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秦经理看着她不为所动的样子,脸上的惋惜渐渐褪去,换上了一种公事公办的冷淡。
她端起咖啡喝了一口,没什么情绪地说,“好吧,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了。我知道了,回去我跟hrbp说一下。”
回到工位没多久,hrbp的电话就来了,请她去小会议室面谈。
hrbp开门见山,“念一,听说你想离职?去做旅行博主?”
“是的。”许念一点头。
hrbp翻了翻手中的资料,语气平淡,“嗯,我了解了。按照流程,离职需要提前一个月申请。不过考虑到年底和年初这段时间,你们行政部确实没什么特别紧急的工作”她沉吟了一下,“这样吧,你年后回来,花一周时间,跟秦经理做个交接。交接完成,就可以办理离职手续了。”
许念一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不需要耗满一个月?年后一周就能走?这简直是喜出望外!
她面上保持平静,“好的,没问题,我会做好交接工作的。”
hrbp点了点头,在系统里操作了几下,似乎并不太在意她的去留,或许在她看来,即使经过一轮裁员,部门人员依然多,能自然流失一个不要赔钱,也好。
走出小会议室,许念一感觉脚步都轻快得要飘起来。
顺利!顺利得超乎想象!
从中奖到得到妈妈的理解,再到如此迅速地搞定离职,一切都在朝着她期望的方向飞速推进。
她回到自己的工位,看着屏幕上熟悉的oa界面和待办事项列表,第一次觉得,这些曾经让她倍感压力的东西,突然失去了分量。
潜伏了二十四年的运气,仿佛在这些天集中引爆了。
窗外,冬日的阳光正好。
许念一的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
第4章 从天而降的旅伴
二月八日,上海浦东机场。
冬日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光可鉴人的地砖上,反射出晃眼的光晕。
航站楼里人声鼎沸,广播里航班信息不断更新,弥漫着一种即将启程的喧嚣与躁动。
许念一站在国内出发的6号入口处,一手拉着自己的两个26寸行李箱,另一只手高高举起,朝着刚刚停稳的一辆出租车用力挥舞。
“这里!谈晨!”
车门打开,一个穿着黑色防风皮衣、身形高挑挺拔的年轻男子迈步下车。
他利落地从后备箱取出一个黑色行李箱和一个看起来相当专业的黑色旅行包,单肩背上,然后朝着许念一的方向走了过来。
逆着光,他的轮廓有些模糊,但那份属于少年时代的帅气依稀可辨,只是褪去了青涩,多了几分沉稳和些许陌生的疏离感。
至于为什么会是两个人呢?
这事还得追溯到一周前。
————
当时出发在即,许念一那股被中奖和自由冲昏头脑的兴奋劲儿,却像退潮般缓缓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后知后觉的、名为“恐惧”的蜗牛心态。
就像坐过山车,排队等待时总是满怀期待,觉得自己可行了。
真等到快自己上去了,安全带咔哒锁死的那一刻,心脏才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
她发现,自己之前可能过于乐观了。
自驾环游中国?
听起来浪漫又豪迈。
但背后是无数现实的、冰冷的未知。
可能会穿越荒凉的无人区,面对长时间的信号缺失;
可能会在陌生的地域开夜车,应对复杂多变的路况;
可能会进入高海拔地区,承受高反的折磨;
车辆可能抛锚,路上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
她总说自己够独立了——
在外地上大学四年,其中实习在首都漂泊一年,毕业又在上海这座大城市打拼了近三年。
可那些独立,都是在有明确规则和保障体系下的生存。
而这次旅程,更像是一场闯入荒野的冒险,规则模糊,保障需靠自己。
如果能有个知根知底、可以相互照应的人一起,该多好。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自己按了下去。
可能性太小了。
身边的亲朋好友,要么有稳定的工作牵绊,要么有家庭需要照顾,谁会像她这个刚辞职的无业游民一样,能有说走就走的自由和长达一两年的空闲?
