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从民办教师做起 第274节
李可灼资助这些钱,并不能让马老团队把大飞机完全研制出来,但是做一些基础的研究,为以后国家重启大飞机项目做准备,这还是能够做到的。
听到李可灼的话,马老热泪盈眶,久久说不出话来。
“谢谢!我代表国家和人民谢谢你。”马老有些更咽的朝李可灼道谢。
“不用谢,不用谢。”李可灼连忙摆手。
作为一个国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他选择帮一帮大飞机项目,他觉得很值。
在正常的历史上,国家和麦道公司的合作,标志着运十的正式下马。
然而还没有合作几年,在中国彻底放弃自己研发大飞机后,麦道迅速被波音收购了。
而且在中国没有反应过来的前提下,波音下令销毁了国内的所有技术资料,与中国的合作戛然而止。
成飞,沈飞,西飞,中航勒紧裤腰带省下来的几十亿人民币,瞬间就打了水漂。
最重要的是,这次事件,几乎阻断了中航前进的步伐,让所有人都心灰意冷。
这时候,国内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大飞机,合作生产飞机也破产了,最后只能高价购买外国公司的飞机。
如果八十年代国内自己的大飞机不下马的话,就算波音撕毁合同,也不会做的那么难堪。
而且就算要买国外的飞机,国内自己也会有讲价权。
后世,国内购买国外的大飞机,前前后后花了上千亿,如果这些钱用来自己研究,就是安225都研发出来了。
大飞机的下马,到最后的研发团队解散,这中间充满了太多的遗憾与无奈。
虽然几十年后重启了大飞机项目,但是那时候很多资料以及曾经研究大飞机的人都自己离世了。
李可灼没办法支撑整个大飞机的研发,但是支援科研团队一些基础性的研究,为以后国家重启大飞机项目做准备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李可灼答应支援运十团队每年三千万美元作为研究资金后,马老对他感激是不用多说。
但是这么大一件事情,并不是马老一个人答应下来就能算数了。
随后,马老把这件事上报给了上面。
听说李可灼愿意每年捐赠五千万美元给运十团队,上面对这件事非常重视,特别是三机部的领导,更是亲自来到了小安乡处理这件事情。
“李可灼同志,感谢你对国家的贡献!”
领导说话非常漂亮,各种感激以及夸赞。
对于李可灼在国外赚了那么多钱,说实话没有人眼红是假的,更是有人开会讨论过这件事。
有些人认为李可灼这是走资派,应该把他的钱全部没收。
如果不是有上面的领导发话不准任何人动李可灼,像一些二代啥的,很可能早就要来找李可灼技术入股了。
当然,这也跟李可灼的钱都是在国外赚的有很大原因,就算他们抓了李可灼,也没办法把国外银行里面的钱变成他们的。
反而如果他们真抓了李可灼,只会对国内的投资环境造成巨大的打击,导致没有外商敢来国内投资,改革开放这些年取得好成果更是有一朝崩坏的风险。
所以对于李可灼的钱虽然很多人眼红,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
现在李可灼愿意自己拿出钱来,这无疑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比如挪用运十团队的研发经费。
然而李可灼并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
他找来了香江最出名的律师团队,和运十团队制定严格的法律合同,他规定,他支援给运十团队的资金,会受到李可灼这边派出财务的监督。
并且,每年资助的经费,也并不是一次性给完,会按月分批给,如果发现运十团队把他支援的钱用作他途,李可灼这边有权利单方面终止继续支援。
另外,就算是有重要研究需要花大钱,也需要提前向李可灼这边提出申请,申请通过后,李可灼才会拨款。
还有就是,合同规定,每年资助运十团队的资金会根据他个人的收入而定,如果他的收入难以为继,他可以随时减少甚至终止资助。
------------
第381章 你的学生我收下了
李可灼之所以让律师拟定这么严格的合同,主要也是怕他资助的资金被上面的领导挪用。
另外,这也是保护他自己。
万一哪天他没有了充足的资金资助运十团队,他才不会因为终止资助导致很多麻烦。
对于李可灼资助,运十团队都非常兴奋,因为有了李可灼的资助,大飞机项目就能继续运转了。
然而一些领导,却对李可灼的“苛刻合约”很不满意,觉得自己没办法管到这笔钱,还觉得李可灼管的太多了。
不过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们却没有任何办法。
有这些限制,他们挪用运十团队的钱就不行了。
对此李可灼和运十团队却是非常满意的,李可灼满意自己的钱不会被随便乱用,运十团队也满意这些钱都会花到大飞机项目中。
签署合约后,很快,李可灼就让李可乐往上飞厂的账户转了第一笔五百万美元。
当上飞厂收到第一笔钱,然后告诉团队所有人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兴奋的又跳又叫。
有了这笔钱,运十的研究就能够继续了。
有了这笔钱,他们短时间之内也不用担心没有钱养家了!
