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谷以宁转过身,扶着栏杆,像是对着岸那边很远的人笑了笑,说:“没有,只是很久没听别人讲过他了。”
别人口中的他,不会伴随强烈的爱和恨,像是透过干净的孔隙窥见一眼过去,让谷以宁看到了一些自己视野里忽略的细节。
“我没想到杜导其实也没再见过他。他一直很尊敬杜导,我以为他们会一直保持联系。”
莱昂直直站在他身侧,闻言哑声笑了下:“可能是,无颜面对吧。”
“可能吧。”谷以宁想,“当时杜导一直骂他,说他愚蠢,不自量力,其实也只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替奚重言惋惜着急。我在想,如果那时候他听了杜导的话,没有非要和新风向对着干,也许现在也能有几部自己的电影。”
“然后呢?”莱昂半靠在栏杆上,有些刻薄地说:“过几年也被越架越高,毫无自由,被烂片缠身气得失智,等着你照顾他吗?”
谷以宁无话可说。
事实证明杜少强那一套生存理论也不是万金油。可是真正的路在哪里,没有人能看得到。
“往前走走吗?”
谷以宁听见莱昂问他,刚转身,却见一只手机镜头对着自己。
莱昂举着手机,倒退着向后走,问:“采访时间,谷老师,抛开所有外界和他人的影响,你为什么想要拍电影?”
谷以宁看着手机后面的人,既要注意他不要被撞到,又要回答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于是没想太多就脱口而出:“以前奚重言说喜欢电影,因为电影超越了其他艺术媒介的局限,可以把他看过的想象过的声光影像留下来,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会有人重新拿出来看,像是再看一遍他的世界。”
莱昂放下手机:“说了要抛开……”
“抛开了。”谷以宁无奈地回答,“我不是想说这个人,而是这句话。”
“研究理论多没意思,做历史的旁观者,不如创造自己的历史。”谷以宁看着对面的人又抬起手机,说:“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他从来没直面过这个问题,从前是因为难以开口,像是考场上的一道超纲题,这样一个答案无论如何也不适合出现在自己的卷面上,面对教授的提问时也是一片空白,随便填写一个答案应付过去。
后来,渐渐有媒体采访或者学生提问,他开始学会了用标准答案一带而过。
谷以宁笑了笑:“我很羡慕毫无负担说出口的人,到了自己这里却怎么也没办法说出来。”
莱昂转个身,镜头换到了他的侧脸:“不过你还是做了。”
“是啊。”谷以宁偏过脸,看着灯光映衬下璀璨的海水,“像是被推着来到这里一样,也没想过一切会变化这么快。”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能力拍过属于自己的哪怕十分钟,只能充当别人的摄像器而已。”莱昂放下手机说,“如果你说自己只是被推着走,未免太伤人了。”
谷以宁不知道怎么应对这句话。
“那你呢?”
于是他从莱昂手里拿走手机,对着莱昂的脸:“抛开被别人影响的因素,你为什么想拍电影?”
“我没有一定要拍电影。”莱昂却认真地对着他的镜头说,“生命很短暂,我想就算做个摄像机看一看,记录下来,也很好。”
谷以宁淡淡笑了声:“你怎么比我还消极?”
“因为我认识的口出狂言的人,全都销声匿迹了,反倒是某些说被推着走的,却一直走到了这里。可能是因为无欲无求,才反倒有最纯粹的选择吧。”
谷以宁看见手机屏幕里,广角镜头下莱昂的眼睛显得尤为认真深邃。
他说:“这个道理,是我在看《回流》的时候领悟的。”
谷以宁放下手机:“不是说了抛开……”
“我和你一样。”莱昂告诉他,“这次的答案不是因为人,而是这个人所讲的故事。”
《回流》的故事,小七出生在福建山村,母亲怀胎八个月时上山洗衣服,摔了一跤,临死前用最后力气把他生出来,放在洗衣服的木盆里随着河水漂到村子,他才因此得救。
大半部电影都是在讲他坎坷勤劳的细碎故事,被周围人无数次欺骗抛弃却还是笑着活下去,像是一张缝满补丁却还是坚实的被子。
二十七岁,他怀着对全新生活的憧憬,漂泊到海峡对面做苦力,也是在傍晚,摔了一觉,从自己亲手修建的堤坝上掉下去,死在了沙滩边。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小七的身体像是落叶一样,被退潮的海浪卷进大海。背景音乐响起他儿时的童谣——蛇咬蛤蛤咬蛇面歪歪嘴斜斜……
他的一生都在逆水行舟,人生仅有的两次顺流而下,一次是出生,一次是死亡。
影评鉴赏说这个文本有《悉达多》的影子,时间是周而复始的河流,每个人都会回到自己的河边。
也有人评价这是胡蝶一生的沉淀之作,胡蝶却说自己只是提了一个背景,这个故事其实出自编剧谷以宁。
所有人都在怀疑,那么年轻的一个编剧,顺风顺水的履历,怎么会写出这样的剧作呢?
