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宫知理把上午扎的马尾挽成丸子头,来到厨房,她生起石灶里的火,接着她把野鸭蛋磕到碗里备用。
鱼头是昨天没有吃完冻在冰箱里的,她在翻地时想起来,赶紧喊菜菜子拿出来化冻,这会儿正好能烧。她把把野葱按在砧板上,刀刃压着葱白飞快挪动,一口气将野葱切成段,接着是姜片、花椒粒,它们和葱段一同放在盘里备用。
芋头埋在灶膛侧边的暗火堆里,表皮烤出龟裂的纹路,芋头饼吃腻了,烤芋头又是另一种美味。
宫知理向铁锅内呛了勺凉油,鱼头滑进去时溅起的油星在灶壁烫出白,野葱段炸至焦边时,把姜片和花椒粒也扒拉下锅,宫知理往锅里倒井水,蒸汽轰然腾起模糊了视线。她把芋头掏出来在灶台滚了两圈,烫裂的皮里钻出甜腻的白气,她用火钳夹着几个往冷水里浸,剥皮的动作丝滑又解压。
另一口灶上的野鸭蛋煎成满月状时,宫知理把处理干净的松树菌扔进鱼汤,让它们在锅里沉浮。过一会儿,宫知理撇去汤沫,勺沿划过锅底勾起了粘底的焦葱,最后把芋头块放到汤里,溅起的汤汁在灶台烙出个褐色的圈,加调料,撒葱花,大菜出锅。其余的烤芋头被宫知理吹去浮灰,放在盘子里,另选几个盘子调了不同的酱汁,也有纯白糖可以蘸,可以说三个人的口味被照顾的很全面。
吃完这顿午饭,宫知理深知下一餐不好糊弄,两个孩子去睡觉,她拿出一些黄豆,这些豆子都是饱满圆润的好黄豆,她直接拿出一把泡到温水里,准备发些豆芽改善伙食,接着用水桶打了水,来到西侧门的另一边——通往二楼的楼梯下方摆着大大的石磨,她准备把这个石磨也利用起来。
用短笤帚加清水洗好石磨,她又背上背篓进山去了。
每次去山里都要找蘑菇,这次也不意外,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大片松茸,她一边把松茸向背篓里装的同时一边想:说起来,前几天要说让村民们暂时不要进山,这几天过去,除了那条蛇,她倒是没有受到其他野生动物的攻击,但这也许是因为她和大地的力量发生了共振,动物们受到影响或者威慑才会远离她,村民们进山可不一定了。
宫知理决定把这个问题抛给村长,让他们自己斟酌去吧,毕竟在这里生活更久的是他们。
今天她没有往深处走,而是横向移动了,她知道再往西边走会有一条小溪——
溪水声像是清凌凌的玻璃碎片撞击。宫知理蹲在青苔石上搓洗指缝的泥,对岸山毛榉的倒影在水面晃,搅碎了半只山鸟的掠影,却让藏在石缝里的岩鱼露了踪迹——银鳞一闪,尾鳍扫过鹅卵石上的褐藻。
八月炸是顺着藤找到的,裂开的淡紫果荚垂在朽木边,像被谁胡乱剪开的荷包。她捏着果蒂轻旋,半透明的果肉便裹着黑籽落进掌心,甜味混着朽木的潮气漫上来。野板栗扎堆躲在落叶下,鹿蹄印踩碎了带刺的壳,裸出裹着涩皮的小果。她用鞋跟碾开两颗,果肉比上次找到的更加金黄,看起来只需要经过炭火简单烘烤就能食用。
茗荷藏在蕨丛后头,紫红花苞上凝着露,掐断嫩茎时迸出带姜味的汁,宫知理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好这道菜,有的人就是很不喜欢茗荷独特的味道,但是现在不是挑拣的时候,她都一一笑纳了。蜂斗菜花茎是意外收获,本该春天抽的薹,许是山坳里暖,竟在腐叶堆里探出三指长的青秆,她把视线内的花茎全部都摘下,用树叶包裹,用细细的藤蔓扎好,放到背篓里,背篓里已经躺着好几捆这样的野菜了,里面还装着一大捆紫苏叶。
