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女 第49节
酒八樽,拢共十样礼雇了人挑来甄家。
甄家礼回鱼箸。
裴家祖母年纪大了,前后都是裴砚清自己在跑,许多事儿也都是他自己操办,甄家晓得裴家境况,对此并未苛求。
裴砚清年后便要去开封县上任,开封县与京城相隔虽不远,但来回赶路颇费功夫, 现下趁未有差事,一得闲他便紧着置礼,原先在汴京买房是就想到这一日了,许多事儿也早有筹备,与媒人互通过便抬礼来下聘。
赶着年前儿正好也热闹,腊月二十六这日裴砚清又雇人前后抬了十二抬聘礼上门,甄家从媒人那儿晓得他今日要来,早早开始忙碌,治下两桌好酒菜,留雇工媒人吃了饭散了铜板喜钱。
两家商定日子定在六月,到明年三个黄道吉日,原先甄家孔家议亲时已算过,甄孔两家定了正月,这日子太紧,宝珠这亲事自然就定在六月了。
今年甄家年过的热闹,二哥娶亲的请柬发出去,上门的人络绎不绝,年下没什么差事,晓得二郎成亲,他那上官倒是多给了几日假。
他如今与裴砚清倒是熟希起来,二人虽差几岁,但分外投机,又常探讨,颇有几分知己的意思。
自上次宝珠提了在铺子里做食牌一事,这事儿便交给蒋实去办,她正想着将蒋实练出来,过后若是开分店便能直接叫他去管事,故而现下铺子里有什么急事或是难事都交给他去办。
蒋实接了差事立即去安排了,先是雇了人四下里发优惠的单子,说是年下回馈新老食客。
他出去揽客,宝珠在店里留守,负责给这些交了银钱的食客登记造册。
寻常来食店吃几回饭就得耗费五六贯钱了,如今充五贯钱过后提食牌来就能优惠,听这优惠又加上蒋实说充五贯钱还能赠一百文,这一百文可够点一道大荤的菜了。
有常来的老客多数都觉得划算,能省一些是一些,何必跟自己口袋里的银钱过不去。
有那些原先隔些日子来一回的食客,见有这优惠也觉得划算,顺道交了银钱,横竖有了那食牌往后再来吃饭能打折扣,这些原先不常来的食客倒因充了银钱来的更频繁些了。
也有人怀疑,只说是宝珠铺子将这些银钱收了以后便要关门。
“各位只管放心,咱们做生意都是以诚信为本,铺子开的好好的,何苦放着好生意不做,收了一笔银钱就关张,咱们都是做长久生意的,实在不必要做出这等舍本逐末的事来,这食牌正是为常来店里光顾的老客更划算,若是不愿办牌子咱们也并不强求。”
宝珠这话一说,那些风言冷语也歇了。
到除夕上午关门一盘算,这几日来办那食牌的竟有一百七十余人,多是只交五贯钱领个食牌的,并非没钱,只是想先瞧瞧这食牌靠不靠谱。
也有些交了十两银的,不过愿意交二十两的只三四个人,再多就没有了,毕竟这是小食店,又不是那大酒楼。
蒋实已去木匠铺子里请人打这食牌,木头中间镶了小铁片,上头刻了甄家食店的小字,寻常若是不劈开这木牌是瞧不出里头的名堂的,再有登记的册子一比对,想作假也难。
这些日子单是食牌便有进账一千余贯,宝珠自己算过也十分惊讶,其他酒楼食店赊账欠账的可不少,来食店吃饭的人多,但很愿意长久来吃,又愿意提前先出钱的可不多。况且这时候还不是食店生意最好的时候,到过年食店人更多,这食牌的事儿也更好说。
