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罗 第103节
舒仪抿唇微微一笑,“吴大夫医术高超可比太医,已经为我们家看病超过二十余年,有谁能比的上他?”
舒轩轻轻抬起她放在锦被上被包扎严实的手,眼眸深处透着愁闷,“他说你的手经脉受损,又有旧伤,再也不能像以前那么灵活,也不能抬重物。”
舒仪怔愣,没一会儿又重拾笑容,“这又算什么大事,缝衣有绣娘,搬抬有下人,难道还要我亲自动手不成。”
舒轩将她的手握住,“你从小吃了那么多苦才练成的武艺。”
舒仪柔声道:“已经用在最关键的时候,没有辜负它。那些练一辈子本事,却连施展机会都没有的人才是真正可怜。”
她的姿态洒脱不羁,不留任何可怜可悯的余地。
舒轩直视她的眼睛,心里的难受仿佛也渐渐削减。
舒仪道:“说说吧,京城里这几天一定很不太平吧。”
“有什么新鲜事呢,无非就是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争权夺利罢了。”他口气极为不屑,缓缓的把几天京城权贵的动向说出。
德王世子被祁王带在身边,祁王逢人都要夸奖几句,偏爱的态度让宗亲们相信,他支持的皇位即位人选是德王正统。昆州王将苍龙旗骑兵留在城外,带着亲卫入京,期间还去拜谒德王。于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位护送世子入京的王爷,的确是受到德王密令,并将成为未来世子最大的助力。
安阳君王郑穆受伤回城,闭门静养。京中漫天谣言,都在猜测伤他的人,可谁也没有在明面上提起那场平原上的大战,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摆布一个孩子,比起摆布一个大人容易太多,”舒轩评论道,“在宗亲和权贵,眼里如果让世子成为皇帝,他们能插手的余地更多,正拼命在为世子造势。”
舒仪静静听着没有说话,见他忽然住口,侧过脸来问,“然后呢?”
“声势浩大,”舒轩道,“国无主的状态不能长久,这么长时间没有出事已经是奇迹,宗正府马上就会有决定。他……做不成皇帝了。”
舒仪知道这个他是谁,微微出神,感觉手被轻轻握住,她看向舒轩。
“后悔吗?”他低声问。
舒仪眨了眨眼,“后悔什么?”
舒轩闷声闷气道:“你心里有他。”
“我不能否认,从知事开始,我的心里就只有他,”感觉他握手的力气忽然变大,她微微蹙眉,声音却依旧柔和,“可世上,总有比这份感情更珍贵的东西。我们是长期与朝堂权力接触的人,怎能依靠儿女情长活下去。我不能,他也不能允许。要衡量的东西太多,最终我能选择只有家人。”
舒轩动了动唇。
“你一定在想,家人有什么好,没有父母的保护我们暗地里吃了多少苦。可无论他们存了多少私心,终究还是家人,没有家,就是无根浮萍,无论做什么都没有人与你共享荣耀,也不会有人来抚慰你的伤痛。躲在家族的蒙荫下,即使面对滔天的危险,总能感觉还有依靠,不是自己一个人。小轩,我害怕成为独孤的一个人,回头面对的只是空旷和虚无。”
“这大概就是姓氏的力量,我姓舒,就只能忠于这个姓氏。”
听到这里,舒轩神色复杂,甚至流露出一些痛苦之色,“可你并不是舒家的血脉,我们没有血缘关系。”
舒仪回视他的目光,“小轩。”
他举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虔诚而恳求,“你知道的。”
舒轩眼睛有些发酸,“你也知道,你是我最重要的家人。我能为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丢掉性命,可唯独有一样,不能。”
舒轩将脸埋在她的双手里,半晌没有动弹。
有一个瞬间,舒仪感觉露在包扎外的手指碰到一点水汽,湿湿的,热热的。
令人心酸地想掉眼泪。
第173章
自世子来到京城,局势就恢复了表面平静。
舒仪在家中养伤,时常一睡就是半日,这日醒来,正是黄昏时分,窗外日光西斜,红霞遍染天际。
尉戈突然来访,他站在舒仪房中,没有四处张望,对着窗外红霞欣赏几眼,开口道:“小仪,我想聘你为王妃。”
舒仪吃了一惊,险些忘了言语,眨了眨眼道,“殿下在开玩笑吗?”
