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行了,”项耕转身在水龙头下洗手,“睡觉去吧,他们以后不会再来的。”
  “再让我发现就报警。”程毓眉头一直锁着,还想再说什么,嘴张了张又闭上了。
  项耕躺在床上瞪着天花板,听着程毓在旁边翻来覆去的声音。
  “你很讨厌这种事儿?”项耕问,“就……俩男的。”
  程毓又翻了个身,过了半天才说:“那么多软乎乎的姑娘不喜欢,俩男人……多恶心。”
  “你第一次碰到这种事儿?”
  “亲临现场这肯定是第一次,但俩男的……”程毓翻了个身,“以前听别人说过,但自己身边从来没有过。”
  屋里安静了几分钟,就在项耕以为程毓已经睡着了的时候,程毓问:“你认识的人里有吗?”
  “……”项耕说,“有。”
  “我操,”程毓深吸了口气吐出来,“看来还真不少。”
  被水泡了几天,整片稻田在太阳下闪着粼粼的波光,水下的泥里埋着一层去年收割完留下的稻根,耙地的机器旋转着,把根搅碎,混在泥土里,让地变得松软又肥沃。
  这个活不太容易,程毓守在田埂边,看着机器在田里走蛇形。
  七夕趴在旁边眯着眼晒太阳,轰隆隆的机器声已经引起不了它半分兴趣了。
  项耕站在小院门口吹了声口哨,程毓根本没察觉,七夕一下支棱起耳朵,朝小院飞奔过去,没一会儿又气喘吁吁跑回来,冲程毓叫了一声。
  程毓站起来,两只手朝开着机器的师傅玩命挥。
  师傅又走了个S形才注意到,打了个OK的手势,过了十多分钟,耙完这块地,把机器停到田埂边。
  长期在户外工作,这师傅皮肤黑黝黝的,看起来年龄不大,程毓一打听才知道,两个人竟然是初中时的同届。
  “我说怎么看着你有点儿眼熟呢,”程毓看见校友感觉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心情扬了起来,“你二班,我知道你们班主任,他那时候刚毕业,跟你们打成一片,就是总喜欢动手揍人。”
  校友叫杜天磊,家也在临泰镇,他们村离镇上比较远,上学时程毓在七班,和二班不在同一个楼层,因此两个人打照面的机会不是很多,现在在路上碰见了也认不出来。
  “霍哥嘛。”杜天磊拎着自己的杯子,拧开盖子喝了一口,“脾气是急了点儿,但人不错,那会儿我们也确实太淘,要不是他管着,到现在没准儿都危害社会了。”
  “只是太可惜了,”杜天磊叹口气,“年纪轻轻人就没了。”
  “听说了,”程毓点点头,“受了不少罪,到底还是没留住。”
  “霍哥跟你们班主任关系特别好,你记得不?”杜天磊食指挠挠额头,“姓什么来着?脾气特别好一个老师。”
  “俞老师,”程毓说,“俞弘维,现在就在镇上住,一直在咱学校当老师,没离开过。”
  “啊,对!”杜天磊拍了下脑门,“霍哥去世后,我碰见过他一次,整个人跟以前都不一样了,特别消沉,我还跟他打了个招呼,他看着我半天才答应,眼眶都红了。”
  “他俩感情是好,”程毓叹口气,“那时候他们一起住学校教职工宿舍,出来进去都一起,好哥们就这么走了是挺难接受的。”
  【作者有话说】
  霍哥:我的弘维要好好生活啊……
  第19章
  他们快到小院门口的时候,程毓还处在一个比较伤感的情绪中,进了院子,看见敞开的屋门里背对他们炒菜的项耕,心中那股憋闷忽然就减轻了不少,心情慢慢飘了起来。
  “尝尝我弟弟的手艺,”程毓怀着一种看看我们家孩子多能给我脸上贴金的心情向杜天磊显摆,“比饭店里的大厨做得还好。”
  “嗬,辛苦小兄弟了。”杜天磊笑了,“就是这菜量太大了,这是按十个人的标准准备的吧。”
  桌上摆着四小盆菜,没有十个人那么夸张,但四五个人吃饱没问题。
  “不是跟你客气,这些不会浪费,”程毓给项耕盛了冒着尖儿的一大碗米饭,“我弟弟正长个儿呢。”
  “兄弟,这豆腐做得太香了。”杜天磊把豆腐和米饭拌在一起,大口吃着,“比流水席做得还好。”
  “你们这儿豆腐好。”说着项耕盛了两碗汤,给他们一人面前放一碗。
  “谢了,兄弟。”杜天磊转向程毓,“梁文辉跟你关系是不是挺好的?那会儿我们两个班偶尔会一起上体育课,接触稍微多一些。”
  “他在一班,”程毓笑着说,“还挨过霍老师打呢。”
  “霍哥无差别攻击,”杜天磊说,“要不是怕女生哭,我估计她们也跑不了挨手板。”
  说完之后,杜天磊叹了口气,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知道是校友后,杜天磊干活更卖力了,下午硬是用断了根轴承,幸好带了备用的,才没耽误进度。
  一直到最后一天完活儿,一共废了五个刀片,两根轴承,弄得程毓挺不好意思,总觉得是自己的地有问题。
  杜天磊说正常,在别人家干活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让他不要放在心上。
  “哪天叫上文辉,咱们聚聚,”程毓说。
  “好啊,”杜天磊拍拍程毓,“回头咱联系。”
  田泡好了,耙好了,下一步就是插秧苗,插到田里,才算是真正迈开了第一步。
  “快回去睡觉去!”程毓看见梁文辉的车过来就急眼了,“你干吗来!”
