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跟金丝雀妹妹说,我谢谢她。”温无缺听到了短信内容,有气无力地表示。
两个人浑身燥热、嘴唇红肿,停止用餐后又休息了半个小时,分别去了厕所,才离开了川菜馆。万幸容鸢想起来温无缺玻璃肠子,提前交代店家务必减油,加上店里不止一个厕所,虽说她们吃相狼狈,至少没沦落到严重腹泻,和需要抢厕所的程度。
农贸市场所在的停车场离川菜馆并不远,温无缺成功抢占了所剩不多的车位,倒车入库、挂上驻车挡、拉起手刹、关掉空调、熄火,一气呵成,然后两个人就重复了三次开门又关门的动作,谁也不想下车。
两个人就这么干坐着,消耗着车内的冷气。
“大老板,你头靠过来点。”过去了大概有5分钟,温无缺深吸一口气,朝她招招手,示意她靠过去。
容鸢不明白她的意图,但还是朝驾驶座那边挨了挨。
温无缺从扶手箱里找了两个发圈,左手扶着她颈侧防止她乱动,右手则探进她头发里,帮她捋顺一头汗湿的长发,接着就这么仅用单手,灵巧地将她头发盘起来扎好。
闷热的颈后瞬间就凉快了,容鸢忍不住眨了眨眼,发觉车内残余的冷气威力还挺足的。她抬起手,不自然地抚着自己的肩颈,试图在温无缺注意到之前,将冒头的鸡皮疙瘩按回去。
温无缺满意地打量着自己的作品,才转回头将驾驶座遮阳板拉下来,对着内置的化妆镜专心致志地摆弄起她自己那头金发来。
温无缺对自己的仪容仪表一向讲究,私服的情况例外————至少去年夏天这时候,她们一同出门买菜,容鸢没见过她这么纠结发型。
等温无缺决定好了发型花式,车内的冷气也差不多散完了,两个人额上都沁出了一层薄汗。
容鸢从车门的储物格里掏出了自己之前放的一包湿巾,抽了一张,趁着帮温无缺擦汗,偷偷把温无缺弄得服帖的刘海又打乱了一点点,让几缕碎发垂在她光洁的脑门上。
“怎么?弄整齐点不好看吗?”温无无缺当然发现了,边问边抽了张新的湿巾,学她的样子,给她也擦了下额上的汗。
“也没有,就是觉得你刘海梳起来的时候,发际线好像有点太靠后了。”容鸢定定地看着她,看到她嘴角的弧线都僵硬了,才诚恳地说。
说罢,容鸢将擦过的湿巾丢进了车载垃圾斗里,推门下了车。温无缺急忙从扶手箱里掏了顶棒球帽戴上,也跟着推门出来了。
也多亏她们刚才为了弄头发,在车里闷了一会儿,现在出来,体感温度上的差异确实没方才那么大了。容鸢瞥了一眼挨着自己走的人,在思考温无缺是不是有意的。
温无缺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只扶了扶她绣了只比格犬图案的棒球帽,自顾自地说:“我发际线没退后,是上个月底理头发的时候,发型师给我打薄过头了。”
温无缺一到夏天就会把养了一冬天的长发剪成及肩长,再打薄,平时又习惯盘发和扎小马尾,刘海自然会因此稀薄些————谁这么弄头发,刘海都不会富裕,这是客观现象。
“嗯,下次你再过来的时候就养回来了。”容鸢淡道。
等吃午饭的时候,她们都有用手机在社交媒体上搜索了一圈,看了看网友发布的,关于这个农贸市场的视频。
市场入口处醒目的标牌和视频里看到的一样,除了上面表示年份的小字外,样式和颜色都别无二致。
场地里的景观,则像历年视频展现出来的一样,在五颜六色的帐篷下,琳琅满目的成堆农作物堆成了小山,置身其中的农户们,浑身散发着明朗的朝气。
这类集市的主要目的,是让生产者直接向消费者展示,和推销自己的产品。
作为生产者们的农户,既没有专业销售人员的话术技巧,也不若后者那么热忱,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守在自己的果蔬后面,在两个人视线飘过去时,才扯开嗓门积极地介绍一下。
这个市场规模不算小,摊位都是先到先得,或者看农户心情挑选位置,所以不像她们平时喜欢逛的超市那样,严格按照产品种类分区。
这里的摊位犬牙交错,主要售卖甜玉米的摊位旁边,可能摆着冷冻好的牛肉,相邻的摊位主题又突兀地变成了各类手工枫糖浆……分布上没有明显规律。
