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陶山奈吓得嘴巴张得老大:“我的天啊,妈,你可真能想象。我前段时间中暑,她哥给我买药送我回家呢,你不信的话,过几天我叫她哥来家里你见见就是。人家帮我,我还不能关照一下人家妹妹了?”
田俊芳撇撇嘴:“不是就不是,嚷嚷什么。小姑娘留下吧。这些都是苦孩子,咱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陶山奈揽着田俊芳的肩头:“田女士,您真是美貌、善良、智慧……”
田俊芳实在听不下去,一把拍掉陶山奈放在她肩头的手:“起开起开!”
“妈妈我不是你的小可爱了吗?”陶山奈故作悲伤,夸张地说。
田俊芳皱眉,嘴上却笑着:“是啊,你一点也不可爱!”
阿娇正从门外进来,迎头看着陶山奈和田俊芳,先是一愣,随即局促地搓着手:“我,我看刚才那桌人着急,我就、我就过去……让他们按照墙上的价格电子支付了。你们看看有没有到账,一共18块钱。”
陶山奈朝他竖起大拇指:“阿娇真棒!我妈说了你可以来上班啦,按照一天70元给你结算工资。”
阿娇睁大眼睛:“这么多!”
她本想着一天能够赚回学校的饭钱就不错了,没想到可以有这么多。
田俊芳看着这姑娘一脸纯真的样子笑道:“你会包包子吗?”
“会的,我小时候在姑姑家生活过,包子饺子我都会包的。”阿娇说着挽起袖子,试图证明自己真的会做包子,目光看向里间正在包包子的陶兴业。
田俊芳笑道:“好,明天早晨六点你来上班。这阵子人少了,收拾妥当你就回家,今天算你第一天工钱。”
阿娇有些为难:“阿姨您先别给我工钱,我、我可不可以后天过来,明天我和哥哥回农村老家帮我妈妈收玉米。而且您给的工资太高了。我……”
“没关系,你就后天来。工资就这样……”田俊芳没说完,就看到陶山奈已经拿着一根玉米在啃,抬手拍了陶山奈胳膊一下。
“客人还没吃呢,你倒先啃上了!”
陶山奈嚼着玉米,伸手挽住田俊芳的胳膊,撒娇:“妈妈,我还没吃饭,饿啊。况且这玉米也就今年最后一波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多喜欢吃玉米。”
阿娇看着陶山奈,忍不住笑,心里愈发激动起来,如果真的按照一天70元的话,到开学差不多够她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了。
……
下午就要回老家,阿魏跟店里请了假,中午买了盒饭回家。进门后阿娇已经把要带回家的东西准备好,坐在小茶几前等着了。
见阿魏回来,阿娇开心地跑去接了他手里的盒饭,放在小茶几上。
“哥,妈要是过来的话,我们是不是需要买一张餐桌?”阿娇坐在小马扎上,拆开盒饭外的塑料袋,抬眼看看阿魏似在等他同意。
纯白色发泡塑料的饭盒一共四个,阿娇拿在手里摸起来软绵绵的。两个里面满是米饭,下面的两个是炒菜,看得出来十分实惠,拿在手里沉甸甸,店家一定很努力地往里塞满了菜,盒子外流出不少菜汤。
阿魏皱皱眉头,他自己拿小茶几凑合惯了,忽略了这个问题。
“嗯,我下周买一个。”
“要不我来网购一个吧?网上便宜些。”
“我买。”阿魏说话简单,打开一盒米饭放在阿娇面前。
他把两个装菜的饭盒打开:“我买了四个菜拼起来的,都尝尝。”
“哎好。”
阿魏悄悄去看阿娇,她看上去心情很好,他一上午都在想今天是不是阿娇去找了陶山奈。
“哥……”
阿魏急忙低头把一盒米饭打开,撕掉了饭盒盖子:“嗯。”
“我有件事想和你说。”
阿魏立刻又看向阿娇,刚抄起的一筷子米,又落回饭盒里,他嗯了一声,夹起那小团米饭放进嘴里,细细地嚼,生怕自己动静大了听不清妹妹说话。
阿娇突然有些害羞道:“我从老家回来,要开始打暑期工了。”
阿魏咽下口中的米饭:“暑期工?”
阿娇点点头:“就上次你带我去的早点店,我看着他家生意很好……”
她一边说一边去看阿魏的表情,怕被责怪:“就问他家是不是需要暑期工,上午我出去就是山奈哥家里让我去做暑期工了。”
“阿娇”阿魏皱了眉头:“你怎么、怎么不提前和我说一声?”
