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可三房却不让, 因为老太太兜里那点钱是他们唯有的生路了,他们便把着老太太不放。
这事传得沸沸扬扬, 连同于、方、白三家结亲的事一起,像长了翅膀一样彻底传开了,谁听了都得跟着议论几声。
只有于庆隆丝毫不关心。一是他大约猜得到怎么回事, 二是他种的种子终于长出来两棵苗, 并且他确定!他没认错!
绿色的植株上带着细细的毛刺, 那梗,那叶, 都是记忆中的模样!
他的西红柿!他的番茄!
于庆隆说:“阿爹,我走的时候要带走一棵。剩下的一棵就在这里种着。我来回去师父那学习会回来看看, 到时等它结了果,咱们大伙都可以吃了。”
这植物家里的人都没见着过,可不敢随便吃。
周简儿正坐在屋后檐下躲阴凉,一边帮忙缝新鞋一边问道:“这东西啥味道?”
于庆隆说:“应该是酸酸甜甜的吧。据说熟了就是酸酸甜甜的。我在书上看的, 也不保准。”
周简儿笑道:“要不你都带走得了。万一我们照顾得不好再糟蹋了,多可惜。到时真结了果,你拿来给我们尝尝就好了嘛。”
于庆隆想想也是个办法,便道:“那到时我一并带走,等有熟果了我再带过来。”
奶奶以前在小院子里种些菜,一方面是带他多体验自然生趣,还有一方面也是想吃点不打农药的东西。但他就对西红柿印象最深,因为他最爱吃这个。
他记得怎么掐枝,记得怎么给它们弄支撑架。
周月华在对嫁妆,闻言问道:“隆哥儿,要不要把小鸡也带回去?那是方戍送你的,你要不也带回去养。”
于庆隆道:“不用了阿爹,就留在这里养着吧。我带过去一直养我也舍不得吃。养在这里到时候给嫂子炖点鸡汤补补,你们也偶尔打个牙祭。”
周简儿听得鼻头发酸,眼眶微红。
她自家兄弟都没这么关心她,可这小叔子一直待她很好。她笑说:“孩子太大了就不好生了。这些鸡养着吧,我们捡蛋吃就好了嘛。说来我都有点气方戍,你说他这么急干啥?好歹让你在家里多住些日子呢。”
于庆隆心想可别!
他走了,多半三个屋子都能和谐,他实在不宜再在家里久待。
他道:“反正总能看见,早些晚些也没差别。对了阿爹,我那些桦树皮我要带走的。”
周月华说行,又念叨一遍:“两床喜被,如意枕头一对,水桶两个,水盆两个,木箱两个,木盘一对,碗筷一套……”
于庆隆听着还是觉得开眼界。他万万没有想到嫁妆里居然这么多花样。就连马桶都有!
阿爹还帮他新做了两身外穿的衣裳,还有贴身穿的两身。
嫂子帮他做的是一双布鞋,和他给方戍做的同款。只不过他这双的鞋面是枣红色。
他想要黑的,家里没同意,说没人这么干,不合规矩。
还好不是大红色。
不过他最高兴的是不用盖盖头,只是成亲当天绑头发的绑带用红色就行,不然这天肯定热出个好歹来。
“阿爹,去送嫁妆时我能去看看么?”
“当然不行。送嫁妆,布置新房,铺床都是有讲究的。到时你大哥二哥,二叔二婶,还有二板他哥两口子一起去。二板他哥两口子过得也好,他哥夫和你二婶去负责帮忙铺床。”
“本来这事该我去的。可我怀着就去不成了。”大嫂道,“不过二板他哥夫必定也会尽心。”
于庆隆也信得过那人。二板一家跟他家关系一直很好。至于二婶,虽然他们心中各有算盘,但这个时候二婶肯定还是真心实意帮忙的。
就是这番茄苗不能跟嫁妆一起走。
那么多东西,到时候万一挤坏了就不好了,还不如等成了亲他再跟方戍回来一起挖走。
方戍连着送了许多天柴,人是越来越结实了,走路下盘也稳得很。就是照着原先晒黑了些,但瞅着反倒更显气色。
这天是他婚前最后一日来送柴。
他打的柴从乱七八糟到整整齐齐,从细捆到一个成年人才能抱住的粗捆。
他把它们立在门口看着于庆隆,眼底有说不出的期待。
于庆隆看他眼睛亮闪闪,心情也莫名跟着好:“方守城,你家后院有没有菜园?”
