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流箭从四面八方袭来,刺客应该人数众多,在一览无余的草原上,他们只能被当成活靶子,于是赵绣只得勒紧缰绳,调转方向,朝有遮挡的树林飞驰。
“陛下,一定要抓紧。”
他的脸紧贴着燕翎的后背,能够感受到燕翎身体的颤抖。一时之间,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夏天的夜晚,脆弱的燕王伏在他的怀里悲恸地哭泣,像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
这样的认知让赵绣不由感到一丝诡异的心安,即使现在他们正处于刺杀的危机之中,死亡的阴影犹如跗骨之蛆。他仍会竭尽所能地保护燕翎,就像保护那个哭泣的孩子一样。
可是剧烈的疼痛已经从右肩膀袭来,他感觉到四肢发沉,视线模糊,麻痹感让他的动作难以为继,只能以一种倔强的意志支撑着。
他们跑出很远很远,到了密林的深处。光线昏暗下来,只有泥土和腐叶的气息在弥漫。所有的声音都消失在了耳朵里,箭矢声,马的嘶鸣,骑卫高呼的声音,已经通通远去,只留下一片死寂。
终于,赵绣只能听到自己粗重的呼吸声,如同风箱般粗重,艰难。只要动一动便会牵扯到伤处,就连喘息也是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
“陛下,您没有受伤吧。”他轻轻地,以一种极其微弱的声音说道。
“孤……很好。没有受伤。”燕翎的后背被赵绣用整个人周全地护住,只能感受到一片潮湿的热气,似乎被汗浸透了。
“您能握紧缰绳吗?”赵绣问道。
“孤的右手很痛,没法动弹。”燕翎尝试了一下,有些无奈地说道。自从即位以来,他很少展现出自己狼狈的一面,但是右臂传来的剧痛,除了让他倒吸一口凉气之外,什么也做不到。
“是这样啊。”赵绣的声音越来越小,“那我们先下马,找个落脚的地方……”
他最后的尾音很快淹没在呻吟之中,箍在燕翎腰间的双臂骤然一松,整个人失去重心,摔下了马。
燕翎感受到背后的重量消失,心头猛地一沉,慌忙下马查看,映入眼帘的景象不由让他瞳孔紧缩。
一支箭插在赵绣的右肩上,鲜血染红了大片的衣衫。平日里那张苍白平静的面庞,此刻冷汗淋漓,面色更是死一般的灰败。
那是一种燕翎从未感受过,完全无法言说的心情,混杂着暴怒,慌乱,以及撕心裂肺般的恐惧。他强忍着右臂的疼痛,颤抖着用那只沾满泥土和血污的手,伸出两个指头,感受到对方鼻下微弱的气息,才勉强松了口气。
第13章
燕翎吃力地把赵绣靠在一棵树上,撕开他渗血的衣衫。
箭支插在一处颇深的伤口上,隐隐泛着乌青之色。
他咬牙屏气,把那支箭拔了出来,因为感到痛楚,赵绣皱起了眉头,软弱地呻吟了一声。
泛黑的血汩汩地流了出来,燕翎知道那箭上兴许淬了毒,不敢迟疑,将唇贴近伤口,吮吸出毒血,一连几次,直到看见血色正常后,才用布料包扎好伤口。
虽然处理好了伤口,但此地依旧不是久留之处,要预防仍有追兵。现下无法骑马,便只有找个地方先躲藏起来。
此处恰是山林,树木众多,却没有个可以歇脚的地方。
燕翎本想让马驮着赵绣,自己再牵着马。不成想那骏马一路颇受惊吓,刚才又闻了血气,被他这么一惊,一溜烟得不知窜到何处去了。
燕翎即位以来,便没经历过这样不顺心之事,一时十分恼怒,想把那匹畜生大骂一通。但最终也没有办法,只得拖着受伤的手臂,勉强把赵绣背在身上,再寻一处隐蔽的地方。
赵绣素来纤弱,之前又因病清减许多,背着并不吃力。燕翎感受着那具躯体在背后微微起伏,一时间竟有些庆幸。
庆幸什么?庆幸他没有伤到要害之处,只是因为失血过多昏了过去,庆幸那只柔软苍白的手还保留着常人应有的体温么?