然而,连一百万都能中的她,此刻莫名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于是,某个晚上,她怀着一种万一有奇迹发生的心态,编辑了一条朋友圈:
“征集队友!2月8日之后随时可出发,自驾环游中国,暂定第一站禾木看雪,然后环游新疆,第二站走西北大环线,之后一路南下......有一起的小伙伴吗?顺路同行几天也欢迎!【太阳】”
发完朋友圈,她想了想,又登录了那个几乎三年没打开过、积压了无数初中高中青涩回忆的企鹅号,将同样的内容复制粘贴,发了出去,广撒网嘛。
几个小时后,朋友圈和空间都收获了大量点赞和评论。
大多是朋友们的惊叹、羡慕和注意安全的叮嘱,表示想同行但苦于没有时间的惋惜。
然而,就在一堆或熟悉或陌生的头像和名称中,一条来自企鹅号的评论,让许念一猛地从沙发上坐直了身体,眼睛瞬间睁大。
评论的人,备注是:谈晨。
评论内容只有简短的四个字:
“算我一个。”
谈晨!
那是她初中时暗恋的隔壁班男生。
因为周末的数学辅导班而相识,有过一段一起上下课、推着自行车并肩走在林荫道下,聊着无关紧要话题的暧昧时光。
可是,那段朦胧的关系,在初三的寒假后,毫无征兆地戛然而止。
谈晨突然变得冷淡,关系瞬间降至冰点。
之后初中、高中,虽然同校,却如同陌路。
只是,许念一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在人群中寻找他的身影,然后短暂停留。
已经快十年没有说过话了。
快七年没见过面了。
这突然的“算我一个”,是什么意思?
许念一的心跳莫名加速。
她点开那片空白了十年的聊天窗口,手指带着一丝微颤,敲下文字:
“亲~你知道我是谁嘛?”
“知道”对方回复了,言简意赅。
许念一更疑惑了,他知道我是谁,还主动说要同行,见鬼了......
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自然,像普通朋友寒暄。“那你是要同行吗?我时间和行程都不太确定,比较随性,你是准备玩几天呀?”
“都行,我一直有空。”
一直有空?许念一更疑惑了。
“你时间很自由吗?这么多年没联系,都不知道你现在在干嘛呢?我是刚离职,准备用一年左右时间去玩。”她试探着问。
“我时间自由。自己开酒吧,到时候交给店长负责管理就行。时间听你安排。”又补充了一句,“正好想去吉克普林滑雪了,和你的行程顺路。”
吉克普林滑雪?
许念一在做新疆攻略时看到过,这是号称亚洲最大的滑雪场,就在禾木。
说实话,她对滑雪也很心动,只是有点担心自己这运动神经,怕一不小心就进了骨科。
停!不是想这个的时候,现在的关键问题是——
要不要选择和谈晨同行啊?
对方是自己曾经的暗恋对象啊!
多年没联系,连他现在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这种感觉太奇怪了,夹杂着久别重逢的陌生、少年情愫的余温,爱而不得的不甘以及对他现状的好奇。
可是人家都不介意,自己在这里尴尬别扭个什么劲儿?
也许,他就正好看到了自己的说说,自然想到了滑雪,顺口回了一句呢?
或者万一又是幸运女神眷顾,觉得她一个人出发太孤单,顺手给她安排了一棵桃花呢?这个念头让她脸颊微微发烫。
再者,比起去网上随机捡人拼车,找一个初高中校友,好歹算是知根知底,安全系数和靠谱程度似乎都高出不少。
而且,她又没说自己中了100万,肯定也不是见财起意吧。
权衡再三,许念一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
“行,那我们一起吧!我不太习惯用企鹅号了,你扫这个二维码加我,我们微信细聊!”
于是乎,许念一的环游中国之旅,在出发前一周,意外地收获了一个同行旅伴——兼曾经的暗恋对象。
现在,这个从天而降真实地出现在了她面前。
谈晨走到近前,许念一才看清他的脸。
五官比少年时期更加棱角分明,肤色是健康的小麦色,眼神沉静,带着点漫不经心的慵懒。
他看着她,嘴角似乎微微勾了一下,算是打过招呼。
“好久不见。”他的声音也比记忆中低沉了些,带着点淡淡的磁性。
她端起咖啡喝了一口,没什么情绪地说,“好吧,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了。我知道了,回去我跟hrbp说一下。”
回到工位没多久,hrbp的电话就来了,请她去小会议室面谈。
hrbp开门见山,“念一,听说你想离职?去做旅行博主?”