岩鱼最狡猾,总在她弯腰时从腿边掠过。宫知理解下口罩浸在回水湾,两枚野板栗坠着口罩绳边沉底。待鱼影钻进布褶的阴影,她猛地提起——成功收获三条银鱼,好险,口罩拉绳差点承受不住这个重量。
秋天的山总不会让人失望。
她带着笑容下山,回到家,把收获的食材一一处理。
岩鱼用紫苏、生姜泥、花椒粒、粗盐腌制,放进冰箱,醒来的小孩自觉去处理松蘑——她们现在可以说是处理菌类的个中好手了,宫知理清洗野菜,再给她们投喂炸开的八月炸,小孩们明显很喜欢这种甜甜的水果。
日头坠到山棱线时,风里带了凉意。宫知理拿着种子站到梯田的垄沟里,把提前用井水泡过的土豆块,埋进一掌深的坑里。洋葱头也剥了干皮,圆溜溜地蹲在浅窝,顶上刚挨着土面。葱苗根须上还黏着早晨村民挖出来时带着的泥团,栽下去时宫知理用手指把根颈处的土压实。大蒜瓣是最后撒的,尖头一律朝着西边山头,土刚盖过瓣尖。
她一个人种下这点东西很轻松,梯田剩下的土地面积还绰绰有余,明天把种子都撒进去吧——她真的有点想念第一天吃的白菜了,可惜白菜存货不多,早就吃完了。
生菜、小青菜、卷心菜...哪种都可以!
最后浇水定根,她想了想还是给地面铺上了芦苇杆。
芦苇杆铺完时,林子里传来第一声夜鸮叫,她摸着黑准备回家。
菜菜子和美美子把西侧门的灯打开,她踩着满是泥巴的鞋子回到家门前,脱下鞋子换上这两天抽空编出来的芦苇拖鞋:这样起码不会把家里的榻榻米弄得满是泥巴,两个孩子可在乎家里的整洁干净了。
作者有话说:
----------------------
状态这种东西,真是看不见摸不着,比如前几天晚上感觉哪里都不舒服,今天就突然状态好了起来(也可能是因为明天就是周五了吧哈哈哈哈哈)
第17章
次日,宫知理找到村长,告诉他山里的情况。
“虽然我进山没有感受到动物变得格外活跃,但你们和我不同。”宫知理没有直接说“你们肉体凡胎”,这种话彼此都心知肚明,村长也马上会意,表示他们会召开村民大会来商量这件事,如果她有时间请务必来旁听,如果事务繁忙,他也会在之后向她转达。
宫知理当然没有时间,其实就算她不去参会,村庄里的一切都是她的眼睛,只是她目前觉得没有使用的必要。
和村长说完这件事,她回家站在播完种的梯田前面看了会,今天早上起床后她马上就把昨晚上没来得及播种的蔬菜种子都撒了下去,希望它们早些成熟。
这会儿双胞胎把该晒的东西摆了出去,这会儿趴在榻榻米上看绘本。
宫知理拿着砂纸去仓房打磨竹编平台,给它抛光、打磨,这个活很适合发呆,她干脆把这个大平台搬到湖边,一边钓鱼一边慢慢打磨。
湖边树影幽幽,她磨着磨着,两个孩子就捧着书出来了,坐到她身边的石头上,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看看湖面,过了会又对她正在干的活跃跃欲试,想来给她打下手。
宫知理把砂纸给她们,让她们拿着慢慢磨,自己开始盯着鱼竿发呆。
直到鱼竿晃动,她提竿收线,发现又钓到了螃蟹。
“螃蟹啊...”宫知理折断芦苇杆把它捆起来扔进水桶里,“一只可有些不够,再多来点吧。”
湖面被风吹起涟漪,菜菜子和美美子玩着砂纸,把竹编平台打磨得光滑闪亮,宫知理再回头的时候,发现她们两已经在平台上打滚了。
看小孩子玩了会,她起身回家里拿出了之前没有编完的凉席。
这个上午就在编织凉席和偶尔提竿收螃蟹的过程中过去了:在她说完那句话之后,她就只能钓上螃蟹...
