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丁语莲坐在两人旁边,微醺上脸,忽然拉着祁越珍珠白的衬衣袖子道,“你怎么老看她啊?”像极了那天在酒吧初见的样子。
她转过来看着祁越,看着祁越的下巴,嘴唇,真好看,可她忽然觉得舍不得,她想吻她,但是不想表演给人看。
谁晓得祁越唱了一句:“‘你是女明星,我只崇拜你’。”
她的脸又红了。
后来,姑娘们聚齐喝得开心了,便有人略有薄醉,只有祁越一个人开了车滴酒不沾,散场的时候她让祁越去送。站在窗前隔着玻璃,她看着祁越招呼,明知是劳烦她,又忽然感到非常满足。满足于什么?满足于熨帖,满足于恰当,满足于一切的刚刚好,和对尚未到来的一切的期待。
祁越送人归来,与薛澜告别——薛澜似乎对祁越满意非常——牵起她的手就走,一言不发,只是往一个方向去。她也由她,只是嘴上“嗯”了一声抗议。
带我去任何地方都好,我不反对,不反对但你要告诉我,告诉我了,你要哄我啊,哄我——
“你看。”
抬头,看见街角路灯下竟然有一树盛开的海棠。白瓣带粉,优雅清丽。
“真好看。”祁越说,她看着祁越的笑容与眼神,纯真得就像一个孩子,“嗯。”
“我一直都想着这样的画面,有花,有我爱的人。”
啊,是啊。
她伸手搂过祁越脖子,两人轻轻地依偎在这无人看见的角落。
“我没喝醉,你也要用甜言蜜语给我灌醉了吗?”
这家伙今晚上铁了心和她打攀比浪漫的战争。
“嗯?”
这声音低沉,所以太过性感。
“那——”
她再听不见祁越说了什么,大概什么都没说,毕竟能发声的嘴,正在吻着她。
第四十五章
有时候祁越觉得HR是永远的猪八戒。当上级也好、老板也罢——只要是“业务需要”——要你千人散尽奋力克扣,那就要把用人端口的脖子勒到最紧,谁也不许用,问就是不行,散就要马上散、有的还要你不能花太多钱甚至不能花钱,想办法给我散掉;要你千军万马来相见的时候,一个师你也要给他大变活人变出来。
潮汐化的用人是营业情况有淡旺季的一切行业的必然,这她认了;每个HR都会有“贩卖人口”的经历,这她也认了;但是自己阴差阳错地走向实习生招聘、渐渐变成周围最大的年轻廉价劳动力批发商,这就有点好笑了。
疫情期间,因为企业性质,她自己被“暂减缓发”,更多的现金流去供应那些既不能强制也更加脆弱的同事,比如实习生群体;那时候好年景啊,她是整个市面上为数不多的手里还有相当的需求HR;后来疫情过去了,需求大爆发,那一年是她一周五天四天参加招聘会,最后一个人招了至少150个实习生的年代。
有的学校说,还是国企好啊,然后巴不得她多解决一些。
有的学校说,还是你好啊,然后巴不得她多解决一些。
她想归功于自己的危机处理,但是那些危机总归是越想越生气,宁愿没有。她想归功于企业的发展,但是人数太多了她也实在觉得工作痛苦,且不光是协调、手续,就说里面七七八八的鸡毛蒜皮就够磨心。人越多越不好安排,军队之所以要军法管理就是因为这一点。之前招募周期性的临时工,一群小朋友拉来,各种审批各种信息收集、各种疫情管控各种不听话,都够恶心,但是最可笑还是,中午吃着饭,一个小朋友急吼吼发微信给她,老师老师!
怎么啦!
她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我我我——我填刚才那个表,没有对齐,怎么办啊!
怎么办啊!
