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她觉得自己曾经走在这样的路上。然后章澈出现了,她所等待的爱情出现了,爱情的存在又让眼前遇见的一切麻烦远小于过去的曾经。只是因为爱着一个人,一切都可以忍耐。
  因为爱着一个人,我还向往着一个未来,我还要走过去,我无所畏惧,我有整个余生。
  这不能算是童话的结局,因为时间并不会停止,它总是向前发展。生活也许不是顺利的,也可能不会太不顺,它无非细水长流,在我们每次的划桨里都变成一条过去之路不可追、往下又无限宽广的河流。值得我们去欢呼的,总是每一次走向幸福并且被我们抓住的转折,那些遇见,那些相逢,那些牵在一起的手。
  作者有话说:
  跋·忠于那当初
  也许在读者特别是只在晋江看的读者会觉得,这人好久没写。我也这么觉得,写《喜相逢》的时候,特别是开始,两个短篇写的人不怎么“得劲”,于是觉得好像有很多力气没用——好像写作是一种瘾,一种必须要干点什么的生命核心的冲动。写着写着,觉得好长。但等一稿截稿了校对,看着看着又不觉得长,好像远不如我的生活漫长,甚至在校对的时候觉得读起来很幸福。
  夜里回到家里才有时间校对个三章,浓稠的蓝色的夜晚啊,四下寂然,我感到一种柔和的温热的海水似的幸福,也许因为写作这件事比我的工作幸福多了。
  《喜相逢》是我个人的一些记录,又不完全是,这竟然达成了我的创作初衷——说“竟然”,是我一度在写作的半路上担心自己走丢了,结果校对觉得,也没有。毋宁说我想写一个反映真实社会工作的故事,现在的故事,靠近我的故事,从我的经验去提炼的故事,有自己的感慨的故事。而现在呈现的,是生活,甚至更多的是生活的截面、片段。故事不能写完我所有遇到的坎坷,有的不能说,有的说了也没有意思,那与垃圾的纯吐槽也没有区别,我不喜欢,那样还不如去看垃圾短视频,我不能生产这样的东西。现在这样子,基本达到了我的创作目的。虽然有些材料因为中间有一段摆着没写也没动(事实证明按照现在的生活状态就必须一鼓作气写下去),最后放弃或者改换使用方式,使得最后呈现的作品节奏并不一致、不如一开始的设想,但这不重要,《喜相逢》依然是《喜相逢》,我很满意于最后的收束,“这不能算是童话的结局,因为时间并不会停止”说起来是灵机一动写出的话,也是我这个人之为我、我的生活走到那一刻所必然出现的一句话,是这个故事、这本堪称生活的截面的小说会出现的必然的结尾。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创作初衷,第一是尝试写现代故事,第二就是相对省事,因为写完《上穷碧落下黄泉》之后,除了创作的疲劳,工作的难度也指数上涨。我于是想要选择了轻松一些的主题、材料信手拈来的主题,觉得这样会比较好完成。
  谁晓得难度依旧,甚至痛苦加倍。因为工作过于繁忙(如此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只能每天写1500余字。伴随着每天的疲劳、其余工作事务充塞心灵和意识的疲倦,写这1500并不容易。有时候因为精力不足而注意力涣散,有时候又稀里哗啦写很多,真像那漫画,创作构思如怀孕,写完了就是生下来了,中间的生产就是创作过程。然而创作过程远比生个娃时间长多了。
  因为过程太过痛苦,有时候甚至忘记前文是不是已经使用了这份材料、记忆和想法,由此更觉得繁忙焦虑、痛苦加倍。真是到了校稿阶段,才发现写的依然不错,有的地方甚至读来让自己觉得有趣多了。完全符合一开始的想法。好像心里有一块磁石,一直吸引着自己,一路走啊走,一直沿着自己想去的方向。
  多像创作喜剧,其实喜剧也不会比别的作品轻松,喜剧反而更难。
  我一开始只想写个20万字,中间也一度觉得情节推动得不快。后来渐渐觉得就这样写,顺着写,把材料恰当地用完就行,不要在乎其他。它是我关于生活的许多思考,零碎,杂糅,像公众号每周更新的内容。随水漂流,也奋力划桨。
  当然,一切小说里总有作者的某部分,一切爱情故事里总有写作者内心的某个原型,我很满意于喜相逢的名字、概念和实际上章澈和祁越相爱的故事。在写作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准确地讲从《上穷碧落下黄泉》结束的夏天到现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我个人无论生活还是事业经历了很多事。遇见某些人,进入某些事,放开某些人,再投入某些事。蛇年新年时王菲的《世界赠与我的》特别给我感动,甚至听着听着落泪,特别因为那句“给我一场空/又渐渐填满真感情”。
  也许到这个岁数,到此刻,特别能接受活着只是为了每一个分分秒秒、每一个此时此刻,为了每一个虫鸣雷霆、月光晚星,每一份折磨,每一份收获。因为那些痛苦啊,获得才显得特别满足。
  我很喜欢《喜相逢》,把它送给你们。希望你们也会喜欢。我在下一篇小说等你们,写什么呢?还是写把刀吧!竟然对出世入世、人性变化有很多新的思考,为什么不呢?
  我等你。
  202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