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马忠又是高兴,又是叹息,“要是没有天灾,今年的日子恐怕得是神仙日子了。”
不缺粮食了,大家还能读书了,养猪的人多了,猪也养得更肥硕了,肉价也降低了。
要是没有天灾该多好啊。
提起天灾,君秋澜的心情也没有那么美妙了。
“熬过这一年就好了。”
马忠笑了笑:“能行,之前有个老农说,今年的旱情恐怕没有咱们想象中这么严重了。”
估计还是跟之前连续下了几场雨有一定的关联。
君秋澜只能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雨水降落,被太阳蒸发,变成云朵,云朵也还会变成雨滴落下。
这大概就是一个循环。
马忠跟君秋澜闲聊了一会儿,这才离去。
君秋澜没在家里看到君白送,娘亲今天也没带进城,估计是被父亲带到村学去了。
等到段文师兄那边安排的读书人下来之后,应该就能把父亲替换下来了。
同时,这知识青年下乡,同样也是为了磨炼一下读书人。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太少了,读书人的地位被捧得太高了。
这个现象并不算好。
同时,还得要给他们制订一些规章制度才行,让他们下村里给村民们脱盲,来教书,不是为了让他们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
君秋澜琢磨了一下,又给记录下来了。
等父亲这边被替换下来,父亲也能去做点儿别的事情了。
父亲从前虽然是一位没有实权的郡王,但并不代表父亲个人能力就差了。
只是因为他的关系,他父亲当初注定无法拥有任何权利。
这也是上位者的平衡手段。
如今百废待兴,父亲应该也要做出一番事业才好。
具体要做什么,就看父亲自己有什么想法了,在村子里教小孩儿读三字经,还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君秋澜没在家里多待,留了一张纸条在小书房。
小书房安装了密码锁,还进行了伪装,寻常人根本找不到,也不知道怎么打开。
父亲回来之后,基本上都要去小书房里看看书,就能看到他的字条了。
现代这边。
君秋澜赶紧把需要的东西都下单了。
上下铺什么的,都能直接找木工给他们打,其他的,就还是得靠自己了。
君秋澜还买了不少电风扇。
女校里人多了,也是太热了一些。
电风扇耗电量不高,再弄一些太阳能板,完全能拉得动。
如今也不怕暴露了,文臣武将,都是跟他一条心,这些高科技,该拿出来就拿出来。
万一有人对这些感兴趣,想尝试研究呢?万一研究成功了呢?
未来的某一日,他们终归还是要脱离另一个世界的物资,要靠他们自己,把这个世界发展下来。
古代这边的事情都安排下去了。
没几天,东西到了之后,他就交给父亲去办了,该安装的都安装上。
至于在学校引起了什么样的轰动,君秋澜就不管了。
只是听娘亲说,有不少人都在打听这风扇是从哪里来的。
娘亲保持了神秘,没说。
主要是没法对百姓解释。
那就先不说了吧。
风扇和太阳能板,他都买得多,除了女校那边,段师兄,苏先生,还有将军府,他也都让父亲送了几台过去。
也算是投桃报李了。
一行人愿意跟着他做造反的事情,他也不能太吝啬。
别的东西,暂时还不能拿出来太多,重点也是他手里的资金有限。
先一步一步地来吧。
现代这边,他也有事情要忙,风扇的事情,全权交给了父亲。
所以他也就不知道,段文,霍潋,还有苏长寻,他们在家里,根据说明书,安装好太阳能板,吹上风扇时的那一种沉默。
这些人都知道君秋澜有一番奇遇了,但具体这奇遇是什么,他们属实是猜不到啊。
能弄来高产量的粮食就不说了,如今还弄来这种能自动扇风的机器。
实在是太奇妙了。
一个小小的风扇,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别说,还挺实用,今年的夏日本就炎热,在屋里就能吹吹风,日子多惬意。
他们也就是不知道君秋澜他们一家连空调都用上了。
除了之前确定好要买的物资,君秋澜还得要准备买一批粮食。
没办法。
虽然他们现在的消息还没有传回朝堂,或者是朝堂乱起来根本没工夫搭理他们。
总归,赈灾的粮食,恐怕是下不来了。
有了红薯,能缓解一大部分饥荒的问题,但正经粮食也不能少。
除了他们这里,周边的几个州府,恐怕问题更严重。
可是,这粮食大批量采购,恐怕有些危险了,这不是几千斤几万斤的事情了。
君秋澜琢磨了一阵,回了道观,找清珩师父商量。
这段时间,他虽然忙,也没少上山来看清珩师父。
但实际上,他应该算是个送外卖的。
山里的游客越来越多,还是得益于有了索道,上山方便了。
所以他的几个师兄,还有师侄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忙得很,根本没时间下山。
清珩有时候懒得动弹,就会直接给君秋澜发信息,说他想吃什么,让君秋澜给他买回去。
今天君秋澜回山上,也没空手,大包小包,提了一大堆,基本上都是吃的。
清珩用荷叶饼包着烤鸭,吃得满嘴流油。
“又有事情搞不定了?”
