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他们家又不是什么传承几百年的大家族,也就是从爷爷那一代才白手起家的普通人罢了。
这些年来,也就他家里人会这么叫他。
刚才突然刷到君秋澜,见他改了昵称,就猜是不是取的表字。
也是奇了怪了。
现在什么人会给自己取表字?
君秋澜是个道士,听清珩说他的道号就叫秋澜,上户口的时候,大家也都是自己给自己随便整了个姓氏,那些道士们倒也是第一次拥有姓氏,都给自己取了个比较偏门的姓,君姓也算冷门。
秋澜,为什么会用君字给自己当作姓氏?
还有这突然给自己取表字?
按照古代传统来说,表字应该是长辈给取的吧?
他问了君秋澜。
颜景:“你的表字是清珩道长给你取的?”
君秋澜:“不是,是给你画画的那位先生给我取的。”
颜景这就理解了。
估计是君秋澜从前跟这位砚耕先生有过什么奇缘,可能也有什么师徒缘分这一类的,毕竟君秋澜的画作,字迹也有几分砚耕先生的风格。
颜景也就是好奇了一下。
他今天本来是想问另外一幅画来着,再拿不到画,他的百猫嬉戏图就要保不住了,他爷爷就差派人来抢了。
他也没废话,直接就问了这个问题。
君秋澜笑了一下,这颜景到底是有多喜欢他爹的画作?
不过这段时间实在是忙,他爹动了笔,却也不满意,到现在还没有一幅父亲自己都满意的作品。
父亲也有自己的骄傲,如果这幅画他自己都不满意,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送出去的。
他也跟颜景回了信息,还得要等一段时间,砚耕先生最近比较忙。
颜景也不好多催,只是说让他有了消息就赶紧通知他。
君秋澜就更想笑了,这得多着急?
看来得回去催一催他爹了。
快到他的戏份了,他跟颜景也没再多聊。
天气越来越冷,但剧组的拍摄不能受影响,有的时候还是拍夏天的戏。
也幸好是古装,里三层外三层,倒也不算他太冷。
他还被其他演员安利了暖宝宝,拼夕夕上砍一刀,几块钱就能买上百片,能用好多天了,这也是个好东西,他还买了不少带回去,爹娘出门的时候,也能用上。
听说那些现代剧的剧组,冬天拍夏天的戏份才受罪,冻得演员都起鸡皮疙瘩。
古代剧组,能稍微好一些。
为了不出现演员在镜头前说话喷白雾的情况,大家在拍摄之前,都要含两颗冰块,给口腔降降温。
大家都习以为常,就君秋澜觉得还挺新奇的。
没事就去拿两颗冰块给含嘴里。
杜若来笑话他,“你这嘴皮子都要冻得发紫了。”
君秋澜笑了笑,他也是难得贪玩儿,“若姐不觉得冬天吃冰更有意思吗?”
“说得也是。”杜若也笑,“我就喜欢大夏天开着空调裹棉被,冬天开着暖气吃冰棍儿。”
君秋澜想象这个画面,神仙日子了。
“对了,剧组要赶进度,我听说今年过年就放五天假,你有安排吗?”
快过年了呀。
君秋澜抬眸望天。
边城那边已经连日下了好几场大雪了。
这降雪量都让他们有些害怕,但是里正却说是正常的,他们每年冬天都这样。
只是村子里,还是有人的房屋被压塌,村民流离失所。
也是幸好,今年有段文师兄这位好知府。
他去找霍将军那边借了些人,又把所有的流放服役的罪犯给安排上,扛着水泥下乡去给村民们修补房子。
“在想什么?这么入神?”
君秋澜回神,“没什么,就是在想,古代人的冬天,都是怎么过的,我们把冬日吃冰当乐趣,他们却只能蜷缩在屋子里,门都出不去。”
杜若笑他:“怎么?是准备穿越回古代当救世主了?”
君秋澜笑了笑,“就是咱们拍古装剧,突然想到这个问题了。”
杜若又问了一嘴,“颜景的戏,他之前说到明年夏天应该就要开拍了,你之前跟他聊过了吗?”
