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到底谁才是正统?
特别是他们手里有大杀伤的武器的消息,这回必然是彻底瞒不住了。
那些将军将领也不是傻子,真要用刀枪剑戟去跟他们的火.炮对打吗?
那不是白白断送将士们的性命吗?
没瞧见郑子安带着十五万大军,也只坚持了三天吗?
听说他们现在都不知道那郑子安到底是怎么死的。
还有传闻,君秋澜早就得到了神仙的点化,已经拥有了神仙的手段。
而且经过这场战争,君秋澜他们的思想政策已经在军营里传开了。
暗中想要加入他们的底层将士,不知凡几。
谁也不是傻子。
既然要打仗,还不如跟着像君秋澜和霍潋这样的好将领,至少能吃饱饭,至少在打仗的时候无后顾之忧。
他们之前连饭都吃不饱呢。
这对比简直不要太明显。
“代言的事情,我会跟徐素姐再商量商量的。”
君秋澜颔首,“这一两年暂时让徐素姐专注帮张力哥发展吧。”
张力到现在,其实发展得还不错,至少比从前单打独斗做群演特约好太多了。
又有了颜景这边的电影镀金,就算电影现在还没上映,也能接到不少小角色了。
虽然不至于像君秋澜这么夸张的资源,但只要顺着这条路慢慢发展,以后是不缺戏拍了,张力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事情谈完,二人也吃饱了。
颜景现在作为两个世界的中间人,也有事情要办,君秋澜就自己先回去了。
约定好晚上再回来。
不出君秋澜的所料,这场战役赢得彻底。
十五万大军,主动归降的就五万多,被劝降的也有三万多。
负隅顽抗,被歼灭了不少,还有不少死在了炮火之中。
十五万大军,最后逃回去的,不足三万。
如此一来,大盛这边算是元气大伤。
霍潋回来之后,受了点轻伤,但他没有歇息,只让还能战斗的将士们休息了两日,又再次出发了。
都打到这个份上了,自然要再接再厉。
阮将军留守在了后方,作为后勤,训练归降的将士,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嘉奖有功的将士们,安顿受伤或者牺牲的将士。
每一件事情都安排得妥妥的。
君秋澜也放心,一路跟着霍潋往前出发了。
大概是逃出去的将士把他们这里的消息传开了,连续几座城池,都直接打开城门,恭恭敬敬地迎接他们进城。
朝堂那边,别说是乱成一锅粥了,现在是比酒后的呕吐物还混乱肮脏。
一边争夺政权,一边还要想办法反击君秋澜。
君秋澜无所畏惧。
-----------------------
作者有话说:抱歉抱歉,今天是我的问题。
回老家了,把笔记本带回去了,没带充电器[捂脸笑哭][捂脸笑哭][捂脸笑哭]
老规矩,大家别忘了,感谢大家的支持。
也祝大家国庆节快乐,国家繁荣昌盛。
第162章 入京
这一仗, 一打就是三个多月。
期间,君秋澜还抽了时间回现代,参加颜景的电影发布会, 电影的首映礼,以及宣传。
“原本以为两个月就能打到京城, 也属实是没想到,中途还是会遇到负隅顽抗的人。”
颜景莞尔:“造反, 能在一年内解决的,你已经创造奇迹了。”
君秋澜看着窗外,“还没解决呢,还没到京城。”
他们这段时间的打法很简单粗暴。
一路走过来,主动打开城门投诚的, 他们就直接进城接管, 然后留下一部分人手,兵力,休整两日就继续出发。
这一路还是急行军。
粮草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 将士们也需要休养生息。
唯一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
遇到不配合的, 要负隅顽抗的, 他们就在那座城四面八方开始播放他们的思想政策, 以及他们接下来的行动。
一般只给他们三天时间, 希望当官的能主动打开城门,不愿意打开的,那就别怪他们不客气了。
一.炮炸开城门, 直接进城。
要说带兵反抗,这一路走下来,君秋澜他们的兵力补充, 何其恐怖?
