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新知府能把这个事情接管回去,他也乐得轻松,只希望他是真的有能力。
边城的百姓已经够苦了。
君秋澜和君郁也在旁边听着,基本上不参与这些话题。
他们身份摆在这里,说什么都有些尴尬。
若是只有苏长寻一个人在,那还能稍微聊一聊。
霍将军又说起了这次回京,军饷又被克扣的问题。
户部那几个老匹夫,就会跟他打太极,说什么没钱。
往年,能拿到原定军饷的六七成,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们自己再补贴一些,将士们只要能吃饱饭,也都不多说了。
可今年……
恐怕一半都拿不到。
走之前,还听那皇帝佬儿说要建什么观星楼,还要封那神医做国师。
真是越发的昏聩了。
明明早些年他只是跟这皇帝不对付,但皇帝明面上也没表现出昏聩,还真是老眼昏花了?
霍潋看了一眼君秋澜:“京城里的夺嫡之争,明争暗斗,君公子有什么想法?”
君秋澜嗤笑了一声,显然是不屑,“如今我只是边城的一位普通老百姓,夺嫡之争,与我有什么关系?”
当初,那几个小皇子母妃的娘家,各种暗中对他使阴招,就是想把他这个太子拉下来,他们才能有机会。
那时候,他便预料到了会有如今的情况了。
都不是省油的灯。
很明显,也是揣摩住了皇帝的心思,有亲儿子了,养子还算个屁?
当初皇帝不能生孩子,也有御医提过,多选一些好生养的嫔妃进宫,说不定能有机会。
皇帝的后妃,自然不是平民女子,只能从各个官员家挑选。
这些官员,其中还不乏曾经对他示好的。
皇子出生,他们的态度就变了。
君秋澜起身,对着霍潋行了个礼:“如今我们一家只想安稳过日子,京城里的事情,再与我们无关,霍将军也不必再特意提起。”
霍潋点点头,顺势提起了酒精,“君公子从前手握酒精这样的配方,为何不曾拿出来?”
君秋澜还没想好怎么解释,君郁就站出来了。
“这酒精,原是我在一本古籍中见到过,将军也知道我从前的身份,不好出风头,再加上,我从前也不爱钻研这些,看过便只是看过,也不曾实验过,更是不清楚这效果能达到什么地步。”
他说的是不知道效果能达到什么地步,不是说不知道他有没有效果。
这话就说得很巧妙了。
霍潋若有所思,又道:“那些防疫的方法,也是君先生在书中看到的?”
君郁:“并不完全是,年轻的时候出去游学,差点误入了一座染上瘟疫的村落,当时便琢磨过一些法子,告知了当地的官员,确实是一定程度地减轻了传播风险,这回也是澜儿与我共同商议之后,才得出这些比较详细的防疫方式。”
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霍潋要查也无从查证。
霍潋也琢磨着,这些文人,看的书确实是比较多,也爱去游学,算是见多识广了。
兴许真的是他多虑了?
苏长寻也帮了个腔,“从前治疗外伤,也会用一些烈酒清洗伤口,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创面染上火毒,可见前人也是有智慧的。”
霍潋点点头,确实是如此。
军中的外伤,绝对是最多的地方。
都不说打仗,就平时训练,也难免有将士受伤的时候。
军医们用烧刀子给将士擦拭伤口,虽然疼,但愈合效果都还不错。
霍潋也懒得多想了,只要这君秋澜不想着搞事情,那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他就管不上了。
再说了,不管君秋澜到底什么目的,这回是真真切切地帮到了他,也帮到了边城的百姓。
“此后有什么打算?”
君秋澜看了看这间几乎家徒四壁的房子。
直言道:“将军今日送来五十两银子,我只想重新建一座房子。”
话说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霍潋笑了一下:“我看你不是想建房子,是想让本将军想办法帮你把那些探子给打发了。”
君秋澜笑而不语。
这回的酒精,献策,五十两银子,几匹布就把他们给打发了?
钱是过了明面了,能拿出建房的钱,不算意外,担心的就是那些探子回去没说的,把此事夸大。
京城里那些人,个个都巴不得他死在边城,要是过得太好,万一还有后招呢?