或许人的情感便是这样脆弱,在寒冷无助的时候才想起相互依偎的温暖。这样在深林中漫无目的地走着,燕翎反倒想到了在赵国时他们的互帮互助,顿时心生一些感慨,想要同人诉说,却又想起背上的人还在昏迷中,不能充当听众。
不知走了多久,天渐渐地暗了下来,燕翎忽然感觉脖颈处凉凉的,像是有什么东西滴落。
他疑心是赵绣伤口又在流血,慌忙地摸了一下,幸而不过是一些水滴。抬头看看,天上暗云翻涌,原来是要下雨。
秋雨寒凉,病人的伤口也不宜碰水。燕翎一时急得满头是汗,不由加快脚步,好在最后找到了一处山洞,虽然犹嫌不算宽敞,但也足够容纳两人了。
把赵绣安顿好后,燕翎趁天黑之前又收集了些枯枝落叶用来生火,生火的时候却又有些麻烦。
下雨受潮的树枝怎么也引燃不了,只是一味冒烟,把他呛得灰头土脸,一直咳嗽。
等到燕翎终于生起火的时候,赵绣不知什么时候也醒了过来,那双疲惫地大眼睛与他凝然对视。
赵绣向他无力地笑了笑:"……陛下。"
燕翎觉得自己现在这幅模样有些狼狈,并不想被他看到,但也没有办法。最后还是放下身段,握着他那只绵软的手说道:"你感觉好些了么?"
赵绣道:"还好,只是有些痛。陛下呢?手还痛不痛?"
他面色苍白,没有一点血色,整个人无精打采的,似乎连睁开眼睛都觉得是一种担。
"孤不痛。"燕翎把自己的外衫盖到他的身上,"你冷吗?离火堆近些会不会好点?"
赵绣摇了摇头,有些迷蒙地看向他,道:"臣不冷。陛下还是快穿上吧。只穿着里衣,一会要着凉了。"
燕翎没有动,见他憔悴得如此凄惨,心中竟有些恐惧,虽然离火堆远远的,整个人却像架在火上烤一样,焦灼得坐立难安,声音有些发涩:"你就别担心了,孤烤着火呢,热得很。"
赵绣低低地应了一声:"噢。"
他们两人一时相顾无言,寂静无声。只有火苗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忽然,赵绣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恍惚问道:"是下雨了吗?"
燕翎没有答话。
赵绣勉强睁大眼睛,看向他的方向,却看见燕翎抱着臂膀,浑身颤抖,终于抑制不住抽泣的声音。
赵绣见此,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颤声问道:"陛下……您是在哭吗?"
燕翎很久都没有回答他,半晌才赌气似恶狠狠地丢下一句:"没有!"
赵绣感觉整个人都一片混沌,没有力气,连稍微笑一笑都做不到。
可他还是莫名觉得好笑,勉强勾了勾嘴角,道:"没有就好,不然见陛下哭得伤心,总疑心自己病入膏肓,活不久了。"
燕翎依旧一副凶巴巴的态度,道:"没事总胡说八道什么,待孤回去后,定要治你的罪。"
赵绣又笑,道:"治罪是常事,只是不知道陛下给臣想好了什么罪名。"
燕翎见他还有闲心开玩笑,想来伤的未有自己预想的那么重,心也宽了一些,道:"便定你个扰乱君心之罪,可有想狡辩的么?"
赵绣道:“臣有心为自己辩白几句,可惜眼下力不从心,不若且待来日……”
听他说话声音越来越小,燕翎的担忧便死灰复燃,又听他说且待来日,不知不觉红了眼眶,盯着赵绣翕动的嘴唇,问道:“你为何对孤这般好?”
赵绣听闻这话,怔了一怔,不知该如何回答,索性闭上眼睛。
燕翎却不依不饶,抓着他的手,又问:“赵绣,你今日为何救孤?”