他和妹妹就连表达不赞同都得委婉,他身边净是大老粗,粗糙惯了现下十分怕自己粗俗被妹妹讨厌了。
阿娇抿唇:“对不起,哥”。
“……你跟妈说过这个想法吗?我觉得你应该把精力放在好好读书上。”
阿娇用近乎祈求的眼神看着阿魏:“哥,我终于上大学了,所以你别什么事都一个人扛,我也可以赚钱了。而且,山奈哥还有他父母人都很好。你放心,我不会受欺负的。”
【作者有话说】
求收藏、评论、互动啊!
大家看到这章的时候,我在加班。腱鞘炎犯了嘎疼啊+频繁加班=近期加更的可能性不大。
第14章 传动轴温吞
秋元县是A市经济发展最差的县,一没工业、二没资源,因地势崎岖农业也形不成规模,而上楠村是秋元县最偏的一个村,为了谋生,年轻人全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如今只有些老弱病残。
从A市主城区出发到秋元县要走小一百公里。秋元县城到市区有班车,但再往上楠村走就得靠电三轮、摩的、或者“黑车”。
阿魏这些年很少回家,之前回去为了省钱他都是跟几个村民一起拼着坐最便宜的电动三轮,他个子高每次蜷缩在那小轿厢里面都很辛苦,再加上路况差遇上坑洼处车子一颠阿魏的头就撞上车顶。
这次要带阿娇一起回,是阿娇离开县城后第一次回家,他和刘建斌借了汽车。
安静的车厢里阿魏搜肠刮肚想和妹妹多聊聊。
“你……之前在老姑家,过得好吗?”
阿娇正看着窗外二级路上沿线的山景,听到哥哥的问话才转头回答。
“挺好的。”
“我给你寄的钱,老姑有给你零用钱吗?”
这个问题他从阿娇第一天来就想问了,只是一直没合适的机会问。
“也给点。”阿娇迟疑地说。她不想告诉哥哥,老姑从来没给过她零用钱,因为怕哥哥生气。
阿魏胸膛起伏,眉头皱了皱:“我每个月都给老姑打钱的,算给你伙食费,一部分是感谢费,但我一直和她说要给你些零花钱的。她……”
寄人篱下,总也好过不到哪里去,阿娇摇摇头:“没关系的哥,我住校也花不到什么钱,伙食费学费老姑都给我交了就够了。毕竟老姑当年……”
“好了。好在你长大了,现在在市里我们互相有照应就好了。”阿魏打断了阿娇的话,便又沉默了。
他们沿着满是黄土的小路进村,在村里一块空地上停了车。阿魏提着箱牛奶带着阿娇回家。
村里的房子之间有些是砖头铺成的小路,时间久了雨水泡过变得高低不平。现在下午三点多,地面被日头烤得腾起滚烫热浪,阿娇穿着短袖光裸的手臂上又痒又疼。
此时村子里没什么人在外面。
阿魏打开家里的大门,本是黑色底漆的铁门布满斑驳锈迹,吱嘎的响动后,院子里干干净净,也安安静静。
阿娇进门朝屋里去找人。
“妈……,妈……”转了一圈又回来朝阿魏说:“这么热的天,妈怎么不在家?”
阿魏把牛奶放在堂屋的桌子上,听到阿娇说话便走到院子里:“估计去地里了。”
“妈总这样固执,说她也不听,这么热的天地里多晒啊!”阿娇的碎发黏在汗津津的额头上,她来不及抬手擦,掉头就往门外走,阿魏锁了门也快步跟着。
村子往东走到尽头是一大片耕地,东家连着西家,一望无际,但村民们都清楚各自的界限。
村里大都种植玉米,沿路走在田埂上,很多家的玉米都收割了,只剩下短短的秸秆竖在地里。
阿娇老远看到一片玉米间有枝叶在晃动,拔腿跑过去。
“妈,你怎么这个时候下地?多热啊,中暑了咋办?”阿娇急忙上前拉住妈妈的胳膊。
许青娥戴着顶草帽,胳膊、脸上晒得黝黑,人瘦巴巴的看着十分苍老。她站起身来看着一双儿女,满脸笑容。
“你们回来啦?”
阿魏皱着眉头,从许青娥手里接过镰刀,一把攥住几根玉米杆,右手利落挥刀,手起刀落,一米杆到了手里。他把手里的玉米杆放在已经像小山一样的秸秆堆上。又转过身去朝前面一片玉米杆挥动镰刀。
“地上的茬子扎人,阿魏慢点,小心扎脚。”许青娥看着儿子宽厚的脊背,笑了,眼角的纹路更深了些。
“妈你坐这片儿阴凉歇一会,我跟哥干活。”阿娇把许青娥搀扶在地头一颗枝叶稀疏的树下,勉强能遮阳。她看着地上的塑料水壶,拿起来递给母亲,又接过她手上的劳保手套,就近这一边,利落地从玉米杆上掰下几穗玉米,扔在地上的玉米堆。
田俊芳撇撇嘴:“不是就不是,嚷嚷什么。小姑娘留下吧。这些都是苦孩子,咱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陶山奈揽着田俊芳的肩头:“田女士,您真是美貌、善良、智慧……”
田俊芳实在听不下去,一把拍掉陶山奈放在她肩头的手:“起开起开!”