“他做了一年多的调研体验,几百份采访。”胡蝶笑问采访者:“更何况,年轻年长有什么关系,谁不是逆水行舟地活着呢?”
“我看到的这个故事,不是在说什么伟大哲理,更不是为了彰显作者的才华,他只是在用自己的眼睛看,让观众透过他的眼睛看。”莱昂说,“命运循环往复,最朴素的道理就是日复一日的走下去,最纯粹的事情是脚下,而不是终点,否则一切都毫无意义。”
谷以宁透过濛濛细雨看着他,看见他摸了摸自己的头发:“别灰心也别自责,谷以宁。继续走下去。”
--------------------
《回流》部分灵感来源及背景音乐:《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随波逐流》by五条人
第59章 不自量力
淋雨后谷以宁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感冒,从香港一路北上继续筹资,他声音始终微微哑着,每天从莱昂手里接过强力薄荷糖提神润喉,然后一遍又一遍重复他们的演讲案。
不看终点只看脚下,说起来容易,实则对谷以宁而言也很难。
杜少强这条路显然走不下去,一切就更是难上加难。
他靠在高铁座椅上闭起眼睛,脑中像是有台自行运转的计算器,不管是拍着胸脯的保证还是有待考察的答复,全部换算成一笔笔钱,在计算器上不停地加加减减。
一只手盖在他眼皮上,手指正好摁住他的太阳穴,轻缓地帮他揉了揉。
“头疼就不要想了,睡一会儿不好吗?”
“你怎么知道我没睡?”
莱昂拇指摁在他眉心:“这里一直皱着。”
“很难啊。”谷以宁说话还带着鼻音,叹了叹,“记忆力太好也是麻烦,这些东西我根本不想记得,但是就在脑子里不停地转。”
莱昂像是忍不住嗤笑了一声:“你的记忆力其实没有你自以为的那么好。”
“什么意思?”谷以宁不太满意地睁开眼问。
“哪有什么意思?”莱昂继续盖上他的眼睛说,“就像说你身体不好,你自己嘴硬不承认,结果马上就生病。”
这两天莱昂一直拿着这件事反复揶揄,晚上赖在他房间不走,缠着要接吻的时候谷以宁怕传染病毒推开他,这个人竟然问:“谷以宁,你是不是故意淋雨生病,就为了躲着我?”
谷以宁打了个喷嚏,简直无语:“你有没有良心?”
莱昂非要蛮不讲理,吻上来的时候说:“你放心,我才没那么容易生病。不要躲,你怎么这么……”
谷以宁不想听他说下去,一把推开他:“滚回去睡觉。”
赶走人关上门的时候他忍不住为自己辩解,想他也没有那么……那么矫情。
性和爱本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这样抗拒根本没有必要。
可如果不是感冒——谷以宁自问自答,却不知道有没有过去自己心里那一关。
“睡不着就不睡了。”谷以宁拂开他的手,也拂开自己乱七八糟的思绪。
坐起身打开遮光帘,他索性把脑中的想法一股脑说给莱昂。
“这些投资方在酒桌上称兄道弟,其实全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就算是真的愿意拿出一百万投资试水,也要算清回报收益,确定我们是一支潜力股。”
尤其是听说他是要自己独立出品,所有人都只会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不是说等男主角确定后再议,就是反复确认影协仍然是这部戏的定海针,没错吧?
