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偏执帝王后,渣女重生悔悟了 第72节
萧衍神色更冷。
“我没忘,忘的人是陛下。
若没有她,就没有今日的我,陛下也不会还有儿子留存世间。
早在五年前,我就已经死了。”
“若非她救了我的命,同我成了亲,我活不到现在。”
或许有些矫情,但孟明姝确确实实叫他重新有了家,给了他团儿,给了他希望。
和孟明姝成亲后,萧衍才感觉重新活过来了。
自母后离世后,他在这世上终于不再是孤家寡人,漂泊无依。
皇帝说不过萧衍。
他说一句,萧衍为了那个狐狸精有一万句在等着他。
好似他这个父亲拦着他们这对苦命鸳鸯,才是罪大恶极。
皇帝也以为,自己这个儿子这么喜欢那女子。
起码会在乎那女子对他的心意。
但没成想,萧衍已经猪油蒙心到了这种地步。
“你可知,你日后是要继承大统的。
作为皇帝,最不能做的就是专宠独宠,否则日后祸害的是整个天下。”
皇帝并非好性子的人,否则他也坐不上这个位置。
只是对着唯一的儿子,他拿出了平生从未有过的耐心。
“你的皇祖父,朕的父亲当年便是如此,专宠贵妃,以至于外戚势力独大,郑家祸国,险些就覆灭了江山。”
萧衍一脸漠然,嘴角勾起嘲讽的笑:
“这就是陛下您对我母亲和外家赶尽杀绝的原因?”
皇帝表情有一瞬间的僵硬,对上萧衍看来的视线难得有些躲闪。
人老了,才开始后悔从前做下的事情。
“是朕对不起你母后。”
沉默许久后,皇帝才终于开口。
“当年朕也是受奸人蒙蔽,这才做下错事,叫朕此生都后悔莫及。”
皇帝叹气,苦口婆心开口:
“正是因为对你母后亏欠,朕才更要弥补你,你的婚事更是要仔细把关。”
“我儿日后是要当名垂千古的明君,朕自然要为你好好挑选一位贤后,与你相配。”
皇帝的想法很简单,萧衍作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值得这世上最好的女子。
那位赵小姐,只有极少一部分出于考虑贵妃的原因。
更多的还是因为赵家的女儿确实不错。
皇帝特地考察过,是个能容人的性子,贤惠大方。
萧衍日后后宫三千,妻子最重要的便是贤良大度。
那赵家小姐再合适不过。
萧衍神色冷漠梳理:“陛下不必说这些,我的妻子只会是孟明姝。”
“至于你担心的祸害天下,只有无能的君主才会担心。
我不是先祖,孟明姝也不会是昔日的郑贵妃。”
其实就算孟明姝是,萧衍也不在乎。
孟明姝若真想要皇位,给她也无事。
他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
但后面这些话,萧衍不会叫皇帝知晓。
皇帝见萧衍冥顽不灵,颇为头疼。
萧衍对孟明姝情意越深,皇帝看孟明姝就越是不满。
“不说这些了,说到最开始朕的提议上。”
皇帝故意开口:
“说到底,你还是不敢赌。”
“你自己心里也有数,这个女子只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只怕稍微一试,她就要弃你而去。”
见萧衍还要说话,皇帝直接开口:
“你不必说了,朕要做的事情谁也拦不了。”
“你若想拦朕,也要等你日后做了皇帝再说,这天下只要一日是朕的,那所有人都不能忤逆朕。”
“朕只问你,你是否还想孟明姝做你的正妻,若是,你便只能接受这个赌约。”
“若你不同意,那朕就当你默认她是你的侍妾了,朕立刻给她侍妾的名分。”
果然拿捏萧衍,还是要用那个女子。
