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方吴氏正在屋里剁菜呢,闻言道:“你要去趟镇上,一来一回又是一天,费那事做啥?娘前几日买了些面,吃着可不错,你不如盛上几大碗去。家里还有些鸡蛋,你捡上十个一并带上。不对呀,你要去上溪村?”
方戍说:“让我父亲辛苦一趟。”
方吴氏道:“可把你仔细得,你咋不干脆赘去他家?”
方戍笑道:“他家也不招呀。那我去装面去。”
方吴氏瞅着儿子那不值钱的积极样,无语得很。想想,还是自己去装面好了,可别到时候弄得到处都是。
她这儿子就读书是个好手,其他的事干啥啥不行。
方吴氏装了五碗面,想想还是不装鸡蛋了。她告诉方戍:“我听说隆哥儿他二哥伤得挺重,鸡蛋补身慢,你去抓只老母鸡让你父亲带上吧。”
方戍道:“谢谢娘!”
方吴氏没好眼瞪儿子,进屋继续忙。
要说这亲事她还是不大乐意的。可儿子认死理,她要是不同意,指不定要闹到什么时候。别的倒是好说,可儿子伤心的样子她看不下去。再说,要是偏就这家不娶,那万一错过了,可真真是抱孙子不知哪年哪月了。
那在那好身体的份上,罢了罢了!
方戍在院子里捉老母鸡,就挑大的捉。可这只老母鸡刚孵出一窝小鸡崽没多久,一共七只,全都是小花鸡,黑黄色的毛,还没长老翅,看着就喜人得不得了。
方戍忽然有种直觉,于庆隆一定会喜欢这些。于是他便把小鸡崽也捉了。
方丁满镇惊地看着被他儿子一窝端的母鸡跟鸡崽,小声说:“你怕不是想被你娘打死?!”
方戍道:“要不让它们分开也是可怜,您就一起带过去吧。”
方丁满说:“可去了于家这母鸡也是要被炖,不是一样可怜?”
方戍想想是这个道理啊。虽然他见了于庆隆没几次,但他觉得于庆隆是看着冷,心却温热的人。这要是看到母鸡死了,岂非难过?
这的确不是个好主意。
方丁满松口气,以为儿子终于想通了,要把小鸡放回去。结果一看,没有!他儿子又捉来另一只老母鸡!
方戍在“咯咯哒”的鸡叫声中把不停扑腾翅膀乱蹬腿的另一只老母鸡捆扎好,放到牛车上说:“这样就可以了。父亲您千万记得告诉莫大夫,这瘦些的炖了给我未来二舅哥,肥些的留着给隆哥儿养着玩儿。”
“……那你娘要是问起呢?”
“就说是我说的。回头我再买几只给她补上。”
好家伙,光听说有心疼娘家的小媳妇儿往娘家送吃送喝,可没听说老爷们儿往岳山家里这么补贴的啊!
他这是生了个什么孩子!
方丁满无语了。
不一会儿他儿子却又追出来:“父亲您等等!”
方丁满都快没耐心了:“又咋?”
方戍又递来一纸包,说:“这是三条墨。即是去莫大夫家劳他老人家传话,总不好空了手。您送他两条吧。”
“那另一条呢?”
“咳,给隆哥儿。”
“……”
方丁满驱牛车离开的时候整个人都还是懵懵的。他觉得他十分有必要回来后与妻子商量商量,这亲事能成则要赶紧办,尽快办,多一天都不能拖。否则依他儿子的性子,婚还没结,还不先把家底都送到于家去了?
太可怕了。
其实方戍没好意思说,他还想送些纸。但是又一想,反正还有来日,不急这一时,便作罢了。
却说莫大夫见了方丁满拿来的东西,知道方戍还送了自己两条墨,笑道:“这孩子实在是太客气。我不过就是张张嘴的事,哪还要他记在心里。”
方丁满说:“那也多亏了您老。要不是您,这事兴许还成不了呢。不知这庆隆哥儿的兄长恢复得如何?”
莫大夫道:“见好些。只是如今天气热,不能动弹多少是要遭些罪。索性这段时间隆哥儿也学得不少,照顾着倒也便利。”
“那就好。这于家三房的人可太不是个东西。”方丁满说,“这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于庆发被打了,肯定是糟了报应。”
“许是。这人哪,心太坏就要遭天谴。索性这于大倒也不是好惹的,隆哥儿也聪明,不然可要吃大亏。”
“隆哥儿又去打于庆发了?”