方戍说:“自然有,隆哥儿要做啥?”
于庆隆说:“种好东西吃。也不用多大地方,有个三尺见方的地就够。”
方戍说:“那随时都有。只是明日后日我便不能来了。”
婚前两天不让见面,说是不吉利。他心中其实不信这些,却又拗不过家里。
于庆隆说:“我知道。明日我大哥他们去送嫁妆,到时我让他们把聘雁带过去。咱们一直养着吧?能不能别宰?”
“为啥?我看别家都炖了。”
“你非用大雁提亲是为啥?”
“自是因为……”方戍忽一顿,小声道,“自是因为它们忠贞不渝。”
“就因为忠贞不渝便被宰了,多可怜?再说也晦气。得把它们养到老才好。顶多让它们自行飞走。”
“你说得对。那成,我听你的。你只管让大哥送过来,我一定把它们安顿好。”
“嗯。”
“那,那我回去了隆哥儿。大后天我来接你。”
于庆隆点点头。方戍却还有点舍不得走的样子。他问:“还有事?”
方戍也没出声,走到另一个人那,捧过来一团土。这土上长着一对黄黄的小蘑菇。
胖嘟嘟,依偎在一起,看着怪可爱的。
于庆隆道:“给我吃的?”
方戍说:“就两朵,哪够吃。看着有趣才给你采过来。”
于庆隆捧在手里。方戍这时说:“我回去了。这两日我不来,你可千万不能变卦。”
“知道了。你快回吧。”
方戍这才与另一人回去。那人叫方山,方戍与他说过,于庆隆认得。
进山里从不让方戍一个人,可见方家有多重视方戍了。
于庆隆把蘑菇小心收好。
第二天,大哥和二哥吃过早饭便套上牛车。车是跟同村的人借的。大伙把所有嫁妆装上车,确认无误之后拉走了。
这些人要在方戍家里吃过晌午饭才能回来。于庆隆感觉到今天阿爹情绪不高,便决定陪他好好聊聊。
要成亲了,这几天他不用去师父那学习了,正好陪陪家里人。
转眼来了三个多月,每天与家里人朝夕相伴,不可能没有感情。有时候他都想,要不干脆跟周月华坦白,告诉他不是他亲儿子算了。
可他做不到。这太匪夷所思,也太残忍了。哪怕他告诉他阿爹,原来的隆哥儿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很好,也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也很难令人相信。
穿越是件让这个时代的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事。而且他也不知道如何承担未知的后果。
中午周月华做了凉面,还拌了一样小凉菜。这些是于庆隆夏季很爱吃的东西,但是还不会做,他便趁着孩子还没出门,想着多做两回。
他把碗筷放好,说道:“去了方家之后要和守城好好相处。我看他也是个好孩子,想来也会好好待你。只是那里毕竟是新家,你还是要谦和些。还有,若是有什么不懂,便慢慢学,不要着急。”
于庆隆说:“放心吧阿爹,我到那也会好好的。”
周月华抚了抚小儿子的头发:“我家隆哥儿会蒸馒头花卷了,还会烧菜,衣服洗的也干净,还认字,往后是会越过越好的。”
于庆隆说:“阿爹别难过,我天天都能来家里看看。我只是夜里住在别家,但我还是您和父亲的孩子。而且阿爹该高兴些啊,别家的哥儿嫁出去可不能天天回家看看。”
周月华被他逗得短促地笑了一声,接着说:“是,还是我家隆哥儿最厉害了。就是、就是阿爹总担心你离了家里会受委屈。你小时候阿爹也没能好好护着你,害你受那么多苦。”
于庆隆原本还没觉怎么,一听这话眼里也有些泛酸。
小时候的苦,其实就是父母亲不在身边的苦。他有爷爷奶奶,但有时难免也会疑惑为什么别人都有父母去开家长会而他没有。周末也没有父母陪伴。
这事传得沸沸扬扬, 连同于、方、白三家结亲的事一起,像长了翅膀一样彻底传开了,谁听了都得跟着议论几声。
只有于庆隆丝毫不关心。一是他大约猜得到怎么回事, 二是他种的种子终于长出来两棵苗, 并且他确定!他没认错!