当然没错,莱昂吹得天花乱坠,谷以宁信誓旦旦答应,酒桌下却脚尖碰脚尖,心知肚明回到北京要面对的是什么。
张知和那边的情况不容乐观,几笔模糊支出始终找不到证明,庄帆私下给谷以宁打过电话,他开始着手调查内部泄露问题,但问题是就算查到了,浪费的时间也没法弥补,并且张校长现在的状况,也无法替他们继续争取任何政策上的优待。
别人口中的他,不会伴随强烈的爱和恨,像是透过干净的孔隙窥见一眼过去,让谷以宁看到了一些自己视野里忽略的细节。
“我没想到杜导其实也没再见过他。他一直很尊敬杜导,我以为他们会一直保持联系。”
莱昂直直站在他身侧,闻言哑声笑了下:“可能是,无颜面对吧。”
“可能吧。”谷以宁想,“当时杜导一直骂他,说他愚蠢,不自量力,其实也只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替奚重言惋惜着急。我在想,如果那时候他听了杜导的话,没有非要和新风向对着干,也许现在也能有几部自己的电影。”
“然后呢?”莱昂半靠在栏杆上,有些刻薄地说:“过几年也被越架越高,毫无自由,被烂片缠身气得失智,等着你照顾他吗?”
谷以宁无话可说。
事实证明杜少强那一套生存理论也不是万金油。可是真正的路在哪里,没有人能看得到。
“往前走走吗?”
谷以宁听见莱昂问他,刚转身,却见一只手机镜头对着自己。
莱昂举着手机,倒退着向后走,问:“采访时间,谷老师,抛开所有外界和他人的影响,你为什么想要拍电影?”
谷以宁看着手机后面的人,既要注意他不要被撞到,又要回答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于是没想太多就脱口而出:“以前奚重言说喜欢电影,因为电影超越了其他艺术媒介的局限,可以把他看过的想象过的声光影像留下来,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会有人重新拿出来看,像是再看一遍他的世界。”
莱昂放下手机:“说了要抛开……”
“抛开了。”谷以宁无奈地回答,“我不是想说这个人,而是这句话。”
“研究理论多没意思,做历史的旁观者,不如创造自己的历史。”谷以宁看着对面的人又抬起手机,说:“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他从来没直面过这个问题,从前是因为难以开口,像是考场上的一道超纲题,这样一个答案无论如何也不适合出现在自己的卷面上,面对教授的提问时也是一片空白,随便填写一个答案应付过去。
后来,渐渐有媒体采访或者学生提问,他开始学会了用标准答案一带而过。
谷以宁笑了笑:“我很羡慕毫无负担说出口的人,到了自己这里却怎么也没办法说出来。”
莱昂转个身,镜头换到了他的侧脸:“不过你还是做了。”
“是啊。”谷以宁偏过脸,看着灯光映衬下璀璨的海水,“像是被推着来到这里一样,也没想过一切会变化这么快。”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能力拍过属于自己的哪怕十分钟,只能充当别人的摄像器而已。”莱昂放下手机说,“如果你说自己只是被推着走,未免太伤人了。”
谷以宁不知道怎么应对这句话。
“那你呢?”
于是他从莱昂手里拿走手机,对着莱昂的脸:“抛开被别人影响的因素,你为什么想拍电影?”
“我没有一定要拍电影。”莱昂却认真地对着他的镜头说,“生命很短暂,我想就算做个摄像机看一看,记录下来,也很好。”
谷以宁淡淡笑了声:“你怎么比我还消极?”
“因为我认识的口出狂言的人,全都销声匿迹了,反倒是某些说被推着走的,却一直走到了这里。可能是因为无欲无求,才反倒有最纯粹的选择吧。”
谷以宁看见手机屏幕里,广角镜头下莱昂的眼睛显得尤为认真深邃。
他说:“这个道理,是我在看《回流》的时候领悟的。”
谷以宁放下手机:“不是说了抛开……”
“我和你一样。”莱昂告诉他,“这次的答案不是因为人,而是这个人所讲的故事。”
《回流》的故事,小七出生在福建山村,母亲怀胎八个月时上山洗衣服,摔了一跤,临死前用最后力气把他生出来,放在洗衣服的木盆里随着河水漂到村子,他才因此得救。
大半部电影都是在讲他坎坷勤劳的细碎故事,被周围人无数次欺骗抛弃却还是笑着活下去,像是一张缝满补丁却还是坚实的被子。
二十七岁,他怀着对全新生活的憧憬,漂泊到海峡对面做苦力,也是在傍晚,摔了一觉,从自己亲手修建的堤坝上掉下去,死在了沙滩边。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小七的身体像是落叶一样,被退潮的海浪卷进大海。背景音乐响起他儿时的童谣——蛇咬蛤蛤咬蛇面歪歪嘴斜斜……
他的一生都在逆水行舟,人生仅有的两次顺流而下,一次是出生,一次是死亡。
影评鉴赏说这个文本有《悉达多》的影子,时间是周而复始的河流,每个人都会回到自己的河边。
也有人评价这是胡蝶一生的沉淀之作,胡蝶却说自己只是提了一个背景,这个故事其实出自编剧谷以宁。
所有人都在怀疑,那么年轻的一个编剧,顺风顺水的履历,怎么会写出这样的剧作呢?