尉戈转过身,平静看着她道,“终生大事我怎会拿来开玩笑呢?”
“殿下可问过身边谋臣?”舒仪又问。
尉戈道:“问过。”
舒仪笑了笑,“若是他们同意,殿下以后千万不可重用。”
尉戈轻轻摇头,“为何?”
舒仪长吁一口气道,“蔺涛年迈,殿下将重任交予舒轩,再将后院托付给我,难道不担心未来吗?”
这番说辞与罗子茂袁恪大致相同,尉戈沉默片刻,开口道:“为何连你也这样说,无论从出身,才智,品格,你哪一点不能胜任?舒氏辅佐皇族三代,我也不曾听过任何反叛不忠的行径,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殿下之所以不曾听到,是因为舒氏不曾染指过任何超越谋臣的职位。曾经展、刘两族的故事,殿下一定听过吧。两家在京中占尽风光,他们族中的女子诞下皇子,展阀为废太子祸乱宫廷,刘阀为先帝篡改圣旨。难道他们不曾忠于国家不曾忠于圣上?立场变了心境同样会变。谁说舒阀不会称为另一个展刘呢?”
尉戈听她说完,微微苦笑道:“能对我说出这番话的人,我难道不能相信她吗?”
舒仪笑道:“我信不过自己呀。若我有了孩儿,还能将夫君放在第一位吗?夫君的后院若有其他聪明伶俐的男孩诞生,我能看着他威胁自己孩子的地位而无动于衷吗?这样的问题太多,殿下,我在门阀中长大,见过太过争权夺利的丑陋行径。可那些曾经让我鄙夷的手段作为也深深记在我脑中,我无法承诺自己不成为那样的人。也无法面对未来源源不断的考验保证让自己不改变。”
“撇开那些,难道就没有其他考虑吗?”尉戈幽深的目光落在她的脸上,反问,“我为自己选择妻子,就不能是出于真心喜爱?”
舒仪坦荡回视他,“喜和爱终究是两回事。殿下,若是要保持这种单纯的情感,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让她卷入权力纷争中。”
“舒仪,”尉戈柔声唤她名字,叹息道,“不愿意成为王妃,是因为你已经心有所属,不愿再敞开心扉吧?”
舒仪镇定看着他道,“不,我只是不愿我们的未来变成一场互疑互防的悲剧。”
尉戈久久凝望她,似乎要从她眼底看出些什么,终于,他挪开目光,没有勉强她,“我在昆州王府养了一只漂亮的画眉鸟,有一日打开笼子放飞,它不肯离去。当时就想,这一定是我的诚意和喜爱感动了它。”
舒仪认真听着,忽而展颜一笑,“因为那是只画眉,不是苍鹰啊。”
尉戈点点头,“说的不错。”
等尉戈离开,舒仪揉着有些发胀的太阳穴,低头沉思许久,让丫鬟将舒轩请来。
一进门,舒轩便问,“他来做什么?”
舒仪指着桌上妆奁道:“打开最后一层有把铜钥匙。书房博古架上有个紫檀木匣子,你去拿来。”
舒轩没一会儿就取回来,道:“你伤还没好,折腾这些做什么?”
舒仪动了动手指,阵阵刺痛,只好示意舒轩打开木匣。
里面就放着一张纸笺。
舒轩打开,上面记着:尉戈,昆州阳里人,父不详,母曰高惠,外乡至,已有身,遂产尉戈,血崩而亡,后同乡王媪抚养。年幼好斗,及壮,为昆州王府侍从。乡间有传,貌与王府三子杜若晋似。元狩三年王媪卒,尉戈再不归乡。
乡间熟识其人,里正苗纲、王媪邻人林氏四人,同乡高、周、诸等。
其后一页满满记着认识尉戈的乡人,姓名、家住何处、关系如何等等。
舒轩眉头越皱越紧,脑中电光火石,想起当年在昆州发生那起刺杀案。
舒仪静静等他看完,轻声开口道:“当年只是不想糊里糊涂辅佐一个自己不知道根底的人。”
“可你一直留着,”舒轩道,“你不信他?”