他时时不在家中,他不能让爹娘在家还有危险。
霍潋哈哈大笑,“行了,这事情也不难办。”
刚经历过瘟疫,又快入冬了,边城戒严,严格控制外来人口,把那些说不清来历的,直接当成戎狄的探子,抓几个做典型,也差不多了。
君秋澜再次拱手行礼,“那小子就多谢将军了。”
苏长寻这边,新上任的知府跟他有关系,又能从中斡旋一下。
反正前几个月他烂泥扶不上墙的形象,还有他们一家子过的苦日子,这些消息都应该传回去了。
京城夺嫡,各显神通,估计也不会太关注他这个废太子了。
中午。
一大盆兔肉端上桌。
村里也就不讲究什么男女不同席了。
霍潋还在饭桌上关心了君舒婉几句。
当然了,是以长辈的姿态去关心的。
这小姑娘,心性高,胆子大,倒是不像京城那些扭扭捏捏的姑娘,反而是跟他夫人的性子有几分相似。
君舒婉也大大方方的,直说自己也想以后能为爹娘和哥哥遮风挡雨。
逗得霍潋哈哈大笑,“好样的,这回你去照顾病人也算有功了,明面上给你的不能太多,等你回了将军府,让我夫人去给你挑一匹马,边城的姑娘,不会骑马,怎么能行。”
君舒婉眼神亮晶晶的:“多谢将军。”
君秋澜也道:“多谢将军照拂了,小妹性格天真,还望能多与霍夫人学习学习。”
霍潋思索片刻,“如此也好。”
这丫头聪明,只做个端茶倒水的丫鬟,是有些屈才了。
夫人身上的事情多,有时候比他这个将军还忙。
培养一个得力助手,也能分担一些。
宋熙容也顺势问起了女儿的打算,刚好霍将军也在,就算过个名路,以后要做什么,霍将军这边也不会再多想了。
君舒婉思索片刻,又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君秋澜:“尽管说便是,哥哥能理解你的心意,但瘟疫这次,确实是太过于冒险了,你也不曾想过,万一你出了事,是我们亲自把你送去了将军府,你要我们余生如何度过?你要霍夫人如何自处?”
君舒婉自知理亏,规规矩矩给爹娘道了歉,并保证了以后有事都一定先跟家里人商量。
君郁叹了口气,“不是责怪你,是担心你。”
“女儿知晓的。”君舒婉看着家人的面容,鼓起了勇气。
“女儿此刻并无什么坚定的打算,只是不想自己太过于弱小,就算是不能保护爹娘,我至少要做到以后能护自己的周全,目前,我就想跟在霍夫人身边学习,不拘是学武,骑马,甚至是管账,做生意,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学什么都可以,等日后女儿确定了想要做的事情,一定会再跟爹娘和哥哥商议。”
毕竟只是个十五岁的姑娘。
对现状有了深刻地理解,想要改变,但是对未来,还是有些迷茫的。
因为现状跟她从前经受过的教育,差异太大了。
京城的贵女,都是朝着宗妇去培养的,但她不喜欢那些,爹娘也顺着她,平日里多是与几个闺中密友一起,看看话本子,比比谁的衣裳好看。
从前学的那些,在这里,几乎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哥哥去了一个新的世界,也都是慢慢摸索,才找到了自己的路,才能在这条路上,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她也总要去看看边城这个新世界,才能确定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在此之前,她能做的就是成长,为日后想要做的事情,为今后的目标,打下基础。
苏长寻的眼中也露出几分欣赏,“婉儿姑娘蕙质兰心,假以时日,定会有所作为。”
霍潋心说,这正合了他的意,大手一挥,“此事本将军会与夫人说的。”
“那就多谢将军了。”
君郁和宋熙容听女儿并没有什么激进的想法,只是想跟着霍夫人学习,也算是彻底放心了。
未来要做什么,且走且看吧。
吃过饭,苏长寻和君郁交换了一个眼神。
“郁兄,上次你借我那本书,我还有几处晦涩的地方,郁兄可否为我答疑?”
