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偏执帝王后,渣女重生悔悟了 第46节
“如今我的两个孙儿也跟着老夫一起行医。”
贵人身边定带了随行医者。
要么是随行医者也受伤了,要么就是所需人手不够。
王大夫猜测应该是后一种。
可就算只是打下手,这也是天大的好事。
事后应会有赏赐暂且不提,在县令这里留个好印象,于日后医馆发展也有益处。
“等着吧,若你所言非虚,自是有你的机缘。”
王大夫连忙跪下点头,明白这是过了第一关了。
之后便是会去查他家的底细。
孟明姝在旁边听着。
心道这王大夫是个聪明人。
眼下萧衍刚遇刺,所以挑选医者上,医术重要,但身家清白更重要。
这位王大夫并未说自己医术如何如何,反而跟县令强调,在随县扎根多久。
四十余年随县行医,家中还有亲眷,会是刺客同伙的风险极小。
换孟明姝是县令,也会选这样的民间大夫。
之后县令又去问了两人才离开这牢狱。
王大夫靠在墙角,再次和孟明姝聊了起来。
孟明姝也有意和王大夫交谈。
萧衍身边的人并没有见过她和团儿。
能辨别她们母女的只有萧衍。
孟明姝并不知道萧衍如今情况如何。
所以像王大夫这种能接触到萧衍的人就尤为重要了。
若是县令那里没有结果,王大夫这里说不定是个突破口。
而且这位王大夫明显是个胆子大的。
“姑娘,你刚才说的话可是真的,你当真和那贵人有关系?”
“你如何会流落在随县这里?”
王大夫明显好奇。
孟明姝开口:
“并不是流落,我就是崇州府的人。”
孟明姝讲了她和萧衍的事情,省略了很多。
只说他们意外分开。
不出孟明姝所料,王大夫听完后明显有些意动。
有野心的人不会放过任何机会,哪怕会承担一些风险。
“孟姑娘,你身上可有什么信物,若是有,老夫若能得以接近贵人,可以帮帮姑娘。”
孟明姝点头,她等的就是这句话。
“您不怕我说的是假话吗?”
孟明姝试探问。
王大夫摇头:“若是传话,老夫自是不敢,毕竟恐怕县令都不敢为您传话。”
处在县令这个位置,不犯错就是最好的。
“但若只是带上信物,与老夫便不会有什么风险。”
若孟明姝所言是真,贵人自是能辨认出来。
作为中间出力的人,他的功劳只会更大,往后能去京城也说不定。
若孟明姝所言为假,贵人自然也不会注意到。
他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孟明姝笑了笑,这王大夫确实是个脑子很清楚的人。
孟明姝从团儿脖颈处取下龙纹玉佩。
“这是昔日我们成亲时,他送我的,王大夫可戴在腰间显眼处。”
王大夫接过东西,看了又看,心中惊了几分。
他并不识货,也不怎么懂玉。
但这玉佩握在手中,他还是能一眼看出价值不菲。
对孟明姝的话也更信了几分。
“姑娘,县令刚才或许听见了姑娘的话,会去核实。
但若是那边未能帮上姑娘,姑娘可要老夫帮忙将你和孩子赎出去?”
这老大夫之前就说过,要想从这牢狱之中出去,需要家人来交赎金。
“好,麻烦了。”
说完孟明姝便将从身上拿出银票递给王大夫。
王大夫摇头推拒。
“您拿着吧。”
王大夫推了两次后,还是将银票收下了。
“姑娘的那些护卫?”
孟明姝:“不方便吗?”
王大夫点头:
“人太多,衙役不会放人。”
孟明姝点头:“好。”
那便等她出去,再来想法子赎这些护卫。
虽然孟明姝心中明白,昨日不该来随县的。
但眼下事情发生了,她也不会再去多想。
如今进了牢狱,但好歹已经有了进展。
只要王大夫能去萧衍身边,萧衍便一定能认出玉佩,也不算走弯路。
————
“那些大夫的底细,你们派人详细核实。
若是没问题,便将他们从牢中放出,带去贵人处。”
县令说完,又想到今日在牢中看到的女子。
那女子虽身处牢狱,但依然能看出样貌出众,气质也和寻常百姓不同。
想到这些,曾县令便再次起身,决定去求见殿下身边的人。
“小公公,刘公公可在?”
“刘公公眼下没空闲。”
“那殿下身边的李大人呢?”
“殿下遇刺,又中了箭,我们底下的这些人,人人自危,谁能有空闲?”
“曾大人有事便说吧?”
小太监这副态度,曾县令却不敢生气。
谁叫人家在东宫当差,还有刘总管这样的干爹。
他虽是县令,但这辈子升官无望。
“是今日有人说是殿下故交……”
曾县令话还未说完,小太监便直接打断:
“曾大人,您可知眼下是什么时候,这种话您竟然都敢传过来。”
“什么故交,只怕是刺客,关押审问就是。”
小太监并不知太子此行目的。
只以为是来微服私访。
曾县令连连点头,随后退下。
回了住处,属下小心翼翼问:
“可要派人将那女子严刑拷打?”
曾县令摇头:
“罢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真出了刺客,于我反而是麻烦事,我已这般年岁,升官无望了。”
“能活几年也未可知,坐稳县令的位置便好。”
“那些大夫查的如何了?”