蒋实点头,“掌柜的,叫我说年后便不办那五贯钱的食牌了,我打听过,那些办了食牌的老客,其他人没有,独他们有这能优惠的牌子,可觉得十分体面呢,若引得所有人都来办这食牌,倒是显得没那么新奇了。”
原先只是想挣一笔够铺子重新整修,能赠下这些银钱,宝珠她已是十分满意了,见蒋实提起此事,欣慰他倒是越来越有想法,应他道,
“年后你瞧着办,这事儿便交给你了。”
手头宽松些,宝珠便想着扩店面,若非这两间铺子隔壁生意都还不错,轻易是不会往外租的,宝珠都想再租一间,三间连在一起打通好成就一间大铺面。
除夕食店照旧,上午关了门不对外迎客,只做人家提前订的大菜,做好的菜由蒋实和刘四儿送去各家,也有大户人家自己遣了人来拿。
年底了,最后一日开工,哪怕是跑腿活儿他二人都干劲十足,也很愿意做,虽没有跑腿钱,但这大年下的,将菜送去大户人家,少说也能得一把铜子。
食店里扣肉做的极香,今年来订菜的多是叫了这一道扣肉好添菜。
肉是甄父这几日去各家做席面要用的,特地到屠户那里定的乡下收来的土猪。
乡间农户养猪多是精心散养,肥瘦相间的五花吃起来比猪场的肉更香。甄父见宝珠也要便叫屠户每日多送四五十斤,留给宝珠店里专做这一道扣肉。
新鲜肉闻起来没有丝毫腥气,只用葱姜略煮熟,再过油炸,待肉皮炸花了才切片摆到碗里。
梅菜是南地商人带来的,原先徐娘子只称了一两斤自家蒸扣肉来吃,这菜浓油赤酱宝珠觉得在汴京应当也能卖的好,便收了许多梅菜在店里。
肉在碗底,菜在肉上,蒸透以后扣到盘子里。端出来色泽透亮,尝起来肉软菜香。
年下百姓不再忍口腹之欲,这道菜便及时摆上来了。自这道梅菜扣肉一上,店里来吃饭的食客多要点上一盘。
小小一盘便得百多文,不过只要尝过一口就没有觉得这价贵的。况且还是在年里,如今一斤肉都得七八十文,这个价也就算不得贵了。
将人家订的菜做好,食店里备的肉还多,宝珠便叫陈嫂子多做一些,好给几个伙计各自带家去。
一年到头大家都辛苦,宝珠也早早备下了红封,伙计们一人都得了二两银。急着回去过年,大家伙儿便也不留在店里吃饭了。
蒋实今年没回去过年,因宝珠说到正月十五过后便要将店重新整修,他便想着趁店整修那一段时日家去瞧瞧,年里又是店里最忙的时候,掌柜的待他好他总不能躲懒不是。
年夜一家子祭罢先祖便摆了饭菜,徐娘子叫二郎将大哥寄来的信又念了一遍权当团圆。
二哥念罢信,一家人这才动筷吃饭。
长大以后一眨眼便是一年过去,宝珠自注意到阿娘生了皱纹,前几日又发现阿婆一只耳朵忽然听不见了,去瞧过郎中,郎中只说是人老常事,药都没开就打发她们走了。
甄阿婆倒是看的开,成日里依旧笑眯眯的,不是在院里侍弄那一小块地,就是与街坊邻里一道去庙里住几日好吃斋饭。
大年初六正是二哥成亲的日子,甄家提前三日已将催妆礼先送至孔家去了,孔家也回了礼。
初五家里事多,铺子也在这日开张,宝珠领着,伙计们开张,开过门放了利市,便也赶回去帮忙了。
年下徐娘子将家里重新修整了一番,墙瓦该换的也换了,院子里铺了大青石板,院子收拾的干净利落。
铺子歇了几日开张总有些忙碌,宝珠回家也到下午了,孔家派了人先过来铺床挂账,家中四处都已挂了红绸彩缎。
院里桌上冲了茶,家里新雇的两个婆子给来客们端点心倒茶水,邻里婶子们见宝珠回来,还要对着她打趣一番。
