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 第132节
抵达日岛后开始《葡萄》拍摄工作的方可以并不知道,等第一批观众看完《破晓》的反馈和首映式的相关视频通稿发布,网络上比《破晓》本身更先火起来的,是这样的梗:
“沈城导演就电影《破晓》发表评论…”
“幸亏不是他拍《破晓》,我不太需要他来特意照顾我的理解能力。”
“所以他就是考虑到大众理解水平,让嬴政‘不愿做一个不知亲父的畜生’是吧。”
“就是这个人,当年拍霍去病的时候还说不认可小霍这种出道即天才的存在,非要把小霍改编成同甘共苦从底层爬起。应该禁止这种人染指历史剧。”
“啊我知道这个人,他对历史剧所做的,就像我们尊敬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马歇尔正在对第三世界做的一样!”——改编自《破晓》台词。[1]
该梗又很快出现了多种衍生,比如:
“沈城导演……”
“我知道这个人,他对《秦颂》所做的,就和当年胡亥对秦朝所做的一样!”
甚至迅速扩大化:
“xx著名导演曾翻拍过……”
“我知道这个人,她/他对曹雪芹/罗贯中所做的事,就和当年德国对波兰所做的一样!”
……
对此,方可以在听说后也只能感慨一句:
这大概也算是拨乱反正吧。
而方可以的采访片段也没有被错过。
随着《破晓》票房和口碑的节节升高,两人当时对《破晓》的评价画面被不断拿出来调侃。
甚至有好事者故意拼接了两人的采访,非常坏心眼地故意截取方可以偷吃小饼干吃得眼睛亮晶晶的画面;
而沈城则选取其站在大银幕前,拿着话筒高谈阔论的样子,甚至还给他手中p了张长可及地的稿纸。
配字:吃到仙草的你,和毫无品味夸夸其谈的对家。
5g冲浪少女郑书秋第一时间把这个表情包分享给当事人,此时,该表情包的配字已经变成:
“上班摸鱼的你,和长篇大论的领导”
方可以:“我没有在摸鱼。”
郑书秋:“?不打自招?”
方可以:。
大意了。
不过方可以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张截图上自己尚算品貌端正,因为去参加首映式穿戴整齐,精神良好,尤其旁边有一把年纪开始遵守地心引力的沈城对比,形象不至坍台。
于是很快接受了这件事。
就是不知道沈城有没有事。
*
“方导,b组那边柯导又和以撒吵起来啦!”一个当地场务掀开监控室的帘子道。
“来了。”方可以迅速起身,“对了,柯莱特姓贝尔罗斯,不姓柯。”
“斯密马赛!贝导!”
“就不能直接叫柯莱特(colette)吗?”
“柯、柯蕾托?…斯密马赛方君!”
“……”方可以熟练地躲过对方一鞠躬,“也行吧。”
方可以让摄影陆哥先继续把这一条拍完,等自己回来再看。自己则迅速赶去b组片场。
对柯莱特的叫法这事儿,其实方可以已经纠正过几回,但效果只能说如有。
日岛这里的本地人不知为何,有一部分人熟练掌握多国语言;另一部分人则除了本地方言外,第二母语汉语说得麻麻赖赖,他国语言水平更是鬼斧神工。考虑到本地高考中不包含外语,似乎也情有可原。
于是短短时间,柯莱特在此地荣获雅号“柯导”[2]。
原本倒也没什么,只是每次听到这一声,方可以总莫名有种颈后发凉的感觉,下意识就觉得自己很需要一份“健康保险”,为此,方可以甚至不太敢启用升级版牛马buff。
可惜系统虽然诈尸,但已经好久不发新的支线任务给她,而总觉得在没有“健康保险”的情况下一旦启动敬业光环,就会发生一些糟糕的事情。
出于一种本能的警惕感,方可以在拍摄《葡萄》的过程中甚至主动关心起了员工们的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
沈云只觉得她是不是病情又加重了,从自闭往思维奔逸和焦虑方向发展。
*
作者有话要说:
[1]改来改去只能改成这样啦。
《to be or not to be》中的经典原台词:“他对莎士比亚所做的,就是我们正在对波兰做的!”
what he did to shakespear, we are now doing to poland.
