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方戍骂了句:“活该!”
于庆隆无语地看着这家伙,还有旁边的三个石磨。
这些石磨一个还没椰子大,一个再大出一倍,还一个再大出两倍。
明明一个就够,方戍在铺子里磨蹭半天想买仨:“一个磨辣椒,一个磨小米粉,还一个小的,咱们磨芝麻酱用嘛。”
于庆隆哪里会看不出他就是喜欢这些小来小去的可爱玩意儿,便容他买了,只说了句:“到时候用完都你刷。”
方戍说:“自然是我刷,这么重,为夫哪里舍得劳动你。”
说着就去摆弄那个最小号石磨上的小摇杆:“隆儿想要磨啥,只管吩咐为夫,你说磨多细就磨多细!”
于庆隆看他就是想玩这东西。可一说起芝麻酱,他倒是想起来,他其实还有一样东西可以做来吃。
-----------------------
作者有话说:庆隆:夫君,小石磨好玩儿吗[问号]
方戍:好玩儿[哈哈大笑]
庆隆:那你以后抱着它睡吧,不用钻我被窝了[墨镜]
方戍:谁说的?它一点也不好玩儿!又冷又硬一块破石头,我可嫌弃了[白眼]
庆隆:好,都送人[坏笑]
方戍:夫郎,好歹是花钱买的[爆哭]……要不、要不咱还是留着吧[求你了]
庆隆:来说两句好听的[狗头]
方戍:夫郎全天下最可爱最好,是我的大宝贝[抱抱]
庆隆:姨姨们,给他来三万斤辣椒让他磨个够。谢谢姨姨们![垂耳兔头][空碗][空碗][空碗]
PS:昨天推的《别碰我的财神爷》求收求收,链接就在下面小图呀![求求你了]
第97章
上一世芝麻酱最常见的地方大概是火锅店, 但于庆隆想到的不是火锅,而是涮串。
福悦酒楼如果弄火锅就要专门弄一批锅具和灶,整个经营模式就会改变, 这不适合。但涮串不一样, 可以弄那种小银锅, 下面放点炭火, 小火慢慢煮着,当个菜一样端上来吃。
至于涮什么,鹌鹑蛋串, 还有牛羊肉串、鸡丸、海带、豆腐、豆皮、粉丝、白菜、萝卜等, 选择多得很。
粉丝这里还没有土豆粉, 但有绿豆粉, 而且工艺上已经比较成熟。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价格有些高, 但寻常人家偶尔吃一回倒还不至于那么难。对于来福悦酒楼消费的人来说就更是无所谓了。
这次回去的时候于庆隆还准备往家里带一些回去。
他想着,涮好的串串淋上调制好的麻酱料,再跟粉丝一起吃, 可别太香。
说干就干。于庆隆叫人熬了骨汤, 还跟楼里的大厨们一起琢磨了牛油底料。
厨师们觉得那个牛油底料太辣了, 红得吓人,这谁敢吃?
他们倒没有恶意, 只是担心:“于公子,这吃完了胃里还不得跟着了火似的?”
于庆隆说:“可以分几种不同程度的辣, 轻辣,中辣,还有重辣。看客人们口味自行选择就行。”
他们分了两锅来煮那些串好的食材。吸饱了汤汁的豆皮和粉丝,煮得软软的海带和萝卜, 还有腌过的牛羊嫩肉,淋上加了乳腐跟韭菜花的芝麻酱,咬一口,唇齿流香。大冷天的这么热热乎乎香香浓浓地来上一口,谁能不爱!
郭青山一边扇风一边吃,辣得嘶嘶抽气但很喜欢。方戍也是,他俩是目前为止最能吃辣的,觉着吃得很过瘾。
两名大厨年纪偏大,感觉这么吃怪吓人的,开始有些抵触,可吃了几口适应适应,发现这味道是真有点叫人停不下来。一边觉得过于刺激,一边又想再试试。明知吃的时候嘴里像要冒火星子,可就是还想吃下一口。
郭恒安就知道,这东西有的卖。
于庆隆说:“如果客人没吃够,中途还可以加串加炭,额外按种类收费就行。也可以弄成鸳鸯锅,像太极图那样分左右,辣汤和骨汤各占一半。这样一桌人吃不吃辣也都有的选。”
方戍道:“古有五熟釜和分格鼎,今有鸳鸯锅?那该是何模样?”