  “我来看看,”梁文辉笑笑,直接打开仓库的门,“我找双靴子。”
  “现在都机械化,再说原儿不已经过来了吗,”程毓皱着眉,“真的不用你。”
  “没事儿,又不是天天来。”
  程毓伸手把梁文辉拉出来:“那你先去里屋睡会儿,后边那车苗还没过来,现在没什么可干的,等车来了我再叫你。”
  梁文辉琢磨了一下:“也行,那我定个闹钟。”
  项耕正在换衣服,看见梁文辉有点意外,他们见面次数不多,通常是在梁文辉的店里,他不像常柏原时间比较自由,能不时过来转一圈,互相之间已经比较熟悉。
  “文辉哥。”项耕主动打了个招呼,“你怎么过来了?”
  “项耕,”梁文辉点了点头,直接坐到程毓床上,脸上带着点儿笑,“我过来想看看帮着干点儿什么,还没开始,先眯一觉。”
  “嗯,你夜里还要去进货,”项耕摘下挂在墙上的帽子戴好,笑了笑,“是要休息好,不能缺觉。”
  项耕惦记着地里的活儿,随便聊了几句就要去地里,临出来前特意扫了一眼,梁文辉并没有真的躺在床上,只是靠着床头,随手翻了翻程毓放在桌子上的资料。
  插秧机有两台,操作起来不难,项耕虽然没有驾照,但在修车店的时候已经把开车学得差不多了,只是没往大路上跑过,基本的操作都没有问题,所以没多大一会儿就把插秧机开得很熟练了,效率甚至比开另外一台的程毓还高。
  只是又摆秧苗又是开机器,前后都要顾及着确实很累,上午半天儿下来,就算是项耕都跟散了架一样,更别说岁数大了的程毓。
  秧苗是一车一车拉过来的,摆在路边,他们要把插秧机开过去,把秧苗装好,再一块地一块地地插好。
  常柏原把自己厂里的活都交代给了林静,孙淑瑾也强烈要求跟着过来给他们做了午饭。她心脏不好,程毓不放心,怕她在这里忍不住帮他们干活再累着,吃完饭赶紧就让常柏原把她送回了家。
  一盘盘的小秧苗被分散开横平竖直种到地里,在浅水里左摇右摆,程毓上坐在机器上看看,觉得还挺有成就感的。
  他们干了没多长时间,梁文辉就过来了,跟程毓说自己真的睡着了。
  常柏原本来两边跑着帮忙往机器上搬秧苗,一看梁文辉,立马就跑到项耕那边儿,冲另外那边一甩头:“让那俩搞小团体的一个队,咱俩合作肯定比他们干得快。”
  梁文辉站在路边,不知道超程毓扔了个什么,程毓一把接住,摊开手看了看接着放到了嘴里,然后从机器里探出半个身子,笑着跟梁文辉说话。
  风有点儿大,再加上机器的声音,他们这边听不清说话的内容,只能看见程毓笑得很开心,两个人说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干活。
  “要按他们这种效率,老百姓都得挨饥荒,”常柏原往插秧机上扔了块秧苗,把秧箱放满,往旁边拍了几下,“去造福苍生吧,弟弟。”
  整片稻田都插完差不多要一周左右,为了方便上秧苗,两台机器始终保持在相邻的两块地插秧,进度不分上下。
  每天完活儿累得几个人都不想说话,项耕精力要旺盛一些,吃完晚饭还要带七夕出去转一圈。
  鸡舍被他清理得板正又干净,插完秧也差不多可以把小鸡小鸭们养起来了。
  这天梁文辉来的时间不长,项耕回小院的时候,他跟常柏原两个人一起出门准备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