孔家来
的人铺好床,便叫两个身强体壮的婆子守在门口,防止外人闯进去乱了新房吉利。
新房是新收拾出来的,这几日都是大太阳,晒得屋里暖洋洋的,这般好天气在冬日里可不多见,天气暖和,明儿接亲时孔小娘子人也能暖和些。
第73章
初六迎亲的队伍长长一串,雇的鼓乐一路吹吹打打往孔府而去,甄家二郎骑着挂了红绸的白马,玉树临风的模样与当日中得探花骑马游街时一般无二。
这马正是裴砚清赠他的贺礼,有这匹马的交情在,甄家二郎如今是奉裴砚清为圭臬,甚至连宝瑢也叫他收买了,只因他赠了宝瑢两幅前朝大家的墨宝。
甄家亲戚不多,这等喜事多仰仗街坊邻里来帮忙,一群人热热闹闹在院里备菜,请来做大席面的师傅在灶间忙的热火朝天。
迎亲的队伍接到新娘以后,要绕一圈等吉时。
堂屋里都是二哥的同僚上峰,留了两桌等孔家来人,外头则是二郎同僚或是同窗好友,其余多是甄家在汴京熟识有交情的朋友,便是没收到请柬,也有不少人赶来凑热闹,若只是凑热闹倒也罢,只怕有那浑水摸鱼,借着摆酒谋利。
毕竟甄家来往多是商户,不少人都有心与官宦人家攀上关系,若在这大喜的日子生出事端来,难免惹人笑话,不过有宝珠守着,倒没出什么事儿。
今儿甄家办酒,董家表兄不曾来。
看宝珠行事愈发稳妥,甄家姑母眼神落在她身上久久不曾离开,宝珠定下亲事一事她也听说了,凡是见过她行事的夫人太太没有不喜欢的,只是有些嫌弃甄家出身,有那家中儿子纨绔些的,自甄家二郎做官以后便留意到了宝珠,想去甄家求娶,只是多叫甄家姑母挡回去了。
如今宝珠说下亲事,又是先前汴京城都出了名的指挥使裴大人,便是徐娘子没有特地去与人说,董家也知晓这是门好亲。
看宝珠一时心里酸涩,只叹一声有缘无分,至于恒之的亲事,也该踅摸起来了。
迎亲的队伍绕了路,轿夫们从孔家接了人,又从另一个方向饶了整一圈,街道两边许多伸手道贺的,有人拦轿,甄家跟去迎亲的人便撒些红枣花生或是铜板,队伍热热闹闹近了甄家巷口。
吉时已到,鞭炮烟火齐放。
孔小娘子言笑晏晏,窄袖对襟褙子显得人比寻常更庄重,穿戴也十分讲究,头上是铺翠牡丹冠,臂上是如意云纹金钏儿,颈上戴着点翠金璎珞项圈。十八抬嫁妆从大门进来,后头跟着来送亲的两位兄长并亲戚。
裴砚清今儿也在迎亲的队伍当中,一群人中只他与二哥最显眼。
拜过高堂走过礼,外头便开始宴饮。
宝珠端了糕饼叫孔小娘子与一边的女使先垫垫肚子,孔小娘子只带了一个女使一个婆子到甄家来,其中一个便是常跟着她的,也是上回她女扮男装去寻二哥时的那位。
等宾客尽散,天已彻底黑了下来,新房里红烛明亮,二哥今儿饮了不少酒,话比寻常多出许多,进来的不单他,还有几个婶子。
宝珠拉着女使将几个婶子一并支了出去,只说家里余下不少喜饼,叫几位婶子一道去拿。
这喜饼是甄家自己做的酥皮鲜肉饼,猪油和的饼皮,一口咬下去饼酥肉香,饼皮上头用红曲印了双喜字,瞧着便喜庆。
这喜饼外头买都买不到,一听还有饼子拿,几个要凑热闹的婶子也不凑热闹了,跟在宝珠后头去拿饼子。
这喜饼不少人家见着都来打听是从哪里买的,宝珠不放过一桩生意,若有问的边说是从甄家食店定的。
等搞定这几位婶子,回来一看裴砚清更是醉意熏天,阿娘说今儿不怪,他替二哥挡了不少酒.