意识到这一点的两个人,并排走着,视线随意在入口两边的摊位间逡巡,都不着急响应农户们的吆喝,只有在看到自己着实感兴趣的产品时,才伸手往旁边拉拉对方的衣角或是袖子,改道上前。
朝温无缺吆喝的农户要更多些,容鸢猜这主要是因为外貌的原因。
容鸢自己的五官特征也不那么像典型的华裔,但和温无缺比起来,还是能一眼被拿不准的本地人先果断扫进东亚裔群体。
至于温无缺,第一次在这边和她一起出门前,容鸢确实没有意识到她脸上的高加索人种特征,对外国人来说还挺明显的。毕竟她俩最早是在中国认识的,温无缺言谈举止和气质,和容鸢记忆里从小看到大的白人群体,差别很大。
温无缺连需要化妆的场合,妆容都不会特意往欧美流行的风格去靠拢。除了对那一头原生金发的自豪,这人并不会刻意去强调自己混血儿的身份。于是容鸢对这件事也就有些后知后觉。
这半年多来,她们总会遇到这样奇妙的场景。不管是商业街的推销人员,还是初到此地的外州游客,都倾向于掠过正宗本地人容鸢,转而优先询问看起来像本地人的温无缺。
温无缺总是眉毛一挑,直接用普通话回复自己听不懂,把容鸢推上去应付人。
实际上温无缺英语说得很流利,足以应付大多数场合的沟通需求。和容鸢在学校里接触过的有些东亚留学生们不同,她说英语没有特别注意使用书面语法,也没刻意去模仿一些被公认为正统的腔调,主打高效、实用。
今天她们的目的正是来买东西的,所以面对农户的主动招呼,温无缺没装听不懂。她听见了,会先扫一眼产品,再决定是礼貌摆手,还是上前详细询问关于商品的事。
这种市场没有像超市一样,提供大容量的手推车。有些农户会提供简易的纸袋给散客;需要以大家族为单位,大量购物的主妇会直接推来自备的手推车;其余的人就会像容鸢这样,单肩背着一个大号的无纺布袋子就来了。
温无缺后备箱里还有一个车载的保温箱,和几个小一点的无纺布袋子,是她们逛超市时候用的。因着不确定要买多少东西,她们没有着急都拿下来,反正车子就停在市场外围,有需要可以在市场和车位只见多跑两趟。
温无缺的意见是,先把在场30多个摊子都摸个底,熟悉下今天都有哪些产品,再结合她们的需求,挨个返回去找对应的摊位购物。容鸢对此表示赞同。
她们都是菜市场新鲜人,今天头一回逛,而温无缺至少挑菜上比她有经验。
逛第一圈的时候,温无缺和人聊得不少,而容鸢肩头还是轻飘飘的。
生产者直接销售的好处,就是她们彼此间不用比拼业绩、末位淘汰,没那么多勾心斗角,人人都对自家产品很有自信,并不介意潜在顾客走走看看、货比三家。
如果不算冰淇淋车和餐车,她们一圈下来连着小吃摊一共看到了37个摊子。快逛到底的时候,她们还见到了lance和magpie,买了一根新鲜法棍,和magpie极力推荐的,她的烘焙坊使用的面粉。
那个麦农是一个腼腆的,约莫不到16岁的黑人小姑娘,她的父母还在地里,忙着给今年的冬小麦的收割工作结尾,兄弟姐妹则在自家的小磨坊里,按订单将存麦磨成面粉,这些人要等下半场客流量多起来时,才能赶来,暂时没有人给她帮忙。
小姑娘不擅长推销自家的产品,听到magpie帮自己卖东西,急忙对后者投去感激的一瞥。
温无缺注意到了,推容鸢去和对方沟通,主要让小姑娘介绍下小麦品种,和对应的用途。
小姑娘听说她是自家老客户magpie的学妹,还都是弃学从厨,也逐渐消除了紧张情绪,流畅地讲解起自家的产品来。
她们现在卖的面粉,有两款,都是用上一年收割的冬小麦新鲜磨制的。这批存麦分别属于硬红小麦和软白小麦,磨制出了高筋和低筋两种面粉。前者适合做意面和披萨,后者适合做糕点。
这批面粉的价格是比超市零售的面粉要贵的,而且容鸢本来只打算买低筋面粉回去做松饼用,lance够了解她,二话不说劝她试试自家摊位的面包。
一早上新鲜出炉的面包,麦香浓郁,蓬松暄软,极大的熨帖了她们刚被辣椒摧残过一遍的胃袋。
吃了试吃的法包后,她们没有二选一的理由了,温无缺也赞成各买一袋,说是可以试试,帮容鸢做点意大利面屯着。
小麦农总算开张了,很是开心。
温无缺也很开心,买上东西以后,趁容鸢放松下来,便不再满足于只是并排走着,得寸进尺去牵容鸢的手。
