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一场戏NG几十场,算是常态。
  相比之下,君秋澜的表现已经很亮眼了。
  君秋澜打过招呼之后,就先走了。
  他也没说假话,确实是去练舞了。
  只不过就练了上午,下午就回古代去了。
  娘亲已经把事情安排好了。
  隔壁的旧院子,他们也搬了几样生活用品过来,伪装成长期有人住的样子。
  赵老夫人紧张得很。
  他们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生活,难道又要被打破了吗?
  他们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就靠三个儿媳还有个小女儿撑着这个家。
  眼看着先走一家老小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新房子都在叫人买砖买房梁了。
  如果快的话,过年的时候,他们就能住上新房子了。
  可是没想到,京城这边突然来人了。
  这个家,说是靠三个儿媳和小女儿,但实际上,他们都是依附君家过日子的。
  要是君家再出了什么事情,他们一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再说,君家,多好的一家四口啊,这一年多,做了多少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啊。
  难道就因为朝堂上所谓的政治,就要让这样的好人活不下去吗?
  君秋澜把老夫人的焦虑看在眼里。
  “老夫人,您尽管放心,这事情就过渡几日,必不会影响我们以后的生活,未来肯定会越过越好,再等一段时间,说不定三位叔伯都能从军营里出来了。”
  赵老夫人的丈夫,也是草根出身的读书人,他们一家被流放,也就是因为钱大人卷入了一桩科举舞弊的案件。
  可钱大人是无辜的,因为没有背景,只能以自己的死,给家人拼出了一条活路。
  所以,赵老夫人的三个儿子,也都是被冤枉的。
  现在战事吃紧,军营里也缺人手,三位钱叔伯,都是在火房埋锅造饭的,暂时倒也没什么危险。
  等战事平稳下来了,像这样有冤屈的,都可以站出来申冤,还他们一个公道,从此,愿意留在军营里的就留下。
  不愿意留下的,想回家也好。
  总归,在他们的理想世界里,尽可能地不要出现任何冤屈难伸的情况。
  赵老夫人连连点头,“好好好,老身也不怕别的,但也希望你们家能好好的。”
  “会好的。”君秋澜做出一副轻松的模样,“霍将军和段知府,都是咱们自己人,也就是暂时不适合跟朝廷正面起冲突,做个戏给他们看就好。”
  赵老夫人带着笑,心中也安定许多了。
  小闺女跟君姑娘在一起研究所谓的医术医药,小姐妹之间的感情也好,生活中也互相照顾,也聊过很多。
  所以君家现在要做的事情,包括前段时间城里过来给他们宣传的思想,都不难看出他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情了。
  这是好的。
  她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也没多大的见识,但是她知道,这世道开始吃人了。
  想要活命,总要有人推翻现在的掌权者才行。
  君家人都很好,由他们掌权,这天下百姓,就像是掉进福窝里了一样。
  君秋澜也是没想到,在他们把旧土坯房收拾好的第二天,城里就用对讲机传来了消息。
  那监军到了。
  见到段文和霍潋,什么都没说,直接说带了陛下的圣旨给君秋澜,让君秋澜出来接旨。
  可是,这个时候的君秋澜已经在剧组了。
  属实是没想到这么快。
  幸好他们都准备周全了。
  君秋澜不在,负责接待监军的,就只有君郁和宋熙容。
  二人也换上了旧衣服,就在土坯院子里,恭恭敬敬地给监军行了礼。
  要说君秋澜演戏有天赋,除了从前还是太子的时候,需要用不同的面具去对待他人之外,也许可能真的有点儿遗传?
  君郁和宋熙容这夫妻二人,把受惊,胆小,瑟缩,惶恐等等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奇怪的是,他们行礼只行了个半礼,就被监军身边的小厮给扶起来了。
  所以只拱手行了礼,没有下跪。
  按照道理来说,他们现在还是罪民的身份,别说是京城来的监军还拿着皇上的圣旨了,就说普通有功名的举人老爷,他们该跪还是得跪。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规则。
  监军也没有解释,态度却是不冷不热。
  “本官此次前来,是为了传陛下的圣旨,还不让君秋澜速速出来接旨。”
  君郁露出个讨好的笑容,“大人,属实是不好意思,如今日子艰难,眼看着深秋过了就是冬,澜儿一大早就去林子里捕猎,要贴补家用的,具体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也说不准。”
  这山林这么大,就算是进去找人,找一天都未必能找得到。
  监军沉默了一下,“如此,本官就在这里等着就是,你们该忙什么就忙去吧。”
  君郁和宋熙容对视了一眼,连忙退下了,煮了一壶粗茶招待监军。
  “大人,您先歇息着,我们夫妻二人,也得去忙活了。”
  忙活什么?