“那倒没有。只是先前是他想主意请了里长跟乡亲们来作见证。不然打完也只能是出个气,外人不知,哪能讨得了公道话。”
“正是,好好好,那您老忙。我这还赶着回去,改日再来拜访。”
莫大夫笑着把人送到门外,接着便叫来梁莫道:“莫儿,一会儿等天暗了凉快下来,随姥爷去看看你庆隆叔叔的二哥吧。”
“是说庆业叔叔吗姥爷?”
“对。”
“好。”梁莫赶紧去自己屋里拿上一个煮鸡蛋。
“这是干啥?”
“给庆隆叔叔吃。”
“啧,你们倒是都惦记他,不知道的还要以为伤的是他了。”莫大夫笑着把东西理理,那两条墨他并没有留下来,而是一并给于庆隆都包上了。这一放一块还怪沉的。
“父亲,一会儿我送您一道吧?”莫小宁说,“正好我要去趟二板家找他娘取些东西。”
“成。”
入夜,天还尚未彻底黑透的时候,一家子锁门出去。这时于庆隆正在屋里磨那块大石头。
没在柴房里头干这活是因为他二哥在屋里无聊,腿伤又不能乱动,他在屋里头,正好用一盏灯,也省了些灯油钱。他一边干活还能一边陪他二哥闲聊。
家里其他人这会儿也没都在家里。大哥陪大嫂回了娘家,大嫂的父亲过生日,两口子今天下午去的,要明早才能回来。
父亲和阿爹在院子里乘凉呢。如今已经是农历四月底,马上快端午节了,气温高时屋里便闷得很。
于庆隆左右要借着灯光才能干他想干的事,正好由他来陪二哥就行,便干脆让“老两口”出去了。
于是莫大夫一家来的时候,于大有跟于周月华一眼就看见。两口子赶紧从凳子上起来:“莫大夫,这大夜天的,怎么劳动您过来了?”
莫大夫笑说:“该来了自然便来了。进屋说。”
两口子便跟着一起回屋。
于庆隆放下活起身过来扶老爷子坐:“师父您慢点,您怎么来了?”
莫大夫指指面粉跟鸡:“有人惦记你,惦记你二哥的伤势,我这不就受人所托,过来走走。”
于庆隆下意识问:“谁?”
莫大夫说:“还能是谁?自然是方戍。”
“那筐里?”
“你自己打开瞅瞅吧。”
于庆隆听到小鸡叫了,可从没听说有谁送东西送鸡崽的,便不敢太肯定。哪知掀开藤编的盖子一看,里头还真的是一群小鸡。毛茸茸的,最是可爱的时候。还是花的呢,一共七只。
莫大夫道:“隆哥儿你打我那回去没多久,方家老爷就过来了。他带上这些,还有这墨,说是方戍央他送来给你的。方家老爷说,这两只老母鸡,这一只没孵鸡崽的给庆业炖了补身体。这一只有崽的,连崽都给你带来了,方戍说都给你养着玩儿。”
于庆隆:“……”
所以这是还没死心呢?!
周月华这时用托盘托着三个碗出来。两碗是凉茶,分别给了莫大夫跟莫小宁,还有一碗是糖水。周月华笑着说道:“这个给莫儿喝。”
平时家里并不能备着糖,这还是快过端午节了才买了少许。
梁莫道了谢,接过来之后跟于庆隆一起看小鸡。
于大有这时说:“原想着这事不能成,那看来方家还是有意结这门亲事?”
莫大夫道:“何止是有意?我看这事是必定要成了。方戍那孩子有点子牛脾气,他认定的事可轻易不会改。”
于庆隆看着小鸡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盖好盖子:“师父,您和我父亲阿爹慢慢聊,我去看看夜里让这些小鸡住在哪。”
他抱着筐子,见长辈同意便带莫儿出去了。
莫儿这才把那一个鸡蛋拿出来给于庆隆:“庆隆叔叔,这是我娘下午煮的,我给你留了一个。”
于庆隆说:“谢谢莫儿。下次不用给叔叔留,你正长身体呢,你得多吃。”
梁莫说:“反正母鸡还会下的,明天还会有,叔叔你吃。”
于庆隆笑笑,想想二哥还养着伤,便把蛋留下了,跟梁莫说一会儿吃。接着一大一小便在院子里看鸡圈。
他家里也有鸡,只不过很少,这也是当初刚来的时候一个鸡蛋还要分吃的原因。这会儿鸡圈里还有两只鸡,也下蛋,但下得不多,可能是天气太热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这鸡也有两三年了,不爱下蛋了。
方戍说:“让我父亲辛苦一趟。”
方吴氏道:“可把你仔细得,你咋不干脆赘去他家?”
