的部分,这让她觉得不纯粹。
想到这儿,裴春之若有所思,她认真地想了想,轻声说:
“我想……可能是因为……”
“——我并没有那么喜欢竞赛。”
这句话说出来的那一刻,裴春之感到豁然开朗,仿佛多年来隐约荫蔽心头的某种情绪获得了名字。林老师气疯了,对着她大喊一些“难道会有人喜欢做题吗”、“搞得好像有人喜欢竞赛一样”、“你是小孩子吗还讲喜欢不喜欢”……
裴春之并不想伤他的心,赶紧顺毛:“不,老师,您不用担心我会偷懒或者消极怠工,我只是在思考我对物理的心情,竞赛也很有意义,因为竞赛,我才学了这么多的理论,数学基础也打得很好。”
“我刚刚那句话的意思是,我大概明白我为什么不想在竞赛上花费多余的时间了。”裴春之尝试解释明白,“因为物理竞赛越来越让我觉得走偏了,物理的部分削弱到成为一个引子,整套试卷,沦为数学的战场。”
“很多学长都对我很好,他们也一直很努力,拼尽全力。可是我却觉得难过,因为竞赛好像真的是有鸿沟的。”裴春之轻声说。
“他们没有人真的热爱物理,又或者在经年的培训下,他们的那种热爱被削薄了……”裴春之一边说,一边缓慢地用笔敲着桌面,一下又一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林老师忍无可忍:“你到底在矫情什么?”
裴春之静静地摇头,她觉得她有很多话想说,似乎有关竞赛、天赋、努力这个话题,她如鲠在喉。只是林老师明显不是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裴春之一改刚刚的游移,面色珍重地对他发了几个毒誓,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备考,林老师立即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不再关心裴春之到底在想些什么。
*
夜里,裴春之给顾榕打了电话。
她问顾榕:“你觉得我是天才吗?”
“是的。”顾榕大声说,“咋啦,小怪物还会怀疑自我啊?”
“我从来不觉得我是天才。”裴春之说,“只是,我比你们花了更多的时间……”
顾榕立即打断了她:“不对,小春,你得搞明白一个事情——能够毫不犹豫地操控自己的身心这件事,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顾榕转而提起了另一件事:“我十二岁刚认识你的时候,你还有点胖吧?可是你现在是我见过身材最好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不会被情绪带着走;无论什么突发事件,你都不会焦虑绝望。”
“你知道这有多难得吗?”顾榕大喊,“这何尝不是天才的一种呢?”
好奇特的观点。电话结束,裴春之感觉自己好像有一点点触碰到自己犹豫的部分,她又想了想,给沈星映打去电话。
隔了好几秒沈星映才接了电话,他似乎很惊讶她会打过来,很小心翼翼地问她是物理集训出事了吗?
“是我自己有点纠结。”裴春之先让他安心,然后问道:“对你来说,数学竞赛有什么意义?”
“保送。”沈星映毫不犹豫。
“那如果没有追求保送的目的……你还会搞数竞吗?”
沈星映想了想说,“会的,因为数竞做题很纯粹。”
裴春之点点头,她说:“我有点明白了……我纠结的地方是,物竞对我没有功利价值;物竞的题目又有太多的数学,我没有那么喜欢做物竞题;同时,集训队里那些拼命备考想要进国集的学长,让我感到愧疚。”
“愧疚?”
“我发现我学物竞的时间比他们少得多的多,成绩却比他们好。”裴春之难过地说,“然后,我还会占掉他们一个保送名额,而这个名额对我来说除了称号没有其他意义……”
“你错了。”沈星映说。
电话那头传来他斩钉截铁的声音。
“裴春之,你始终没有搞清楚一个事情。”
不知为什么,裴春之感到心跳缓缓加速,仿佛有预感他即将说出重要的话语。
“天才是孤独的还有后半句话。”
“——那就是天才必须更冷漠。”
“必须更冷漠?”