两个人浑身燥热、嘴唇红肿,停止用餐后又休息了半个小时,分别去了厕所,才离开了川菜馆。万幸容鸢想起来温无缺玻璃肠子,提前交代店家务必减油,加上店里不止一个厕所,虽说她们吃相狼狈,至少没沦落到严重腹泻,和需要抢厕所的程度。
农贸市场所在的停车场离川菜馆并不远,温无缺成功抢占了所剩不多的车位,倒车入库、挂上驻车挡、拉起手刹、关掉空调、熄火,一气呵成,然后两个人就重复了三次开门又关门的动作,谁也不想下车。
两个人就这么干坐着,消耗着车内的冷气。
“大老板,你头靠过来点。”过去了大概有5分钟,温无缺深吸一口气,朝她招招手,示意她靠过去。
容鸢不明白她的意图,但还是朝驾驶座那边挨了挨。
温无缺从扶手箱里找了两个发圈,左手扶着她颈侧防止她乱动,右手则探进她头发里,帮她捋顺一头汗湿的长发,接着就这么仅用单手,灵巧地将她头发盘起来扎好。
闷热的颈后瞬间就凉快了,容鸢忍不住眨了眨眼,发觉车内残余的冷气威力还挺足的。她抬起手,不自然地抚着自己的肩颈,试图在温无缺注意到之前,将冒头的鸡皮疙瘩按回去。
温无缺满意地打量着自己的作品,才转回头将驾驶座遮阳板拉下来,对着内置的化妆镜专心致志地摆弄起她自己那头金发来。
温无缺对自己的仪容仪表一向讲究,私服的情况例外————至少去年夏天这时候,她们一同出门买菜,容鸢没见过她这么纠结发型。
等温无缺决定好了发型花式,车内的冷气也差不多散完了,两个人额上都沁出了一层薄汗。
容鸢从车门的储物格里掏出了自己之前放的一包湿巾,抽了一张,趁着帮温无缺擦汗,偷偷把温无缺弄得服帖的刘海又打乱了一点点,让几缕碎发垂在她光洁的脑门上。
“怎么?弄整齐点不好看吗?”温无无缺当然发现了,边问边抽了张新的湿巾,学她的样子,给她也擦了下额上的汗。
“也没有,就是觉得你刘海梳起来的时候,发际线好像有点太靠后了。”容鸢定定地看着她,看到她嘴角的弧线都僵硬了,才诚恳地说。
说罢,容鸢将擦过的湿巾丢进了车载垃圾斗里,推门下了车。温无缺急忙从扶手箱里掏了顶棒球帽戴上,也跟着推门出来了。
也多亏她们刚才为了弄头发,在车里闷了一会儿,现在出来,体感温度上的差异确实没方才那么大了。容鸢瞥了一眼挨着自己走的人,在思考温无缺是不是有意的。
温无缺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只扶了扶她绣了只比格犬图案的棒球帽,自顾自地说:“我发际线没退后,是上个月底理头发的时候,发型师给我打薄过头了。”
温无缺一到夏天就会把养了一冬天的长发剪成及肩长,再打薄,平时又习惯盘发和扎小马尾,刘海自然会因此稀薄些————谁这么弄头发,刘海都不会富裕,这是客观现象。
“嗯,下次你再过来的时候就养回来了。”容鸢淡道。
等吃午饭的时候,她们都有用手机在社交媒体上搜索了一圈,看了看网友发布的,关于这个农贸市场的视频。
市场入口处醒目的标牌和视频里看到的一样,除了上面表示年份的小字外,样式和颜色都别无二致。
场地里的景观,则像历年视频展现出来的一样,在五颜六色的帐篷下,琳琅满目的成堆农作物堆成了小山,置身其中的农户们,浑身散发着明朗的朝气。
这类集市的主要目的,是让生产者直接向消费者展示,和推销自己的产品。
作为生产者们的农户,既没有专业销售人员的话术技巧,也不若后者那么热忱,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守在自己的果蔬后面,在两个人视线飘过去时,才扯开嗓门积极地介绍一下。
这个市场规模不算小,摊位都是先到先得,或者看农户心情挑选位置,所以不像她们平时喜欢逛的超市那样,严格按照产品种类分区。
这里的摊位犬牙交错,主要售卖甜玉米的摊位旁边,可能摆着冷冻好的牛肉,相邻的摊位主题又突兀地变成了各类手工枫糖浆……分布上没有明显规律。
意识到这一点的两个人,并排走着,视线随意在入口两边的摊位间逡巡,都不着急响应农户们的吆喝,只有在看到自己着实感兴趣的产品时,才伸手往旁边拉拉对方的衣角或是袖子,改道上前。