方戍笑道:“他家也不招呀。那我去装面去。”
方吴氏瞅着儿子那不值钱的积极样,无语得很。想想,还是自己去装面好了,可别到时候弄得到处都是。
她这儿子就读书是个好手,其他的事干啥啥不行。
方吴氏装了五碗面,想想还是不装鸡蛋了。她告诉方戍:“我听说隆哥儿他二哥伤得挺重,鸡蛋补身慢,你去抓只老母鸡让你父亲带上吧。”
方戍道:“谢谢娘!”
方吴氏没好眼瞪儿子,进屋继续忙。
要说这亲事她还是不大乐意的。可儿子认死理,她要是不同意,指不定要闹到什么时候。别的倒是好说,可儿子伤心的样子她看不下去。再说,要是偏就这家不娶,那万一错过了,可真真是抱孙子不知哪年哪月了。
那在那好身体的份上,罢了罢了!
方戍在院子里捉老母鸡,就挑大的捉。可这只老母鸡刚孵出一窝小鸡崽没多久,一共七只,全都是小花鸡,黑黄色的毛,还没长老翅,看着就喜人得不得了。
方戍忽然有种直觉,于庆隆一定会喜欢这些。于是他便把小鸡崽也捉了。
方丁满镇惊地看着被他儿子一窝端的母鸡跟鸡崽,小声说:“你怕不是想被你娘打死?!”
方戍道:“要不让它们分开也是可怜,您就一起带过去吧。”
方丁满说:“可去了于家这母鸡也是要被炖,不是一样可怜?”
方戍想想是这个道理啊。虽然他见了于庆隆没几次,但他觉得于庆隆是看着冷,心却温热的人。这要是看到母鸡死了,岂非难过?
这的确不是个好主意。
方丁满松口气,以为儿子终于想通了,要把小鸡放回去。结果一看,没有!他儿子又捉来另一只老母鸡!
方戍在“咯咯哒”的鸡叫声中把不停扑腾翅膀乱蹬腿的另一只老母鸡捆扎好,放到牛车上说:“这样就可以了。父亲您千万记得告诉莫大夫,这瘦些的炖了给我未来二舅哥,肥些的留着给隆哥儿养着玩儿。”
“……那你娘要是问起呢?”
“就说是我说的。回头我再买几只给她补上。”
好家伙,光听说有心疼娘家的小媳妇儿往娘家送吃送喝,可没听说老爷们儿往岳山家里这么补贴的啊!
他这是生了个什么孩子!
方丁满无语了。
不一会儿他儿子却又追出来:“父亲您等等!”
方丁满都快没耐心了:“又咋?”
方戍又递来一纸包,说:“这是三条墨。即是去莫大夫家劳他老人家传话,总不好空了手。您送他两条吧。”
“那另一条呢?”
“咳,给隆哥儿。”
“……”
方丁满驱牛车离开的时候整个人都还是懵懵的。他觉得他十分有必要回来后与妻子商量商量,这亲事能成则要赶紧办,尽快办,多一天都不能拖。否则依他儿子的性子,婚还没结,还不先把家底都送到于家去了?
太可怕了。
其实方戍没好意思说,他还想送些纸。但是又一想,反正还有来日,不急这一时,便作罢了。
却说莫大夫见了方丁满拿来的东西,知道方戍还送了自己两条墨,笑道:“这孩子实在是太客气。我不过就是张张嘴的事,哪还要他记在心里。”
方丁满说:“那也多亏了您老。要不是您,这事兴许还成不了呢。不知这庆隆哥儿的兄长恢复得如何?”
莫大夫道:“见好些。只是如今天气热,不能动弹多少是要遭些罪。索性这段时间隆哥儿也学得不少,照顾着倒也便利。”
“那就好。这于家三房的人可太不是个东西。”方丁满说,“这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于庆发被打了,肯定是糟了报应。”
“许是。这人哪,心太坏就要遭天谴。索性这于大倒也不是好惹的,隆哥儿也聪明,不然可要吃大亏。”
“隆哥儿又去打于庆发了?”
