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 第35节
  但看得出来,他和袁淑华的确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发小。虽然挺多年没怎么接触(方可以视角),但袁淑华进门后招呼都没打,很自然地指挥方可以从玄关里拿出两双备用拖鞋,还指定要那双有粉色小花的给自己。
  接着一路畅通无阻,直接提着那只安详的老母鸡进了厨房,还跟李雪亭妻子打了声招呼,说“嫂子我来帮忙”。
  李家一家五口人住在一栋独门独栋的两层小别墅。可见即使不曾大富大贵,但曾经也能算是衣食无忧,和袁女士这种要蹭教师职工宿舍的不可同日而语。
  房子的装修风格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墙壁角落里有些剥脱,踢脚线也有几块脱胶,客厅吊灯的灯泡被拧松了一半,偌大的客厅,光线就略显昏暗。
  李雪亭本人看起来比真实年龄要苍老些,聪明部分绝顶,眉间川字纹,两条八字眉,嘴角有些下撇的苦相。
  不过他对待方可以的态度挺温和,笑起来就显得斯文和蔼了。
  方可以在电话里已经介绍过自己,没等他起话头,李雪亭就主动说:
  “小方是吧,你那部《秘密》我看过,你妈在朋友圈发那会儿,我还吓了一跳,当时看电影的时候只觉得名字眼熟,没想到真是你。”
  “让您见笑了。”
  “哪里见笑,不要瞎谦虚,拍得很有意思,有风格,有腔调,好久没看到这么舒服的片子了。”
  袁淑华在那头帮忙把老母鸡大卸八块,剩下的留给李雪亭的妻子一个人忙活,自己从厨房洗了盘小番茄出来。
  她在路上已经和儿子通过气,知道自己今天的任务就是当助演嘉宾,这会儿马上递过去话茬:
  “雪亭哥你别光顾着夸,提提意见,你是专业的,不像我只知道看热闹。”
  李雪亭的笑容浅了点,带出些苦涩的意味,摆摆手推辞。
  “对呀,李伯伯你不知道,我一个人在夏京人生地不熟,光口音就跟京片子隔开。我在的那小公司也是个草台班子,没个老师指点,跌跌撞撞,侥幸拍出来一部也战战兢兢,都不知道往后该如何。”
  “演艺事业是这样的,一部成了,不代表部部能成,有时候确实也说不清成在那里。”李雪亭深有所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莫过于此。”
  “就是就是,所以雪亭哥你别跟我见外,你的本事我是知道的,可可也是你看着长大的,你不许藏私。”
  拗不过袁淑华和方可以一唱一和,李雪亭只得勉为其难:
  “别的都还好,你玩镜头语言已经是独一份的了,用不着我班门弄斧。只是看的时候感觉剧本还是有些单薄了。不光是表露在外头的主线简单,你其实是想铺很多暗示对吧?时代背景是一个,高澄高欢的历史典故你也想融却只浅浅带过了。”
  开了头后面就容易了,李雪亭虽然久不从业,却功底深厚,越说思路越流畅:
  “最后你是不是想暗示高澄心灵弑父,但是没写下去?结尾你想写一种超越性,但写不下去,就干脆一笔留白。不错,其实这也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处理,总好过为赋强说愁。
  “台词有点直白了,当然,这部戏本来就有点隐晦,台词日常一点也可以说是避免误解。若非要说,白玉如是读书人家的大小姐,她会更加含蓄复杂,这个人物你塑造得很有风格,其实那个时期也有很多有新潮思想的女性,她们写的回忆录啊小说啊,你们写的时候可以参考参考那些;
  “高澄是留学回来的高级人才,他身上你也想赋予一种现代性,但现代性并不意味着说话也要现代,他不大可能那么讲话……啊,我随便说说,小方,你别介意,你这个年纪写出这个本子,已经很不错了。”
  他忽然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一口气说了太多,连忙挽尊。
  “您别这么说,这是对的。”方可以道,
  “片子的编剧您也看到,就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我室友。我室友水平还更专业点,至少是我们学校编剧系出身,跟他比,我跟文盲没两样。
  “我们俩都觉得本子太薄,可惜能力有限,写不出深的了。尤其是结尾那儿,真就阅历不到,写不出那个意思,也设计不出更好的。”