“是的。”许念一点头。
hrbp翻了翻手中的资料,语气平淡,“嗯,我了解了。按照流程,离职需要提前一个月申请。不过考虑到年底和年初这段时间,你们行政部确实没什么特别紧急的工作”她沉吟了一下,“这样吧,你年后回来,花一周时间,跟秦经理做个交接。交接完成,就可以办理离职手续了。”
许念一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不需要耗满一个月?年后一周就能走?这简直是喜出望外!
她面上保持平静,“好的,没问题,我会做好交接工作的。”
hrbp点了点头,在系统里操作了几下,似乎并不太在意她的去留,或许在她看来,即使经过一轮裁员,部门人员依然多,能自然流失一个不要赔钱,也好。
走出小会议室,许念一感觉脚步都轻快得要飘起来。
顺利!顺利得超乎想象!
从中奖到得到妈妈的理解,再到如此迅速地搞定离职,一切都在朝着她期望的方向飞速推进。
她回到自己的工位,看着屏幕上熟悉的oa界面和待办事项列表,第一次觉得,这些曾经让她倍感压力的东西,突然失去了分量。
潜伏了二十四年的运气,仿佛在这些天集中引爆了。
窗外,冬日的阳光正好。
许念一的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
第4章 从天而降的旅伴
二月八日,上海浦东机场。
冬日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光可鉴人的地砖上,反射出晃眼的光晕。
航站楼里人声鼎沸,广播里航班信息不断更新,弥漫着一种即将启程的喧嚣与躁动。
许念一站在国内出发的6号入口处,一手拉着自己的两个26寸行李箱,另一只手高高举起,朝着刚刚停稳的一辆出租车用力挥舞。
“这里!谈晨!”
车门打开,一个穿着黑色防风皮衣、身形高挑挺拔的年轻男子迈步下车。
他利落地从后备箱取出一个黑色行李箱和一个看起来相当专业的黑色旅行包,单肩背上,然后朝着许念一的方向走了过来。
逆着光,他的轮廓有些模糊,但那份属于少年时代的帅气依稀可辨,只是褪去了青涩,多了几分沉稳和些许陌生的疏离感。
至于为什么会是两个人呢?
这事还得追溯到一周前。
————
当时出发在即,许念一那股被中奖和自由冲昏头脑的兴奋劲儿,却像退潮般缓缓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后知后觉的、名为“恐惧”的蜗牛心态。
就像坐过山车,排队等待时总是满怀期待,觉得自己可行了。
真等到快自己上去了,安全带咔哒锁死的那一刻,心脏才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
她发现,自己之前可能过于乐观了。
自驾环游中国?
听起来浪漫又豪迈。
但背后是无数现实的、冰冷的未知。
可能会穿越荒凉的无人区,面对长时间的信号缺失;
可能会在陌生的地域开夜车,应对复杂多变的路况;
可能会进入高海拔地区,承受高反的折磨;
车辆可能抛锚,路上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
她总说自己够独立了——
在外地上大学四年,其中实习在首都漂泊一年,毕业又在上海这座大城市打拼了近三年。
可那些独立,都是在有明确规则和保障体系下的生存。
而这次旅程,更像是一场闯入荒野的冒险,规则模糊,保障需靠自己。
如果能有个知根知底、可以相互照应的人一起,该多好。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自己按了下去。
可能性太小了。
身边的亲朋好友,要么有稳定的工作牵绊,要么有家庭需要照顾,谁会像她这个刚辞职的无业游民一样,能有说走就走的自由和长达一两年的空闲?