  城里的学校,今天肯定是不能去了,幸好都提前交代过了。
  所以他们今天就去隔壁院子做折扇,给折扇题字画画。
  这事儿啊,最开始的那段时间,他们都在做,手熟着呢。
  完全看不出任何破绽。
  不过啊,他们心里也清楚。
  城里办学校的事情,也瞒不了多久。
  但至少今天得忽悠过去吧。
  一来就正面交锋,属实是不合适。
  真正的猎人,会在猎物放松警惕的时候,然后去一击毙命。
  他们现在就是猎人,监军就是猎物。
  与此同时,他们也是猎物。
  要谨防上了猎人的当。
  没一会儿,段文和霍潋都陆续过来了。
  原本他们在城门口接到监军的时候,是要一起过来的,但监军说这圣旨是密令,只给君秋澜一个人看,那他们就没有理由再跟过来了。
  监军也只带了一个小厮,一个侍卫,随便找了个人帮他们带路,就直接来村子里了。
  段文和霍潋在府衙是等了又等,没等到监军回来,对讲机也没有传来动静,他们就猜到君秋澜应该去另一个世界了。
  于是他们商量过来,前后脚都跟过来了。
  “段大人近日公务不忙?”监军又转过头问霍潋:“霍将军今日军营里无紧急军情?”
  话是这么说,但这个监军好像也不意外他们会出现在这里。
  霍潋和段文对视了一眼,没太能看透这人的门路。
  这人出身不高,霍潋的探子也没打听到他依附了哪位皇子的外戚。
  难不成,真的只是个纯臣?
  纯臣……
  现在其实更不好办了。
  只听命皇帝,那就跟他们的思想南辕北辙。
  君郁和宋熙容过来跟他们打了个招呼,又给他们上了茶杯,然后又去隔壁忙活去了。
  有段文和霍潋在,他们也更放心了。
  原本还有想来凑热闹的村民,看到段知府和霍将军都在,还隐隐以另外一位年轻人为主,他们也猜到可能是大官了,赶紧躲得远远的。
  有知道君秋澜从前是太子的,他们私底下还猜测,是不是皇帝派人来接君秋澜回去了。
  毕竟皇帝的那几个亲儿子如今最大的也才三四岁,最早的可能还没断奶呢。
  这样的小娃娃,要如何继承大统?
  他们讨论着,就算君秋澜不是亲生的吧,但毕竟人家有才能。
  只要让君秋澜即位的时候,再下一道圣旨,下一位皇帝,君秋澜只能传给这几个小皇子,那是不是也说得通?
  有个知青听了一耳朵:“你们不要命啦,在这个时候一轮皇室的私事?”
  他想着,君秋澜现在要做的事情,比做皇帝要伟大得多了。
  何必再回京城去搅浑水呢?
  京城啊,知青是个商户出身,从前也幻想过有朝一日能去国都看一看。
  现在一想,才觉得也不过如此。
  这段时间,孔盛派下来的办事员,给他们讲了不少京城里的消息。
  如此乌烟瘴气的,能是什么好地方?
  就他们这样的小商户,在边城可能还稍微能说得上几句话,放到京城,可能给人擦鞋都不够资格吧。
  还是人人平等的思想更好。
  “话说回来,这回咱们算是跟戎狄正式打起来了,咱们这离城里近,应该打不到这里来吧?”
  如今城里,几乎是严防死守。
  主战场,并没有让戎狄打到城门口来。
  大概戎狄确实是这么想的,不过霍潋手中的炸.药.包,可没给戎狄这个机会。
  特别是他们现在还有对讲机这么一个大杀器。
  霍潋派出去的斥候,发现敌军踪迹的时候,就直接在他们的必经之路埋下了炸.药.包,然后再安排了几名神射手在暗中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