从边城出发的时候,带了十万大军,一路收编归降的大盛士兵,总人数已经超过他们出发时带的人手了。
不过,收编来的,没有经过系统性的训练,也还没有彻底领悟他们的政策,思想觉悟还不够高。
他们暂时也没有拉上战场,基本上都是收编打散到各个连队,然后在当地驻守。
当然了,这只是他们的计划,敌军并不会知道。
他们只知道君秋澜和霍潋的兵力已经完全可以跟大盛抗衡了,还特别是他们拥有了大杀伤性的武器。
今日就要杀到京城了。
“京城这边的消息,证实了吗?”君秋澜问。
颜景颔首:“颜氏那边传来的消息,七皇子已经跟随外戚逃走了,还拐走了几个大臣,其中还有一位手握兵权的大臣,看样子是要自立为王了。”
根据探子的消息,应该是回了七皇子母妃的祖籍,不算繁华的一个州府,恰好就在他们这一路过来未曾经过的路段。
君秋澜叹息一声,“等到我们把京城拿下,还得要派兵平乱。”
颜景忍俊不禁:“那也是最后一步了,不过,我觉得可以暂时先不用去平乱。”
七皇子那边,也是一个草台班子。
掀不起风浪。
君秋澜摇摇头,“七皇子的草台班子确实不足为惧,但当地的百姓该要如何?”
都是他们新华夏的百姓,发展的时候,总不能把他们漏下了。
更何况,草台班子也是班子,就像是嘴里的蛀牙一样,要是不拔除,只会越来越坏。
受苦的,也是当地的百姓。
颜景点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
他原本的打算是,就放着不管,尽情发展那个州府的周边,百姓看到变化,迟早要内乱。
但现在想想,是他太政客思维了,而君秋澜才是真的以百姓为重。
关于这一点,颜景时常都觉得自己的思想觉悟不够高。
“君同志,前方就到京城了。”有人过来禀告:“只是有一位将军带人在前方等着,霍将军见他们没有战意,让我来问问您的意见。”
君秋澜意外,下了车。
走到最前方才看到带着兵将的黄粱。
他和黄粱的交集不深,但黄粱是皇帝的亲兵,为人有些死脑筋。
君秋澜:“黄统领,我不欲与你为敌,你这三千兵将,还不够打半个时辰。”
黄粱下了马:“陛下说笑了,臣是才接您进京的。”
君秋澜诧异,“黄统领这是?”
黄粱恭敬,带着兵将单膝跪下,以示臣服,“先皇有令,若有人祸乱朝纲,即位的不是七皇子,若您能打到京城,且不伤百姓,便让微臣在接您进宫,荣登大宝。”
君秋澜心情很是复杂。
这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皇帝已经驾崩,恐怕也没有人知道具体的答案了。
“既是如此,黄统领带路吧。”
他也不担心前方有诈,他们这十五万大军,可不是吃素的。
个个训练有素,眼看都到京城了,大家都攒着一股劲呢。
将士们都等着,天下平定,他们也好解甲归田。
如今种田也能养活自己了。
许多人都想好了,还是要回边城,边城是最开始就发展的地方,各个方面都已经完善了。
不论是种田,经商,学习,医疗等等,都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
黄粱带着亲兵开道,城门有人守着。
还是大皇子,不,是皇后的人马。
毕竟郑子安也有国公的爵位,就算战死,依旧会有亲兵,或者愿意追随的将士。
黄粱拔出长剑,“卑职奉先皇之令,接太子殿下进京,清君侧。”
清君侧的名头打出来,就有人站不住了。
大皇子登基,本就不够名正言顺。
先前也就是占了皇后和金贵妃背后的势力,文臣和武将都有支持者。
可现在,先皇的亲兵,先前谁也没能指使得动的黄粱,亲自带着御林军迎君秋澜进京。
这就代表很多问题了。
黄粱还称君秋澜为太子殿下,恐怕,除了君秋澜手里的圣旨,黄粱手中也有圣旨。
君秋澜也想到了这一茬,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其实皇帝做到这个地步,其实应该是知道他们造反的内核到底是什么了。
恐怕黄粱手里的圣旨是要他同意登基,才能让他登基。
这话有点儿拗口,但意思就是那么一个意思。
如果君秋澜不同意登基为帝,那黄粱手里的圣旨就不作数了。
只不过,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了,黄粱手中的圣旨,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特别是他们手里有大杀伤的武器的消息,这回必然是彻底瞒不住了。
那些将军将领也不是傻子,真要用刀枪剑戟去跟他们的火.炮对打吗?