另一句“heil hitler!""heil myself!"的梗改成中文就没味道了,能力有限啦。
[2]1999年末的时候柯导还没有进化成柯导,查了下当时应该还没到150集,但是。
第111章 a级导演
此刻的b组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为了节约租期、加快拍摄效率, 《葡萄》的剧组按照主要拍摄地点分成ab两组。b组正在方可以所在的a组转过去半条街棚拍。
方可以日常拍摄比较重要的主线剧情,空下来的人员场地则由柯莱特掌镜,负责一些相对较为明确的镜头, 方可以每日和她check通告单和拍摄思路。
作为一位能独立运作电影项目的青年导演,别看柯莱特外表看起来是个只会抠手手、打游戏,放置在沙发上能自己玩一整天的傻乐青年,到了自己主场也是颇有主见,甚至颇有些神经质的霸道。
其实原本考虑到蓝婕可能会有的情绪障碍,方可以是打算蓝婕的相关镜头自己和柯莱特一半一半。但组建剧组时相处了一段,蓝婕迅速被靳茜、郑书秋她们同化成麻将搭子和手游亲友,并自然而然地把方可以当成了姐妹。
并表示:“方导虽然和我见过那些(搔首弄姿的)gay不太一样,但是也很可爱。”
方导:。
于是撇除掉蓝婕这方面的因素, 方可以观察到柯莱特的镜头往往会出现一些近乎魔性的视角, 能利用镜头的畸变、光影等, 捕捉到演员自己都未曾察觉到的细微变化。
这或许与她时常沉浸于自我心流世界有关。
实际上,柯莱特扑惨了的作品中同样有此特点,只是有些过度意识流。
所以方可以就很喜欢安排她来拍摄男男组的镜头。
此刻柯莱特就在逐渐激动的情绪中不断重复着自己的要求,语速飞快, 不断loop地强调着什么,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汉日不(列颠)墨(洛文)四语混杂, 一个人吵出了一派生机盎然。
另一头的以撒顶着一张超绝混血种的脸,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日岛人。他满脸烦躁,正欲伸手挠头,旁边造型师连忙尖声惊叫,上前控制住两只蠢蠢欲动的手。
以撒的姐姐亚莉也在一边, 嘴里面正在飞快地说着什么, 看肢体动作像是在数落以撒。
方可以过来时, 正见他双手被缚,字正腔圆地冲柯莱特喊道:
“拽什么洋文儿我听不懂,你说汉语!”
方可以:。
这小孩儿甚至还带点北方口音。
方导先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在两位当事人从鸡同鸭讲发展到于物理上打成一片前,指挥在场工作人员将双方控制住,再找了个第三方了解事情经过。
十分钟后,方可以大概明白了事情经过。
总的来说还是语言混杂导致的沟通问题。柯莱特带的b组今天原本正在拍男三正彦在酒吧对阿兰一见钟情、想和阿兰约会的戏,但以撒始终达不到柯莱特想要的效果。柯莱特的沟通语言有限,以撒又没有表演经历,一来二去,两边就争论了起来。
见到方可以,刚刚还气势汹汹、针锋相对的柯莱特和以撒顿时都像见到鸡妈妈的小鸡,可怜巴巴地望过来,要求清汤大老爷做主。
方青天先各自安抚住两边情绪,再去监视器那儿看了遍被柯莱特否了的几条,拉过柯莱特交流了两句,最后招呼以撒过来。
过来的不只有以撒,还有陪以撒来片场的姐姐亚莉。
面对方可以的以撒像是冷静过了,又像是刚在哪儿挨了顿骂,颇有些灰头土脸,上来先鞠了个躬:
“很抱歉方导,我不该跟柯导吵架。”
木谷亚莉也在旁边跟着鞠躬道歉,连连表示小孩子不懂事,不会说话。
“没事…先说这场戏吧,这里柯莱特的意思是让你表现得高兴、投入,你不能理解是吗?”