她也是真心觉得那个角色跟君秋澜的形象很契合。
颜景让她帮忙留意演员,看了这么久,漂亮英俊的演员不少,可都不如君秋澜的气质。
君秋澜点点头,“要等这部剧拍摄结束之后,我再琢磨琢磨,还得学跳舞来着。”
杜若又笑了,“果然我跟他想的都是同一个角色。”
君秋澜忍俊不禁,“我现在还真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了。”
“等你走到他面前试戏,通过了试镜,拿到属于你自己的剧本之后,你就能知道了。”
搞得如此神秘。
每个人都只能拿到自己的剧本。
他还真想去见识一下颜景的剧组了。
“既然你们有联系,我就不多说了。”杜若叹了口气,“这大冷天的,过年还只放五天假,我原本还想去热带海岛过冬来着。”
杜若的戏份不比君秋澜少,而且更密集。
君秋澜想象了一下自己带着家人去度假的场景,心尖微微颤抖。
这么久了,还没验证过他现在能带多少斤的货物穿越了。
今天下戏比较早,君秋澜干脆又去菜市场买了几只兔子。
买兔子的时候,他又想到一个问题。
兔子是分开的。
他一起带过去,万一超重了,是随机噶掉一只兔子吗?还是全部都噶了?
可是,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重量合适的动物。
之前实验的鸡,兔子,加起来大概是二十来斤的样子,后来在清风观,用小猪崽做尝试,三十四斤的样子,实验失败了。
今天他也是比着这个重量买的兔子。
一只兔子六七斤,他买了六只,加起来刚好四十斤。
现在住在小区里,比从前方便许多了。
从前回家,得经过华叔的大门,上阁楼,偶尔还能遇见二楼的租户。
现在的小区,大家关上门,谁也不认识谁,也不会有人关心你买了什么东西。
就是回家之后会感觉有些空荡荡。
两居室的房子,他的活动范围也就是自己睡的小房间,以及厕所。
送送都住在新家,偶尔给颜景拍照片,他才带回来一下。
君秋澜收拾收拾,领着兔子就穿越了。
再一睁眼,感觉手上轻了,一垂头,居然只带了四只兔子。
掂量了一下,是最重的四只,可另外两只去哪儿了?
君秋澜赶紧把兔子给放下,又回到了出租屋。
另外两只被捆绑住的兔子还在地上蹬腿呢。
君秋澜大概有数了,分开的话,超重就带不走,如果是一整只的动物,应该还是像以前那样,超重就会噶。
之前约莫能带二十斤左右的东西回去,现在稍微涨了一点,但应该不超过三十斤。
这增长的速度有点儿慢啊。
他带着蹬腿的两只兔子又回了家,直接拎着六只兔子,去找父亲。
君郁这段时间基本上都在书房。
书房分割,里面的高科技还没安装,君秋澜这段时间忙,也没工夫好好去找性价比高的家电。
但是书却是不少,君郁没事就窝在书房看书,书房里也暖和着呢。
“哟,今天怎么带了这么多兔子回来?”
旋即他想到儿子应该是在做测试,“现在能带这么多了?”
君秋澜摇摇头,把实验的结果说了一下。
君郁若有所思,确实是增长得有点儿慢,还得再接再厉。
“爹在做什么?抄三字经?您抄这些做什么?”君秋澜不太理解。
-----------------------
作者有话说:8000更新奉上。
未晞:黎明前的朦胧时刻
既白:天色已经发白,黎明破晓
情侣昵称get [狗头][狗头][狗头]
第57章 打算
三字经, 蒙学的书籍,君郁抄这些,肯定是有用处的。
“爹答应了要去村学做夫子, 教村里的孩子,倒也不需要爱高深的学问, 大部分都只是想来识几个字。”
但识字,总得要有书。
启蒙书籍,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书买一整套,边城的价格手抄本800文, 印刷版要1500文钱了。
这都还是最普通的装订版本。
在京城那边, 这些书都是精装版,一本就能买一两银子以上,用的都是好的笔墨和纸张。
先不说京城, 就只说边城。
不管是800文,还是1500文, 对边城村里的村民们的开支都不算小了。
省着点, 一家人都能用好几个月了。
也不怪寒门和贫家难出贵子。
不谈束脩, 光是买书, 还有笔墨纸砚,就足以把一个家庭拖垮了。
这些年来,也就他家里人会这么叫他。
刚才突然刷到君秋澜,见他改了昵称,就猜是不是取的表字。
也是奇了怪了。
现在什么人会给自己取表字?