他看字迹,纸笺上的内容还有新添补的,那些认识尉戈的乡人,即使已经离乡,后续动向仍有记录。
显然是有人刻意去调查他们的动向,能做到这点的,只有舒阀的暗卫。
“是人都会改变,与我们初见时相比,他已经变了许多,以后会怎样,谁能知?”舒仪认真看着舒轩道,“他不会将信任永远寄托在属下的人品上,我们也是同样。”
舒轩将纸笺收起,忽然道:“你不打算继续辅佐他了?”
舒仪眉眼弯弯,笑的有些轻松,“他的身边已经没有我的位置。”
舒轩皱了皱眉头,“要说鸟尽弓藏是不是还早了点。”
舒仪噗嗤一声笑出声,“干净利落的离开不是弓藏,是为了让他放心用你这把利剑。王府的那些幕僚不会再容忍一个女人在他们面前指手画脚,何况我还姓舒。”
“没必要理会他们。”舒轩道。
舒仪道,“不仅仅是幕僚之争,也不是一家一姓的事,是天下寒门和门阀之间的争斗。我不愿做急先锋,退下来且看如何发展不是更好,过了这一阵,我就回江陵去养伤,躲躲这阵风头。”
舒轩神色稍黯,面露不舍,嘴动了动,最终还是没有劝,道,“我会安排人护送你回去。”
他为舒仪掖好被角,站起身离开。
舒仪看着他挺直的背脊,忽然觉得有些孤寂,“那张纸,不到生命危机的罐头关头不能用,只能用一次。”
舒轩转过身,瞳仁乌黑而明亮,“我不会让自己落到那样的境地。”
舒仪笑了笑,放下心来。
第174章 (终章)
夜深露重,月垂树梢,京城内灯火俱熄。
夜色笼罩中的安阳郡王府后院游廊点着灯烛,机灵的下人心知府中来了不同寻常的客人。
正在养伤期的郑穆此时坐在东厢房书斋内,灯火映着他脸颊消瘦,面色苍白。
“我已经给了你机会,”坐在下首品茗的祈王抬起头,慨叹道,“你没有把握住。世子顺利进京,就是天意。”
郑穆神色平静,道:“天意,是弱者的借口。没想到在王叔口中能听到这两个字。”
祈王口气悠然,“以往我们所信奉的是’人定胜天’的道理,可活的越长,越觉得世间还有命数的存在,失败的原因会有很多,可以是愚蠢、疏忽,软弱种种,可成功唯有一种,天时地利人和不可或缺,人力有尽时,决定输赢的往往就是琢磨不透的天意啊。”
郑穆笑了笑,“这番话,倒让我想起开国之初高祖的话,无为而治,君道无为……”
“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祈王接口道,“若郑氏子孙都能将高祖的话牢记,何愁国祚不绵长。英宗专好奢靡,多疑成性,皇子纷争不断,这几年来钜州、云州、京畿几经兵乱,国家还能承受几次?”
郑穆沉默不语。
祈王神色肃穆,说完之后拿起茶盅,抿了一口茶,花白的眉毛在茶水中映出,他长叹一声,“我年纪大了,眼看着郑氏三代,眼下第四代。”
“你知道那个孩子是什么性情,以后又会如何?成年后会不会为他的父亲再掀风雨,”郑穆道,“你甚至不知道他能在皇位上平稳坐几年。”
“有你在,有昆州王在,那个孩子在皇位上过什么样的日子,我几乎能猜得出来。”祈王道,“帝王之道,在于平衡,若他能顺利长成,必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吧。”
即使政见有所不同,郑穆对祈王依旧抱有敬意。一个人,若一生只为一个信念而活,并持之以恒不曾迟疑不曾退缩,就足以让人崇敬。祈王终生守护宗室,公心持正,非一般宗亲可比。
郑穆与他对视,祈王老眼浑浊,眼底却像燃着一团幽幽的暗火。
许久之后,郑穆开口道:“我的封号?”