于庆隆拿来纸笔画出图来:“这样,间隔似水波流转。”
郭恒安觉着这个新鲜,赶紧叫人去定制一批这样的小锅和能放在桌面上配成套用的炉子来。他还叫人写了传单发出去,让大伙知道他们这里又要出新菜。
于是本就热闹的福悦酒楼这下来往的客人变得更加多起来,名声也传得更远。
大过年的,只有钱门酒庄跟宁安酒楼的生意大不如前。可眼下这种情况,他们根本就不敢再惹方戍跟于庆隆,为此也没少遭家里人埋怨。
这样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一号,于庆隆的最后一卷《摘月记》写完,由严西宽跟马亲随送到了德馨书舍。这一回送的也是两卷,陆德馨结了最后的钱,见于庆隆没来,便问严西宽:“那来年呢?未来居士还能往我这送话本了不?”
眼看着于庆隆跟方戍跟郭家叔侄越来越好,陆德馨心里都直犯愁,嘴上起了好几个大火泡。
严西宽说:“来年不好说。不过若是写的话,应该会来给陆少东家看看的。”
于庆隆明年要生孩子了,时间上便不会稳定,所以到底能不能写,他们现在也说不清。
陆德馨这近半年时间里靠着《摘月记》和书包,还有笔筒着实赚了不少,就担心来年这些都没有了。人就是如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他让伙计准备了半车的年礼:“这些麻烦严兄弟和马兄弟稍给未来居士,这是我德馨书舍的一点心意。希望来年还能有跟未来居士合作的机会。麻烦二位帮忙转达一声,若是来年还能合作,酬劳好说。”
严西宽跟马亲随收了,说一定转达,回了福悦酒楼之后便开始收拾行囊。
于庆隆这回要带回家的东西比之前更多。除了吃的喝的,秦玉霜还给他拿了许多补品,还有布料。还有满满两大车的土豆他要带回去。
“那你年后什么时候还来啊?”秦玉霜想想就舍不得于庆隆走。
“可能要二月了吧。”于庆隆说,“没事,时间过得快着呢。”
“唉,我觉着你在的时候快。你回去了就要变慢了。你要是能在这过年该多好。”
“明年吧。明年兴许就可以了。”
秦玉霜叹好几声,也知道于庆隆回去是必然的。他想派自家的马车去送于庆隆,可于庆隆坐的是官府的马车。虽然没有他家的舒适,安全是绝对能保障好了。而且这次于庆隆和方戍回去,马大人亲自出来送来了,他可不敢争那个头。
他送于庆隆送到城门口。不止他,还有很多灾民听说今天于庆隆他们要回去也来相送,队伍排得长长的,一眼望不到头。
有个大爷都快八十岁了,拄着个拐杖被老伴搀扶出来,在门口喊:“方公子于公子!你们一路慢走,我、我代大伙谢谢你们二位恩公。”
“谢谢!”“谢谢恩公!”
方戍跟于庆隆听罢从车上下来,朝乡亲们这边鞠了一躬再上车。
马车走了很远,他们还在遥遥望着。
天上落起细碎的雪,不一会儿便将这世间画得雾蒙蒙。
这一次回去,于庆隆带了许多吃的,钱却没有全部带走。郭恒安和陆德馨还有秦玉霜给他结的钱加一起得有五百六十两银。
主要是秦玉霜卖图卖的不便宜,再加上铺子里做手套的分成,卖成衣的分成等等。于庆隆带走三百两,二百六十两留下了。他让郭恒安采购了一批粮食和肉送到救济区。
二百多两银子,给留在城里无家可归的人吃顿好的完全没问题,起码别让人过年太冷清。
大约今天之后这些人就能拿到这批东西。
半路上,方戍小声对马亲随跟严西宽道:“要不今年过年你们就去我家过去,人多也热闹些。”
马亲随也小声说:“我这怕是不成。出来一整年没回,再不回去家里要惦记的。”
严西宽跟作贼似的拢起手窝贴在嘴边:“我得先问问我姐。再说去也不能这么早去,年前我怎么着也得去给方叔和方婶拜年,到时看情况再说。”
三人边说边瞅着于庆隆,皆因于庆隆在半路上枕着方戍的肩睡着了。
不知是不是月份越大人越容易乏的原故,于庆隆最近睡眠偏多。方戍拿个大棉被把他拢着,保持一个自己很不舒服但尽量让于庆隆舒服的姿势,就这么一路歪到了下溪村。
到家时他的整个肩臂都是麻木的。方吴氏瞧着便问:“戍儿你胳膊怎么了?”
