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帐中众将闻言,各自领命,皆露出肃杀之色。
  三日后破晓时分,汾水两岸雾气弥漫,寒意侵骨。
  玄戎大军依计而行,在汾水两岸设下重兵埋伏,而视线所及之处,昭武帝的军队列阵于河畔缓缓推进,寒风呼啸而过,掀动旌旗翻飞,战鼓声沉沉地回荡在天地之间。
  昭武帝坐镇军中,头盔之下是一张沉稳而苍老的脸,他的目光扫过前方,眉头微皱,长年征战的经验积累,似乎已然嗅出一丝不对劲的气息。
  此时,玄戎军已在对岸严阵以待,然而大军主力似乎未曾出现,只余轻骑游曳,似有撤退之势。
  昭武帝心生警惕,命前军稳步推进,楼玉骨却按捺不住,提议趁势追击。
  玄戎军在河对岸似乎已是溃不成军,前军混乱不堪,士兵四散奔逃,战旗东倒西歪,甚至有玄戎士卒跌落战马,被己方践踏而亡,惨叫声不绝于耳。后方的辎重队更是一片狼藉,仿佛仓促败退间,连补给都来不及撤走。
  太子楼玉骨站在昭武帝身侧,双手紧握缰绳,目光犀利地扫视对岸。玄戎军的混乱看似真实无比,可他心中始终隐隐有一丝不安。
  “殿下,此刻正是大好时机。”楼玉骨身旁的副将压低声音,目光灼灼,“玄戎主力迟迟不现,若我们趁势追击,或可一战定乾坤!”
  楼玉骨却是沉吟不语,锐利的目光望向对岸,凭借他的经验和直觉,他深知,如果敌军败退得过于彻底,甚至不惜丢弃补给,未免显得过于蹊跷,但他也清楚,若此战错失良机,大昭便再无翻盘之机。
  “不可轻举妄动。”楼玉骨终究谨慎,冷声道,“让前军稳步推进,试探敌情。”
  楼玉骨攥紧拳头,额上青筋微微跳动——他并非鲁莽之人,明知此刻需要冷静,可面对眼前的战机,他的血液却燃烧起来,他忍住冲动,盯着玄戎军混乱的阵型,努力在心中斟酌着可能的变数。
  这一战,关乎大昭的兴衰,也关乎他的命运,他不得不小心谨慎。
  然而,就在大昭军缓缓推进之时,玄戎的轻骑忽然四散而逃,连战马都不愿牵走,士卒们抛下兵刃,惊慌失措地向后奔逃,这等狼狈姿态,连老将们都忍不住动摇了。
  昭武帝身旁一名将领忍不住沉声劝谏道:“圣上,敌军确实溃散,此刻若不追击,等他们回神,我们便再难得此良机!”
  昭武帝神色阴晴不定,衰老的心跳也愈发急促,虽然存在被玄戎军算计的可能性,但他始终不相信玄戎军能够有如此精湛的演技和破釜沉舟的勇气——他终究无法放弃这天赐良机。
  “若玄戎军主力埋伏于后阵,便不该让前军如此不堪一击。”昭武帝深吸一口气,神色坚定,“眼下他们已是强弩之末,倘若此刻不追击,待敌军回防,或许便要夜长梦多!”
  昭武帝望向对岸的狼藉战场,终究还是做出了决定:“前军渡河,全军压境!”
  ——这一道命令,正中了玄戎军的算计。
  就在大昭军队即将跨越汾水之时,河岸上火光冲天,随着一声号角,汾水两岸伏兵骤然杀出,玄戎弓弩手居高临下,漫天箭雨洒落,昭武帝的前军瞬间大乱。
  紧接着,玄戎铁骑从两侧杀出,迅速合围,程雪案领兵直插敌阵,一骑当先,长枪横扫,刀光剑影间,立即撕开了昭军防线。
  昭武帝见军心浮动,怒吼着指挥军队反击,然而就在此时,玄戎军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火箭,数百支箭矢带着烈焰划破长空,直射汾水浮桥,轰然之间,浮桥化作火海,昭军的退路被彻底断绝。兵将哀嚎着坠入汾水,被烈火吞噬,汾水顷刻被染成一片猩红。
  混乱的战场之中,昭武帝的目光透过战火,一眼便落在前方高高在上的那张熟悉的脸上。
  玄戎军铁骑如雷霆席卷战场,而身为统帅的程雪案却只是威风凛凛地端坐战马上,目光冷冽,手中长剑垂落,锋刃上残留着未干的血迹,盔甲沉稳如山,墨黑大氅随风翻飞,在战场的烈火映照下,他仿佛地狱归来的战神。
  恍惚间,昭武帝仿佛回到了当年讨伐兀答的战场。
  那时年纪尚轻的程雪案正是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曾无知无畏地跟随在自己身侧,策马疾驰,战旗猎猎,眼中燃着炽热的忠诚与骄傲。
  可如今,少年不再,那双眼眸已冰冷如霜,昔日锋利的脸庞刻满岁月与战火留下的伤痕,宛如一把饱经风霜的刀。
  一瞬间,昭武帝唏嘘不已,心底竟涌起难言的沉痛与悲凉——那曾经为大昭冲锋陷阵的少年,如今却成了率军踏破大昭疆土的敌将。
  程雪案也一眼瞧见了乱军之中,鲜血溅满铠甲的昭武帝,可他却是连一道虚假的笑容都欠奉,冷冰冰道:“多谢圣上这十余年的恩情,今日我程雪案便向你一并还清。”
  昭武帝的怒火因他的挑衅愈燃愈盛,方才悲凉的感慨一扫而光,操着手中的兵刃冲了上去:“乱臣逆子!贼心不死!”