君秋澜哭笑不得,“我准备采购一批粮食,不用多好,我们那边的旱灾,之前也跟您讲过了,多准备点粮食,也算是有备无患嘛。”
清珩点点头,“这个事情简单,你等会儿去跟你大师兄说一声,以道观的名义订购就行了。”
君秋澜:“我要的数量比较多。”
清珩也乐呵,“你也不要求一定是大米面粉吧。”
“正经粮食就行。”
清珩啧了一声,“就说是买回来喂猪的,那些苞谷碎,杂粮碎,都是人能吃的,而且现在管控得很严格,绝对不会出任何问题。”
君秋澜先是被喂猪的这句话给梗住了,又是眼前一亮的感觉。
说得难听一些,这个时代猪吃的都比他们那边的百姓好。
这是个现实。
“你算个账,大概要多少,跟你师兄说一声就行了,不过你得自己准备仓库存放,运上山太麻烦了。”
君秋澜:“明白。”
需要多少的粮食,他之前大致就算过了。
他们有红薯,地里其他的粮食可能歉收,但也绝对不是颗粒无收的状态。
而且那些粮商,也一直源源不断地从外地拉了许多粮食回来。
目前也是为了有备无患。
“先要个三十万斤?”
再要多的,他钱包也遭不住了。
清珩挥挥手,“你跟你大师兄说就行了,放心,他也不会多问。”
真当君秋澜找到盛鸿焱的时候,还真没多问。
“你发个地址给我就行,到时候直接给你拉过去。”
君秋澜把地址发了过去:“多谢师兄了,您把账户给我吧,我把钱转给你。”
谁知盛鸿焱大手一挥,“这点钱就算了,下回吧。”
君秋澜都哽住了。
他去年刚来的时候,道观的整体收入很不好,也就是师父那边有香客单独资助。
甚至是可以说,是靠师父养着整个道观的。
现在居然连几十万都不看在眼里了吗?
这苞谷碎,杂粮碎,就算再便宜,他查了一下,也得要一块多一斤。
算下来,都得四五十万了。
盛鸿焱笑了笑:“你还不知道清楚道观的收益吧,除了信徒们捐献的香火,颜先生那边援建的索道,产生的收益,一部分归属政府,也是我们应该要缴纳的费用,剩下的都归了道观。”
而且很多游客,都是为了他这个小师弟来的。
知道小师弟是从道观里出去的,很多游客都要过来打个卡。
这一来二去的,道观的香火,能不赚钱吗?