“自然,答疑称不上,互相探讨罢了。”君郁说着,又看了霍将军,“霍将军不妨一起?这村里也不如城中,没什么娱乐的地方。”
边城的百姓已经够苦了。
君秋澜和君郁也在旁边听着,基本上不参与这些话题。
他们身份摆在这里,说什么都有些尴尬。
若是只有苏长寻一个人在,那还能稍微聊一聊。
霍将军又说起了这次回京,军饷又被克扣的问题。
户部那几个老匹夫,就会跟他打太极,说什么没钱。
往年,能拿到原定军饷的六七成,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们自己再补贴一些,将士们只要能吃饱饭,也都不多说了。
可今年……
恐怕一半都拿不到。
走之前,还听那皇帝佬儿说要建什么观星楼,还要封那神医做国师。
真是越发的昏聩了。
明明早些年他只是跟这皇帝不对付,但皇帝明面上也没表现出昏聩,还真是老眼昏花了?
霍潋看了一眼君秋澜:“京城里的夺嫡之争,明争暗斗,君公子有什么想法?”
君秋澜嗤笑了一声,显然是不屑,“如今我只是边城的一位普通老百姓,夺嫡之争,与我有什么关系?”
当初,那几个小皇子母妃的娘家,各种暗中对他使阴招,就是想把他这个太子拉下来,他们才能有机会。
那时候,他便预料到了会有如今的情况了。
都不是省油的灯。
很明显,也是揣摩住了皇帝的心思,有亲儿子了,养子还算个屁?
当初皇帝不能生孩子,也有御医提过,多选一些好生养的嫔妃进宫,说不定能有机会。
皇帝的后妃,自然不是平民女子,只能从各个官员家挑选。
这些官员,其中还不乏曾经对他示好的。
皇子出生,他们的态度就变了。
君秋澜起身,对着霍潋行了个礼:“如今我们一家只想安稳过日子,京城里的事情,再与我们无关,霍将军也不必再特意提起。”
霍潋点点头,顺势提起了酒精,“君公子从前手握酒精这样的配方,为何不曾拿出来?”
君秋澜还没想好怎么解释,君郁就站出来了。
“这酒精,原是我在一本古籍中见到过,将军也知道我从前的身份,不好出风头,再加上,我从前也不爱钻研这些,看过便只是看过,也不曾实验过,更是不清楚这效果能达到什么地步。”
他说的是不知道效果能达到什么地步,不是说不知道他有没有效果。
这话就说得很巧妙了。
霍潋若有所思,又道:“那些防疫的方法,也是君先生在书中看到的?”
君郁:“并不完全是,年轻的时候出去游学,差点误入了一座染上瘟疫的村落,当时便琢磨过一些法子,告知了当地的官员,确实是一定程度地减轻了传播风险,这回也是澜儿与我共同商议之后,才得出这些比较详细的防疫方式。”
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霍潋要查也无从查证。
霍潋也琢磨着,这些文人,看的书确实是比较多,也爱去游学,算是见多识广了。
兴许真的是他多虑了?
苏长寻也帮了个腔,“从前治疗外伤,也会用一些烈酒清洗伤口,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创面染上火毒,可见前人也是有智慧的。”
霍潋点点头,确实是如此。
军中的外伤,绝对是最多的地方。
都不说打仗,就平时训练,也难免有将士受伤的时候。
军医们用烧刀子给将士擦拭伤口,虽然疼,但愈合效果都还不错。
霍潋也懒得多想了,只要这君秋澜不想着搞事情,那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他就管不上了。
再说了,不管君秋澜到底什么目的,这回是真真切切地帮到了他,也帮到了边城的百姓。
“此后有什么打算?”
君秋澜看了看这间几乎家徒四壁的房子。
直言道:“将军今日送来五十两银子,我只想重新建一座房子。”
话说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霍潋笑了一下:“我看你不是想建房子,是想让本将军想办法帮你把那些探子给打发了。”
君秋澜笑而不语。
这回的酒精,献策,五十两银子,几匹布就把他们给打发了?
钱是过了明面了,能拿出建房的钱,不算意外,担心的就是那些探子回去没说的,把此事夸大。
京城里那些人,个个都巴不得他死在边城,要是过得太好,万一还有后招呢?