那不是白白断送将士们的性命吗?
没瞧见郑子安带着十五万大军,也只坚持了三天吗?
听说他们现在都不知道那郑子安到底是怎么死的。
还有传闻,君秋澜早就得到了神仙的点化,已经拥有了神仙的手段。
而且经过这场战争,君秋澜他们的思想政策已经在军营里传开了。
暗中想要加入他们的底层将士,不知凡几。
谁也不是傻子。
既然要打仗,还不如跟着像君秋澜和霍潋这样的好将领,至少能吃饱饭,至少在打仗的时候无后顾之忧。
他们之前连饭都吃不饱呢。
这对比简直不要太明显。
“代言的事情,我会跟徐素姐再商量商量的。”
君秋澜颔首,“这一两年暂时让徐素姐专注帮张力哥发展吧。”
张力到现在,其实发展得还不错,至少比从前单打独斗做群演特约好太多了。
又有了颜景这边的电影镀金,就算电影现在还没上映,也能接到不少小角色了。
虽然不至于像君秋澜这么夸张的资源,但只要顺着这条路慢慢发展,以后是不缺戏拍了,张力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事情谈完,二人也吃饱了。
颜景现在作为两个世界的中间人,也有事情要办,君秋澜就自己先回去了。
约定好晚上再回来。
不出君秋澜的所料,这场战役赢得彻底。
十五万大军,主动归降的就五万多,被劝降的也有三万多。
负隅顽抗,被歼灭了不少,还有不少死在了炮火之中。
十五万大军,最后逃回去的,不足三万。
如此一来,大盛这边算是元气大伤。
霍潋回来之后,受了点轻伤,但他没有歇息,只让还能战斗的将士们休息了两日,又再次出发了。
都打到这个份上了,自然要再接再厉。
阮将军留守在了后方,作为后勤,训练归降的将士,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嘉奖有功的将士们,安顿受伤或者牺牲的将士。
每一件事情都安排得妥妥的。
君秋澜也放心,一路跟着霍潋往前出发了。
大概是逃出去的将士把他们这里的消息传开了,连续几座城池,都直接打开城门,恭恭敬敬地迎接他们进城。
朝堂那边,别说是乱成一锅粥了,现在是比酒后的呕吐物还混乱肮脏。
一边争夺政权,一边还要想办法反击君秋澜。
君秋澜无所畏惧。
-----------------------
作者有话说:抱歉抱歉,今天是我的问题。
回老家了,把笔记本带回去了,没带充电器[捂脸笑哭][捂脸笑哭][捂脸笑哭]
老规矩,大家别忘了,感谢大家的支持。
也祝大家国庆节快乐,国家繁荣昌盛。
第162章 入京
这一仗, 一打就是三个多月。
期间,君秋澜还抽了时间回现代,参加颜景的电影发布会, 电影的首映礼,以及宣传。
“原本以为两个月就能打到京城, 也属实是没想到,中途还是会遇到负隅顽抗的人。”
颜景莞尔:“造反, 能在一年内解决的,你已经创造奇迹了。”
君秋澜看着窗外,“还没解决呢,还没到京城。”
他们这段时间的打法很简单粗暴。
一路走过来,主动打开城门投诚的, 他们就直接进城接管, 然后留下一部分人手,兵力,休整两日就继续出发。
这一路还是急行军。
粮草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 将士们也需要休养生息。
唯一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
遇到不配合的, 要负隅顽抗的, 他们就在那座城四面八方开始播放他们的思想政策, 以及他们接下来的行动。
一般只给他们三天时间, 希望当官的能主动打开城门,不愿意打开的,那就别怪他们不客气了。
一.炮炸开城门, 直接进城。
要说带兵反抗,这一路走下来,君秋澜他们的兵力补充, 何其恐怖?