甄父与蒋实一起将人扶去客房歇下,宝珠熬了醒酒汤叫他醒酒,新婚之日,新郎官到底要留几分体面,他便在旁边被取笑着灌了不少酒。
“倒也实在,谁敬都喝。”
宝珠看人躺在床上醉的不省人事,宝珠端着汤与他灌下,等人略清醒了,这才叫蒋实与刘四套车将人送回去。
孔小娘子性子大大咧咧,甄家也不是什么弯弯绕绕的人家,虽是新妇,相处起来没什么摩擦。
等三朝回门,甄家二郎这假也到了。
二哥去年就租好了宅子,徐娘子也道新婚夫妻不好分离,孔小娘自与甄家二郎便一起欢欢喜喜去了任上。
年里成亲的不少,不说别的,就是巷子里都不少喜事,许多吃过甄家那喜饼的,便也来甄家定,店里生意交给蒋实,宝珠便日日在家里烤喜饼。
年里生意好,蒋实将那五贯钱的食牌去了,想办食牌的多是十贯二十贯的来办。
店里生意忙碌直到正月十五过了,年味渐渐淡去,铺子里生意也慢慢冷了下来。先已与一众食客说了店内要重新整修,门口也贴了红告示。
那些买了食牌的食客得知不是跑路,而是重新整修,待新开张与他们有更大的优惠,这便放下心来只等食店重新开业。
今年元宵宣德门前仍有歌舞百戏,宝珠自家没去,叫刘四儿去卖这也是一笔进项。
正月十八甄家食店闭了店,虽不接堂食,但若是有人提前订菜,这生意宝珠依旧做,店里整修这段时日,伙计们工钱照半数发。因有人订菜,灶下陈嫂子工钱照旧。
趁着店里重新整修,蒋实好好逛了一遭汴京城,带着买好的礼,趁着店里无事,与阿忠一起回徐州去了。
两家铺子中间彻底打通,宝珠去衙门银钱批了文书,正是想在这铺子上头盖一层二楼出来。
即便两间铺子打通,也并不是很宽敞,如今加盖一个二楼出来,铺子里头就要松快些,况且宝珠想着要砌个灶间,若没有二层,这铺子就显得更紧张了。
一来二去耗费颇大,虽有衙门准许,未免出纰漏,宝珠还是找了手熟的匠人先画图,待确定能加盖二楼,这才开始动工。
这一番大修整,耗费的时日跟银钱都不少,不过若是这两层的铺子砌出来,再往后做生意可就好多了。
再来食客也无需挤在一楼,桌椅也不必再像先前摆的那般密集。
这事儿不敢耽搁,汴京城做吃食生意的数不胜数,你歇几日立时就要被人顶上,更遑论甄家食店这一回起码要歇半个月。
不过既想将生意做大,这重新整修便是迟早的事儿,不如趁着淡季来做。
宝珠急着完工,给的工钱自然也就比寻常高出不少。这些工人日夜都在忙碌,不过十来天这二层便砌的有模有样,宝珠顺着楼梯上去瞧,二楼开的是龟背纹外开窗,窗户一开南北通透,白天亮堂堂的。
甄家食店名气越来越大,在铺子里宴请同僚亲友的不少,总在一楼挤着难免显得小气,这二楼正是想做雅间之用。
无需用墙相隔,只用格挡与屏风隔开,只分梅兰竹菊四雅间,宝珠丈量着地方,四张大桌正好,若有同时宴请两桌,中间的格挡还能撤掉,这一打算比先前也更整齐些。
不过现下这屋里还是空荡荡的,得等屋子晾干才能将桌椅屏风搬进来。出了门,扶着楼梯往下走,楼梯拐角也开了一扇方窗,白日里够亮堂,窗子二边挂了灯,到晚间点上也够亮。
甄家礼回鱼箸。
裴家祖母年纪大了,前后都是裴砚清自己在跑,许多事儿也都是他自己操办,甄家晓得裴家境况,对此并未苛求。