她们中午就吃上了螃蟹大餐,不论是清蒸河蟹还是香辣炒蟹都能一次吃满足。
嗯,起码这段时间她们不会再想吃螃蟹了。
凉席编完了,孩子照例午睡,宫知理去给湖边树下的平台刷木蜡油,刷两遍阴干,再去仓房二楼把芋头翻了一遍。
昨天晚上换过水放到玻璃罐里的黄豆盖着纱布,她在去二楼的时候把豆子轻柔清洗一遍,再压上加了水的平底盘。
她来到二楼,规划起二楼这一大间空房。
房间北面可以摆上双人床和柜子,南面的小隔间一边可以放浴缸,做个单人洗漱间,另一边摆上桌椅,每次来两个人的话,这间房绰绰有余。
她测量了下房间的尺寸,确定这里面放得下一张两米大的双人床,下楼收拾东西出门。
鸡舍内部差不多要晒干了,她决定明天就把剩下的杉树皮盖上,鸡舍顶和鸭棚旁边的竹编平台明天就都能完工。
感觉列出的待办项目都在顺利地推进,宫知理感受到了久违的神清气爽。
她在做领主的时候,每天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还常有突发事件,全靠她的大脑进行计划和排序,记录工具和副手都不一定有她的头脑好用。
来到这里之后,每天要做的事情和以前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她把鸡舍后面没用完的木头搬出来,又找出斧子,将树皮劈砍下来。
之前找伊藤木匠定制家具的时候,她没给钱,因为那是“供奉”的一部分,制作的木材可能是伊藤家的存货,也可能由吉田先生的木材加工厂提供。
鱼头是昨天没有吃完冻在冰箱里的,她在翻地时想起来,赶紧喊菜菜子拿出来化冻,这会儿正好能烧。她把把野葱按在砧板上,刀刃压着葱白飞快挪动,一口气将野葱切成段,接着是姜片、花椒粒,它们和葱段一同放在盘里备用。
芋头埋在灶膛侧边的暗火堆里,表皮烤出龟裂的纹路,芋头饼吃腻了,烤芋头又是另一种美味。
宫知理向铁锅内呛了勺凉油,鱼头滑进去时溅起的油星在灶壁烫出白,野葱段炸至焦边时,把姜片和花椒粒也扒拉下锅,宫知理往锅里倒井水,蒸汽轰然腾起模糊了视线。她把芋头掏出来在灶台滚了两圈,烫裂的皮里钻出甜腻的白气,她用火钳夹着几个往冷水里浸,剥皮的动作丝滑又解压。
另一口灶上的野鸭蛋煎成满月状时,宫知理把处理干净的松树菌扔进鱼汤,让它们在锅里沉浮。过一会儿,宫知理撇去汤沫,勺沿划过锅底勾起了粘底的焦葱,最后把芋头块放到汤里,溅起的汤汁在灶台烙出个褐色的圈,加调料,撒葱花,大菜出锅。其余的烤芋头被宫知理吹去浮灰,放在盘子里,另选几个盘子调了不同的酱汁,也有纯白糖可以蘸,可以说三个人的口味被照顾的很全面。
吃完这顿午饭,宫知理深知下一餐不好糊弄,两个孩子去睡觉,她拿出一些黄豆,这些豆子都是饱满圆润的好黄豆,她直接拿出一把泡到温水里,准备发些豆芽改善伙食,接着用水桶打了水,来到西侧门的另一边——通往二楼的楼梯下方摆着大大的石磨,她准备把这个石磨也利用起来。
