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 第39节
  方可以:……?
  另一边的赵琢默默放下张开的手。
  “方导,谢谢你。”
  郑书秋的声音哽咽了。
  方可以叹了口气,轻声鼓励:“好啦,大姑娘了,眼泪要放在镜头前掉才好看呐。”
  郑书秋破涕为笑。
  她款款上台,在舞台上拿着奖杯含泪亲吻的画面谋杀了一大片胶卷。
  即使与电影中的打扮迥异,但台下嘉宾很快将之与记忆中的白小姐对上,又不免为之与电影风格迥异的风情而震惊。
  两相交织,引发出不少人的灵感风暴。
  “miss bai”“jady”“paeonia”“mlle bai”……
  郑书秋还没走出场馆,先收到一堆国外导演的名片。
  孙敏虽然这几天已经陆续收到了一堆合作意向,但随着刚刚电影节的全球同步直播放出,她的手机直接烫得能煮鸡蛋。
  算了,现在打来的都是见风使舵或者姿态特别高的,晾晾也好,随缘吧。
  方可以和郑书秋收获了奖项和一堆采访话筒,哦,郑书秋的红毯造型还上了地区趋势;
  靳茜收获了黑眼圈和一堆合约;
  赵琢,赵琢团队拍了一堆街拍照片,还签了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摄影师。
  至此,《秘密》剧组此行可算是满载而归。
  回到国内,舆情经过发酵更是火热,《秘密》最终决定密钥延期半个月,票房又迎来一个小高峰。
  各人做各人的事。
  这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种种热闹,就留给台前的明星吧。
  方可以将人生中的第一座奖杯细心擦好,放进陈列柜,拉上玻璃柜门。
  这是一只白金色的振翅欲飞的雏鹤,足下踏着一道寓意天际的弧形。
  奖杯底座铭刻着奖项、导演名和作品。
  下附一行小字,翻译成中文大意:
  “致未来的天空。”
  *
  作者有话要说:
  [1]确有其片,依照惯例,拿来蛐蛐靳老板的反面案例就不提了,懂得都懂,没看过的是幸运的小孩xd。
  文里的意见差不多就是我的看法,那部片子我感觉导演的问题最大,选角失败当然有,但全怪演员有点冤枉。
  最后引用豆瓣影评里一句我很喜欢的表达:
  “张迷想看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可是导演端上一盘珍珠,珠子从各年代搜罗,奇珍异宝盛在爱马仕的瓷盘里,它们互相搭不上话,齐齐的沉默。”
  ——
  好啦,起飞篇各种杂事收拾完毕,下一部,启动!
  第42章 套拍
  “两部?”
  靳茜看着摆到面前的两份初稿。
  一份暂定名《比丘》, 另一份写着《菩萨》。
  一看名字就知道这两部的灵感来源。
  这人拍上一部的时候就跟自己叨叨过什么背德有三好,什么人妻、小妈、尼姑之类之类的污言秽语。
  死性不改啊。
  比丘,佛家里指年满二十、受过良好教育而受具足戒的出家人, 俗称“和尚”,同时还有“破烦恼”、“持净戒”之意。
  《比丘》讲述的就是“和尚破戒”的故事:
  明玉和月印两师兄弟常年清修,明玉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设计破戒,坐化后托生为权贵家的女儿,月印|心知师兄是为复仇,也随之辞世投胎,跟随在明玉转世身边试图渡化她。[1]
  菩萨,也是佛教用语,菩提萨埵之略称, 意为“觉有情”、“道众生”。
  《菩萨》则是一个关于“菩萨悟道”的搞笑喜剧片:
  九世善人无相从小行善积德、斩妖除魔以求早证菩提;蛇妖垂涎无相的身子, 千方百计想勾引无相却屡屡失败。无相利用昏君对自己的钦慕引导他向善, 蛇妖就故意变成妖妃搞破坏,两人斗智斗勇扯头花,发生了一系列高武规格宫斗事件……[2]
  这两个故事各有其抽象。
  后者直接就是个无厘头奇幻片,两个男主……女主……算了, 两个主角和昏君光cp组合就能排出3!=6个。
  前者看起来还煞有介事地列了个考据名单, 但是,
  “我请问托生给仇人家当女儿是怎么个报复法?”