绿色的植株上带着细细的毛刺, 那梗,那叶, 都是记忆中的模样!
他的西红柿!他的番茄!
于庆隆说:“阿爹,我走的时候要带走一棵。剩下的一棵就在这里种着。我来回去师父那学习会回来看看, 到时等它结了果,咱们大伙都可以吃了。”
这植物家里的人都没见着过,可不敢随便吃。
周简儿正坐在屋后檐下躲阴凉,一边帮忙缝新鞋一边问道:“这东西啥味道?”
于庆隆说:“应该是酸酸甜甜的吧。据说熟了就是酸酸甜甜的。我在书上看的, 也不保准。”
周简儿笑道:“要不你都带走得了。万一我们照顾得不好再糟蹋了,多可惜。到时真结了果,你拿来给我们尝尝就好了嘛。”
于庆隆想想也是个办法,便道:“那到时我一并带走,等有熟果了我再带过来。”
奶奶以前在小院子里种些菜,一方面是带他多体验自然生趣,还有一方面也是想吃点不打农药的东西。但他就对西红柿印象最深,因为他最爱吃这个。
他记得怎么掐枝,记得怎么给它们弄支撑架。
周月华在对嫁妆,闻言问道:“隆哥儿,要不要把小鸡也带回去?那是方戍送你的,你要不也带回去养。”
于庆隆道:“不用了阿爹,就留在这里养着吧。我带过去一直养我也舍不得吃。养在这里到时候给嫂子炖点鸡汤补补,你们也偶尔打个牙祭。”
周简儿听得鼻头发酸,眼眶微红。
她自家兄弟都没这么关心她,可这小叔子一直待她很好。她笑说:“孩子太大了就不好生了。这些鸡养着吧,我们捡蛋吃就好了嘛。说来我都有点气方戍,你说他这么急干啥?好歹让你在家里多住些日子呢。”
于庆隆心想可别!
他走了,多半三个屋子都能和谐,他实在不宜再在家里久待。
他道:“反正总能看见,早些晚些也没差别。对了阿爹,我那些桦树皮我要带走的。”
周月华说行,又念叨一遍:“两床喜被,如意枕头一对,水桶两个,水盆两个,木箱两个,木盘一对,碗筷一套……”
于庆隆听着还是觉得开眼界。他万万没有想到嫁妆里居然这么多花样。就连马桶都有!
阿爹还帮他新做了两身外穿的衣裳,还有贴身穿的两身。
嫂子帮他做的是一双布鞋,和他给方戍做的同款。只不过他这双的鞋面是枣红色。
他想要黑的,家里没同意,说没人这么干,不合规矩。
还好不是大红色。
不过他最高兴的是不用盖盖头,只是成亲当天绑头发的绑带用红色就行,不然这天肯定热出个好歹来。
“阿爹,去送嫁妆时我能去看看么?”
“当然不行。送嫁妆,布置新房,铺床都是有讲究的。到时你大哥二哥,二叔二婶,还有二板他哥两口子一起去。二板他哥两口子过得也好,他哥夫和你二婶去负责帮忙铺床。”
“本来这事该我去的。可我怀着就去不成了。”大嫂道,“不过二板他哥夫必定也会尽心。”
于庆隆也信得过那人。二板一家跟他家关系一直很好。至于二婶,虽然他们心中各有算盘,但这个时候二婶肯定还是真心实意帮忙的。
就是这番茄苗不能跟嫁妆一起走。
那么多东西,到时候万一挤坏了就不好了,还不如等成了亲他再跟方戍回来一起挖走。
方戍连着送了许多天柴,人是越来越结实了,走路下盘也稳得很。就是照着原先晒黑了些,但瞅着反倒更显气色。
这天是他婚前最后一日来送柴。
他打的柴从乱七八糟到整整齐齐,从细捆到一个成年人才能抱住的粗捆。
他把它们立在门口看着于庆隆,眼底有说不出的期待。
于庆隆看他眼睛亮闪闪,心情也莫名跟着好:“方守城,你家后院有没有菜园?”