君秋澜是个道士,听清珩说他的道号就叫秋澜,上户口的时候,大家也都是自己给自己随便整了个姓氏,那些道士们倒也是第一次拥有姓氏,都给自己取了个比较偏门的姓,君姓也算冷门。
秋澜,为什么会用君字给自己当作姓氏?
还有这突然给自己取表字?
按照古代传统来说,表字应该是长辈给取的吧?
他问了君秋澜。
颜景:“你的表字是清珩道长给你取的?”
君秋澜:“不是,是给你画画的那位先生给我取的。”
颜景这就理解了。
估计是君秋澜从前跟这位砚耕先生有过什么奇缘,可能也有什么师徒缘分这一类的,毕竟君秋澜的画作,字迹也有几分砚耕先生的风格。
颜景也就是好奇了一下。
他今天本来是想问另外一幅画来着,再拿不到画,他的百猫嬉戏图就要保不住了,他爷爷就差派人来抢了。
他也没废话,直接就问了这个问题。
君秋澜笑了一下,这颜景到底是有多喜欢他爹的画作?
不过这段时间实在是忙,他爹动了笔,却也不满意,到现在还没有一幅父亲自己都满意的作品。
父亲也有自己的骄傲,如果这幅画他自己都不满意,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送出去的。
他也跟颜景回了信息,还得要等一段时间,砚耕先生最近比较忙。
颜景也不好多催,只是说让他有了消息就赶紧通知他。
君秋澜就更想笑了,这得多着急?
看来得回去催一催他爹了。
快到他的戏份了,他跟颜景也没再多聊。
天气越来越冷,但剧组的拍摄不能受影响,有的时候还是拍夏天的戏。
也幸好是古装,里三层外三层,倒也不算他太冷。
他还被其他演员安利了暖宝宝,拼夕夕上砍一刀,几块钱就能买上百片,能用好多天了,这也是个好东西,他还买了不少带回去,爹娘出门的时候,也能用上。
听说那些现代剧的剧组,冬天拍夏天的戏份才受罪,冻得演员都起鸡皮疙瘩。
古代剧组,能稍微好一些。
为了不出现演员在镜头前说话喷白雾的情况,大家在拍摄之前,都要含两颗冰块,给口腔降降温。
大家都习以为常,就君秋澜觉得还挺新奇的。
没事就去拿两颗冰块给含嘴里。
杜若来笑话他,“你这嘴皮子都要冻得发紫了。”
君秋澜笑了笑,他也是难得贪玩儿,“若姐不觉得冬天吃冰更有意思吗?”
“说得也是。”杜若也笑,“我就喜欢大夏天开着空调裹棉被,冬天开着暖气吃冰棍儿。”
君秋澜想象这个画面,神仙日子了。
“对了,剧组要赶进度,我听说今年过年就放五天假,你有安排吗?”
快过年了呀。
君秋澜抬眸望天。
边城那边已经连日下了好几场大雪了。
这降雪量都让他们有些害怕,但是里正却说是正常的,他们每年冬天都这样。
只是村子里,还是有人的房屋被压塌,村民流离失所。
也是幸好,今年有段文师兄这位好知府。
他去找霍将军那边借了些人,又把所有的流放服役的罪犯给安排上,扛着水泥下乡去给村民们修补房子。
“在想什么?这么入神?”
君秋澜回神,“没什么,就是在想,古代人的冬天,都是怎么过的,我们把冬日吃冰当乐趣,他们却只能蜷缩在屋子里,门都出不去。”
杜若笑他:“怎么?是准备穿越回古代当救世主了?”
君秋澜笑了笑,“就是咱们拍古装剧,突然想到这个问题了。”
杜若又问了一嘴,“颜景的戏,他之前说到明年夏天应该就要开拍了,你之前跟他聊过了吗?”