于庆隆无语地看着这家伙,还有旁边的三个石磨。
这些石磨一个还没椰子大,一个再大出一倍,还一个再大出两倍。
明明一个就够,方戍在铺子里磨蹭半天想买仨:“一个磨辣椒,一个磨小米粉,还一个小的,咱们磨芝麻酱用嘛。”
于庆隆哪里会看不出他就是喜欢这些小来小去的可爱玩意儿,便容他买了,只说了句:“到时候用完都你刷。”
方戍说:“自然是我刷,这么重,为夫哪里舍得劳动你。”
说着就去摆弄那个最小号石磨上的小摇杆:“隆儿想要磨啥,只管吩咐为夫,你说磨多细就磨多细!”
于庆隆看他就是想玩这东西。可一说起芝麻酱,他倒是想起来,他其实还有一样东西可以做来吃。
-----------------------
作者有话说:庆隆:夫君,小石磨好玩儿吗[问号]
方戍:好玩儿[哈哈大笑]
庆隆:那你以后抱着它睡吧,不用钻我被窝了[墨镜]
方戍:谁说的?它一点也不好玩儿!又冷又硬一块破石头,我可嫌弃了[白眼]
庆隆:好,都送人[坏笑]
方戍:夫郎,好歹是花钱买的[爆哭]……要不、要不咱还是留着吧[求你了]
庆隆:来说两句好听的[狗头]
方戍:夫郎全天下最可爱最好,是我的大宝贝[抱抱]
庆隆:姨姨们,给他来三万斤辣椒让他磨个够。谢谢姨姨们![垂耳兔头][空碗][空碗][空碗]
PS:昨天推的《别碰我的财神爷》求收求收,链接就在下面小图呀![求求你了]
第97章
上一世芝麻酱最常见的地方大概是火锅店, 但于庆隆想到的不是火锅,而是涮串。
福悦酒楼如果弄火锅就要专门弄一批锅具和灶,整个经营模式就会改变, 这不适合。但涮串不一样, 可以弄那种小银锅, 下面放点炭火, 小火慢慢煮着,当个菜一样端上来吃。
至于涮什么,鹌鹑蛋串, 还有牛羊肉串、鸡丸、海带、豆腐、豆皮、粉丝、白菜、萝卜等, 选择多得很。
粉丝这里还没有土豆粉, 但有绿豆粉, 而且工艺上已经比较成熟。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价格有些高, 但寻常人家偶尔吃一回倒还不至于那么难。对于来福悦酒楼消费的人来说就更是无所谓了。
这次回去的时候于庆隆还准备往家里带一些回去。
他想着,涮好的串串淋上调制好的麻酱料,再跟粉丝一起吃, 可别太香。
说干就干。于庆隆叫人熬了骨汤, 还跟楼里的大厨们一起琢磨了牛油底料。
厨师们觉得那个牛油底料太辣了, 红得吓人,这谁敢吃?
他们倒没有恶意, 只是担心:“于公子,这吃完了胃里还不得跟着了火似的?”
于庆隆说:“可以分几种不同程度的辣, 轻辣,中辣,还有重辣。看客人们口味自行选择就行。”
他们分了两锅来煮那些串好的食材。吸饱了汤汁的豆皮和粉丝,煮得软软的海带和萝卜, 还有腌过的牛羊嫩肉,淋上加了乳腐跟韭菜花的芝麻酱,咬一口,唇齿流香。大冷天的这么热热乎乎香香浓浓地来上一口,谁能不爱!
郭青山一边扇风一边吃,辣得嘶嘶抽气但很喜欢。方戍也是,他俩是目前为止最能吃辣的,觉着吃得很过瘾。
两名大厨年纪偏大,感觉这么吃怪吓人的,开始有些抵触,可吃了几口适应适应,发现这味道是真有点叫人停不下来。一边觉得过于刺激,一边又想再试试。明知吃的时候嘴里像要冒火星子,可就是还想吃下一口。
郭恒安就知道,这东西有的卖。
于庆隆说:“如果客人没吃够,中途还可以加串加炭,额外按种类收费就行。也可以弄成鸳鸯锅,像太极图那样分左右,辣汤和骨汤各占一半。这样一桌人吃不吃辣也都有的选。”
方戍道:“古有五熟釜和分格鼎,今有鸳鸯锅?那该是何模样?”