方可以无奈道。
“对,”以撒老实点头。
“哪里不能理解?”
“整个。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能…”以撒有点不好意思道,“他不是喜欢保罗吗,为什么又能高高兴兴地接受正彦君的示好,甚至还这么…亲密。”
方可以观察了一下他的脸色,忽然问道:“以撒,你是如何认知保罗与阿兰的关系的?虽然我们在开剧本围读会的时候已经探讨过一些,但是似乎看起来你还对着有一些疑惑是吗?”
以撒点点头,又想伸手去挠脑袋,但又克制住:“我觉得这样的阿兰有点羞耻…不怎么守、遵守道德。”
“道德吗?保罗是有妻子的人呐,他也从未掩饰过这一点,你觉得阿兰和他的感情中涉及到道德吗?”方可以顿了顿,道,
“你刚刚是想说阿兰不守妇道是吗?”
“……”以撒有些别扭地低下头。
显然,方可以组织出的语言让以撒大脑逻辑打架。
“所以你其实认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与保罗的感情中是一个女性化的角色。”
以撒想了想:“我没有明确这样想过,不过这么说来,确实是的。小说里经常写阿兰像少女一样可爱,像女人一样依赖着保罗。”
“是的,这是作家审美与官能描述的手法,”
方可以说了下自己的理解,
“但是阿兰毕竟是男孩子,你也是男孩子。你是异性恋是吗?好,想象一下你在校园中已经有了一位女朋友,这时有另一位仪表堂堂、漂亮可爱的女孩子对你表达好感,你是否会觉得高兴?”
“唉?”以撒震撼,“那这样说来,阿兰相当于把保罗和正彦当作了女人?”
“…”方可以沉默了一下,难得追忆了一秒不知在哪儿拍戏的金云乐。
“沈城导演就电影《破晓》发表评论…”
“幸亏不是他拍《破晓》,我不太需要他来特意照顾我的理解能力。”
“所以他就是考虑到大众理解水平,让嬴政‘不愿做一个不知亲父的畜生’是吧。”
“就是这个人,当年拍霍去病的时候还说不认可小霍这种出道即天才的存在,非要把小霍改编成同甘共苦从底层爬起。应该禁止这种人染指历史剧。”
“啊我知道这个人,他对历史剧所做的,就像我们尊敬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马歇尔正在对第三世界做的一样!”——改编自《破晓》台词。[1]
该梗又很快出现了多种衍生,比如:
“沈城导演……”
“我知道这个人,他对《秦颂》所做的,就和当年胡亥对秦朝所做的一样!”
甚至迅速扩大化:
“xx著名导演曾翻拍过……”
“我知道这个人,她/他对曹雪芹/罗贯中所做的事,就和当年德国对波兰所做的一样!”
……
对此,方可以在听说后也只能感慨一句:
这大概也算是拨乱反正吧。
而方可以的采访片段也没有被错过。
随着《破晓》票房和口碑的节节升高,两人当时对《破晓》的评价画面被不断拿出来调侃。
甚至有好事者故意拼接了两人的采访,非常坏心眼地故意截取方可以偷吃小饼干吃得眼睛亮晶晶的画面;
而沈城则选取其站在大银幕前,拿着话筒高谈阔论的样子,甚至还给他手中p了张长可及地的稿纸。
配字:吃到仙草的你,和毫无品味夸夸其谈的对家。
5g冲浪少女郑书秋第一时间把这个表情包分享给当事人,此时,该表情包的配字已经变成:
“上班摸鱼的你,和长篇大论的领导”
方可以:“我没有在摸鱼。”
郑书秋:“?不打自招?”