朝温无缺吆喝的农户要更多些,容鸢猜这主要是因为外貌的原因。
容鸢自己的五官特征也不那么像典型的华裔,但和温无缺比起来,还是能一眼被拿不准的本地人先果断扫进东亚裔群体。
至于温无缺,第一次在这边和她一起出门前,容鸢确实没有意识到她脸上的高加索人种特征,对外国人来说还挺明显的。毕竟她俩最早是在中国认识的,温无缺言谈举止和气质,和容鸢记忆里从小看到大的白人群体,差别很大。
温无缺连需要化妆的场合,妆容都不会特意往欧美流行的风格去靠拢。除了对那一头原生金发的自豪,这人并不会刻意去强调自己混血儿的身份。于是容鸢对这件事也就有些后知后觉。
这半年多来,她们总会遇到这样奇妙的场景。不管是商业街的推销人员,还是初到此地的外州游客,都倾向于掠过正宗本地人容鸢,转而优先询问看起来像本地人的温无缺。
温无缺总是眉毛一挑,直接用普通话回复自己听不懂,把容鸢推上去应付人。
实际上温无缺英语说得很流利,足以应付大多数场合的沟通需求。和容鸢在学校里接触过的有些东亚留学生们不同,她说英语没有特别注意使用书面语法,也没刻意去模仿一些被公认为正统的腔调,主打高效、实用。
今天她们的目的正是来买东西的,所以面对农户的主动招呼,温无缺没装听不懂。她听见了,会先扫一眼产品,再决定是礼貌摆手,还是上前详细询问关于商品的事。
这种市场没有像超市一样,提供大容量的手推车。有些农户会提供简易的纸袋给散客;需要以大家族为单位,大量购物的主妇会直接推来自备的手推车;其余的人就会像容鸢这样,单肩背着一个大号的无纺布袋子就来了。
温无缺后备箱里还有一个车载的保温箱,和几个小一点的无纺布袋子,是她们逛超市时候用的。因着不确定要买多少东西,她们没有着急都拿下来,反正车子就停在市场外围,有需要可以在市场和车位只见多跑两趟。
温无缺的意见是,先把在场30多个摊子都摸个底,熟悉下今天都有哪些产品,再结合她们的需求,挨个返回去找对应的摊位购物。容鸢对此表示赞同。
她们都是菜市场新鲜人,今天头一回逛,而温无缺至少挑菜上比她有经验。
逛第一圈的时候,温无缺和人聊得不少,而容鸢肩头还是轻飘飘的。
生产者直接销售的好处,就是她们彼此间不用比拼业绩、末位淘汰,没那么多勾心斗角,人人都对自家产品很有自信,并不介意潜在顾客走走看看、货比三家。
如果不算冰淇淋车和餐车,她们一圈下来连着小吃摊一共看到了37个摊子。快逛到底的时候,她们还见到了lance和magpie,买了一根新鲜法棍,和magpie极力推荐的,她的烘焙坊使用的面粉。
那个麦农是一个腼腆的,约莫不到16岁的黑人小姑娘,她的父母还在地里,忙着给今年的冬小麦的收割工作结尾,兄弟姐妹则在自家的小磨坊里,按订单将存麦磨成面粉,这些人要等下半场客流量多起来时,才能赶来,暂时没有人给她帮忙。
小姑娘不擅长推销自家的产品,听到magpie帮自己卖东西,急忙对后者投去感激的一瞥。
温无缺注意到了,推容鸢去和对方沟通,主要让小姑娘介绍下小麦品种,和对应的用途。
小姑娘听说她是自家老客户magpie的学妹,还都是弃学从厨,也逐渐消除了紧张情绪,流畅地讲解起自家的产品来。
她们现在卖的面粉,有两款,都是用上一年收割的冬小麦新鲜磨制的。这批存麦分别属于硬红小麦和软白小麦,磨制出了高筋和低筋两种面粉。前者适合做意面和披萨,后者适合做糕点。
这批面粉的价格是比超市零售的面粉要贵的,而且容鸢本来只打算买低筋面粉回去做松饼用,lance够了解她,二话不说劝她试试自家摊位的面包。
一早上新鲜出炉的面包,麦香浓郁,蓬松暄软,极大的熨帖了她们刚被辣椒摧残过一遍的胃袋。
吃了试吃的法包后,她们没有二选一的理由了,温无缺也赞成各买一袋,说是可以试试,帮容鸢做点意大利面屯着。
小麦农总算开张了,很是开心。
温无缺也很开心,买上东西以后,趁容鸢放松下来,便不再满足于只是并排走着,得寸进尺去牵容鸢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