虽然也没有夸张到几十万都不看在眼里的地步,但是给小师弟帮个忙,他们还是能拿出这些钱的。
小师弟的来历,师父没跟他们说,但他也有猜测,特别是他小时候还见过颜老先生,那时候他也贪玩儿,跟其他师兄弟躲猫猫,他躲进了颜先生屋子里的衣柜里,目睹了颜老先生消失在房间里,过了一阵又突然出现。
他偷偷去问过师父,师父没说,只让他把这个事情给烂到肚子里,自此,他就再也没有提过。
小师弟恐怕跟那位颜老先生有着相同的经历吧。
他们修道的,讲究的就是一个缘分,他们有师兄弟的缘分,那就是一家人。
不缺粮食了,大家还能读书了,养猪的人多了,猪也养得更肥硕了,肉价也降低了。
要是没有天灾该多好啊。
提起天灾,君秋澜的心情也没有那么美妙了。
“熬过这一年就好了。”
马忠笑了笑:“能行,之前有个老农说,今年的旱情恐怕没有咱们想象中这么严重了。”
估计还是跟之前连续下了几场雨有一定的关联。
君秋澜只能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雨水降落,被太阳蒸发,变成云朵,云朵也还会变成雨滴落下。
这大概就是一个循环。
马忠跟君秋澜闲聊了一会儿,这才离去。
君秋澜没在家里看到君白送,娘亲今天也没带进城,估计是被父亲带到村学去了。
等到段文师兄那边安排的读书人下来之后,应该就能把父亲替换下来了。
同时,这知识青年下乡,同样也是为了磨炼一下读书人。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太少了,读书人的地位被捧得太高了。
这个现象并不算好。
同时,还得要给他们制订一些规章制度才行,让他们下村里给村民们脱盲,来教书,不是为了让他们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
君秋澜琢磨了一下,又给记录下来了。
等父亲这边被替换下来,父亲也能去做点儿别的事情了。
父亲从前虽然是一位没有实权的郡王,但并不代表父亲个人能力就差了。
只是因为他的关系,他父亲当初注定无法拥有任何权利。
这也是上位者的平衡手段。
如今百废待兴,父亲应该也要做出一番事业才好。
具体要做什么,就看父亲自己有什么想法了,在村子里教小孩儿读三字经,还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君秋澜没在家里多待,留了一张纸条在小书房。
小书房安装了密码锁,还进行了伪装,寻常人根本找不到,也不知道怎么打开。
父亲回来之后,基本上都要去小书房里看看书,就能看到他的字条了。
现代这边。
君秋澜赶紧把需要的东西都下单了。
上下铺什么的,都能直接找木工给他们打,其他的,就还是得靠自己了。
君秋澜还买了不少电风扇。
女校里人多了,也是太热了一些。
电风扇耗电量不高,再弄一些太阳能板,完全能拉得动。
如今也不怕暴露了,文臣武将,都是跟他一条心,这些高科技,该拿出来就拿出来。
万一有人对这些感兴趣,想尝试研究呢?万一研究成功了呢?
未来的某一日,他们终归还是要脱离另一个世界的物资,要靠他们自己,把这个世界发展下来。
古代这边的事情都安排下去了。
没几天,东西到了之后,他就交给父亲去办了,该安装的都安装上。
至于在学校引起了什么样的轰动,君秋澜就不管了。
只是听娘亲说,有不少人都在打听这风扇是从哪里来的。
娘亲保持了神秘,没说。
主要是没法对百姓解释。
那就先不说了吧。
风扇和太阳能板,他都买得多,除了女校那边,段师兄,苏先生,还有将军府,他也都让父亲送了几台过去。
也算是投桃报李了。
一行人愿意跟着他做造反的事情,他也不能太吝啬。
别的东西,暂时还不能拿出来太多,重点也是他手里的资金有限。
先一步一步地来吧。
现代这边,他也有事情要忙,风扇的事情,全权交给了父亲。
所以他也就不知道,段文,霍潋,还有苏长寻,他们在家里,根据说明书,安装好太阳能板,吹上风扇时的那一种沉默。
这些人都知道君秋澜有一番奇遇了,但具体这奇遇是什么,他们属实是猜不到啊。
能弄来高产量的粮食就不说了,如今还弄来这种能自动扇风的机器。
实在是太奇妙了。
一个小小的风扇,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别说,还挺实用,今年的夏日本就炎热,在屋里就能吹吹风,日子多惬意。
他们也就是不知道君秋澜他们一家连空调都用上了。
除了之前确定好要买的物资,君秋澜还得要准备买一批粮食。
没办法。
虽然他们现在的消息还没有传回朝堂,或者是朝堂乱起来根本没工夫搭理他们。
总归,赈灾的粮食,恐怕是下不来了。
有了红薯,能缓解一大部分饥荒的问题,但正经粮食也不能少。
除了他们这里,周边的几个州府,恐怕问题更严重。
可是,这粮食大批量采购,恐怕有些危险了,这不是几千斤几万斤的事情了。
君秋澜琢磨了一阵,回了道观,找清珩师父商量。
这段时间,他虽然忙,也没少上山来看清珩师父。
但实际上,他应该算是个送外卖的。
山里的游客越来越多,还是得益于有了索道,上山方便了。
所以他的几个师兄,还有师侄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忙得很,根本没时间下山。
清珩有时候懒得动弹,就会直接给君秋澜发信息,说他想吃什么,让君秋澜给他买回去。
今天君秋澜回山上,也没空手,大包小包,提了一大堆,基本上都是吃的。
清珩用荷叶饼包着烤鸭,吃得满嘴流油。
“又有事情搞不定了?”