用短笤帚加清水洗好石磨,她又背上背篓进山去了。
每次去山里都要找蘑菇,这次也不意外,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大片松茸,她一边把松茸向背篓里装的同时一边想:说起来,前几天要说让村民们暂时不要进山,这几天过去,除了那条蛇,她倒是没有受到其他野生动物的攻击,但这也许是因为她和大地的力量发生了共振,动物们受到影响或者威慑才会远离她,村民们进山可不一定了。
宫知理决定把这个问题抛给村长,让他们自己斟酌去吧,毕竟在这里生活更久的是他们。
今天她没有往深处走,而是横向移动了,她知道再往西边走会有一条小溪——
溪水声像是清凌凌的玻璃碎片撞击。宫知理蹲在青苔石上搓洗指缝的泥,对岸山毛榉的倒影在水面晃,搅碎了半只山鸟的掠影,却让藏在石缝里的岩鱼露了踪迹——银鳞一闪,尾鳍扫过鹅卵石上的褐藻。
八月炸是顺着藤找到的,裂开的淡紫果荚垂在朽木边,像被谁胡乱剪开的荷包。她捏着果蒂轻旋,半透明的果肉便裹着黑籽落进掌心,甜味混着朽木的潮气漫上来。野板栗扎堆躲在落叶下,鹿蹄印踩碎了带刺的壳,裸出裹着涩皮的小果。她用鞋跟碾开两颗,果肉比上次找到的更加金黄,看起来只需要经过炭火简单烘烤就能食用。
茗荷藏在蕨丛后头,紫红花苞上凝着露,掐断嫩茎时迸出带姜味的汁,宫知理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好这道菜,有的人就是很不喜欢茗荷独特的味道,但是现在不是挑拣的时候,她都一一笑纳了。蜂斗菜花茎是意外收获,本该春天抽的薹,许是山坳里暖,竟在腐叶堆里探出三指长的青秆,她把视线内的花茎全部都摘下,用树叶包裹,用细细的藤蔓扎好,放到背篓里,背篓里已经躺着好几捆这样的野菜了,里面还装着一大捆紫苏叶。
岩鱼最狡猾,总在她弯腰时从腿边掠过。宫知理解下口罩浸在回水湾,两枚野板栗坠着口罩绳边沉底。待鱼影钻进布褶的阴影,她猛地提起——成功收获三条银鱼,好险,口罩拉绳差点承受不住这个重量。
秋天的山总不会让人失望。
她带着笑容下山,回到家,把收获的食材一一处理。
岩鱼用紫苏、生姜泥、花椒粒、粗盐腌制,放进冰箱,醒来的小孩自觉去处理松蘑——她们现在可以说是处理菌类的个中好手了,宫知理清洗野菜,再给她们投喂炸开的八月炸,小孩们明显很喜欢这种甜甜的水果。
日头坠到山棱线时,风里带了凉意。宫知理拿着种子站到梯田的垄沟里,把提前用井水泡过的土豆块,埋进一掌深的坑里。洋葱头也剥了干皮,圆溜溜地蹲在浅窝,顶上刚挨着土面。葱苗根须上还黏着早晨村民挖出来时带着的泥团,栽下去时宫知理用手指把根颈处的土压实。大蒜瓣是最后撒的,尖头一律朝着西边山头,土刚盖过瓣尖。
她一个人种下这点东西很轻松,梯田剩下的土地面积还绰绰有余,明天把种子都撒进去吧——她真的有点想念第一天吃的白菜了,可惜白菜存货不多,早就吃完了。
生菜、小青菜、卷心菜...哪种都可以!