方戍说:“自然有,隆哥儿要做啥?”
于庆隆说:“种好东西吃。也不用多大地方,有个三尺见方的地就够。”
方戍说:“那随时都有。只是明日后日我便不能来了。”
婚前两天不让见面,说是不吉利。他心中其实不信这些,却又拗不过家里。
于庆隆说:“我知道。明日我大哥他们去送嫁妆,到时我让他们把聘雁带过去。咱们一直养着吧?能不能别宰?”
“为啥?我看别家都炖了。”
“你非用大雁提亲是为啥?”
“自是因为……”方戍忽一顿,小声道,“自是因为它们忠贞不渝。”
“就因为忠贞不渝便被宰了,多可怜?再说也晦气。得把它们养到老才好。顶多让它们自行飞走。”
“你说得对。那成,我听你的。你只管让大哥送过来,我一定把它们安顿好。”
“嗯。”
“那,那我回去了隆哥儿。大后天我来接你。”
于庆隆点点头。方戍却还有点舍不得走的样子。他问:“还有事?”
方戍也没出声,走到另一个人那,捧过来一团土。这土上长着一对黄黄的小蘑菇。
胖嘟嘟,依偎在一起,看着怪可爱的。
于庆隆道:“给我吃的?”
方戍说:“就两朵,哪够吃。看着有趣才给你采过来。”
于庆隆捧在手里。方戍这时说:“我回去了。这两日我不来,你可千万不能变卦。”
“知道了。你快回吧。”
方戍这才与另一人回去。那人叫方山,方戍与他说过,于庆隆认得。
进山里从不让方戍一个人,可见方家有多重视方戍了。
于庆隆把蘑菇小心收好。
第二天,大哥和二哥吃过早饭便套上牛车。车是跟同村的人借的。大伙把所有嫁妆装上车,确认无误之后拉走了。
这些人要在方戍家里吃过晌午饭才能回来。于庆隆感觉到今天阿爹情绪不高,便决定陪他好好聊聊。
要成亲了,这几天他不用去师父那学习了,正好陪陪家里人。
转眼来了三个多月,每天与家里人朝夕相伴,不可能没有感情。有时候他都想,要不干脆跟周月华坦白,告诉他不是他亲儿子算了。
可他做不到。这太匪夷所思,也太残忍了。哪怕他告诉他阿爹,原来的隆哥儿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很好,也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也很难令人相信。
穿越是件让这个时代的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事。而且他也不知道如何承担未知的后果。
中午周月华做了凉面,还拌了一样小凉菜。这些是于庆隆夏季很爱吃的东西,但是还不会做,他便趁着孩子还没出门,想着多做两回。
他把碗筷放好,说道:“去了方家之后要和守城好好相处。我看他也是个好孩子,想来也会好好待你。只是那里毕竟是新家,你还是要谦和些。还有,若是有什么不懂,便慢慢学,不要着急。”
于庆隆说:“放心吧阿爹,我到那也会好好的。”
周月华抚了抚小儿子的头发:“我家隆哥儿会蒸馒头花卷了,还会烧菜,衣服洗的也干净,还认字,往后是会越过越好的。”
于庆隆说:“阿爹别难过,我天天都能来家里看看。我只是夜里住在别家,但我还是您和父亲的孩子。而且阿爹该高兴些啊,别家的哥儿嫁出去可不能天天回家看看。”
周月华被他逗得短促地笑了一声,接着说:“是,还是我家隆哥儿最厉害了。就是、就是阿爹总担心你离了家里会受委屈。你小时候阿爹也没能好好护着你,害你受那么多苦。”
于庆隆原本还没觉怎么,一听这话眼里也有些泛酸。
小时候的苦,其实就是父母亲不在身边的苦。他有爷爷奶奶,但有时难免也会疑惑为什么别人都有父母去开家长会而他没有。周末也没有父母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