方可以:。
大意了。
不过方可以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张截图上自己尚算品貌端正,因为去参加首映式穿戴整齐,精神良好,尤其旁边有一把年纪开始遵守地心引力的沈城对比,形象不至坍台。
于是很快接受了这件事。
就是不知道沈城有没有事。
*
“方导,b组那边柯导又和以撒吵起来啦!”一个当地场务掀开监控室的帘子道。
“来了。”方可以迅速起身,“对了,柯莱特姓贝尔罗斯,不姓柯。”
“斯密马赛!贝导!”
“就不能直接叫柯莱特(colette)吗?”
“柯、柯蕾托?…斯密马赛方君!”
“……”方可以熟练地躲过对方一鞠躬,“也行吧。”
方可以让摄影陆哥先继续把这一条拍完,等自己回来再看。自己则迅速赶去b组片场。
对柯莱特的叫法这事儿,其实方可以已经纠正过几回,但效果只能说如有。
日岛这里的本地人不知为何,有一部分人熟练掌握多国语言;另一部分人则除了本地方言外,第二母语汉语说得麻麻赖赖,他国语言水平更是鬼斧神工。考虑到本地高考中不包含外语,似乎也情有可原。
于是短短时间,柯莱特在此地荣获雅号“柯导”[2]。
原本倒也没什么,只是每次听到这一声,方可以总莫名有种颈后发凉的感觉,下意识就觉得自己很需要一份“健康保险”,为此,方可以甚至不太敢启用升级版牛马buff。
可惜系统虽然诈尸,但已经好久不发新的支线任务给她,而总觉得在没有“健康保险”的情况下一旦启动敬业光环,就会发生一些糟糕的事情。
出于一种本能的警惕感,方可以在拍摄《葡萄》的过程中甚至主动关心起了员工们的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
沈云只觉得她是不是病情又加重了,从自闭往思维奔逸和焦虑方向发展。
*
作者有话要说:
[1]改来改去只能改成这样啦。
《to be or not to be》中的经典原台词:“他对莎士比亚所做的,就是我们正在对波兰做的!”
what he did to shakespear, we are now doing to poland.
另一句“heil hitler!""heil myself!"的梗改成中文就没味道了,能力有限啦。
[2]1999年末的时候柯导还没有进化成柯导,查了下当时应该还没到150集,但是。
第111章 a级导演
此刻的b组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为了节约租期、加快拍摄效率, 《葡萄》的剧组按照主要拍摄地点分成ab两组。b组正在方可以所在的a组转过去半条街棚拍。
方可以日常拍摄比较重要的主线剧情,空下来的人员场地则由柯莱特掌镜,负责一些相对较为明确的镜头, 方可以每日和她check通告单和拍摄思路。
作为一位能独立运作电影项目的青年导演,别看柯莱特外表看起来是个只会抠手手、打游戏,放置在沙发上能自己玩一整天的傻乐青年,到了自己主场也是颇有主见,甚至颇有些神经质的霸道。
其实原本考虑到蓝婕可能会有的情绪障碍,方可以是打算蓝婕的相关镜头自己和柯莱特一半一半。但组建剧组时相处了一段,蓝婕迅速被靳茜、郑书秋她们同化成麻将搭子和手游亲友,并自然而然地把方可以当成了姐妹。
并表示:“方导虽然和我见过那些(搔首弄姿的)gay不太一样,但是也很可爱。”
方导:。
于是撇除掉蓝婕这方面的因素, 方可以观察到柯莱特的镜头往往会出现一些近乎魔性的视角, 能利用镜头的畸变、光影等, 捕捉到演员自己都未曾察觉到的细微变化。
这或许与她时常沉浸于自我心流世界有关。
实际上,柯莱特扑惨了的作品中同样有此特点,只是有些过度意识流。
所以方可以就很喜欢安排她来拍摄男男组的镜头。
此刻柯莱特就在逐渐激动的情绪中不断重复着自己的要求,语速飞快, 不断loop地强调着什么,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汉日不(列颠)墨(洛文)四语混杂, 一个人吵出了一派生机盎然。
另一头的以撒顶着一张超绝混血种的脸,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日岛人。他满脸烦躁,正欲伸手挠头,旁边造型师连忙尖声惊叫,上前控制住两只蠢蠢欲动的手。
以撒的姐姐亚莉也在一边, 嘴里面正在飞快地说着什么, 看肢体动作像是在数落以撒。
方可以过来时, 正见他双手被缚,字正腔圆地冲柯莱特喊道:
“拽什么洋文儿我听不懂,你说汉语!”