裴砚清年后便要去开封县上任,开封县与京城相隔虽不远,但来回赶路颇费功夫, 现下趁未有差事,一得闲他便紧着置礼,原先在汴京买房是就想到这一日了,许多事儿也早有筹备,与媒人互通过便抬礼来下聘。
赶着年前儿正好也热闹,腊月二十六这日裴砚清又雇人前后抬了十二抬聘礼上门,甄家从媒人那儿晓得他今日要来,早早开始忙碌,治下两桌好酒菜,留雇工媒人吃了饭散了铜板喜钱。
两家商定日子定在六月,到明年三个黄道吉日,原先甄家孔家议亲时已算过,甄孔两家定了正月,这日子太紧,宝珠这亲事自然就定在六月了。
今年甄家年过的热闹,二哥娶亲的请柬发出去,上门的人络绎不绝,年下没什么差事,晓得二郎成亲,他那上官倒是多给了几日假。
他如今与裴砚清倒是熟希起来,二人虽差几岁,但分外投机,又常探讨,颇有几分知己的意思。
自上次宝珠提了在铺子里做食牌一事,这事儿便交给蒋实去办,她正想着将蒋实练出来,过后若是开分店便能直接叫他去管事,故而现下铺子里有什么急事或是难事都交给他去办。
蒋实接了差事立即去安排了,先是雇了人四下里发优惠的单子,说是年下回馈新老食客。
他出去揽客,宝珠在店里留守,负责给这些交了银钱的食客登记造册。
寻常来食店吃几回饭就得耗费五六贯钱了,如今充五贯钱过后提食牌来就能优惠,听这优惠又加上蒋实说充五贯钱还能赠一百文,这一百文可够点一道大荤的菜了。
有常来的老客多数都觉得划算,能省一些是一些,何必跟自己口袋里的银钱过不去。
有那些原先隔些日子来一回的食客,见有这优惠也觉得划算,顺道交了银钱,横竖有了那食牌往后再来吃饭能打折扣,这些原先不常来的食客倒因充了银钱来的更频繁些了。
也有人怀疑,只说是宝珠铺子将这些银钱收了以后便要关门。
“各位只管放心,咱们做生意都是以诚信为本,铺子开的好好的,何苦放着好生意不做,收了一笔银钱就关张,咱们都是做长久生意的,实在不必要做出这等舍本逐末的事来,这食牌正是为常来店里光顾的老客更划算,若是不愿办牌子咱们也并不强求。”
宝珠这话一说,那些风言冷语也歇了。
到除夕上午关门一盘算,这几日来办那食牌的竟有一百七十余人,多是只交五贯钱领个食牌的,并非没钱,只是想先瞧瞧这食牌靠不靠谱。
也有些交了十两银的,不过愿意交二十两的只三四个人,再多就没有了,毕竟这是小食店,又不是那大酒楼。
蒋实已去木匠铺子里请人打这食牌,木头中间镶了小铁片,上头刻了甄家食店的小字,寻常若是不劈开这木牌是瞧不出里头的名堂的,再有登记的册子一比对,想作假也难。
这些日子单是食牌便有进账一千余贯,宝珠自己算过也十分惊讶,其他酒楼食店赊账欠账的可不少,来食店吃饭的人多,但很愿意长久来吃,又愿意提前先出钱的可不多。况且这时候还不是食店生意最好的时候,到过年食店人更多,这食牌的事儿也更好说。
蒋实点头,“掌柜的,叫我说年后便不办那五贯钱的食牌了,我打听过,那些办了食牌的老客,其他人没有,独他们有这能优惠的牌子,可觉得十分体面呢,若引得所有人都来办这食牌,倒是显得没那么新奇了。”