皇帝笑了笑,心情很好,对身边的太监吩咐:“把那女子带过来,朕的乖孙先送去太后处。”
皇帝有信心,叫萧衍彻底看清那个女子是什么货色。
她能抛弃萧衍一次,就有无数次。
“衍儿,看着吧,这赌局你要输了。”
“你是朕唯一的儿子,朕绝不会害你,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你好。”
第60章 唯一的独苗儿子,心疙瘩……
————
孟明姝接到进宫的旨意,心中略微紧张了片刻。
毕竟她要面对的是九五之尊,是能决定她性命的人。
前世她再风光,那也只是前世。
如今的现实是,萧衍还没当上皇帝,她也不是皇后。
但很快孟明姝便镇定了下来。
只要皇帝还在乎萧衍这个儿子,就不会真的对她做些什么。
“姝儿……”
林老夫人听到通传,心也提了起来。
“记住外祖母的话,人这一辈子很长,眼前一时的输赢并不重要。”
“只要殿下喜欢你,只要你们有孩子,你这辈子都差不到哪里去,保住性命才是最要紧的。”
他们林家几辈子都从未出过能做后妃的贵人。
如今好不容易有个孟明姝,别说当不了太子妃,当个最低等的奉仪也是好的。
只要是后妃,生下的儿子便的尊贵的皇子,日后就有继承大统的可能。
当今陛下的生母,就只是个宫女。
孟明姝握了握老夫人的手:
“外祖母您回去吧,告诉母亲和姐姐们,不必为我担心。”
“好。”
吴氏连忙在旁边附和:
“娘娘您放心,明玉她们的起居,臣妇每日都亲自盯着,小心侍奉,一切都是最好的。”
“臣妇一定会好好照顾她们,叫您无忧。”
孟明姝点头。
从崇州府回京城这一路上,吴氏在内的几位舅母不敢靠近她。
毕竟萧衍跟她形影不离。
她们讨好不了她,便将浑身解数都使在了母亲和长姐她们身上。
恨不得将人供起来。
————
“公公,敢问……”
孟明姝还未说话,这太监便冷下脸。
“不该问的别问!”
从陛下处的太监来传唤起,孟明姝就察觉到不善。
她给银子,这太监也面容肃冷,既不收她的东西,也一句话都不说。
此刻对她的态度,更是叫孟明姝心中不安多了几分。
这种不安在来到宣政殿时达到了顶点。
宣政殿外全是未来得及洗刷干净的血迹。
尽管宫人们已经在打扫,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
孟明姝用余光观察那些出入殿内的宫人的脸色。
“我没忘,忘的人是陛下。
若没有她,就没有今日的我,陛下也不会还有儿子留存世间。
早在五年前,我就已经死了。”
“若非她救了我的命,同我成了亲,我活不到现在。”
或许有些矫情,但孟明姝确确实实叫他重新有了家,给了他团儿,给了他希望。
和孟明姝成亲后,萧衍才感觉重新活过来了。
自母后离世后,他在这世上终于不再是孤家寡人,漂泊无依。
皇帝说不过萧衍。
他说一句,萧衍为了那个狐狸精有一万句在等着他。
好似他这个父亲拦着他们这对苦命鸳鸯,才是罪大恶极。
皇帝也以为,自己这个儿子这么喜欢那女子。
起码会在乎那女子对他的心意。
但没成想,萧衍已经猪油蒙心到了这种地步。
“你可知,你日后是要继承大统的。
作为皇帝,最不能做的就是专宠独宠,否则日后祸害的是整个天下。”
皇帝并非好性子的人,否则他也坐不上这个位置。
只是对着唯一的儿子,他拿出了平生从未有过的耐心。
“你的皇祖父,朕的父亲当年便是如此,专宠贵妃,以至于外戚势力独大,郑家祸国,险些就覆灭了江山。”
萧衍一脸漠然,嘴角勾起嘲讽的笑:
“这就是陛下您对我母亲和外家赶尽杀绝的原因?”