然而,连一百万都能中的她,此刻莫名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于是,某个晚上,她怀着一种万一有奇迹发生的心态,编辑了一条朋友圈:
“征集队友!2月8日之后随时可出发,自驾环游中国,暂定第一站禾木看雪,然后环游新疆,第二站走西北大环线,之后一路南下......有一起的小伙伴吗?顺路同行几天也欢迎!【太阳】”
发完朋友圈,她想了想,又登录了那个几乎三年没打开过、积压了无数初中高中青涩回忆的企鹅号,将同样的内容复制粘贴,发了出去,广撒网嘛。
几个小时后,朋友圈和空间都收获了大量点赞和评论。
大多是朋友们的惊叹、羡慕和注意安全的叮嘱,表示想同行但苦于没有时间的惋惜。
然而,就在一堆或熟悉或陌生的头像和名称中,一条来自企鹅号的评论,让许念一猛地从沙发上坐直了身体,眼睛瞬间睁大。
评论的人,备注是:谈晨。
评论内容只有简短的四个字:
“算我一个。”
谈晨!
那是她初中时暗恋的隔壁班男生。
因为周末的数学辅导班而相识,有过一段一起上下课、推着自行车并肩走在林荫道下,聊着无关紧要话题的暧昧时光。
可是,那段朦胧的关系,在初三的寒假后,毫无征兆地戛然而止。
谈晨突然变得冷淡,关系瞬间降至冰点。
之后初中、高中,虽然同校,却如同陌路。
只是,许念一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在人群中寻找他的身影,然后短暂停留。
已经快十年没有说过话了。
快七年没见过面了。
这突然的“算我一个”,是什么意思?
许念一的心跳莫名加速。
她点开那片空白了十年的聊天窗口,手指带着一丝微颤,敲下文字:
“亲~你知道我是谁嘛?”
“知道”对方回复了,言简意赅。
许念一更疑惑了,他知道我是谁,还主动说要同行,见鬼了......
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自然,像普通朋友寒暄。“那你是要同行吗?我时间和行程都不太确定,比较随性,你是准备玩几天呀?”
“都行,我一直有空。”
一直有空?许念一更疑惑了。
“你时间很自由吗?这么多年没联系,都不知道你现在在干嘛呢?我是刚离职,准备用一年左右时间去玩。”她试探着问。
“我时间自由。自己开酒吧,到时候交给店长负责管理就行。时间听你安排。”又补充了一句,“正好想去吉克普林滑雪了,和你的行程顺路。”
吉克普林滑雪?
许念一在做新疆攻略时看到过,这是号称亚洲最大的滑雪场,就在禾木。
说实话,她对滑雪也很心动,只是有点担心自己这运动神经,怕一不小心就进了骨科。
停!不是想这个的时候,现在的关键问题是——
要不要选择和谈晨同行啊?
对方是自己曾经的暗恋对象啊!
多年没联系,连他现在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这种感觉太奇怪了,夹杂着久别重逢的陌生、少年情愫的余温,爱而不得的不甘以及对他现状的好奇。
可是人家都不介意,自己在这里尴尬别扭个什么劲儿?
也许,他就正好看到了自己的说说,自然想到了滑雪,顺口回了一句呢?
或者万一又是幸运女神眷顾,觉得她一个人出发太孤单,顺手给她安排了一棵桃花呢?这个念头让她脸颊微微发烫。
再者,比起去网上随机捡人拼车,找一个初高中校友,好歹算是知根知底,安全系数和靠谱程度似乎都高出不少。
而且,她又没说自己中了100万,肯定也不是见财起意吧。
权衡再三,许念一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
“行,那我们一起吧!我不太习惯用企鹅号了,你扫这个二维码加我,我们微信细聊!”
于是乎,许念一的环游中国之旅,在出发前一周,意外地收获了一个同行旅伴——兼曾经的暗恋对象。
现在,这个从天而降真实地出现在了她面前。
谈晨走到近前,许念一才看清他的脸。
五官比少年时期更加棱角分明,肤色是健康的小麦色,眼神沉静,带着点漫不经心的慵懒。
他看着她,嘴角似乎微微勾了一下,算是打过招呼。
“好久不见。”他的声音也比记忆中低沉了些,带着点淡淡的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