原先只是想挣一笔够铺子重新整修,能赠下这些银钱,宝珠她已是十分满意了,见蒋实提起此事,欣慰他倒是越来越有想法,应他道,
“年后你瞧着办,这事儿便交给你了。”
手头宽松些,宝珠便想着扩店面,若非这两间铺子隔壁生意都还不错,轻易是不会往外租的,宝珠都想再租一间,三间连在一起打通好成就一间大铺面。
除夕食店照旧,上午关了门不对外迎客,只做人家提前订的大菜,做好的菜由蒋实和刘四儿送去各家,也有大户人家自己遣了人来拿。
年底了,最后一日开工,哪怕是跑腿活儿他二人都干劲十足,也很愿意做,虽没有跑腿钱,但这大年下的,将菜送去大户人家,少说也能得一把铜子。
食店里扣肉做的极香,今年来订菜的多是叫了这一道扣肉好添菜。
肉是甄父这几日去各家做席面要用的,特地到屠户那里定的乡下收来的土猪。
乡间农户养猪多是精心散养,肥瘦相间的五花吃起来比猪场的肉更香。甄父见宝珠也要便叫屠户每日多送四五十斤,留给宝珠店里专做这一道扣肉。
新鲜肉闻起来没有丝毫腥气,只用葱姜略煮熟,再过油炸,待肉皮炸花了才切片摆到碗里。
梅菜是南地商人带来的,原先徐娘子只称了一两斤自家蒸扣肉来吃,这菜浓油赤酱宝珠觉得在汴京应当也能卖的好,便收了许多梅菜在店里。
肉在碗底,菜在肉上,蒸透以后扣到盘子里。端出来色泽透亮,尝起来肉软菜香。
年下百姓不再忍口腹之欲,这道菜便及时摆上来了。自这道梅菜扣肉一上,店里来吃饭的食客多要点上一盘。
小小一盘便得百多文,不过只要尝过一口就没有觉得这价贵的。况且还是在年里,如今一斤肉都得七八十文,这个价也就算不得贵了。
将人家订的菜做好,食店里备的肉还多,宝珠便叫陈嫂子多做一些,好给几个伙计各自带家去。
一年到头大家都辛苦,宝珠也早早备下了红封,伙计们一人都得了二两银。急着回去过年,大家伙儿便也不留在店里吃饭了。
蒋实今年没回去过年,因宝珠说到正月十五过后便要将店重新整修,他便想着趁店整修那一段时日家去瞧瞧,年里又是店里最忙的时候,掌柜的待他好他总不能躲懒不是。
年夜一家子祭罢先祖便摆了饭菜,徐娘子叫二郎将大哥寄来的信又念了一遍权当团圆。
二哥念罢信,一家人这才动筷吃饭。
长大以后一眨眼便是一年过去,宝珠自注意到阿娘生了皱纹,前几日又发现阿婆一只耳朵忽然听不见了,去瞧过郎中,郎中只说是人老常事,药都没开就打发她们走了。
甄阿婆倒是看的开,成日里依旧笑眯眯的,不是在院里侍弄那一小块地,就是与街坊邻里一道去庙里住几日好吃斋饭。
大年初六正是二哥成亲的日子,甄家提前三日已将催妆礼先送至孔家去了,孔家也回了礼。
初五家里事多,铺子也在这日开张,宝珠领着,伙计们开张,开过门放了利市,便也赶回去帮忙了。
年下徐娘子将家里重新修整了一番,墙瓦该换的也换了,院子里铺了大青石板,院子收拾的干净利落。
铺子歇了几日开张总有些忙碌,宝珠回家也到下午了,孔家派了人先过来铺床挂账,家中四处都已挂了红绸彩缎。
院里桌上冲了茶,家里新雇的两个婆子给来客们端点心倒茶水,邻里婶子们见宝珠回来,还要对着她打趣一番。
孔家来
的人铺好床,便叫两个身强体壮的婆子守在门口,防止外人闯进去乱了新房吉利。
