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要花钱。
  他手里的这些积蓄,还是远远不够。
  只是他原本还想着,这几日再怎么都要抽时间去城里,跟宋庭和宋彦一起转转。
  看来还是得要爹娘帮他斡旋一下了。
  跟剧组联系完了之后,君秋澜就回了家。
  苏长寻和君郁还讨论得火热。
  因为他们发现,这天文书上的内容实在是太过于神奇。
  他们常说会带来不祥之兆的扫把星,原来有个很美妙的名称,叫作彗星。
  月亮上也没有住仙子,反而是坑坑洼洼的……
  这本书里的内容,几乎是颠覆了他们以往所有的认知。
  苏长寻看过之后,心底满是惊诧,他是猜到君秋澜或许有了奇遇,却没想到这番奇遇是他完全无法想象的。
  书中的内容太多了,有的东西他看不懂,却也知道,绝非是此间的东西。
  他叹了口气,“看了这些书,总感觉自己如同井底之蛙一般,毫无见识。”
  君秋澜忍俊不禁,要知道,他刚去那个世界的时候,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颠覆自己的认知。
  “歇息一下吧,家里光线不好,莫要伤了眼睛。”
  君郁和苏长寻乐呵呵地放下书,也是没注意,时间居然过得这么快。
  “图纸画得如何了?”苏长寻问了一嘴,他对建筑格物,也有一些研究。
  君秋澜把自己画的图纸放到君郁和苏长寻的面前。
  “只画了一个草图,待日后慢慢修改吧。”
  苏长寻琢磨,这一下午,就画了这么一个图纸?
  但他没问。
  “瞧着与寻常的两进小院也差不多。”
  苏长寻如今在城里,也只有一座小两进的院子,图纸上的格局看起来跟他家里差不多。
  君秋澜点点头,“虽说霍将军能解决偷偷来边城的探子,但若是他们直接收买边城的百姓盯着我们,那就防不胜防了。”
  苏长寻明白他的意思。
  两进的小院子,也够这一家四口的居住了。
  “建造房屋的匠人,我这里也有熟悉的,他儿子之前跟着我学了两年的算术,还算有几分交情,人也踏实,手底下的工人也都是些老实人。”
  君秋澜自然是相信的。
  能得苏长寻的信任,其他的话就不必再多说。
  “那就劳烦先生帮忙引荐了。”
  君郁接过话头,“正好,要建房子,得去找里正划地,去官府买地,签地契,匠人的事情,也交给我去办吧。”
  君秋澜心说这样也好。
  君郁又道:“刚好疫情过去了,城里或许有不少人要给家里写信报平安,我准备让婉儿先顶上我的摊子。”
  既然君舒婉要成长,与三教九流打交道,在所难免。
  霍将军回来了,又要严查外来者,治安方面倒是不用太担心。
  再则,宋庭他们的商队也在那附近兜售货物,他在那边摆了那么久的摊子,也有些熟人,能看顾一着一点。
  最重要的是,闺女在疫情期间的表现,在城里已经有一些声望了。
  君舒婉刚回来就听见爹说这个事情,高兴得不行。
  从前为了安全,她都尽可能地不出门,爹娘也是让她少出门。
  现在她能去帮爹爹摆摊子了。
  正好将军府给她多放了几日的假期,就当她出去锻炼锻炼了。
  晚上,宋庭他们卖完今天的货物也都回来了。
  早上的时候,他也是再三跟婉儿妹妹确认家里没出事,将军只是来作客,他才能放心带着人去卖货的。
  只是没想到晚上回来的时候,还有一位先生。
  读书人,走到哪儿都是受人尊敬的。
  宋彦本就喜欢读书,得知苏长寻的身份之后,更是激动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他是商户子,原本也不能科举,现在也更不可能考科举了。
  只不过读书,依旧是他的习惯和爱好。
  “莫要如此客套。”苏长寻笑眯眯的,“老夫与秋澜也有一段师生情谊,如今都在这边城讨生活,互相照应罢了。”
  他看着宋彦,心中其实也有些感慨,如果他的儿子还在,也差不多这么大了。
  “听说你之后要留在边城了?若是有空,可以跟你姑父一起去老夫家里坐坐,老夫家中还有一些藏书。”
  “那就多谢先生了。”宋彦激动得不行,之前他还在想,来了边城,恐怕也没什么书可以看了。
  幸好姑父博览群书,说不定还能跟姑父探讨一下学问。