她真想问自己。
有时候她也会想,是不是应该早点远离这一部分的工作?不然按照她的脾气,搞不好有一天被气出毛病来。那年管理极其严格,三令五申不能出去乱跑乱玩,考完试第二天就来接大家走,几乎是无缝了吧?结果肝功能还有异常的,倒回去一问,考完试就出去喝酒。严禁外出你出去喝酒?哪里喝了?还有谁去了?好家伙稀里哗啦一群人举手,气得她简直想拿着铁棍挨个敲脑袋一路敲过去,给他们开开窍。
告诉你不能干,不知好歹非要干,不当回事,因为没有处罚、或者处罚了却没有感觉到痛,好像没有代价,一切都是玩笑。可是真的没有代价吗?不一定。当兵了要退出,危险驾驶,不是想犯法,就是不要命,这些东西的代价要么一次性支付清零要么用终生来偿还,可他们就像不知道一样,其盲目和胆大,令人触目惊心。
养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害怕吗?人是人,不是畜生啊。再怎么养得像畜生,你要为ta付出的还是人的代价;再怎么阶层接近牲口,被判罚的时候还是按照约束人的法律。
然而作为基本上掌控廉价劳动力入口的祁越,有时候也会见到那些千叮咛万嘱咐要送来这里完成“实习”的好出身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当然就是个废物,也有的不够世故不够老练、但心底善良思维敏捷一教就会,发什么,做什么,老老实实,听话可靠。
她每次想到“听话可靠”就觉得这其实是很珍贵的品质。你可以不喜欢我让你做的事,但你得把它做好。在我们现有的法定关系里,这是公平公正的交易。一些小朋友对工作的挑三拣四,所谓的“不喜欢”本质上只是“不敢”或懒惰。其实不难,既不难于执行,也不为难任何人,你不懂要问,要听我的指挥,按时按量,不要半路出幺蛾子——不管是飞来的还是你自己招的。一个人证明自己的价值有很多路,但只有听话可靠的人在一开始就被看见。
然而——她想到这里总是耸耸肩——然而!家庭背景越好的越听话可靠,越不好的反而有可能越不听话,就算“可靠”程度另外算。可是留给家庭背景好的小孩的试错的时间总是多的成本总是低的,后者则截然相反。
《圣经》只是一本一直被撰写、修改的古书,她当然不相信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正确,但是马太效应,非常正确,颠簸不破。可惜很多人知道的时候为时已晚,可惜很多人终生都不明白,套牢在里面,做着实际上是虚假的挣扎。
人贵有自知之明,而恰如德尔斐神谕,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过程。不断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也发扬也克服,小心翼翼永远在找自己的路,永远成长,永远不肯停止。人生如菲茨杰拉德所写,只能拼命划桨,是否回到生活的往昔,那是历史这条大河做主的事。
但你不划桨,一定被冲回去。
这些年她自问努力成长,从来没有停下磨砺自己。只是精力有限,磨砺总是流向自己兴趣所在的地方。但磨砺始终是磨砺,使得这好转的脑子日益更加好转是事实。转得太快有好有坏,好处是自己聪明,坏处是嫌弃别人笨。
比如开会的时候,她总觉得希望例会开得越快越好。可惜大部分时候,其他参会人员就是唧唧呱呱说不完,整个会议沦为令人厌烦的低效沟通。
然而今天不一样。今天所有重点的工作如同山洪里裹挟的巨大石头一样倾泻而下,看到这个,未及细看,那个又来了,何止应接不暇,简直处处危险。
上司清晨表情严肃地去开会,俩小时之后回来,立刻召集所有人开部门会。地点却是在会议中心的另外一间会议室,让她带着人来。一进会议室,就看见另外一家兄弟酒店的同事也在对面坐着。这一群人一排,那一群人坐一排,上司坐长桌短头,你你我我,分外分明。
她不是他们的上级,她想现在看起来,立马就要是了。
上司未几到来,先宣布,按照统一工作安排,由自己临时管理两个部门,后续怎么安排再说。她恍然间才想起之前病中忽略了的新闻:兄弟酒店原先由某家酒店管理公司运营,不解为何那阵子突然让人家走人,运营管理层连根拔除,如同直接砍掉脑袋。那时她病着,浑浑噩噩,听到重大新闻有听有到就是没多想。现在,她突然有了不祥预感:要合并。