“赵。”
郑穆道:“封地极佳。”
舒轩轻轻抬起她放在锦被上被包扎严实的手,眼眸深处透着愁闷,“他说你的手经脉受损,又有旧伤,再也不能像以前那么灵活,也不能抬重物。”
舒仪怔愣,没一会儿又重拾笑容,“这又算什么大事,缝衣有绣娘,搬抬有下人,难道还要我亲自动手不成。”
舒轩将她的手握住,“你从小吃了那么多苦才练成的武艺。”
舒仪柔声道:“已经用在最关键的时候,没有辜负它。那些练一辈子本事,却连施展机会都没有的人才是真正可怜。”
她的姿态洒脱不羁,不留任何可怜可悯的余地。
舒轩直视她的眼睛,心里的难受仿佛也渐渐削减。
舒仪道:“说说吧,京城里这几天一定很不太平吧。”
“有什么新鲜事呢,无非就是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争权夺利罢了。”他口气极为不屑,缓缓的把几天京城权贵的动向说出。
德王世子被祁王带在身边,祁王逢人都要夸奖几句,偏爱的态度让宗亲们相信,他支持的皇位即位人选是德王正统。昆州王将苍龙旗骑兵留在城外,带着亲卫入京,期间还去拜谒德王。于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位护送世子入京的王爷,的确是受到德王密令,并将成为未来世子最大的助力。
安阳君王郑穆受伤回城,闭门静养。京中漫天谣言,都在猜测伤他的人,可谁也没有在明面上提起那场平原上的大战,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摆布一个孩子,比起摆布一个大人容易太多,”舒轩评论道,“在宗亲和权贵,眼里如果让世子成为皇帝,他们能插手的余地更多,正拼命在为世子造势。”
舒仪静静听着没有说话,见他忽然住口,侧过脸来问,“然后呢?”
“声势浩大,”舒轩道,“国无主的状态不能长久,这么长时间没有出事已经是奇迹,宗正府马上就会有决定。他……做不成皇帝了。”
舒仪知道这个他是谁,微微出神,感觉手被轻轻握住,她看向舒轩。
“后悔吗?”他低声问。
舒仪眨了眨眼,“后悔什么?”
舒轩闷声闷气道:“你心里有他。”
“我不能否认,从知事开始,我的心里就只有他,”感觉他握手的力气忽然变大,她微微蹙眉,声音却依旧柔和,“可世上,总有比这份感情更珍贵的东西。我们是长期与朝堂权力接触的人,怎能依靠儿女情长活下去。我不能,他也不能允许。要衡量的东西太多,最终我能选择只有家人。”
舒轩动了动唇。
“你一定在想,家人有什么好,没有父母的保护我们暗地里吃了多少苦。可无论他们存了多少私心,终究还是家人,没有家,就是无根浮萍,无论做什么都没有人与你共享荣耀,也不会有人来抚慰你的伤痛。躲在家族的蒙荫下,即使面对滔天的危险,总能感觉还有依靠,不是自己一个人。小轩,我害怕成为独孤的一个人,回头面对的只是空旷和虚无。”
“这大概就是姓氏的力量,我姓舒,就只能忠于这个姓氏。”
听到这里,舒轩神色复杂,甚至流露出一些痛苦之色,“可你并不是舒家的血脉,我们没有血缘关系。”
舒仪回视他的目光,“小轩。”
他举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虔诚而恳求,“你知道的。”
舒轩眼睛有些发酸,“你也知道,你是我最重要的家人。我能为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丢掉性命,可唯独有一样,不能。”
舒轩将脸埋在她的双手里,半晌没有动弹。
有一个瞬间,舒仪感觉露在包扎外的手指碰到一点水汽,湿湿的,热热的。
令人心酸地想掉眼泪。
第173章
自世子来到京城,局势就恢复了表面平静。
舒仪在家中养伤,时常一睡就是半日,这日醒来,正是黄昏时分,窗外日光西斜,红霞遍染天际。
尉戈突然来访,他站在舒仪房中,没有四处张望,对着窗外红霞欣赏几眼,开口道:“小仪,我想聘你为王妃。”
舒仪吃了一惊,险些忘了言语,眨了眨眼道,“殿下在开玩笑吗?”