“你不能指望每个人理解你在想什么。”沈星映说,“冷漠是必须的,你小学的时候大概就和周围人毫无话题吧,莲少班也许给了你一种假象,让你以为大家似乎都是差不多的人。”
“可是实际上,裴春之,你比我们所有人都还要优秀,还要聪明,只是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裴春之试图反驳:“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性格使我更容易专注……”
“不是的,不是的。聪明就是聪明,我比不过你。”沈星映低声说。
他也许是为了挽尊,又说:“外公亲口承认过我有拿国奖的天赋,我也能算是战胜全国99%人的天才了,可是即使这样,我也觉得你是一座无法跨越的高山。”
“那是因为——”
裴春之差点张口说出“因为我比你们前世多学了十几年。”
顾榕也看到她评论区的部分争议了,她在小群里安慰裴春之:“没事的,我真的觉得你写的没问题——我物理才学到高一,你写的文我也能看懂,可能是网友现在更喜欢短平快的开篇。”
裴春之觉得有理。写网文本如千里徒步,日积跬步。
她一向很有耐心。
第47章 减肥成功的高考状元47 营养液2w5……
二零一九年十月初, 裴春之走进莲池火车站,准备出发参加江海省物竞集训。
她心情出奇地平静。
她没有戴耳机,前世所做过的所有题、没做出来的题、在崔成光家伏案写奥数时厨房传来的水滴声、自动笔芯滑过纸张留下的几何图案……那些细微的、平常的事物, 交织在一起,她走向高铁的闸机, 等待列车准点到来。
远处, 轰鸣的列车滚滚而来, 裴春之抬头望去, 忍不住屏息凝神, 她站在黄线之外,却觉得好像直直地面对这辆庞然大物, 迎接它的冲击与洗礼。
还有两个月。
裴春之在心中默念。她从没有忘记过这个事情, 上辈子疫情横贯了她几乎整个高中生涯,频繁的停课、网课给了她很多时间陪伴外婆直到外婆去世。
裴春之掏出手机,再次找到横波渡对自己长篇累牍的攻击,“不是自愿上学”的作者官方微博自从开通以后, 除了转发浩大中文网活动以外没有发表任何言论,评论区却一直保持着高频率的骂战。
有意思的是,裴春之之前绑定的那个老作者“黑猫就是好吃”,居然亲自下场为她说话。裴春之去看了一眼黑大夫的微博, 他的微博活人气息很重, 时不时转发恶评并犀利反击。她一直翻到六月底的微博, 差不多搞明白发生了什么。
——因为黑大夫和她联动,被《大灾变》的极端黑粉攻击了。
黑大夫一怒之下, 就替她出征了。
裴春之微笑,高铁停稳,里面的乘客鱼贯而出, 裴春之带着行李踏上车,还没走几步路,接到了陆渐晓的电话。
他要在今年年底艺考,这段时间集训忙得像狗,估计是好不容易抽空来给裴春之打了这通电话。
电话里,陆渐晓长话短说:裴春之提出的三个建议,他很郑重地告诉了陆母,但含糊其辞了裴春之的年龄,就说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权威人士。
陆母听完以后,对儿子终于知道关心自家产业深感欣慰,为表示鼓励,采纳了深耕兴趣、做网课、做考公三个建议。
裴春之纳闷道:“那不就是全采纳了吗?”