皇帝表情有一瞬间的僵硬,对上萧衍看来的视线难得有些躲闪。
人老了,才开始后悔从前做下的事情。
“是朕对不起你母后。”
沉默许久后,皇帝才终于开口。
“当年朕也是受奸人蒙蔽,这才做下错事,叫朕此生都后悔莫及。”
皇帝叹气,苦口婆心开口:
“正是因为对你母后亏欠,朕才更要弥补你,你的婚事更是要仔细把关。”
“我儿日后是要当名垂千古的明君,朕自然要为你好好挑选一位贤后,与你相配。”
皇帝的想法很简单,萧衍作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值得这世上最好的女子。
那位赵小姐,只有极少一部分出于考虑贵妃的原因。
更多的还是因为赵家的女儿确实不错。
皇帝特地考察过,是个能容人的性子,贤惠大方。
萧衍日后后宫三千,妻子最重要的便是贤良大度。
那赵家小姐再合适不过。
萧衍神色冷漠梳理:“陛下不必说这些,我的妻子只会是孟明姝。”
“至于你担心的祸害天下,只有无能的君主才会担心。
我不是先祖,孟明姝也不会是昔日的郑贵妃。”
其实就算孟明姝是,萧衍也不在乎。
孟明姝若真想要皇位,给她也无事。
他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
但后面这些话,萧衍不会叫皇帝知晓。
皇帝见萧衍冥顽不灵,颇为头疼。
萧衍对孟明姝情意越深,皇帝看孟明姝就越是不满。
“不说这些了,说到最开始朕的提议上。”
皇帝故意开口:
“说到底,你还是不敢赌。”
“你自己心里也有数,这个女子只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只怕稍微一试,她就要弃你而去。”
见萧衍还要说话,皇帝直接开口:
“你不必说了,朕要做的事情谁也拦不了。”
“你若想拦朕,也要等你日后做了皇帝再说,这天下只要一日是朕的,那所有人都不能忤逆朕。”
“朕只问你,你是否还想孟明姝做你的正妻,若是,你便只能接受这个赌约。”
“若你不同意,那朕就当你默认她是你的侍妾了,朕立刻给她侍妾的名分。”
果然拿捏萧衍,还是要用那个女子。
皇帝笑了笑,心情很好,对身边的太监吩咐:“把那女子带过来,朕的乖孙先送去太后处。”
皇帝有信心,叫萧衍彻底看清那个女子是什么货色。
她能抛弃萧衍一次,就有无数次。
“衍儿,看着吧,这赌局你要输了。”
“你是朕唯一的儿子,朕绝不会害你,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你好。”
第60章 唯一的独苗儿子,心疙瘩……
————
孟明姝接到进宫的旨意,心中略微紧张了片刻。
毕竟她要面对的是九五之尊,是能决定她性命的人。
前世她再风光,那也只是前世。
如今的现实是,萧衍还没当上皇帝,她也不是皇后。
但很快孟明姝便镇定了下来。
只要皇帝还在乎萧衍这个儿子,就不会真的对她做些什么。
“姝儿……”
林老夫人听到通传,心也提了起来。
“记住外祖母的话,人这一辈子很长,眼前一时的输赢并不重要。”
“只要殿下喜欢你,只要你们有孩子,你这辈子都差不到哪里去,保住性命才是最要紧的。”
他们林家几辈子都从未出过能做后妃的贵人。
如今好不容易有个孟明姝,别说当不了太子妃,当个最低等的奉仪也是好的。
只要是后妃,生下的儿子便的尊贵的皇子,日后就有继承大统的可能。
当今陛下的生母,就只是个宫女。
孟明姝握了握老夫人的手:
“外祖母您回去吧,告诉母亲和姐姐们,不必为我担心。”
“好。”
吴氏连忙在旁边附和:
“娘娘您放心,明玉她们的起居,臣妇每日都亲自盯着,小心侍奉,一切都是最好的。”
“臣妇一定会好好照顾她们,叫您无忧。”
孟明姝点头。
从崇州府回京城这一路上,吴氏在内的几位舅母不敢靠近她。
毕竟萧衍跟她形影不离。
她们讨好不了她,便将浑身解数都使在了母亲和长姐她们身上。
恨不得将人供起来。
————
“公公,敢问……”
孟明姝还未说话,这太监便冷下脸。
“不该问的别问!”
从陛下处的太监来传唤起,孟明姝就察觉到不善。
她给银子,这太监也面容肃冷,既不收她的东西,也一句话都不说。
此刻对她的态度,更是叫孟明姝心中不安多了几分。
这种不安在来到宣政殿时达到了顶点。
宣政殿外全是未来得及洗刷干净的血迹。
尽管宫人们已经在打扫,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
孟明姝用余光观察那些出入殿内的宫人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