一年三千万美元啊,这对于李可灼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运十团队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大钱。
运十研发了十几年,国家总共才批了五个多亿人民币。
而现在,每年都有三千万美元,比国家每年批的钱多多了。
虽然这点钱也还是没办法解决运十的所有难题,但至少运十不会下马了。
而且只要能够继续研究,总有一天他们是能够解决运十的所有问题。
运十的试飞很成功,载重,航程,速度,高度,等等这些性能都堪比波音707飞机。
运十飞过高原,平原,山地,丘陵,飞行过很多次,一次安全事故都没有出。
但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发动机不行,涡扇8缺点太多了。
结构也不行,如果说707最少都能飞两千小时以上,那么运十的结构安全飞行时间却只有两百多小时。
除此之外,运十还有很多问题,都是需要运十团队克服的。
虽然运十试飞成功,但是想要达到高寿命,高安全性,以及被市场接受,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让大飞机项目就这么没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虽然后来中国研制的c919飞机,弥补了一些遗憾,但是其发动机都仍然不是国产,而是外国公司的。
这不得不说还是有一些遗憾的。
李可灼没办法帮助太多,但是能让运十项目维持下去,为以后国家重启大飞机项目做准备,这就足够了。
和上飞厂签署合作后,马老还没有离开小安乡。
这天,李可灼带着一个学生找到了马老。
“马老,这是我的学生,叫吴波,已经学完本科知识了,现在正在学习研究生阶段的知识,我觉得他在飞机设计方面很有天赋,所以我想让你带带他。”李可灼见到马老后,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这孩子,多大了?”看着李可灼身边的学生,马老问。
“吴波,你告诉马老你今年多大了。”李可灼朝身边的吴波说道。
“马老,我今年18岁。”吴波说。
“才18岁,这也太小了。”
“马老,我虽然年纪小,但是我已经学完本科的知识了。”吴波说道。
“哦?你告诉我,你都学了些啥?”马老朝吴波问。
“我学了高等数学,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力学,结构学,静动态分析,自动控制等等。”吴波朝马老说道。
“这些你都学完了?”马老惊讶。
“反正基础的知识都学了。”吴波自信说。
“好,我考考你,你说说……”
随后,马老当即现场出了一道问题就要考吴波。
听到马老的问题,吴波想了想后做出了回答。
“你回答的很对,看来你还真是学完了这些基础知识。”马老点头,看向吴波后眼神很是欣赏。
“小灼,这个孩子我收下了,还要多谢你给我送来这么一个人才。”马老高兴的朝李可灼说道。
“马老您看得上他就行。”李可灼也是笑着点头。
吴波这个学生,是李可灼在83年初,寒假的时候收的学生。
吴波跟着他,已经学习了差不多三年时间。
在光环的加持下,虽然他学习没有胡梦瑶那么拼命,但他依然还是完成了中学到大学本科的学业。
当年李可灼一共找了十几个飞机研发方面的超级天才,但是只有他一个人是飞机设计方面的天才。
至于其他人,大部分都是材料天赋的学生。
这次资助运十团队,并且认识了马老,这无疑是一个好机会。
他的学生虽然有天赋,但是却没有人带他。
如果他能在马老手下读完研究生,并且有马老亲自带着他参与运十的研发。
那么这将会对他的未来的发展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两天后,马老离开了小安乡,并且带走了李可灼的学生吴波。
“吴波,我听你的口音,有点像是皖省人,你不是湘省的吗?”飞机上,马老朝身边的吴波问。
“吴老,我就是皖省的,我是皖淮南市的。”吴波朝马老说道。
“哦,难怪我听你说话口音像皖省的呢,原来你还真是皖省人。”马老点点头问道:“你既然是皖省人,那你是怎么成为李老师学生的?”