从边城出发的时候,带了十万大军,一路收编归降的大盛士兵,总人数已经超过他们出发时带的人手了。
不过,收编来的,没有经过系统性的训练,也还没有彻底领悟他们的政策,思想觉悟还不够高。
他们暂时也没有拉上战场,基本上都是收编打散到各个连队,然后在当地驻守。
当然了,这只是他们的计划,敌军并不会知道。
他们只知道君秋澜和霍潋的兵力已经完全可以跟大盛抗衡了,还特别是他们拥有了大杀伤性的武器。
今日就要杀到京城了。
“京城这边的消息,证实了吗?”君秋澜问。
颜景颔首:“颜氏那边传来的消息,七皇子已经跟随外戚逃走了,还拐走了几个大臣,其中还有一位手握兵权的大臣,看样子是要自立为王了。”
根据探子的消息,应该是回了七皇子母妃的祖籍,不算繁华的一个州府,恰好就在他们这一路过来未曾经过的路段。
君秋澜叹息一声,“等到我们把京城拿下,还得要派兵平乱。”
颜景忍俊不禁:“那也是最后一步了,不过,我觉得可以暂时先不用去平乱。”
七皇子那边,也是一个草台班子。
掀不起风浪。
君秋澜摇摇头,“七皇子的草台班子确实不足为惧,但当地的百姓该要如何?”
都是他们新华夏的百姓,发展的时候,总不能把他们漏下了。
更何况,草台班子也是班子,就像是嘴里的蛀牙一样,要是不拔除,只会越来越坏。
受苦的,也是当地的百姓。
颜景点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
他原本的打算是,就放着不管,尽情发展那个州府的周边,百姓看到变化,迟早要内乱。
但现在想想,是他太政客思维了,而君秋澜才是真的以百姓为重。
关于这一点,颜景时常都觉得自己的思想觉悟不够高。
“君同志,前方就到京城了。”有人过来禀告:“只是有一位将军带人在前方等着,霍将军见他们没有战意,让我来问问您的意见。”
君秋澜意外,下了车。
走到最前方才看到带着兵将的黄粱。
他和黄粱的交集不深,但黄粱是皇帝的亲兵,为人有些死脑筋。
君秋澜:“黄统领,我不欲与你为敌,你这三千兵将,还不够打半个时辰。”
黄粱下了马:“陛下说笑了,臣是才接您进京的。”
君秋澜诧异,“黄统领这是?”
黄粱恭敬,带着兵将单膝跪下,以示臣服,“先皇有令,若有人祸乱朝纲,即位的不是七皇子,若您能打到京城,且不伤百姓,便让微臣在接您进宫,荣登大宝。”
君秋澜心情很是复杂。
这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皇帝已经驾崩,恐怕也没有人知道具体的答案了。
“既是如此,黄统领带路吧。”
他也不担心前方有诈,他们这十五万大军,可不是吃素的。
个个训练有素,眼看都到京城了,大家都攒着一股劲呢。
将士们都等着,天下平定,他们也好解甲归田。
如今种田也能养活自己了。
许多人都想好了,还是要回边城,边城是最开始就发展的地方,各个方面都已经完善了。
不论是种田,经商,学习,医疗等等,都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
黄粱带着亲兵开道,城门有人守着。
还是大皇子,不,是皇后的人马。
毕竟郑子安也有国公的爵位,就算战死,依旧会有亲兵,或者愿意追随的将士。
黄粱拔出长剑,“卑职奉先皇之令,接太子殿下进京,清君侧。”
清君侧的名头打出来,就有人站不住了。
大皇子登基,本就不够名正言顺。
先前也就是占了皇后和金贵妃背后的势力,文臣和武将都有支持者。
可现在,先皇的亲兵,先前谁也没能指使得动的黄粱,亲自带着御林军迎君秋澜进京。
这就代表很多问题了。
黄粱还称君秋澜为太子殿下,恐怕,除了君秋澜手里的圣旨,黄粱手中也有圣旨。
君秋澜也想到了这一茬,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其实皇帝做到这个地步,其实应该是知道他们造反的内核到底是什么了。
恐怕黄粱手里的圣旨是要他同意登基,才能让他登基。
这话有点儿拗口,但意思就是那么一个意思。
如果君秋澜不同意登基为帝,那黄粱手里的圣旨就不作数了。
只不过,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了,黄粱手中的圣旨,也没有任何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