  李雪亭安慰似的笑笑:“你能有感觉,那就至少在对的路上,你们俩都还年轻呢,来日方长,这事儿只能多听多看多经历,急也急不得。
  “创作最怕的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曲高和寡,孤芳自赏,一条路走到黑了还自我感觉良好,背离群众的,往往也将为群众所抛弃。”
  说到最后,李雪亭神色有些黯然。
  显然,他也被他自己归类为曲高和寡,是为群众所抛弃的那一类。
  方可以道:“李叔叔,不瞒您说,我来是因为我这才有幸看到您写的《万历1582》[2],这部剧真是太好看,我只可惜相逢甚晚呐。”
  *
  作者有话要说:
  事件原型:《大明王朝1566》。
  这部剧凉的原因更复杂一些,这部剧芒果台出品,大家也都知道芒果台一贯拍的都是些什么东西,用户画像就不匹配,观众点进去都得一脸懵逼地退出来,看看自己是不是进错了浙江台或者央视;本身台词表演又特别细,完全不适合合家欢的下饭需求。所以首播收视率巨低,拍完就凉了个彻底。
  据说,据说,芒果台因此彻底放弃正儿八经地投资拍戏,在综艺/偶像剧的路上一路狂奔。(不过这部分我有点怀疑,毕竟2011年芒果台还买了《回家的诱惑》xd,这可是能和《甄嬛传》打得有来有往的。)
  [1]鱼翅燕窝下饭,白兰地威士忌漱口:改编自香港金融泡沫梗,类似于霓虹泡沫那会儿叫着要买下五角大楼一个性质,到这一步基本就快破裂了。
  [2]《万历1582》:1582年是万历十年,这一年十岁即位的万历正式亲政,同样也是这一年张居正去世。
  正史上,此前十年间明摄宗殿下扳倒了高拱,清算了徐阶,与冯保李太后结合成著名的万历铁三角,推动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给大明续了口仙气,不过很快就被亲政的万历亲自下场拆家了。
  第12章 有概述过平行世界蝴蝶部分的历史,我其实主要是把大清给蝴蝶了
  (别问我为什么大清没了还有民国旗袍,问就是旗装不咋样,但旗袍好看xd,美女需要有适应时代的奇装异服)。
  万历年后的历史我主要是捏他了两部起点史同的灵感:让万历支棱一把子,中兴得彻底点,给饱受道爷几十年摧残和张居正改革push的老百姓喘口气,多少攒点家底。
  但以我浅薄的历史学水平吧,自上而下的改革一般只会是延迟爆发,所以后面又加了段天启年间镇海军户子弟公费留学生回来建(推)设(翻)大明的戏(乐),主要是想顺手蝴蝶了闯王。
  其实我还蛮喜欢自己这个设计的,要真有公费留学,时代加持+祖宗成法的政策优惠+地理优势,港口军户子弟绝对是天选缓则,张居正在墓里知道不得点个赞。
  总而言之就是个架空背景,比较缝,别见怪。
  这个故事背景也只是作为李雪亭的作品背书,不会详细展开。
  第38章 《万历1582》
  根据当事人发小袁女士的推测, 李老先生这辈子最自负的就是他的才华,夸他本人不如夸他作品,方可以这话妥妥能说到他心坎上。
  结果李雪亭不买账。
  “淑华你这就没意思了, 我自己的事自己还不清楚?都活这么大岁数了,还不至于要小侄儿来安慰,那部戏不行就是不行,这么多年过去,我也早认了。”
  袁女士顿时觉得自己客串了个窦娥。
  方可以心想,你支线任务可不是这么说的。
  但她没拆穿无辜老伯的强撑,一脸萌萌人:“跟我妈没关系,我是真的觉得可惜。
  “其实我也就刚看了个开头,单说第一集那场戏吧, 亲政当天的万历借十年前刺王杀驾案翻旧账顺便收权, 两宫太后, 司礼监内部,高拱、张居正等等廷臣各怀鬼胎,整个大明风雨飘摇的时候还在拉扯平衡。加上嘉靖年遗留的皇权失德,隆庆留下的宫闱疏漏, 往前张居正用一条鞭法勉强压下去的那些土地矛盾、海权危机、民族矛盾和财政赤字, 这些种种暗流, 被您用一场戏就初现端倪。
  “戏剧张力、人物形象、台词深度、场景调度,都是无声处见功底。这不一听说是您写的,就连忙厚着脸皮找上来了。”
  李雪亭听得不住点头,忽然反应过来,脸上臊红, 赶紧端起茶杯战术喝水。
  他年轻时接触的大多是同龄人或者同行, 相处起来总带几分文人相轻;自打成了业界毒瘤, 愈发门庭冷落。仅剩三两老友,整日抱着点旧日荣光,遗老遗少似的在那儿形影相悼,日子久了他也觉得没意思。何曾被小辈如此直白猛夸过?