“这个,说起来也是巧合,也是我的运气好。”
听到李可灼的话,马老热泪盈眶,久久说不出话来。
“谢谢!我代表国家和人民谢谢你。”马老有些更咽的朝李可灼道谢。
“不用谢,不用谢。”李可灼连忙摆手。
作为一个国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他选择帮一帮大飞机项目,他觉得很值。
在正常的历史上,国家和麦道公司的合作,标志着运十的正式下马。
然而还没有合作几年,在中国彻底放弃自己研发大飞机后,麦道迅速被波音收购了。
而且在中国没有反应过来的前提下,波音下令销毁了国内的所有技术资料,与中国的合作戛然而止。
成飞,沈飞,西飞,中航勒紧裤腰带省下来的几十亿人民币,瞬间就打了水漂。
最重要的是,这次事件,几乎阻断了中航前进的步伐,让所有人都心灰意冷。
这时候,国内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大飞机,合作生产飞机也破产了,最后只能高价购买外国公司的飞机。
如果八十年代国内自己的大飞机不下马的话,就算波音撕毁合同,也不会做的那么难堪。
而且就算要买国外的飞机,国内自己也会有讲价权。
后世,国内购买国外的大飞机,前前后后花了上千亿,如果这些钱用来自己研究,就是安225都研发出来了。
大飞机的下马,到最后的研发团队解散,这中间充满了太多的遗憾与无奈。
虽然几十年后重启了大飞机项目,但是那时候很多资料以及曾经研究大飞机的人都自己离世了。
李可灼没办法支撑整个大飞机的研发,但是支援科研团队一些基础性的研究,为以后国家重启大飞机项目做准备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李可灼答应支援运十团队每年三千万美元作为研究资金后,马老对他感激是不用多说。
但是这么大一件事情,并不是马老一个人答应下来就能算数了。
随后,马老把这件事上报给了上面。
听说李可灼愿意每年捐赠五千万美元给运十团队,上面对这件事非常重视,特别是三机部的领导,更是亲自来到了小安乡处理这件事情。
“李可灼同志,感谢你对国家的贡献!”