方可以:。
这小孩儿甚至还带点北方口音。
方导先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在两位当事人从鸡同鸭讲发展到于物理上打成一片前,指挥在场工作人员将双方控制住,再找了个第三方了解事情经过。
十分钟后,方可以大概明白了事情经过。
总的来说还是语言混杂导致的沟通问题。柯莱特带的b组今天原本正在拍男三正彦在酒吧对阿兰一见钟情、想和阿兰约会的戏,但以撒始终达不到柯莱特想要的效果。柯莱特的沟通语言有限,以撒又没有表演经历,一来二去,两边就争论了起来。
见到方可以,刚刚还气势汹汹、针锋相对的柯莱特和以撒顿时都像见到鸡妈妈的小鸡,可怜巴巴地望过来,要求清汤大老爷做主。
方青天先各自安抚住两边情绪,再去监视器那儿看了遍被柯莱特否了的几条,拉过柯莱特交流了两句,最后招呼以撒过来。
过来的不只有以撒,还有陪以撒来片场的姐姐亚莉。
面对方可以的以撒像是冷静过了,又像是刚在哪儿挨了顿骂,颇有些灰头土脸,上来先鞠了个躬:
“很抱歉方导,我不该跟柯导吵架。”
木谷亚莉也在旁边跟着鞠躬道歉,连连表示小孩子不懂事,不会说话。
“没事…先说这场戏吧,这里柯莱特的意思是让你表现得高兴、投入,你不能理解是吗?”
方可以无奈道。
“对,”以撒老实点头。
“哪里不能理解?”
“整个。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能…”以撒有点不好意思道,“他不是喜欢保罗吗,为什么又能高高兴兴地接受正彦君的示好,甚至还这么…亲密。”
方可以观察了一下他的脸色,忽然问道:“以撒,你是如何认知保罗与阿兰的关系的?虽然我们在开剧本围读会的时候已经探讨过一些,但是似乎看起来你还对着有一些疑惑是吗?”
以撒点点头,又想伸手去挠脑袋,但又克制住:“我觉得这样的阿兰有点羞耻…不怎么守、遵守道德。”
“道德吗?保罗是有妻子的人呐,他也从未掩饰过这一点,你觉得阿兰和他的感情中涉及到道德吗?”方可以顿了顿,道,
“你刚刚是想说阿兰不守妇道是吗?”
“……”以撒有些别扭地低下头。
显然,方可以组织出的语言让以撒大脑逻辑打架。
“所以你其实认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与保罗的感情中是一个女性化的角色。”
以撒想了想:“我没有明确这样想过,不过这么说来,确实是的。小说里经常写阿兰像少女一样可爱,像女人一样依赖着保罗。”
“是的,这是作家审美与官能描述的手法,”
方可以说了下自己的理解,
“但是阿兰毕竟是男孩子,你也是男孩子。你是异性恋是吗?好,想象一下你在校园中已经有了一位女朋友,这时有另一位仪表堂堂、漂亮可爱的女孩子对你表达好感,你是否会觉得高兴?”
“唉?”以撒震撼,“那这样说来,阿兰相当于把保罗和正彦当作了女人?”
“…”方可以沉默了一下,难得追忆了一秒不知在哪儿拍戏的金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