她也是真心觉得那个角色跟君秋澜的形象很契合。
颜景让她帮忙留意演员,看了这么久,漂亮英俊的演员不少,可都不如君秋澜的气质。
君秋澜点点头,“要等这部剧拍摄结束之后,我再琢磨琢磨,还得学跳舞来着。”
杜若又笑了,“果然我跟他想的都是同一个角色。”
君秋澜忍俊不禁,“我现在还真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了。”
“等你走到他面前试戏,通过了试镜,拿到属于你自己的剧本之后,你就能知道了。”
搞得如此神秘。
每个人都只能拿到自己的剧本。
他还真想去见识一下颜景的剧组了。
“既然你们有联系,我就不多说了。”杜若叹了口气,“这大冷天的,过年还只放五天假,我原本还想去热带海岛过冬来着。”
杜若的戏份不比君秋澜少,而且更密集。
君秋澜想象了一下自己带着家人去度假的场景,心尖微微颤抖。
这么久了,还没验证过他现在能带多少斤的货物穿越了。
今天下戏比较早,君秋澜干脆又去菜市场买了几只兔子。
买兔子的时候,他又想到一个问题。
兔子是分开的。
他一起带过去,万一超重了,是随机噶掉一只兔子吗?还是全部都噶了?
可是,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重量合适的动物。
之前实验的鸡,兔子,加起来大概是二十来斤的样子,后来在清风观,用小猪崽做尝试,三十四斤的样子,实验失败了。
今天他也是比着这个重量买的兔子。
一只兔子六七斤,他买了六只,加起来刚好四十斤。
现在住在小区里,比从前方便许多了。
从前回家,得经过华叔的大门,上阁楼,偶尔还能遇见二楼的租户。
现在的小区,大家关上门,谁也不认识谁,也不会有人关心你买了什么东西。
就是回家之后会感觉有些空荡荡。
两居室的房子,他的活动范围也就是自己睡的小房间,以及厕所。
送送都住在新家,偶尔给颜景拍照片,他才带回来一下。
君秋澜收拾收拾,领着兔子就穿越了。
再一睁眼,感觉手上轻了,一垂头,居然只带了四只兔子。
掂量了一下,是最重的四只,可另外两只去哪儿了?
君秋澜赶紧把兔子给放下,又回到了出租屋。
另外两只被捆绑住的兔子还在地上蹬腿呢。
君秋澜大概有数了,分开的话,超重就带不走,如果是一整只的动物,应该还是像以前那样,超重就会噶。
之前约莫能带二十斤左右的东西回去,现在稍微涨了一点,但应该不超过三十斤。
这增长的速度有点儿慢啊。
他带着蹬腿的两只兔子又回了家,直接拎着六只兔子,去找父亲。
君郁这段时间基本上都在书房。
书房分割,里面的高科技还没安装,君秋澜这段时间忙,也没工夫好好去找性价比高的家电。
但是书却是不少,君郁没事就窝在书房看书,书房里也暖和着呢。
“哟,今天怎么带了这么多兔子回来?”
旋即他想到儿子应该是在做测试,“现在能带这么多了?”
君秋澜摇摇头,把实验的结果说了一下。
君郁若有所思,确实是增长得有点儿慢,还得再接再厉。
“爹在做什么?抄三字经?您抄这些做什么?”君秋澜不太理解。
-----------------------
作者有话说:8000更新奉上。
未晞:黎明前的朦胧时刻
既白:天色已经发白,黎明破晓
情侣昵称get [狗头][狗头][狗头]
第57章 打算
三字经, 蒙学的书籍,君郁抄这些,肯定是有用处的。
“爹答应了要去村学做夫子, 教村里的孩子,倒也不需要爱高深的学问, 大部分都只是想来识几个字。”
但识字,总得要有书。
启蒙书籍,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书买一整套,边城的价格手抄本800文, 印刷版要1500文钱了。
这都还是最普通的装订版本。
在京城那边, 这些书都是精装版,一本就能买一两银子以上,用的都是好的笔墨和纸张。
先不说京城, 就只说边城。
不管是800文,还是1500文, 对边城村里的村民们的开支都不算小了。
省着点, 一家人都能用好几个月了。
也不怪寒门和贫家难出贵子。
不谈束脩, 光是买书, 还有笔墨纸砚,就足以把一个家庭拖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