合并,降低一部分管理成本,提高一部分议价能力特别是采购,但马上面临一个问题:一个岗位,特别是后台、二线、支援随便你要叫什么的岗位,会一个岗位上有两个人。
就算职能划分有差异,有的事情,照她理解,合并了管理跨度再大,也不需要两个人来处理。
不需要两个人,和实际有两个人,当然可以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方法——看人——就算人不需要顾及,那就是下一个问题了:裁谁?什么时候裁?怎么裁?总之不能都放在这里。
其实酒店行业的HR很少是冤家,就算互相挖人,更多的时候也互相通气,背调里不说的,就先在八卦里就把想说的都说完,很少有直接的、明确的、真刀真枪的竞争关系。然而现在,她和坐在对面的五个人,都有竞争关系。直接竞争关系则存在与自己和对面的一个大哥之间。
她转过来看着祁越,看着祁越的下巴,嘴唇,真好看,可她忽然觉得舍不得,她想吻她,但是不想表演给人看。
谁晓得祁越唱了一句:“‘你是女明星,我只崇拜你’。”
她的脸又红了。
后来,姑娘们聚齐喝得开心了,便有人略有薄醉,只有祁越一个人开了车滴酒不沾,散场的时候她让祁越去送。站在窗前隔着玻璃,她看着祁越招呼,明知是劳烦她,又忽然感到非常满足。满足于什么?满足于熨帖,满足于恰当,满足于一切的刚刚好,和对尚未到来的一切的期待。
祁越送人归来,与薛澜告别——薛澜似乎对祁越满意非常——牵起她的手就走,一言不发,只是往一个方向去。她也由她,只是嘴上“嗯”了一声抗议。
带我去任何地方都好,我不反对,不反对但你要告诉我,告诉我了,你要哄我啊,哄我——
“你看。”
抬头,看见街角路灯下竟然有一树盛开的海棠。白瓣带粉,优雅清丽。
“真好看。”祁越说,她看着祁越的笑容与眼神,纯真得就像一个孩子,“嗯。”
“我一直都想着这样的画面,有花,有我爱的人。”
啊,是啊。
她伸手搂过祁越脖子,两人轻轻地依偎在这无人看见的角落。
“我没喝醉,你也要用甜言蜜语给我灌醉了吗?”
这家伙今晚上铁了心和她打攀比浪漫的战争。
“嗯?”
这声音低沉,所以太过性感。
“那——”
她再听不见祁越说了什么,大概什么都没说,毕竟能发声的嘴,正在吻着她。
第四十五章
有时候祁越觉得HR是永远的猪八戒。当上级也好、老板也罢——只要是“业务需要”——要你千人散尽奋力克扣,那就要把用人端口的脖子勒到最紧,谁也不许用,问就是不行,散就要马上散、有的还要你不能花太多钱甚至不能花钱,想办法给我散掉;要你千军万马来相见的时候,一个师你也要给他大变活人变出来。
潮汐化的用人是营业情况有淡旺季的一切行业的必然,这她认了;每个HR都会有“贩卖人口”的经历,这她也认了;但是自己阴差阳错地走向实习生招聘、渐渐变成周围最大的年轻廉价劳动力批发商,这就有点好笑了。
疫情期间,因为企业性质,她自己被“暂减缓发”,更多的现金流去供应那些既不能强制也更加脆弱的同事,比如实习生群体;那时候好年景啊,她是整个市面上为数不多的手里还有相当的需求HR;后来疫情过去了,需求大爆发,那一年是她一周五天四天参加招聘会,最后一个人招了至少150个实习生的年代。
有的学校说,还是国企好啊,然后巴不得她多解决一些。
有的学校说,还是你好啊,然后巴不得她多解决一些。
她想归功于自己的危机处理,但是那些危机总归是越想越生气,宁愿没有。她想归功于企业的发展,但是人数太多了她也实在觉得工作痛苦,且不光是协调、手续,就说里面七七八八的鸡毛蒜皮就够磨心。人越多越不好安排,军队之所以要军法管理就是因为这一点。之前招募周期性的临时工,一群小朋友拉来,各种审批各种信息收集、各种疫情管控各种不听话,都够恶心,但是最可笑还是,中午吃着饭,一个小朋友急吼吼发微信给她,老师老师!
怎么啦!
她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我我我——我填刚才那个表,没有对齐,怎么办啊!
怎么办啊!