赵绣道:“臣不过尽自己的本分。”
燕翎笑了笑,道:“孤的臣子不会像你这般舍命。”
赵绣微微一笑,低着头不说话。
燕翎轻轻捂住了那只手,想让它变得更暖和一点:“孤刚刚背着你,突然想到了许多在赵国的往事。”
赵绣蓦然想到了那个夏日的夜晚,燕翎含泪地说要报复所有害过他的人。
他感觉自己全身发冷,指尖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低低地嗯了一声,当做回应。
燕翎摩挲着他的手背,声音轻轻的,像是已经沉浸在了回忆里:“孤那时候是一个人人可欺的质子,受尽了折辱,只有你们肯对孤好。现在你又这般舍命相救,孤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
报答,是一个轻飘飘的词语。赵绣强颜欢笑了一下,道:“臣救陛下,便是有这般的私心。臣漂泊无依,仰仗的唯有陛下。希望陛下念着情分,让臣好过一点罢了。”
燕翎拍着他的手,静静地想了一会,道:“不说这些了,徒让你在此伤神。”
赵绣沉默片刻,道:"陛下讲讲您在赵国时的事吧,臣想听听。"
燕翎道:"记得那年孤过生辰,你们带孤去御膳房偷糕点吃,你却不小心丢了手帕,最后被人发现,还是赵绸仗着受宠爱,自告奋勇顶了罪名,结果还是挨了好一顿打,又受了风寒,折腾了许久才痊愈。"
“陛下,一定要抓紧。”
他的脸紧贴着燕翎的后背,能够感受到燕翎身体的颤抖。一时之间,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夏天的夜晚,脆弱的燕王伏在他的怀里悲恸地哭泣,像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
这样的认知让赵绣不由感到一丝诡异的心安,即使现在他们正处于刺杀的危机之中,死亡的阴影犹如跗骨之蛆。他仍会竭尽所能地保护燕翎,就像保护那个哭泣的孩子一样。
可是剧烈的疼痛已经从右肩膀袭来,他感觉到四肢发沉,视线模糊,麻痹感让他的动作难以为继,只能以一种倔强的意志支撑着。
他们跑出很远很远,到了密林的深处。光线昏暗下来,只有泥土和腐叶的气息在弥漫。所有的声音都消失在了耳朵里,箭矢声,马的嘶鸣,骑卫高呼的声音,已经通通远去,只留下一片死寂。
终于,赵绣只能听到自己粗重的呼吸声,如同风箱般粗重,艰难。只要动一动便会牵扯到伤处,就连喘息也是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
“陛下,您没有受伤吧。”他轻轻地,以一种极其微弱的声音说道。
“孤……很好。没有受伤。”燕翎的后背被赵绣用整个人周全地护住,只能感受到一片潮湿的热气,似乎被汗浸透了。
“您能握紧缰绳吗?”赵绣问道。
“孤的右手很痛,没法动弹。”燕翎尝试了一下,有些无奈地说道。自从即位以来,他很少展现出自己狼狈的一面,但是右臂传来的剧痛,除了让他倒吸一口凉气之外,什么也做不到。
“是这样啊。”赵绣的声音越来越小,“那我们先下马,找个落脚的地方……”
他最后的尾音很快淹没在呻吟之中,箍在燕翎腰间的双臂骤然一松,整个人失去重心,摔下了马。
燕翎感受到背后的重量消失,心头猛地一沉,慌忙下马查看,映入眼帘的景象不由让他瞳孔紧缩。
一支箭插在赵绣的右肩上,鲜血染红了大片的衣衫。平日里那张苍白平静的面庞,此刻冷汗淋漓,面色更是死一般的灰败。
那是一种燕翎从未感受过,完全无法言说的心情,混杂着暴怒,慌乱,以及撕心裂肺般的恐惧。他强忍着右臂的疼痛,颤抖着用那只沾满泥土和血污的手,伸出两个指头,感受到对方鼻下微弱的气息,才勉强松了口气。
第13章
燕翎吃力地把赵绣靠在一棵树上,撕开他渗血的衣衫。
箭支插在一处颇深的伤口上,隐隐泛着乌青之色。
他咬牙屏气,把那支箭拔了出来,因为感到痛楚,赵绣皱起了眉头,软弱地呻吟了一声。
泛黑的血汩汩地流了出来,燕翎知道那箭上兴许淬了毒,不敢迟疑,将唇贴近伤口,吮吸出毒血,一连几次,直到看见血色正常后,才用布料包扎好伤口。
虽然处理好了伤口,但此地依旧不是久留之处,要预防仍有追兵。现下无法骑马,便只有找个地方先躲藏起来。
此处恰是山林,树木众多,却没有个可以歇脚的地方。
燕翎本想让马驮着赵绣,自己再牵着马。不成想那骏马一路颇受惊吓,刚才又闻了血气,被他这么一惊,一溜烟得不知窜到何处去了。
燕翎即位以来,便没经历过这样不顺心之事,一时十分恼怒,想把那匹畜生大骂一通。但最终也没有办法,只得拖着受伤的手臂,勉强把赵绣背在身上,再寻一处隐蔽的地方。
赵绣素来纤弱,之前又因病清减许多,背着并不吃力。燕翎感受着那具躯体在背后微微起伏,一时间竟有些庆幸。
庆幸什么?庆幸他没有伤到要害之处,只是因为失血过多昏了过去,庆幸那只柔软苍白的手还保留着常人应有的体温么?