他时时不在家中,他不能让爹娘在家还有危险。
霍潋哈哈大笑,“行了,这事情也不难办。”
刚经历过瘟疫,又快入冬了,边城戒严,严格控制外来人口,把那些说不清来历的,直接当成戎狄的探子,抓几个做典型,也差不多了。
君秋澜再次拱手行礼,“那小子就多谢将军了。”
苏长寻这边,新上任的知府跟他有关系,又能从中斡旋一下。
反正前几个月他烂泥扶不上墙的形象,还有他们一家子过的苦日子,这些消息都应该传回去了。
京城夺嫡,各显神通,估计也不会太关注他这个废太子了。
中午。
一大盆兔肉端上桌。
村里也就不讲究什么男女不同席了。
霍潋还在饭桌上关心了君舒婉几句。
当然了,是以长辈的姿态去关心的。
这小姑娘,心性高,胆子大,倒是不像京城那些扭扭捏捏的姑娘,反而是跟他夫人的性子有几分相似。
君舒婉也大大方方的,直说自己也想以后能为爹娘和哥哥遮风挡雨。
逗得霍潋哈哈大笑,“好样的,这回你去照顾病人也算有功了,明面上给你的不能太多,等你回了将军府,让我夫人去给你挑一匹马,边城的姑娘,不会骑马,怎么能行。”
君舒婉眼神亮晶晶的:“多谢将军。”
君秋澜也道:“多谢将军照拂了,小妹性格天真,还望能多与霍夫人学习学习。”
霍潋思索片刻,“如此也好。”
这丫头聪明,只做个端茶倒水的丫鬟,是有些屈才了。
夫人身上的事情多,有时候比他这个将军还忙。
培养一个得力助手,也能分担一些。
宋熙容也顺势问起了女儿的打算,刚好霍将军也在,就算过个名路,以后要做什么,霍将军这边也不会再多想了。
君舒婉思索片刻,又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君秋澜:“尽管说便是,哥哥能理解你的心意,但瘟疫这次,确实是太过于冒险了,你也不曾想过,万一你出了事,是我们亲自把你送去了将军府,你要我们余生如何度过?你要霍夫人如何自处?”
君舒婉自知理亏,规规矩矩给爹娘道了歉,并保证了以后有事都一定先跟家里人商量。
君郁叹了口气,“不是责怪你,是担心你。”
“女儿知晓的。”君舒婉看着家人的面容,鼓起了勇气。
“女儿此刻并无什么坚定的打算,只是不想自己太过于弱小,就算是不能保护爹娘,我至少要做到以后能护自己的周全,目前,我就想跟在霍夫人身边学习,不拘是学武,骑马,甚至是管账,做生意,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学什么都可以,等日后女儿确定了想要做的事情,一定会再跟爹娘和哥哥商议。”
毕竟只是个十五岁的姑娘。
对现状有了深刻地理解,想要改变,但是对未来,还是有些迷茫的。
因为现状跟她从前经受过的教育,差异太大了。
京城的贵女,都是朝着宗妇去培养的,但她不喜欢那些,爹娘也顺着她,平日里多是与几个闺中密友一起,看看话本子,比比谁的衣裳好看。
从前学的那些,在这里,几乎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哥哥去了一个新的世界,也都是慢慢摸索,才找到了自己的路,才能在这条路上,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她也总要去看看边城这个新世界,才能确定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在此之前,她能做的就是成长,为日后想要做的事情,为今后的目标,打下基础。
苏长寻的眼中也露出几分欣赏,“婉儿姑娘蕙质兰心,假以时日,定会有所作为。”
霍潋心说,这正合了他的意,大手一挥,“此事本将军会与夫人说的。”
“那就多谢将军了。”
君郁和宋熙容听女儿并没有什么激进的想法,只是想跟着霍夫人学习,也算是彻底放心了。
未来要做什么,且走且看吧。
吃过饭,苏长寻和君郁交换了一个眼神。
“郁兄,上次你借我那本书,我还有几处晦涩的地方,郁兄可否为我答疑?”
“自然,答疑称不上,互相探讨罢了。”君郁说着,又看了霍将军,“霍将军不妨一起?这村里也不如城中,没什么娱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