尉戈转过身,平静看着她道,“终生大事我怎会拿来开玩笑呢?”
“殿下可问过身边谋臣?”舒仪又问。
尉戈道:“问过。”
舒仪笑了笑,“若是他们同意,殿下以后千万不可重用。”
尉戈轻轻摇头,“为何?”
舒仪长吁一口气道,“蔺涛年迈,殿下将重任交予舒轩,再将后院托付给我,难道不担心未来吗?”
这番说辞与罗子茂袁恪大致相同,尉戈沉默片刻,开口道:“为何连你也这样说,无论从出身,才智,品格,你哪一点不能胜任?舒氏辅佐皇族三代,我也不曾听过任何反叛不忠的行径,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殿下之所以不曾听到,是因为舒氏不曾染指过任何超越谋臣的职位。曾经展、刘两族的故事,殿下一定听过吧。两家在京中占尽风光,他们族中的女子诞下皇子,展阀为废太子祸乱宫廷,刘阀为先帝篡改圣旨。难道他们不曾忠于国家不曾忠于圣上?立场变了心境同样会变。谁说舒阀不会称为另一个展刘呢?”
尉戈听她说完,微微苦笑道:“能对我说出这番话的人,我难道不能相信她吗?”
舒仪笑道:“我信不过自己呀。若我有了孩儿,还能将夫君放在第一位吗?夫君的后院若有其他聪明伶俐的男孩诞生,我能看着他威胁自己孩子的地位而无动于衷吗?这样的问题太多,殿下,我在门阀中长大,见过太过争权夺利的丑陋行径。可那些曾经让我鄙夷的手段作为也深深记在我脑中,我无法承诺自己不成为那样的人。也无法面对未来源源不断的考验保证让自己不改变。”
“撇开那些,难道就没有其他考虑吗?”尉戈幽深的目光落在她的脸上,反问,“我为自己选择妻子,就不能是出于真心喜爱?”
舒仪坦荡回视他,“喜和爱终究是两回事。殿下,若是要保持这种单纯的情感,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让她卷入权力纷争中。”
“舒仪,”尉戈柔声唤她名字,叹息道,“不愿意成为王妃,是因为你已经心有所属,不愿再敞开心扉吧?”
舒仪镇定看着他道,“不,我只是不愿我们的未来变成一场互疑互防的悲剧。”
尉戈久久凝望她,似乎要从她眼底看出些什么,终于,他挪开目光,没有勉强她,“我在昆州王府养了一只漂亮的画眉鸟,有一日打开笼子放飞,它不肯离去。当时就想,这一定是我的诚意和喜爱感动了它。”
舒仪认真听着,忽而展颜一笑,“因为那是只画眉,不是苍鹰啊。”
尉戈点点头,“说的不错。”
等尉戈离开,舒仪揉着有些发胀的太阳穴,低头沉思许久,让丫鬟将舒轩请来。
一进门,舒轩便问,“他来做什么?”
舒仪指着桌上妆奁道:“打开最后一层有把铜钥匙。书房博古架上有个紫檀木匣子,你去拿来。”
舒轩没一会儿就取回来,道:“你伤还没好,折腾这些做什么?”
舒仪动了动手指,阵阵刺痛,只好示意舒轩打开木匣。
里面就放着一张纸笺。
舒轩打开,上面记着:尉戈,昆州阳里人,父不详,母曰高惠,外乡至,已有身,遂产尉戈,血崩而亡,后同乡王媪抚养。年幼好斗,及壮,为昆州王府侍从。乡间有传,貌与王府三子杜若晋似。元狩三年王媪卒,尉戈再不归乡。
乡间熟识其人,里正苗纲、王媪邻人林氏四人,同乡高、周、诸等。
其后一页满满记着认识尉戈的乡人,姓名、家住何处、关系如何等等。
舒轩眉头越皱越紧,脑中电光火石,想起当年在昆州发生那起刺杀案。
舒仪静静等他看完,轻声开口道:“当年只是不想糊里糊涂辅佐一个自己不知道根底的人。”
“可你一直留着,”舒轩道,“你不信他?”