“他做了一年多的调研体验,几百份采访。”胡蝶笑问采访者:“更何况,年轻年长有什么关系,谁不是逆水行舟地活着呢?”
“我看到的这个故事,不是在说什么伟大哲理,更不是为了彰显作者的才华,他只是在用自己的眼睛看,让观众透过他的眼睛看。”莱昂说,“命运循环往复,最朴素的道理就是日复一日的走下去,最纯粹的事情是脚下,而不是终点,否则一切都毫无意义。”
谷以宁透过濛濛细雨看着他,看见他摸了摸自己的头发:“别灰心也别自责,谷以宁。继续走下去。”
--------------------
《回流》部分灵感来源及背景音乐:《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随波逐流》by五条人
第59章 不自量力
淋雨后谷以宁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感冒,从香港一路北上继续筹资,他声音始终微微哑着,每天从莱昂手里接过强力薄荷糖提神润喉,然后一遍又一遍重复他们的演讲案。
不看终点只看脚下,说起来容易,实则对谷以宁而言也很难。
杜少强这条路显然走不下去,一切就更是难上加难。
他靠在高铁座椅上闭起眼睛,脑中像是有台自行运转的计算器,不管是拍着胸脯的保证还是有待考察的答复,全部换算成一笔笔钱,在计算器上不停地加加减减。
一只手盖在他眼皮上,手指正好摁住他的太阳穴,轻缓地帮他揉了揉。
“头疼就不要想了,睡一会儿不好吗?”
“你怎么知道我没睡?”
莱昂拇指摁在他眉心:“这里一直皱着。”
“很难啊。”谷以宁说话还带着鼻音,叹了叹,“记忆力太好也是麻烦,这些东西我根本不想记得,但是就在脑子里不停地转。”
莱昂像是忍不住嗤笑了一声:“你的记忆力其实没有你自以为的那么好。”
“什么意思?”谷以宁不太满意地睁开眼问。
“哪有什么意思?”莱昂继续盖上他的眼睛说,“就像说你身体不好,你自己嘴硬不承认,结果马上就生病。”
这两天莱昂一直拿着这件事反复揶揄,晚上赖在他房间不走,缠着要接吻的时候谷以宁怕传染病毒推开他,这个人竟然问:“谷以宁,你是不是故意淋雨生病,就为了躲着我?”
谷以宁打了个喷嚏,简直无语:“你有没有良心?”
莱昂非要蛮不讲理,吻上来的时候说:“你放心,我才没那么容易生病。不要躲,你怎么这么……”
谷以宁不想听他说下去,一把推开他:“滚回去睡觉。”
赶走人关上门的时候他忍不住为自己辩解,想他也没有那么……那么矫情。
性和爱本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这样抗拒根本没有必要。
可如果不是感冒——谷以宁自问自答,却不知道有没有过去自己心里那一关。
“睡不着就不睡了。”谷以宁拂开他的手,也拂开自己乱七八糟的思绪。
坐起身打开遮光帘,他索性把脑中的想法一股脑说给莱昂。
“这些投资方在酒桌上称兄道弟,其实全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就算是真的愿意拿出一百万投资试水,也要算清回报收益,确定我们是一支潜力股。”
尤其是听说他是要自己独立出品,所有人都只会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不是说等男主角确定后再议,就是反复确认影协仍然是这部戏的定海针,没错吧?
当然没错,莱昂吹得天花乱坠,谷以宁信誓旦旦答应,酒桌下却脚尖碰脚尖,心知肚明回到北京要面对的是什么。
张知和那边的情况不容乐观,几笔模糊支出始终找不到证明,庄帆私下给谷以宁打过电话,他开始着手调查内部泄露问题,但问题是就算查到了,浪费的时间也没法弥补,并且张校长现在的状况,也无法替他们继续争取任何政策上的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