“全采纳了,但是你对我妈原计划的不赞同我妈压根没听,她原本的计划仍在进行,她还是想做线下中小学辅导。”
裴春之表示理解,这种布局确实不可能因为她一句话就停下,但是陆母愿意为了儿子的建议继续扩张业务,已经十分难得。
高铁最后一声播报结束,除了她以外所有人都已经坐下,裴春之拖着行李箱急匆匆跑过,一声清脆的轨道咬合,高铁徐徐开动。
时代如列车,她必须找到她的那个座位。
*
裴春之参加集训期间,也就是十月中旬。
莲少班在结束期中考后,进行了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
莲少班二十八人中,有四人进入省集训队,获得了参加的国赛资格,这在整个江海省都是不小的比例,比很多学校一整个学校的人数还多。这四个人分别是两个数学、一个物理和一个生物,成绩算得上极其亮眼。
沈星映就是两个进入数学省队、参加全国决赛的幸运儿之一。在名义上,他们现在都是高一学生,但其实他们都才15岁。
进入省队,裴春之又引了好大一波关注。
原因也很简单,她是今年物理省集训队中唯一一个女生。
往年,省队二十来人中,还是能有两到四个女生的,今年运气格外差,居然只有裴春之一个。
裴春之自己也有印象,去年她参加国赛的时候,江海省省队除了她还有两个学姐,今年反而一个都没有了,使得裴春之在集训队一路都没人说话,整个集训过程都有些乏善可陈。
裴春之去年就来过这里,有几个去年高二,今年高三的学长对她记忆深刻。集训的教练也没换人,是一个姓林的中年老师,他是个很急躁、说话跟打了鸡血一样的人,在他的带动下,整个物理集训队气氛紧绷。
他见了裴春之,和她唠了一会儿家常。裴春之保持微笑,忍不住吐槽:年龄在这个世界上天然就是热点,每个人看见她都像npc触发关键词一样大谈特谈“你就是十三岁拿了铜奖……”
集训期间,裴春之压力并不大,她还记挂着小说,每天借着要去培训实验的名义钻个空教室写网文——她也没什么好紧张的,搞物理竞赛对她来说并不是冲着升学去的,她只是单纯地想来看看国内物理竞赛方面的顶尖水平,顺便调整一下自我。
和她相对的,几个省队里高三的学长则是肉眼可见的焦虑。
裴春之很能理解他们,毕竟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提前特招的机会。
而且,他们已经走到了省队这一步,不上不下——往前进一步,就是国家集训队,整个人直接跳进大学的大门;往后走一步,那就是拿着一个尴尬的奖,滚回去准备高考,还会因为少了大半年复习的时间,高考焦虑超级加倍。
也许是裴春之真的太松弛了,教练林老师总是往她这边转悠,一看见她在玩手机就要骂她。
“裴春之!”林老师恨铁不成钢,“你去年来过了,今年就可以划水吗?你一点紧张感都没有,这样下去进不了国集自己躲着哭去吧!”
裴春之小声说:“……可是我还有至少三年机会。”
顿时,林老师的表情微微裂开,裴春之身边的高三学长表情也同时裂开。
当天晚上,林老师把她留下来谈话。
“裴春之,竞赛是一个不进则退的地方。”林老师看上去操碎了心,把裴春之入集训队以来的试卷翻了又翻,顿时又有些不知道从何骂起:她一直是前三名,甚至还很有可能是在没认真做题的前提下。
“谢谢老师。”裴春之先感谢他的负责,然后再说:“但是老师,我有我自己个人的安排。”
“你自己的安排?”
林老师吹鼻子瞪眼:“你现在最大的安排就是把这个国集给我进了!你知不知道国赛随机性高?你知不知道每年都有全省第一名因为一些小失误连国集都没进?”
见裴春之反应不大,他又说:“江海省竞争虽然激烈,但还没到隔壁沪市、宁杭省那种程度——小裴啊!你得用心啊!这么好的机会……”
裴春之仍然摇了摇头。
她轻声说:“四大力学我已经学过两遍了,竞赛阶段,除了数学难度偶尔变化可能造成做题速度下降外,我有把握做出这一范畴的所有题目;这几天,您进行了微分方程特训,然而即使是微分方程,我最不擅长的部分——我也比集训队的大多数同学做得更快。”
她一点也没有夸大情况。实际上,她也感到有些迷茫。
这辈子走竞赛只是一个意外。
在十二岁的秋天,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也为了让谭长松的话成为现实,她开始学习竞赛。一直以来,她都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天赋,甚至崔成光第一次见到她,对她的评价也是“基础扎实,但不够聪明”。
然而,时间斗转星移,日月不居。
她十五岁后,却发现周围的人越来越平庸、竞赛越来越易懂。物竞出了名的计算量巨大,这也是唯一让裴春之觉得有些讨厌的地方,她不喜欢解微分方程的部分,这让她觉得不纯粹。
想到这儿,裴春之若有所思,她认真地想了想,轻声说:
“我想……可能是因为……”
“——我并没有那么喜欢竞赛。”
这句话说出来的那一刻,裴春之感到豁然开朗,仿佛多年来隐约荫蔽心头的某种情绪获得了名字。林老师气疯了,对着她大喊一些“难道会有人喜欢做题吗”、“搞得好像有人喜欢竞赛一样”、“你是小孩子吗还讲喜欢不喜欢”……
裴春之并不想伤他的心,赶紧顺毛:“不,老师,您不用担心我会偷懒或者消极怠工,我只是在思考我对物理的心情,竞赛也很有意义,因为竞赛,我才学了这么多的理论,数学基础也打得很好。”
“我刚刚那句话的意思是,我大概明白我为什么不想在竞赛上花费多余的时间了。”裴春之尝试解释明白,“因为物理竞赛越来越让我觉得走偏了,物理的部分削弱到成为一个引子,整套试卷,沦为数学的战场。”
“很多学长都对我很好,他们也一直很努力,拼尽全力。可是我却觉得难过,因为竞赛好像真的是有鸿沟的。”裴春之轻声说。
“他们没有人真的热爱物理,又或者在经年的培训下,他们的那种热爱被削薄了……”裴春之一边说,一边缓慢地用笔敲着桌面,一下又一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林老师忍无可忍:“你到底在矫情什么?”