  一时间把李雪亭说得又羞又窘又得意,还夹着点终遇知音沉冤得雪的委屈,鼻头都酸酸的。
  “小方你夸过头了,不过那部戏拍完那会儿,我们也的确都觉得不错。”
  清汤大老爷方可以又道:“不独我这么说,您看网友评价,您这部戏渐入佳境,厚积薄发,不同俗流。这不算好剧,那什么算好剧?”
  他翻出来豆贴的评价页面给李雪亭看。这部剧冷是冷,冷得都没开分,当然也可能因为播出的时候太早,观众群体都不爱用豆贴。但底下一出溜的好评是实打实的。
  李雪亭如获至宝,短短几十条评价却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眼眶都有些涨热了。
  本子是他的心血,又哪里真能放得下。
  若真接受这次失败,李雪亭大可以靠着过往资历去随便什么古装剧组混日子,写好东西难,写不过脑子的烂片总是条出路。哪怕不主笔,当个历史顾问什么的,或者被当作那些落地古偶的炒作一环,至少还能混口饭吃。
  方可以看得懂他心里深怀不甘,耿耿于怀。所以她给他溢美肯定,告诉他还有人在认可他的作品。
  李雪亭自嘲:“雄心壮志,只落得个惨淡收场,拍出来没人看,看的人说好又能如何,到底是枉费了大伙儿的心血和光阴。”
  方可以便将自己的分析细细讲给他听。
  李雪亭只当这孩子在宽慰他,却忍不住被她话里的内容吸引了注意:“没错,我们搞文化事业的不能沉浸在自我世界,自己的坚持和市场需求缺一不可,要达成目的就不能一味蛮干。这个道理我写本子的时候知道,放到自己身上却走了眼。”
  他说着眼眶一红,方可以和袁淑华连忙假装专心吃水果。
  李雪亭有些不好意思,摘下起雾的眼镜,擦了擦眼角,冲镜片呵口气,又戴回鼻梁上。
  “让你们见笑了。”
  方可以等他情绪平稳点才继续:
  “《1582》也许不适合当时市场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它本身不好。其实近年市场舆论已经有所转向,如今观众阅片量大了,对优质作品的需求也自然会随年龄提升。战后至今两百年,新的阶级壁垒也在逐步形成,一味歌颂鼓舞的童话叙事已经讲了太久,也该试着讲点别的了。
  “观众的口味是很宽容的。李伯伯你看,我们拍的《秘密》就没有那么符合公序良俗,也不遵循喜剧范式,我们拍复杂而具体的人,但观众朋友们却没有那么讨厌。
  “所以说,随着时间推移,《1582》说不定也会成为大浪淘沙下的漏网之鱼,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呢?”
  李雪亭闻言露出一个有些欣慰的笑:“小方你有这份心就好,只希望有朝一日,真能看到你说的场景。”
  显然,李雪亭虽然接受方可以的分析,对短期未来依然持悲观态度。
  方可以也不能说自己的俺寻思之力一定能成,这一趟能让李雪亭释怀些许,别真跑去开滴滴,就算是没白来。
  于是他话锋一转:“这次来除了为《1582》,还有个不情之请:我手上有个古装戏的项目在筹备,但我们公司资历浅,有文化的没几个,拍这种实在支绌,伯伯愿不愿意来帮忙?”
  李雪亭笑容一敛,露出几分难色,
  李雪亭的小儿子李玉鸣已经吃了好一会儿瓜了,闻言马上支持:“爸你帮帮忙呗,难得可以哥这么喜欢你,反正在家你也是偷偷写本子,写出来没人知道也是浪费。”
  李雪亭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狡辩,“什么偷偷…哪里写……”。
  说着就要抄家伙,教这个当众给爹下面子的逆子一点颜色瞧瞧。
  方可以对李玉鸣报了个拳,对方回了个ok,表示小意思,然后怪叫着一溜烟跑进奶奶房间搬救兵。
  一阵鸡飞狗跳过后,李家人全数被惊扰,聚起来开了个短会,就李雪亭老师年老返聘一事展开严肃讨论。
  2:2,李太太和李玉鸣都呈支持态度,老太太不是很情愿,大儿子李玉成态度也比较犹豫。
  这就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至于李雪亭本人,他没说想还是不想,
  在找不到能揍儿子的鸡毛掸子后他找了个借口,就把自己关进房间,一副拉闸关机的样子。
  最后是大儿子李玉成做主把他们送走。
  李玉成跟袁淑华关系比较熟悉,叫得也挺亲,对方可以看着也挺看得起,但方可以隐约能感受到自己不太受欢迎。
  仗着太后娘娘在旁,方可以就干脆挑明:“玉成哥不希望李伯伯重新当编剧?”
  李玉成推推鼻梁上的啤酒瓶盖:“嗯。”
  “方便透露一下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