“妈妈我不是你的小可爱了吗?”陶山奈故作悲伤,夸张地说。
田俊芳皱眉,嘴上却笑着:“是啊,你一点也不可爱!”
阿娇正从门外进来,迎头看着陶山奈和田俊芳,先是一愣,随即局促地搓着手:“我,我看刚才那桌人着急,我就、我就过去……让他们按照墙上的价格电子支付了。你们看看有没有到账,一共18块钱。”
陶山奈朝他竖起大拇指:“阿娇真棒!我妈说了你可以来上班啦,按照一天70元给你结算工资。”
阿娇睁大眼睛:“这么多!”
她本想着一天能够赚回学校的饭钱就不错了,没想到可以有这么多。
田俊芳看着这姑娘一脸纯真的样子笑道:“你会包包子吗?”
“会的,我小时候在姑姑家生活过,包子饺子我都会包的。”阿娇说着挽起袖子,试图证明自己真的会做包子,目光看向里间正在包包子的陶兴业。
田俊芳笑道:“好,明天早晨六点你来上班。这阵子人少了,收拾妥当你就回家,今天算你第一天工钱。”
阿娇有些为难:“阿姨您先别给我工钱,我、我可不可以后天过来,明天我和哥哥回农村老家帮我妈妈收玉米。而且您给的工资太高了。我……”
“没关系,你就后天来。工资就这样……”田俊芳没说完,就看到陶山奈已经拿着一根玉米在啃,抬手拍了陶山奈胳膊一下。
“客人还没吃呢,你倒先啃上了!”
陶山奈嚼着玉米,伸手挽住田俊芳的胳膊,撒娇:“妈妈,我还没吃饭,饿啊。况且这玉米也就今年最后一波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多喜欢吃玉米。”
阿娇看着陶山奈,忍不住笑,心里愈发激动起来,如果真的按照一天70元的话,到开学差不多够她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了。
……
下午就要回老家,阿魏跟店里请了假,中午买了盒饭回家。进门后阿娇已经把要带回家的东西准备好,坐在小茶几前等着了。
见阿魏回来,阿娇开心地跑去接了他手里的盒饭,放在小茶几上。
“哥,妈要是过来的话,我们是不是需要买一张餐桌?”阿娇坐在小马扎上,拆开盒饭外的塑料袋,抬眼看看阿魏似在等他同意。
纯白色发泡塑料的饭盒一共四个,阿娇拿在手里摸起来软绵绵的。两个里面满是米饭,下面的两个是炒菜,看得出来十分实惠,拿在手里沉甸甸,店家一定很努力地往里塞满了菜,盒子外流出不少菜汤。
阿魏皱皱眉头,他自己拿小茶几凑合惯了,忽略了这个问题。
“嗯,我下周买一个。”
“要不我来网购一个吧?网上便宜些。”
“我买。”阿魏说话简单,打开一盒米饭放在阿娇面前。
他把两个装菜的饭盒打开:“我买了四个菜拼起来的,都尝尝。”
“哎好。”
阿魏悄悄去看阿娇,她看上去心情很好,他一上午都在想今天是不是阿娇去找了陶山奈。
“哥……”
阿魏急忙低头把一盒米饭打开,撕掉了饭盒盖子:“嗯。”
“我有件事想和你说。”
阿魏立刻又看向阿娇,刚抄起的一筷子米,又落回饭盒里,他嗯了一声,夹起那小团米饭放进嘴里,细细地嚼,生怕自己动静大了听不清妹妹说话。
阿娇突然有些害羞道:“我从老家回来,要开始打暑期工了。”
阿魏咽下口中的米饭:“暑期工?”
阿娇点点头:“就上次你带我去的早点店,我看着他家生意很好……”
她一边说一边去看阿魏的表情,怕被责怪:“就问他家是不是需要暑期工,上午我出去就是山奈哥家里让我去做暑期工了。”
“阿娇”阿魏皱了眉头:“你怎么、怎么不提前和我说一声?”