新房是新收拾出来的,这几日都是大太阳,晒得屋里暖洋洋的,这般好天气在冬日里可不多见,天气暖和,明儿接亲时孔小娘子人也能暖和些。
第73章
初六迎亲的队伍长长一串,雇的鼓乐一路吹吹打打往孔府而去,甄家二郎骑着挂了红绸的白马,玉树临风的模样与当日中得探花骑马游街时一般无二。
这马正是裴砚清赠他的贺礼,有这匹马的交情在,甄家二郎如今是奉裴砚清为圭臬,甚至连宝瑢也叫他收买了,只因他赠了宝瑢两幅前朝大家的墨宝。
甄家亲戚不多,这等喜事多仰仗街坊邻里来帮忙,一群人热热闹闹在院里备菜,请来做大席面的师傅在灶间忙的热火朝天。
迎亲的队伍接到新娘以后,要绕一圈等吉时。
堂屋里都是二哥的同僚上峰,留了两桌等孔家来人,外头则是二郎同僚或是同窗好友,其余多是甄家在汴京熟识有交情的朋友,便是没收到请柬,也有不少人赶来凑热闹,若只是凑热闹倒也罢,只怕有那浑水摸鱼,借着摆酒谋利。
毕竟甄家来往多是商户,不少人都有心与官宦人家攀上关系,若在这大喜的日子生出事端来,难免惹人笑话,不过有宝珠守着,倒没出什么事儿。
今儿甄家办酒,董家表兄不曾来。
看宝珠行事愈发稳妥,甄家姑母眼神落在她身上久久不曾离开,宝珠定下亲事一事她也听说了,凡是见过她行事的夫人太太没有不喜欢的,只是有些嫌弃甄家出身,有那家中儿子纨绔些的,自甄家二郎做官以后便留意到了宝珠,想去甄家求娶,只是多叫甄家姑母挡回去了。
如今宝珠说下亲事,又是先前汴京城都出了名的指挥使裴大人,便是徐娘子没有特地去与人说,董家也知晓这是门好亲。
看宝珠一时心里酸涩,只叹一声有缘无分,至于恒之的亲事,也该踅摸起来了。
迎亲的队伍绕了路,轿夫们从孔家接了人,又从另一个方向饶了整一圈,街道两边许多伸手道贺的,有人拦轿,甄家跟去迎亲的人便撒些红枣花生或是铜板,队伍热热闹闹近了甄家巷口。
吉时已到,鞭炮烟火齐放。
孔小娘子言笑晏晏,窄袖对襟褙子显得人比寻常更庄重,穿戴也十分讲究,头上是铺翠牡丹冠,臂上是如意云纹金钏儿,颈上戴着点翠金璎珞项圈。十八抬嫁妆从大门进来,后头跟着来送亲的两位兄长并亲戚。
裴砚清今儿也在迎亲的队伍当中,一群人中只他与二哥最显眼。
拜过高堂走过礼,外头便开始宴饮。
宝珠端了糕饼叫孔小娘子与一边的女使先垫垫肚子,孔小娘子只带了一个女使一个婆子到甄家来,其中一个便是常跟着她的,也是上回她女扮男装去寻二哥时的那位。
等宾客尽散,天已彻底黑了下来,新房里红烛明亮,二哥今儿饮了不少酒,话比寻常多出许多,进来的不单他,还有几个婶子。
宝珠拉着女使将几个婶子一并支了出去,只说家里余下不少喜饼,叫几位婶子一道去拿。
这喜饼是甄家自己做的酥皮鲜肉饼,猪油和的饼皮,一口咬下去饼酥肉香,饼皮上头用红曲印了双喜字,瞧着便喜庆。
这喜饼外头买都买不到,一听还有饼子拿,几个要凑热闹的婶子也不凑热闹了,跟在宝珠后头去拿饼子。
这喜饼不少人家见着都来打听是从哪里买的,宝珠不放过一桩生意,若有问的边说是从甄家食店定的。
等搞定这几位婶子,回来一看裴砚清更是醉意熏天,阿娘说今儿不怪,他替二哥挡了不少酒.