  程雪案却只是冷笑一声:“这些话,你还是留着向我父王忏悔吧。”
  昭武帝亲自披甲冲阵,战意不减,然而玄戎军战阵紧密,长枪如林,他虽奋战不退,但终究寡不敌众。
  顷刻之间,数百箭矢破空而至,穿透甲胄,他身形僵直,手中长剑跌落,带着不甘的目光倒下,血洒沙场。而程雪案不过冷漠地瞧了眼他未能瞑目的尸身,决绝地转身离去,消失在漫天血腥的厮杀里。
  与此同时,楼玉骨孤军深入,被玄戎精兵围困山谷之中,
  四面受敌,玄戎军围而不攻,最终兵败被擒。
  战局至此,大昭军溃不成军,死伤无数,残兵四散而逃,玄戎军顺势攻下三座城池,直逼白渊城。
  消息传回京城,举国震动,太子被擒,昭武帝战死——大昭王朝,已然风雨飘摇。
  第52章 白渊
  程雪案再次回到白渊城,竟是以不同的身份、抱着不平常的心情。
  曾经被瘟疫笼罩的白渊城,此番又被战火蔓延,好在玄戎国主程霜台似乎并没有要赶尽杀绝的意思,在汾水之战得胜后,白渊守军认出了平兀侯,几番纠结后,最终选择了被大昭诬陷的平兀侯而开城纳降,也因此白渊城并未出现任何残忍的杀戮。
  程雪案踏入白渊城的土地时,烟火气息重回这座曾一度死寂的城池,令他觉得虚幻得有些不真实,毕竟当时他因为担心洛迎窗的状况,而先一步离开了白渊城,那时瘟疫的可怖侵袭还尚未褪去,如今的热闹繁华,都是在他一点点的护佑下重建而起。
  “侯爷!”
  “什么人!”
  程雪案立于战马之上,闻声回头垂眸看向了那突然从人群中窜出来、抢先一步被身旁的守卫按在地上的百姓,只摆了摆手,让守卫退下。
  那人脱离了护卫的束缚,双膝跪地猛地抬头:“侯爷可还记得我!”
  程雪案微蹙着眉头打量了他一番,认出眼前之人便是当时他们一行人来白渊城暗访时,招待他们的客栈掌柜的。
  程雪案滚了滚喉咙,只是不动声色地问:“何事?”
  “白渊城受侯爷恩惠,得以在瘟疫和战火下幸存,全程百姓对侯爷感激不尽!此前大昭皇帝诬陷侯爷谋反,唯有我们白渊城百姓深知侯爷断不可能做出这等荒唐事,却无法亲至京城为侯爷作证,害得侯爷落了个大逆不道的罪名……”
  对于那些莫须有的罪名,程雪案早就已经不在意了,真相是否大白于天下对他而已经不重要,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玄戎终会覆灭大昭。
  于是,他冷言打断道:“我已经不是你们的侯爷了。”
  “无论如何,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掌柜的早就习惯了程雪案的面冷心热,连磕了几个响头,继续道,“玄戎军一路奔波辛劳,恳请侯爷带诸将领赏脸到我客栈用些粗茶淡饭,再歇歇脚,养精蓄锐。”
  程雪案的随从附耳提醒道:“二殿下,小心有诈。”
  因为生长环境的缘故和作战的谨慎性,即便是自己曾施予恩惠的人,程雪案也不会轻易相信对方,更何况这还关系到自己哥哥乃至整个玄戎军的安危,他不能替玄戎国主拿主意。于是,他一言未发地望向前方的程霜台,却发现对方也在笑望着自己。
  程霜台淡淡一笑,做了决定:“无妨。”
  说是粗茶淡饭,但掌柜的可为这顿邀请下了功夫,毕竟是表达对当年帮助过白渊城的平兀侯的谢意,也是一种对玄戎军入境大昭表达支持的诚意。
  渐渐地,玄戎军放松下来,程雪案也随意夹了几口菜,突然神色一变。
  “阿雪,怎么了?”
  程霜台立刻觉察到程雪案的不对劲,生怕是饭菜中有异样。
  程雪案却是摇了摇头,又夹了一口菜塞到嘴里,淡淡道:“味道不错。”
  这一顿饭程雪案吃得极为沉默,似是有心事一般,但是他不愿开口,程霜台也不好强迫,不过临走时,程雪案却特意交代了自己的亲信暗中监视这家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