他和妹妹就连表达不赞同都得委婉,他身边净是大老粗,粗糙惯了现下十分怕自己粗俗被妹妹讨厌了。
阿娇抿唇:“对不起,哥”。
“……你跟妈说过这个想法吗?我觉得你应该把精力放在好好读书上。”
阿娇用近乎祈求的眼神看着阿魏:“哥,我终于上大学了,所以你别什么事都一个人扛,我也可以赚钱了。而且,山奈哥还有他父母人都很好。你放心,我不会受欺负的。”
【作者有话说】
求收藏、评论、互动啊!
大家看到这章的时候,我在加班。腱鞘炎犯了嘎疼啊+频繁加班=近期加更的可能性不大。
第14章 传动轴温吞
秋元县是A市经济发展最差的县,一没工业、二没资源,因地势崎岖农业也形不成规模,而上楠村是秋元县最偏的一个村,为了谋生,年轻人全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如今只有些老弱病残。
从A市主城区出发到秋元县要走小一百公里。秋元县城到市区有班车,但再往上楠村走就得靠电三轮、摩的、或者“黑车”。
阿魏这些年很少回家,之前回去为了省钱他都是跟几个村民一起拼着坐最便宜的电动三轮,他个子高每次蜷缩在那小轿厢里面都很辛苦,再加上路况差遇上坑洼处车子一颠阿魏的头就撞上车顶。
这次要带阿娇一起回,是阿娇离开县城后第一次回家,他和刘建斌借了汽车。
安静的车厢里阿魏搜肠刮肚想和妹妹多聊聊。
“你……之前在老姑家,过得好吗?”
阿娇正看着窗外二级路上沿线的山景,听到哥哥的问话才转头回答。
“挺好的。”
“我给你寄的钱,老姑有给你零用钱吗?”
这个问题他从阿娇第一天来就想问了,只是一直没合适的机会问。
“也给点。”阿娇迟疑地说。她不想告诉哥哥,老姑从来没给过她零用钱,因为怕哥哥生气。
阿魏胸膛起伏,眉头皱了皱:“我每个月都给老姑打钱的,算给你伙食费,一部分是感谢费,但我一直和她说要给你些零花钱的。她……”
寄人篱下,总也好过不到哪里去,阿娇摇摇头:“没关系的哥,我住校也花不到什么钱,伙食费学费老姑都给我交了就够了。毕竟老姑当年……”
“好了。好在你长大了,现在在市里我们互相有照应就好了。”阿魏打断了阿娇的话,便又沉默了。
他们沿着满是黄土的小路进村,在村里一块空地上停了车。阿魏提着箱牛奶带着阿娇回家。
村里的房子之间有些是砖头铺成的小路,时间久了雨水泡过变得高低不平。现在下午三点多,地面被日头烤得腾起滚烫热浪,阿娇穿着短袖光裸的手臂上又痒又疼。
此时村子里没什么人在外面。
阿魏打开家里的大门,本是黑色底漆的铁门布满斑驳锈迹,吱嘎的响动后,院子里干干净净,也安安静静。
阿娇进门朝屋里去找人。
“妈……,妈……”转了一圈又回来朝阿魏说:“这么热的天,妈怎么不在家?”
阿魏把牛奶放在堂屋的桌子上,听到阿娇说话便走到院子里:“估计去地里了。”
“妈总这样固执,说她也不听,这么热的天地里多晒啊!”阿娇的碎发黏在汗津津的额头上,她来不及抬手擦,掉头就往门外走,阿魏锁了门也快步跟着。
村子往东走到尽头是一大片耕地,东家连着西家,一望无际,但村民们都清楚各自的界限。
村里大都种植玉米,沿路走在田埂上,很多家的玉米都收割了,只剩下短短的秸秆竖在地里。
阿娇老远看到一片玉米间有枝叶在晃动,拔腿跑过去。
“妈,你怎么这个时候下地?多热啊,中暑了咋办?”阿娇急忙上前拉住妈妈的胳膊。
许青娥戴着顶草帽,胳膊、脸上晒得黝黑,人瘦巴巴的看着十分苍老。她站起身来看着一双儿女,满脸笑容。
“你们回来啦?”
阿魏皱着眉头,从许青娥手里接过镰刀,一把攥住几根玉米杆,右手利落挥刀,手起刀落,一米杆到了手里。他把手里的玉米杆放在已经像小山一样的秸秆堆上。又转过身去朝前面一片玉米杆挥动镰刀。
“地上的茬子扎人,阿魏慢点,小心扎脚。”许青娥看着儿子宽厚的脊背,笑了,眼角的纹路更深了些。
“妈你坐这片儿阴凉歇一会,我跟哥干活。”阿娇把许青娥搀扶在地头一颗枝叶稀疏的树下,勉强能遮阳。她看着地上的塑料水壶,拿起来递给母亲,又接过她手上的劳保手套,就近这一边,利落地从玉米杆上掰下几穗玉米,扔在地上的玉米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