君秋澜哭笑不得,“我准备采购一批粮食,不用多好,我们那边的旱灾,之前也跟您讲过了,多准备点粮食,也算是有备无患嘛。”
清珩点点头,“这个事情简单,你等会儿去跟你大师兄说一声,以道观的名义订购就行了。”
君秋澜:“我要的数量比较多。”
清珩也乐呵,“你也不要求一定是大米面粉吧。”
“正经粮食就行。”
清珩啧了一声,“就说是买回来喂猪的,那些苞谷碎,杂粮碎,都是人能吃的,而且现在管控得很严格,绝对不会出任何问题。”
君秋澜先是被喂猪的这句话给梗住了,又是眼前一亮的感觉。
说得难听一些,这个时代猪吃的都比他们那边的百姓好。
这是个现实。
“你算个账,大概要多少,跟你师兄说一声就行了,不过你得自己准备仓库存放,运上山太麻烦了。”
君秋澜:“明白。”
需要多少的粮食,他之前大致就算过了。
他们有红薯,地里其他的粮食可能歉收,但也绝对不是颗粒无收的状态。
而且那些粮商,也一直源源不断地从外地拉了许多粮食回来。
目前也是为了有备无患。
“先要个三十万斤?”
再要多的,他钱包也遭不住了。
清珩挥挥手,“你跟你大师兄说就行了,放心,他也不会多问。”
真当君秋澜找到盛鸿焱的时候,还真没多问。
“你发个地址给我就行,到时候直接给你拉过去。”
君秋澜把地址发了过去:“多谢师兄了,您把账户给我吧,我把钱转给你。”
谁知盛鸿焱大手一挥,“这点钱就算了,下回吧。”
君秋澜都哽住了。
他去年刚来的时候,道观的整体收入很不好,也就是师父那边有香客单独资助。
甚至是可以说,是靠师父养着整个道观的。
现在居然连几十万都不看在眼里了吗?
这苞谷碎,杂粮碎,就算再便宜,他查了一下,也得要一块多一斤。
算下来,都得四五十万了。
盛鸿焱笑了笑:“你还不知道清楚道观的收益吧,除了信徒们捐献的香火,颜先生那边援建的索道,产生的收益,一部分归属政府,也是我们应该要缴纳的费用,剩下的都归了道观。”
而且很多游客,都是为了他这个小师弟来的。
知道小师弟是从道观里出去的,很多游客都要过来打个卡。
这一来二去的,道观的香火,能不赚钱吗?
虽然也没有夸张到几十万都不看在眼里的地步,但是给小师弟帮个忙,他们还是能拿出这些钱的。
小师弟的来历,师父没跟他们说,但他也有猜测,特别是他小时候还见过颜老先生,那时候他也贪玩儿,跟其他师兄弟躲猫猫,他躲进了颜先生屋子里的衣柜里,目睹了颜老先生消失在房间里,过了一阵又突然出现。
他偷偷去问过师父,师父没说,只让他把这个事情给烂到肚子里,自此,他就再也没有提过。
小师弟恐怕跟那位颜老先生有着相同的经历吧。
他们修道的,讲究的就是一个缘分,他们有师兄弟的缘分,那就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