最后浇水定根,她想了想还是给地面铺上了芦苇杆。
芦苇杆铺完时,林子里传来第一声夜鸮叫,她摸着黑准备回家。
菜菜子和美美子把西侧门的灯打开,她踩着满是泥巴的鞋子回到家门前,脱下鞋子换上这两天抽空编出来的芦苇拖鞋:这样起码不会把家里的榻榻米弄得满是泥巴,两个孩子可在乎家里的整洁干净了。
作者有话说:
----------------------
状态这种东西,真是看不见摸不着,比如前几天晚上感觉哪里都不舒服,今天就突然状态好了起来(也可能是因为明天就是周五了吧哈哈哈哈哈)
第17章
次日,宫知理找到村长,告诉他山里的情况。
“虽然我进山没有感受到动物变得格外活跃,但你们和我不同。”宫知理没有直接说“你们肉体凡胎”,这种话彼此都心知肚明,村长也马上会意,表示他们会召开村民大会来商量这件事,如果她有时间请务必来旁听,如果事务繁忙,他也会在之后向她转达。
宫知理当然没有时间,其实就算她不去参会,村庄里的一切都是她的眼睛,只是她目前觉得没有使用的必要。
和村长说完这件事,她回家站在播完种的梯田前面看了会,今天早上起床后她马上就把昨晚上没来得及播种的蔬菜种子都撒了下去,希望它们早些成熟。
这会儿双胞胎把该晒的东西摆了出去,这会儿趴在榻榻米上看绘本。
宫知理拿着砂纸去仓房打磨竹编平台,给它抛光、打磨,这个活很适合发呆,她干脆把这个大平台搬到湖边,一边钓鱼一边慢慢打磨。
湖边树影幽幽,她磨着磨着,两个孩子就捧着书出来了,坐到她身边的石头上,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看看湖面,过了会又对她正在干的活跃跃欲试,想来给她打下手。
宫知理把砂纸给她们,让她们拿着慢慢磨,自己开始盯着鱼竿发呆。
直到鱼竿晃动,她提竿收线,发现又钓到了螃蟹。
“螃蟹啊...”宫知理折断芦苇杆把它捆起来扔进水桶里,“一只可有些不够,再多来点吧。”
湖面被风吹起涟漪,菜菜子和美美子玩着砂纸,把竹编平台打磨得光滑闪亮,宫知理再回头的时候,发现她们两已经在平台上打滚了。
看小孩子玩了会,她起身回家里拿出了之前没有编完的凉席。
这个上午就在编织凉席和偶尔提竿收螃蟹的过程中过去了:在她说完那句话之后,她就只能钓上螃蟹...
她们中午就吃上了螃蟹大餐,不论是清蒸河蟹还是香辣炒蟹都能一次吃满足。
嗯,起码这段时间她们不会再想吃螃蟹了。
凉席编完了,孩子照例午睡,宫知理去给湖边树下的平台刷木蜡油,刷两遍阴干,再去仓房二楼把芋头翻了一遍。
昨天晚上换过水放到玻璃罐里的黄豆盖着纱布,她在去二楼的时候把豆子轻柔清洗一遍,再压上加了水的平底盘。
她来到二楼,规划起二楼这一大间空房。
房间北面可以摆上双人床和柜子,南面的小隔间一边可以放浴缸,做个单人洗漱间,另一边摆上桌椅,每次来两个人的话,这间房绰绰有余。
她测量了下房间的尺寸,确定这里面放得下一张两米大的双人床,下楼收拾东西出门。
鸡舍内部差不多要晒干了,她决定明天就把剩下的杉树皮盖上,鸡舍顶和鸭棚旁边的竹编平台明天就都能完工。
感觉列出的待办项目都在顺利地推进,宫知理感受到了久违的神清气爽。
她在做领主的时候,每天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还常有突发事件,全靠她的大脑进行计划和排序,记录工具和副手都不一定有她的头脑好用。
来到这里之后,每天要做的事情和以前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她把鸡舍后面没用完的木头搬出来,又找出斧子,将树皮劈砍下来。
之前找伊藤木匠定制家具的时候,她没给钱,因为那是“供奉”的一部分,制作的木材可能是伊藤家的存货,也可能由吉田先生的木材加工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