他看字迹,纸笺上的内容还有新添补的,那些认识尉戈的乡人,即使已经离乡,后续动向仍有记录。
显然是有人刻意去调查他们的动向,能做到这点的,只有舒阀的暗卫。
“是人都会改变,与我们初见时相比,他已经变了许多,以后会怎样,谁能知?”舒仪认真看着舒轩道,“他不会将信任永远寄托在属下的人品上,我们也是同样。”
舒轩将纸笺收起,忽然道:“你不打算继续辅佐他了?”
舒仪眉眼弯弯,笑的有些轻松,“他的身边已经没有我的位置。”
舒轩皱了皱眉头,“要说鸟尽弓藏是不是还早了点。”
舒仪噗嗤一声笑出声,“干净利落的离开不是弓藏,是为了让他放心用你这把利剑。王府的那些幕僚不会再容忍一个女人在他们面前指手画脚,何况我还姓舒。”
“没必要理会他们。”舒轩道。
舒仪道,“不仅仅是幕僚之争,也不是一家一姓的事,是天下寒门和门阀之间的争斗。我不愿做急先锋,退下来且看如何发展不是更好,过了这一阵,我就回江陵去养伤,躲躲这阵风头。”
舒轩神色稍黯,面露不舍,嘴动了动,最终还是没有劝,道,“我会安排人护送你回去。”
他为舒仪掖好被角,站起身离开。
舒仪看着他挺直的背脊,忽然觉得有些孤寂,“那张纸,不到生命危机的罐头关头不能用,只能用一次。”
舒轩转过身,瞳仁乌黑而明亮,“我不会让自己落到那样的境地。”
舒仪笑了笑,放下心来。
第174章 (终章)
夜深露重,月垂树梢,京城内灯火俱熄。
夜色笼罩中的安阳郡王府后院游廊点着灯烛,机灵的下人心知府中来了不同寻常的客人。
正在养伤期的郑穆此时坐在东厢房书斋内,灯火映着他脸颊消瘦,面色苍白。
“我已经给了你机会,”坐在下首品茗的祈王抬起头,慨叹道,“你没有把握住。世子顺利进京,就是天意。”
郑穆神色平静,道:“天意,是弱者的借口。没想到在王叔口中能听到这两个字。”
祈王口气悠然,“以往我们所信奉的是’人定胜天’的道理,可活的越长,越觉得世间还有命数的存在,失败的原因会有很多,可以是愚蠢、疏忽,软弱种种,可成功唯有一种,天时地利人和不可或缺,人力有尽时,决定输赢的往往就是琢磨不透的天意啊。”
郑穆笑了笑,“这番话,倒让我想起开国之初高祖的话,无为而治,君道无为……”
“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祈王接口道,“若郑氏子孙都能将高祖的话牢记,何愁国祚不绵长。英宗专好奢靡,多疑成性,皇子纷争不断,这几年来钜州、云州、京畿几经兵乱,国家还能承受几次?”
郑穆沉默不语。
祈王神色肃穆,说完之后拿起茶盅,抿了一口茶,花白的眉毛在茶水中映出,他长叹一声,“我年纪大了,眼看着郑氏三代,眼下第四代。”
“你知道那个孩子是什么性情,以后又会如何?成年后会不会为他的父亲再掀风雨,”郑穆道,“你甚至不知道他能在皇位上平稳坐几年。”
“有你在,有昆州王在,那个孩子在皇位上过什么样的日子,我几乎能猜得出来。”祈王道,“帝王之道,在于平衡,若他能顺利长成,必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吧。”
即使政见有所不同,郑穆对祈王依旧抱有敬意。一个人,若一生只为一个信念而活,并持之以恒不曾迟疑不曾退缩,就足以让人崇敬。祈王终生守护宗室,公心持正,非一般宗亲可比。
郑穆与他对视,祈王老眼浑浊,眼底却像燃着一团幽幽的暗火。
许久之后,郑穆开口道:“我的封号?”
“赵。”
郑穆道:“封地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