她真想问自己。
有时候她也会想,是不是应该早点远离这一部分的工作?不然按照她的脾气,搞不好有一天被气出毛病来。那年管理极其严格,三令五申不能出去乱跑乱玩,考完试第二天就来接大家走,几乎是无缝了吧?结果肝功能还有异常的,倒回去一问,考完试就出去喝酒。严禁外出你出去喝酒?哪里喝了?还有谁去了?好家伙稀里哗啦一群人举手,气得她简直想拿着铁棍挨个敲脑袋一路敲过去,给他们开开窍。
告诉你不能干,不知好歹非要干,不当回事,因为没有处罚、或者处罚了却没有感觉到痛,好像没有代价,一切都是玩笑。可是真的没有代价吗?不一定。当兵了要退出,危险驾驶,不是想犯法,就是不要命,这些东西的代价要么一次性支付清零要么用终生来偿还,可他们就像不知道一样,其盲目和胆大,令人触目惊心。
养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害怕吗?人是人,不是畜生啊。再怎么养得像畜生,你要为ta付出的还是人的代价;再怎么阶层接近牲口,被判罚的时候还是按照约束人的法律。
然而作为基本上掌控廉价劳动力入口的祁越,有时候也会见到那些千叮咛万嘱咐要送来这里完成“实习”的好出身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当然就是个废物,也有的不够世故不够老练、但心底善良思维敏捷一教就会,发什么,做什么,老老实实,听话可靠。
她每次想到“听话可靠”就觉得这其实是很珍贵的品质。你可以不喜欢我让你做的事,但你得把它做好。在我们现有的法定关系里,这是公平公正的交易。一些小朋友对工作的挑三拣四,所谓的“不喜欢”本质上只是“不敢”或懒惰。其实不难,既不难于执行,也不为难任何人,你不懂要问,要听我的指挥,按时按量,不要半路出幺蛾子——不管是飞来的还是你自己招的。一个人证明自己的价值有很多路,但只有听话可靠的人在一开始就被看见。
然而——她想到这里总是耸耸肩——然而!家庭背景越好的越听话可靠,越不好的反而有可能越不听话,就算“可靠”程度另外算。可是留给家庭背景好的小孩的试错的时间总是多的成本总是低的,后者则截然相反。
《圣经》只是一本一直被撰写、修改的古书,她当然不相信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正确,但是马太效应,非常正确,颠簸不破。可惜很多人知道的时候为时已晚,可惜很多人终生都不明白,套牢在里面,做着实际上是虚假的挣扎。
人贵有自知之明,而恰如德尔斐神谕,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过程。不断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也发扬也克服,小心翼翼永远在找自己的路,永远成长,永远不肯停止。人生如菲茨杰拉德所写,只能拼命划桨,是否回到生活的往昔,那是历史这条大河做主的事。
但你不划桨,一定被冲回去。
这些年她自问努力成长,从来没有停下磨砺自己。只是精力有限,磨砺总是流向自己兴趣所在的地方。但磨砺始终是磨砺,使得这好转的脑子日益更加好转是事实。转得太快有好有坏,好处是自己聪明,坏处是嫌弃别人笨。
比如开会的时候,她总觉得希望例会开得越快越好。可惜大部分时候,其他参会人员就是唧唧呱呱说不完,整个会议沦为令人厌烦的低效沟通。
然而今天不一样。今天所有重点的工作如同山洪里裹挟的巨大石头一样倾泻而下,看到这个,未及细看,那个又来了,何止应接不暇,简直处处危险。
上司清晨表情严肃地去开会,俩小时之后回来,立刻召集所有人开部门会。地点却是在会议中心的另外一间会议室,让她带着人来。一进会议室,就看见另外一家兄弟酒店的同事也在对面坐着。这一群人一排,那一群人坐一排,上司坐长桌短头,你你我我,分外分明。
她不是他们的上级,她想现在看起来,立马就要是了。
上司未几到来,先宣布,按照统一工作安排,由自己临时管理两个部门,后续怎么安排再说。她恍然间才想起之前病中忽略了的新闻:兄弟酒店原先由某家酒店管理公司运营,不解为何那阵子突然让人家走人,运营管理层连根拔除,如同直接砍掉脑袋。那时她病着,浑浑噩噩,听到重大新闻有听有到就是没多想。现在,她突然有了不祥预感:要合并。
合并,降低一部分管理成本,提高一部分议价能力特别是采购,但马上面临一个问题:一个岗位,特别是后台、二线、支援随便你要叫什么的岗位,会一个岗位上有两个人。
就算职能划分有差异,有的事情,照她理解,合并了管理跨度再大,也不需要两个人来处理。
不需要两个人,和实际有两个人,当然可以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方法——看人——就算人不需要顾及,那就是下一个问题了:裁谁?什么时候裁?怎么裁?总之不能都放在这里。
其实酒店行业的HR很少是冤家,就算互相挖人,更多的时候也互相通气,背调里不说的,就先在八卦里就把想说的都说完,很少有直接的、明确的、真刀真枪的竞争关系。然而现在,她和坐在对面的五个人,都有竞争关系。直接竞争关系则存在与自己和对面的一个大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