“皆是身家清白,并无问题。”
“可确定?”
贵人身边定带了随行医者。
要么是随行医者也受伤了,要么就是所需人手不够。
王大夫猜测应该是后一种。
可就算只是打下手,这也是天大的好事。
事后应会有赏赐暂且不提,在县令这里留个好印象,于日后医馆发展也有益处。
“等着吧,若你所言非虚,自是有你的机缘。”
王大夫连忙跪下点头,明白这是过了第一关了。
之后便是会去查他家的底细。
孟明姝在旁边听着。
心道这王大夫是个聪明人。
眼下萧衍刚遇刺,所以挑选医者上,医术重要,但身家清白更重要。
这位王大夫并未说自己医术如何如何,反而跟县令强调,在随县扎根多久。
四十余年随县行医,家中还有亲眷,会是刺客同伙的风险极小。
换孟明姝是县令,也会选这样的民间大夫。
之后县令又去问了两人才离开这牢狱。
王大夫靠在墙角,再次和孟明姝聊了起来。
孟明姝也有意和王大夫交谈。
萧衍身边的人并没有见过她和团儿。
能辨别她们母女的只有萧衍。
孟明姝并不知道萧衍如今情况如何。
所以像王大夫这种能接触到萧衍的人就尤为重要了。
若是县令那里没有结果,王大夫这里说不定是个突破口。
而且这位王大夫明显是个胆子大的。
“姑娘,你刚才说的话可是真的,你当真和那贵人有关系?”
“你如何会流落在随县这里?”
王大夫明显好奇。
孟明姝开口:
“并不是流落,我就是崇州府的人。”
孟明姝讲了她和萧衍的事情,省略了很多。
只说他们意外分开。
不出孟明姝所料,王大夫听完后明显有些意动。
有野心的人不会放过任何机会,哪怕会承担一些风险。
“孟姑娘,你身上可有什么信物,若是有,老夫若能得以接近贵人,可以帮帮姑娘。”
孟明姝点头,她等的就是这句话。
“您不怕我说的是假话吗?”
孟明姝试探问。
王大夫摇头:“若是传话,老夫自是不敢,毕竟恐怕县令都不敢为您传话。”
处在县令这个位置,不犯错就是最好的。
“但若只是带上信物,与老夫便不会有什么风险。”
若孟明姝所言是真,贵人自是能辨认出来。
作为中间出力的人,他的功劳只会更大,往后能去京城也说不定。
若孟明姝所言为假,贵人自然也不会注意到。
他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孟明姝笑了笑,这王大夫确实是个脑子很清楚的人。
孟明姝从团儿脖颈处取下龙纹玉佩。
“这是昔日我们成亲时,他送我的,王大夫可戴在腰间显眼处。”
王大夫接过东西,看了又看,心中惊了几分。
他并不识货,也不怎么懂玉。
但这玉佩握在手中,他还是能一眼看出价值不菲。
对孟明姝的话也更信了几分。
“姑娘,县令刚才或许听见了姑娘的话,会去核实。
但若是那边未能帮上姑娘,姑娘可要老夫帮忙将你和孩子赎出去?”
这老大夫之前就说过,要想从这牢狱之中出去,需要家人来交赎金。
“好,麻烦了。”
说完孟明姝便将从身上拿出银票递给王大夫。
王大夫摇头推拒。
“您拿着吧。”
王大夫推了两次后,还是将银票收下了。
“姑娘的那些护卫?”
孟明姝:“不方便吗?”
王大夫点头:
“人太多,衙役不会放人。”
孟明姝点头:“好。”
那便等她出去,再来想法子赎这些护卫。
虽然孟明姝心中明白,昨日不该来随县的。
但眼下事情发生了,她也不会再去多想。
如今进了牢狱,但好歹已经有了进展。
只要王大夫能去萧衍身边,萧衍便一定能认出玉佩,也不算走弯路。
————
“那些大夫的底细,你们派人详细核实。
若是没问题,便将他们从牢中放出,带去贵人处。”
县令说完,又想到今日在牢中看到的女子。
那女子虽身处牢狱,但依然能看出样貌出众,气质也和寻常百姓不同。
想到这些,曾县令便再次起身,决定去求见殿下身边的人。
“小公公,刘公公可在?”
“刘公公眼下没空闲。”
“那殿下身边的李大人呢?”
“殿下遇刺,又中了箭,我们底下的这些人,人人自危,谁能有空闲?”
“曾大人有事便说吧?”
小太监这副态度,曾县令却不敢生气。
谁叫人家在东宫当差,还有刘总管这样的干爹。
他虽是县令,但这辈子升官无望。
“是今日有人说是殿下故交……”
曾县令话还未说完,小太监便直接打断:
“曾大人,您可知眼下是什么时候,这种话您竟然都敢传过来。”
“什么故交,只怕是刺客,关押审问就是。”
小太监并不知太子此行目的。
只以为是来微服私访。
曾县令连连点头,随后退下。
回了住处,属下小心翼翼问:
“可要派人将那女子严刑拷打?”
曾县令摇头:
“罢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真出了刺客,于我反而是麻烦事,我已这般年岁,升官无望了。”
“能活几年也未可知,坐稳县令的位置便好。”
“那些大夫查的如何了?”
“皆是身家清白,并无问题。”
“可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