或许人的情感便是这样脆弱,在寒冷无助的时候才想起相互依偎的温暖。这样在深林中漫无目的地走着,燕翎反倒想到了在赵国时他们的互帮互助,顿时心生一些感慨,想要同人诉说,却又想起背上的人还在昏迷中,不能充当听众。
不知走了多久,天渐渐地暗了下来,燕翎忽然感觉脖颈处凉凉的,像是有什么东西滴落。
他疑心是赵绣伤口又在流血,慌忙地摸了一下,幸而不过是一些水滴。抬头看看,天上暗云翻涌,原来是要下雨。
秋雨寒凉,病人的伤口也不宜碰水。燕翎一时急得满头是汗,不由加快脚步,好在最后找到了一处山洞,虽然犹嫌不算宽敞,但也足够容纳两人了。
把赵绣安顿好后,燕翎趁天黑之前又收集了些枯枝落叶用来生火,生火的时候却又有些麻烦。
下雨受潮的树枝怎么也引燃不了,只是一味冒烟,把他呛得灰头土脸,一直咳嗽。
等到燕翎终于生起火的时候,赵绣不知什么时候也醒了过来,那双疲惫地大眼睛与他凝然对视。
赵绣向他无力地笑了笑:"……陛下。"
燕翎觉得自己现在这幅模样有些狼狈,并不想被他看到,但也没有办法。最后还是放下身段,握着他那只绵软的手说道:"你感觉好些了么?"
赵绣道:"还好,只是有些痛。陛下呢?手还痛不痛?"
他面色苍白,没有一点血色,整个人无精打采的,似乎连睁开眼睛都觉得是一种担。
"孤不痛。"燕翎把自己的外衫盖到他的身上,"你冷吗?离火堆近些会不会好点?"
赵绣摇了摇头,有些迷蒙地看向他,道:"臣不冷。陛下还是快穿上吧。只穿着里衣,一会要着凉了。"
燕翎没有动,见他憔悴得如此凄惨,心中竟有些恐惧,虽然离火堆远远的,整个人却像架在火上烤一样,焦灼得坐立难安,声音有些发涩:"你就别担心了,孤烤着火呢,热得很。"
赵绣低低地应了一声:"噢。"
他们两人一时相顾无言,寂静无声。只有火苗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忽然,赵绣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恍惚问道:"是下雨了吗?"
燕翎没有答话。
赵绣勉强睁大眼睛,看向他的方向,却看见燕翎抱着臂膀,浑身颤抖,终于抑制不住抽泣的声音。
赵绣见此,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颤声问道:"陛下……您是在哭吗?"
燕翎很久都没有回答他,半晌才赌气似恶狠狠地丢下一句:"没有!"
赵绣感觉整个人都一片混沌,没有力气,连稍微笑一笑都做不到。
可他还是莫名觉得好笑,勉强勾了勾嘴角,道:"没有就好,不然见陛下哭得伤心,总疑心自己病入膏肓,活不久了。"
燕翎依旧一副凶巴巴的态度,道:"没事总胡说八道什么,待孤回去后,定要治你的罪。"
赵绣又笑,道:"治罪是常事,只是不知道陛下给臣想好了什么罪名。"
燕翎见他还有闲心开玩笑,想来伤的未有自己预想的那么重,心也宽了一些,道:"便定你个扰乱君心之罪,可有想狡辩的么?"
赵绣道:“臣有心为自己辩白几句,可惜眼下力不从心,不若且待来日……”
听他说话声音越来越小,燕翎的担忧便死灰复燃,又听他说且待来日,不知不觉红了眼眶,盯着赵绣翕动的嘴唇,问道:“你为何对孤这般好?”
赵绣听闻这话,怔了一怔,不知该如何回答,索性闭上眼睛。
燕翎却不依不饶,抓着他的手,又问:“赵绣,你今日为何救孤?”
赵绣道:“臣不过尽自己的本分。”
燕翎笑了笑,道:“孤的臣子不会像你这般舍命。”
赵绣微微一笑,低着头不说话。
燕翎轻轻捂住了那只手,想让它变得更暖和一点:“孤刚刚背着你,突然想到了许多在赵国的往事。”
赵绣蓦然想到了那个夏日的夜晚,燕翎含泪地说要报复所有害过他的人。
他感觉自己全身发冷,指尖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低低地嗯了一声,当做回应。
燕翎摩挲着他的手背,声音轻轻的,像是已经沉浸在了回忆里:“孤那时候是一个人人可欺的质子,受尽了折辱,只有你们肯对孤好。现在你又这般舍命相救,孤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
报答,是一个轻飘飘的词语。赵绣强颜欢笑了一下,道:“臣救陛下,便是有这般的私心。臣漂泊无依,仰仗的唯有陛下。希望陛下念着情分,让臣好过一点罢了。”
燕翎拍着他的手,静静地想了一会,道:“不说这些了,徒让你在此伤神。”
赵绣沉默片刻,道:"陛下讲讲您在赵国时的事吧,臣想听听。"
燕翎道:"记得那年孤过生辰,你们带孤去御膳房偷糕点吃,你却不小心丢了手帕,最后被人发现,还是赵绸仗着受宠爱,自告奋勇顶了罪名,结果还是挨了好一顿打,又受了风寒,折腾了许久才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