裴春之静静地摇头,她觉得她有很多话想说,似乎有关竞赛、天赋、努力这个话题,她如鲠在喉。只是林老师明显不是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裴春之一改刚刚的游移,面色珍重地对他发了几个毒誓,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备考,林老师立即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不再关心裴春之到底在想些什么。
*
夜里,裴春之给顾榕打了电话。
她问顾榕:“你觉得我是天才吗?”
“是的。”顾榕大声说,“咋啦,小怪物还会怀疑自我啊?”
“我从来不觉得我是天才。”裴春之说,“只是,我比你们花了更多的时间……”
顾榕立即打断了她:“不对,小春,你得搞明白一个事情——能够毫不犹豫地操控自己的身心这件事,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顾榕转而提起了另一件事:“我十二岁刚认识你的时候,你还有点胖吧?可是你现在是我见过身材最好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不会被情绪带着走;无论什么突发事件,你都不会焦虑绝望。”
“你知道这有多难得吗?”顾榕大喊,“这何尝不是天才的一种呢?”
好奇特的观点。电话结束,裴春之感觉自己好像有一点点触碰到自己犹豫的部分,她又想了想,给沈星映打去电话。
隔了好几秒沈星映才接了电话,他似乎很惊讶她会打过来,很小心翼翼地问她是物理集训出事了吗?
“是我自己有点纠结。”裴春之先让他安心,然后问道:“对你来说,数学竞赛有什么意义?”
“保送。”沈星映毫不犹豫。
“那如果没有追求保送的目的……你还会搞数竞吗?”
沈星映想了想说,“会的,因为数竞做题很纯粹。”
裴春之点点头,她说:“我有点明白了……我纠结的地方是,物竞对我没有功利价值;物竞的题目又有太多的数学,我没有那么喜欢做物竞题;同时,集训队里那些拼命备考想要进国集的学长,让我感到愧疚。”
“愧疚?”
“我发现我学物竞的时间比他们少得多的多,成绩却比他们好。”裴春之难过地说,“然后,我还会占掉他们一个保送名额,而这个名额对我来说除了称号没有其他意义……”
“你错了。”沈星映说。
电话那头传来他斩钉截铁的声音。
“裴春之,你始终没有搞清楚一个事情。”
不知为什么,裴春之感到心跳缓缓加速,仿佛有预感他即将说出重要的话语。
“天才是孤独的还有后半句话。”
“——那就是天才必须更冷漠。”
“必须更冷漠?”
“你不能指望每个人理解你在想什么。”沈星映说,“冷漠是必须的,你小学的时候大概就和周围人毫无话题吧,莲少班也许给了你一种假象,让你以为大家似乎都是差不多的人。”
“可是实际上,裴春之,你比我们所有人都还要优秀,还要聪明,只是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裴春之试图反驳:“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性格使我更容易专注……”
“不是的,不是的。聪明就是聪明,我比不过你。”沈星映低声说。
他也许是为了挽尊,又说:“外公亲口承认过我有拿国奖的天赋,我也能算是战胜全国99%人的天才了,可是即使这样,我也觉得你是一座无法跨越的高山。”
“那是因为——”
裴春之差点张口说出“因为我比你们前世多学了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