  没想到,这里还有曾经的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啊。
  吃过饭,兄弟二人也没多留,回了租赁的院子,还得算算账。
  他们本就是商户,来这一趟,四处跑来跑,发现其实这里处处是商机。
  只不过这地方太偏远了,又乱,导致那些大商户根本看不上这个地方,也只有他们这种跑商的,为了赚钱能拼命的,才愿意来这个地方。
  宋庭和宋彦对以后也稍微有了个规划。
  姑姑和姑父一家的情况,没有他们想象中的糟糕,甚至在村里过得还算不错了。
  兄弟俩的盘算,君秋澜一家尚且还不得而知,这会儿天黑了,他正带着苏长寻在房间里挑书呢。
  留了一手,没让苏长寻直接去地窖里看。
  是君郁假装从房间里拿出来的。
  宋熙容和君舒婉在卧房,苏长寻肯定是不方便进去的。
  君郁也是随便从那一堆书中拿了几本。
  今天拿出天文书,就是想看苏长寻的接受程度。
  显然苏长寻的接受程度很好,而且是各方面的。
  那么再拿出其他的书,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苏长寻也不挑了,“就这几本先看着吧,时间不早了,我看完了就送回来,放心,定不会让任何人瞧见。”
  “苏先生有此承诺,我父子二人自是信得过的。”
  “不用送了。”苏长寻今天心情特别好,临了出门,他还提醒了一句:“对了,你们建新房的时候,最好单独弄一个密室,谁也别说,就算是我也不行。”
  君秋澜拱手,“多谢先生提点。”
  就算苏长寻不说,他也会这么做的。
  就是这密室还得等房子建好之后,他跟爹亲自去弄了。
  就算匠人信得过,他也不愿意暴露在任何人面前,人心经不起考验。
  次日,一家人分头行动。
  天气要转凉了,最近暂时也不用做扇子了,宋熙容就带着布料,去隔壁找几个嫂子一起做衣裳被套。
  妙儿那边之前也跟着那些妇人去熬药了,没跟病人接触,霍夫人也给了奖赏,没有婉儿这么多。
  几个妇人围在一起,有商有量的,都在说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君郁去找里正问建房的事情了。
  马忠都还有些感慨,从前听闻那些权贵被贬流放过来,十个里面能活下来三个,就算是很不错了。
  没想到这一家到边城这么久了,全须全尾的不说,现在还要建新房子了。
  还不是土坯房,是砖瓦房。
  都知道将军府给了赏赐,有钱建房,也能理解了。
  他甚至还觉得这一家子人都聪明,手里捏着钱,村里人都传遍了,要是不花出去,难免引人觊觎。
  变成房子了,别人也偷不走了。
  “就在你们现在住的那片旁边的空地,都能划分出来建房,这地方虽然离村中心远了一些,却也僻静,价格也便宜,若是想建到村中心来,地皮就要贵一些了。”
  马忠的儿子马小虎在衙门户房做小吏,这些事情,他自然是清楚的。
  君郁也不犹豫,“就要我们旁边的空地吧。”
  邻居还是赵夫人一家,这么长时间接触下来,大家也都知根知底,平时也好互相帮衬。
  刚想到赵夫人,赵夫人就带着两个孙子过来了。
  孙子都是半大的孩子了,都懂事得很,规规矩矩地跟里正打招呼。
  “赵夫人过来是?”
  “莫要叫什么赵夫人了,叫赵婆子就行,我方才听君夫人说你们要建房了,老身便想着,等他们搬走了,我们能不能把隔壁的小院儿一起租赁下来,或者是买下来,需要多少钱。”
  家里人都在做衣裳做被套,刚好她过来跑一趟了。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反应过来了。
  赵夫人一家的院子,跟君秋澜他们家的院子是一样的格局。
  一家七口人,就这三间屋子。
  也幸好都是妇人孩子,还能将就挤一挤,要是几对夫妻在,到时候怕都要乱套。
  马忠翻了翻册子,“如果你要租赁下来,我做主跟小虎说一声,还是每年给二两银子就行,若是要买,两间院子一起的话,得要二十两银子。”
  按照道理来说,建两套土坯房小院,是花不了这么多钱的。
  但军户的情况又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