甄父与蒋实一起将人扶去客房歇下,宝珠熬了醒酒汤叫他醒酒,新婚之日,新郎官到底要留几分体面,他便在旁边被取笑着灌了不少酒。
“倒也实在,谁敬都喝。”
宝珠看人躺在床上醉的不省人事,宝珠端着汤与他灌下,等人略清醒了,这才叫蒋实与刘四套车将人送回去。
孔小娘子性子大大咧咧,甄家也不是什么弯弯绕绕的人家,虽是新妇,相处起来没什么摩擦。
等三朝回门,甄家二郎这假也到了。
二哥去年就租好了宅子,徐娘子也道新婚夫妻不好分离,孔小娘自与甄家二郎便一起欢欢喜喜去了任上。
年里成亲的不少,不说别的,就是巷子里都不少喜事,许多吃过甄家那喜饼的,便也来甄家定,店里生意交给蒋实,宝珠便日日在家里烤喜饼。
年里生意好,蒋实将那五贯钱的食牌去了,想办食牌的多是十贯二十贯的来办。
店里生意忙碌直到正月十五过了,年味渐渐淡去,铺子里生意也慢慢冷了下来。先已与一众食客说了店内要重新整修,门口也贴了红告示。
那些买了食牌的食客得知不是跑路,而是重新整修,待新开张与他们有更大的优惠,这便放下心来只等食店重新开业。
今年元宵宣德门前仍有歌舞百戏,宝珠自家没去,叫刘四儿去卖这也是一笔进项。
正月十八甄家食店闭了店,虽不接堂食,但若是有人提前订菜,这生意宝珠依旧做,店里整修这段时日,伙计们工钱照半数发。因有人订菜,灶下陈嫂子工钱照旧。
趁着店里重新整修,蒋实好好逛了一遭汴京城,带着买好的礼,趁着店里无事,与阿忠一起回徐州去了。
两家铺子中间彻底打通,宝珠去衙门银钱批了文书,正是想在这铺子上头盖一层二楼出来。
即便两间铺子打通,也并不是很宽敞,如今加盖一个二楼出来,铺子里头就要松快些,况且宝珠想着要砌个灶间,若没有二层,这铺子就显得更紧张了。
一来二去耗费颇大,虽有衙门准许,未免出纰漏,宝珠还是找了手熟的匠人先画图,待确定能加盖二楼,这才开始动工。
这一番大修整,耗费的时日跟银钱都不少,不过若是这两层的铺子砌出来,再往后做生意可就好多了。
再来食客也无需挤在一楼,桌椅也不必再像先前摆的那般密集。
这事儿不敢耽搁,汴京城做吃食生意的数不胜数,你歇几日立时就要被人顶上,更遑论甄家食店这一回起码要歇半个月。
不过既想将生意做大,这重新整修便是迟早的事儿,不如趁着淡季来做。
宝珠急着完工,给的工钱自然也就比寻常高出不少。这些工人日夜都在忙碌,不过十来天这二层便砌的有模有样,宝珠顺着楼梯上去瞧,二楼开的是龟背纹外开窗,窗户一开南北通透,白天亮堂堂的。
甄家食店名气越来越大,在铺子里宴请同僚亲友的不少,总在一楼挤着难免显得小气,这二楼正是想做雅间之用。
无需用墙相隔,只用格挡与屏风隔开,只分梅兰竹菊四雅间,宝珠丈量着地方,四张大桌正好,若有同时宴请两桌,中间的格挡还能撤掉,这一打算比先前也更整齐些。
不过现下这屋里还是空荡荡的,得等屋子晾干才能将桌椅屏风搬进来。出了门,扶着楼梯往下走,楼梯拐角也开了一扇方窗,白日里够亮堂,窗子二边挂了灯,到晚间点上也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