“那倒没有。只是先前是他想主意请了里长跟乡亲们来作见证。不然打完也只能是出个气,外人不知,哪能讨得了公道话。”
“正是,好好好,那您老忙。我这还赶着回去,改日再来拜访。”
莫大夫笑着把人送到门外,接着便叫来梁莫道:“莫儿,一会儿等天暗了凉快下来,随姥爷去看看你庆隆叔叔的二哥吧。”
“是说庆业叔叔吗姥爷?”
“对。”
“好。”梁莫赶紧去自己屋里拿上一个煮鸡蛋。
“这是干啥?”
“给庆隆叔叔吃。”
“啧,你们倒是都惦记他,不知道的还要以为伤的是他了。”莫大夫笑着把东西理理,那两条墨他并没有留下来,而是一并给于庆隆都包上了。这一放一块还怪沉的。
“父亲,一会儿我送您一道吧?”莫小宁说,“正好我要去趟二板家找他娘取些东西。”
“成。”
入夜,天还尚未彻底黑透的时候,一家子锁门出去。这时于庆隆正在屋里磨那块大石头。
没在柴房里头干这活是因为他二哥在屋里无聊,腿伤又不能乱动,他在屋里头,正好用一盏灯,也省了些灯油钱。他一边干活还能一边陪他二哥闲聊。
家里其他人这会儿也没都在家里。大哥陪大嫂回了娘家,大嫂的父亲过生日,两口子今天下午去的,要明早才能回来。
父亲和阿爹在院子里乘凉呢。如今已经是农历四月底,马上快端午节了,气温高时屋里便闷得很。
于庆隆左右要借着灯光才能干他想干的事,正好由他来陪二哥就行,便干脆让“老两口”出去了。
于是莫大夫一家来的时候,于大有跟于周月华一眼就看见。两口子赶紧从凳子上起来:“莫大夫,这大夜天的,怎么劳动您过来了?”
莫大夫笑说:“该来了自然便来了。进屋说。”
两口子便跟着一起回屋。
于庆隆放下活起身过来扶老爷子坐:“师父您慢点,您怎么来了?”
莫大夫指指面粉跟鸡:“有人惦记你,惦记你二哥的伤势,我这不就受人所托,过来走走。”
于庆隆下意识问:“谁?”
莫大夫说:“还能是谁?自然是方戍。”
“那筐里?”
“你自己打开瞅瞅吧。”
于庆隆听到小鸡叫了,可从没听说有谁送东西送鸡崽的,便不敢太肯定。哪知掀开藤编的盖子一看,里头还真的是一群小鸡。毛茸茸的,最是可爱的时候。还是花的呢,一共七只。
莫大夫道:“隆哥儿你打我那回去没多久,方家老爷就过来了。他带上这些,还有这墨,说是方戍央他送来给你的。方家老爷说,这两只老母鸡,这一只没孵鸡崽的给庆业炖了补身体。这一只有崽的,连崽都给你带来了,方戍说都给你养着玩儿。”
于庆隆:“……”
所以这是还没死心呢?!
周月华这时用托盘托着三个碗出来。两碗是凉茶,分别给了莫大夫跟莫小宁,还有一碗是糖水。周月华笑着说道:“这个给莫儿喝。”
平时家里并不能备着糖,这还是快过端午节了才买了少许。
梁莫道了谢,接过来之后跟于庆隆一起看小鸡。
于大有这时说:“原想着这事不能成,那看来方家还是有意结这门亲事?”
莫大夫道:“何止是有意?我看这事是必定要成了。方戍那孩子有点子牛脾气,他认定的事可轻易不会改。”
于庆隆看着小鸡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盖好盖子:“师父,您和我父亲阿爹慢慢聊,我去看看夜里让这些小鸡住在哪。”
他抱着筐子,见长辈同意便带莫儿出去了。
莫儿这才把那一个鸡蛋拿出来给于庆隆:“庆隆叔叔,这是我娘下午煮的,我给你留了一个。”
于庆隆说:“谢谢莫儿。下次不用给叔叔留,你正长身体呢,你得多吃。”
梁莫说:“反正母鸡还会下的,明天还会有,叔叔你吃。”
于庆隆笑笑,想想二哥还养着伤,便把蛋留下了,跟梁莫说一会儿吃。接着一大一小便在院子里看鸡圈。
他家里也有鸡,只不过很少,这也是当初刚来的时候一个鸡蛋还要分吃的原因。这会儿鸡圈里还有两只鸡,也下蛋,但下得不多,可能是天气太热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这鸡也有两三年了,不爱下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