于庆隆拿来纸笔画出图来:“这样,间隔似水波流转。”
郭恒安觉着这个新鲜,赶紧叫人去定制一批这样的小锅和能放在桌面上配成套用的炉子来。他还叫人写了传单发出去,让大伙知道他们这里又要出新菜。
于是本就热闹的福悦酒楼这下来往的客人变得更加多起来,名声也传得更远。
大过年的,只有钱门酒庄跟宁安酒楼的生意大不如前。可眼下这种情况,他们根本就不敢再惹方戍跟于庆隆,为此也没少遭家里人埋怨。
这样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一号,于庆隆的最后一卷《摘月记》写完,由严西宽跟马亲随送到了德馨书舍。这一回送的也是两卷,陆德馨结了最后的钱,见于庆隆没来,便问严西宽:“那来年呢?未来居士还能往我这送话本了不?”
眼看着于庆隆跟方戍跟郭家叔侄越来越好,陆德馨心里都直犯愁,嘴上起了好几个大火泡。
严西宽说:“来年不好说。不过若是写的话,应该会来给陆少东家看看的。”
于庆隆明年要生孩子了,时间上便不会稳定,所以到底能不能写,他们现在也说不清。
陆德馨这近半年时间里靠着《摘月记》和书包,还有笔筒着实赚了不少,就担心来年这些都没有了。人就是如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他让伙计准备了半车的年礼:“这些麻烦严兄弟和马兄弟稍给未来居士,这是我德馨书舍的一点心意。希望来年还能有跟未来居士合作的机会。麻烦二位帮忙转达一声,若是来年还能合作,酬劳好说。”
严西宽跟马亲随收了,说一定转达,回了福悦酒楼之后便开始收拾行囊。
于庆隆这回要带回家的东西比之前更多。除了吃的喝的,秦玉霜还给他拿了许多补品,还有布料。还有满满两大车的土豆他要带回去。
“那你年后什么时候还来啊?”秦玉霜想想就舍不得于庆隆走。
“可能要二月了吧。”于庆隆说,“没事,时间过得快着呢。”
“唉,我觉着你在的时候快。你回去了就要变慢了。你要是能在这过年该多好。”
“明年吧。明年兴许就可以了。”
秦玉霜叹好几声,也知道于庆隆回去是必然的。他想派自家的马车去送于庆隆,可于庆隆坐的是官府的马车。虽然没有他家的舒适,安全是绝对能保障好了。而且这次于庆隆和方戍回去,马大人亲自出来送来了,他可不敢争那个头。
他送于庆隆送到城门口。不止他,还有很多灾民听说今天于庆隆他们要回去也来相送,队伍排得长长的,一眼望不到头。
有个大爷都快八十岁了,拄着个拐杖被老伴搀扶出来,在门口喊:“方公子于公子!你们一路慢走,我、我代大伙谢谢你们二位恩公。”
“谢谢!”“谢谢恩公!”
方戍跟于庆隆听罢从车上下来,朝乡亲们这边鞠了一躬再上车。
马车走了很远,他们还在遥遥望着。
天上落起细碎的雪,不一会儿便将这世间画得雾蒙蒙。
这一次回去,于庆隆带了许多吃的,钱却没有全部带走。郭恒安和陆德馨还有秦玉霜给他结的钱加一起得有五百六十两银。
主要是秦玉霜卖图卖的不便宜,再加上铺子里做手套的分成,卖成衣的分成等等。于庆隆带走三百两,二百六十两留下了。他让郭恒安采购了一批粮食和肉送到救济区。
二百多两银子,给留在城里无家可归的人吃顿好的完全没问题,起码别让人过年太冷清。
大约今天之后这些人就能拿到这批东西。
半路上,方戍小声对马亲随跟严西宽道:“要不今年过年你们就去我家过去,人多也热闹些。”
马亲随也小声说:“我这怕是不成。出来一整年没回,再不回去家里要惦记的。”
严西宽跟作贼似的拢起手窝贴在嘴边:“我得先问问我姐。再说去也不能这么早去,年前我怎么着也得去给方叔和方婶拜年,到时看情况再说。”
三人边说边瞅着于庆隆,皆因于庆隆在半路上枕着方戍的肩睡着了。
不知是不是月份越大人越容易乏的原故,于庆隆最近睡眠偏多。方戍拿个大棉被把他拢着,保持一个自己很不舒服但尽量让于庆隆舒服的姿势,就这么一路歪到了下溪村。
到家时他的整个肩臂都是麻木的。方吴氏瞧着便问:“戍儿你胳膊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