  “自然是投身欲海沉浮,败坏仇家门风。”
  ?你听听,说的这是人话吗?
  要是别人嘴里冒出来这句话,那顶多当作是从哪个世纪穿越来的老僵尸;偏偏这话出自方可以口中,给靳茜直接整不会了。
  “好吧, 这个说法原型出自《喻世明言》中的《月明和尚度柳翠》, 而这个典故往前追溯可以追到元杂剧。”方可以不逗她了, “哦,对了,《西游记》里唐长老和蝎子精聊天的时候还谈到过这两位的八卦。”
  只不过元杂剧里的“柳翠”设定本是观音玉净瓶里的杨柳枝,偶染微尘,便下凡托生成风尘妓女。
  “月明”则是月明罗汉所化的风魔和尚。
  冯版则虚拟了个高僧,说高僧为妓子红莲所污,于是托生复仇,为柳翠投身风尘编了个动机;
  而原本单纯路过的月明也变成了高僧的故交。
  方可以讲完文学小常识,两手一摊:“既然他都先泥了,我当然不能客气。”
  “好啊,旧故事夹带新私货是吧?”靳茜懂了。
  “怎么说这也是因循迅哥儿的教诲,起码得叫故事新编吧。”
  “那你改名字是为了?”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而且这里头还揉了其他梗,免得原教旨主义魔怔人回头说咱挂羊头卖狗肉。”
  “比如?”
  “你自个儿看嘛,后头都写明白了。”
  靳茜又往后翻翻,找到了一行注解:
  《明悟禅师赶五戒》。
  归国留子靳老板在方可以的暗示下搜了下百科。
  又名,《佛印长老度东坡》。
  啊,这俩人我都认识。
  啊!等等?
  “所以你还把苏东坡泥了?”
  靳茜大惊,她说这人设怎么哪哪儿眼熟?
  “别乱说啊,都说了是虚构人物了——再说这也是文化传统了,至少算是冯梦龙先干的。”
  “他什么时候泥苏东坡了?”
  “你不知道苏小妹这个文学形象就是苏轼的性格人设套了苏家八妹的壳吗?”
  “什么?苏小妹是编出来的?”
  等等,那苏小妹和秦观搞cp……
  靳茜:宇宙猫猫头思维升华.jpg
  靳茜不可控制地升华了一会儿苏门四学士之间深情厚谊,在被星之彩清空san值前回过神。
  方可以那些满嘴跑火车的话真假先不论,反正也不是给她看的,好歹是个说法,回头能拿来圆给观众就行。
  现在的问题就是二选一选不出来是吧?
  靳茜用自己作为制片人的眼光分析一波。
  先说伦理道德,两部五十步笑百步,拍完都有被佛教保护协会提告的风险,但败诉几率很低。
  ——全国一年到头那么多部蹭题材的影视剧,一个个告过来,他们起码得排到三年后。人家正经佛门自己都不在乎,那群在家居士倒恨不得天天十字军东征。
  也是巧了,本地特别刊“宗教保护协会”主打一个一视同仁,现役的影视公司公关部门90%都跟他们打过交道,靳茜往前在扶苏文化那会儿也遭过难。
  公报私仇,好耶,一把子支持了。
  1:1平。
  然后对口群体,两部片子定位不同。《比丘》严肃,《菩萨》搞笑。
  最后剧本质量……emmm……
  靳茜选不出来。
  *
  “所以,大家来议议吧。”
  靳茜选择困难,干脆把困难留给群众,请大家投出自己神圣庄严的一票。
  徐祖年难得有用武之地,很有参与感,兴致勃勃,逐字细读演员需求表和刚花了没几幅的分镜稿。
  结果根本看不出好坏。
  一抬头发现与会者也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