领导说话非常漂亮,各种感激以及夸赞。
对于李可灼在国外赚了那么多钱,说实话没有人眼红是假的,更是有人开会讨论过这件事。
有些人认为李可灼这是走资派,应该把他的钱全部没收。
如果不是有上面的领导发话不准任何人动李可灼,像一些二代啥的,很可能早就要来找李可灼技术入股了。
当然,这也跟李可灼的钱都是在国外赚的有很大原因,就算他们抓了李可灼,也没办法把国外银行里面的钱变成他们的。
反而如果他们真抓了李可灼,只会对国内的投资环境造成巨大的打击,导致没有外商敢来国内投资,改革开放这些年取得好成果更是有一朝崩坏的风险。
所以对于李可灼的钱虽然很多人眼红,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
现在李可灼愿意自己拿出钱来,这无疑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比如挪用运十团队的研发经费。
然而李可灼并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
他找来了香江最出名的律师团队,和运十团队制定严格的法律合同,他规定,他支援给运十团队的资金,会受到李可灼这边派出财务的监督。
并且,每年资助的经费,也并不是一次性给完,会按月分批给,如果发现运十团队把他支援的钱用作他途,李可灼这边有权利单方面终止继续支援。
另外,就算是有重要研究需要花大钱,也需要提前向李可灼这边提出申请,申请通过后,李可灼才会拨款。
还有就是,合同规定,每年资助运十团队的资金会根据他个人的收入而定,如果他的收入难以为继,他可以随时减少甚至终止资助。
------------
第381章 你的学生我收下了
李可灼之所以让律师拟定这么严格的合同,主要也是怕他资助的资金被上面的领导挪用。
另外,这也是保护他自己。
万一哪天他没有了充足的资金资助运十团队,他才不会因为终止资助导致很多麻烦。
对于李可灼资助,运十团队都非常兴奋,因为有了李可灼的资助,大飞机项目就能继续运转了。
然而一些领导,却对李可灼的“苛刻合约”很不满意,觉得自己没办法管到这笔钱,还觉得李可灼管的太多了。
不过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们却没有任何办法。
有这些限制,他们挪用运十团队的钱就不行了。
对此李可灼和运十团队却是非常满意的,李可灼满意自己的钱不会被随便乱用,运十团队也满意这些钱都会花到大飞机项目中。
签署合约后,很快,李可灼就让李可乐往上飞厂的账户转了第一笔五百万美元。
当上飞厂收到第一笔钱,然后告诉团队所有人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兴奋的又跳又叫。
有了这笔钱,运十的研究就能够继续了。
有了这笔钱,他们短时间之内也不用担心没有钱养家了!
一年三千万美元啊,这对于李可灼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运十团队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大钱。
运十研发了十几年,国家总共才批了五个多亿人民币。
而现在,每年都有三千万美元,比国家每年批的钱多多了。
虽然这点钱也还是没办法解决运十的所有难题,但至少运十不会下马了。
而且只要能够继续研究,总有一天他们是能够解决运十的所有问题。
运十的试飞很成功,载重,航程,速度,高度,等等这些性能都堪比波音707飞机。
运十飞过高原,平原,山地,丘陵,飞行过很多次,一次安全事故都没有出。
但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发动机不行,涡扇8缺点太多了。
结构也不行,如果说707最少都能飞两千小时以上,那么运十的结构安全飞行时间却只有两百多小时。
除此之外,运十还有很多问题,都是需要运十团队克服的。
虽然运十试飞成功,但是想要达到高寿命,高安全性,以及被市场接受,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让大飞机项目就这么没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虽然后来中国研制的c919飞机,弥补了一些遗憾,但是其发动机都仍然不是国产,而是外国公司的。
这不得不说还是有一些遗憾的。
李可灼没办法帮助太多,但是能让运十项目维持下去,为以后国家重启大飞机项目做准备,这就足够了。
和上飞厂签署合作后,马老还没有离开小安乡。
这天,李可灼带着一个学生找到了马老。
“马老,这是我的学生,叫吴波,已经学完本科知识了,现在正在学习研究生阶段的知识,我觉得他在飞机设计方面很有天赋,所以我想让你带带他。”李可灼见到马老后,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这孩子,多大了?”看着李可灼身边的学生,马老问。
“吴波,你告诉马老你今年多大了。”李可灼朝身边的吴波说道。
“马老,我今年18岁。”吴波说。
“才18岁,这也太小了。”
“马老,我虽然年纪小,但是我已经学完本科的知识了。”吴波说道。
“哦?你告诉我,你都学了些啥?”马老朝吴波问。
“我学了高等数学,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力学,结构学,静动态分析,自动控制等等。”吴波朝马老说道。
“这些你都学完了?”马老惊讶。
“反正基础的知识都学了。”吴波自信说。
“好,我考考你,你说说……”
随后,马老当即现场出了一道问题就要考吴波。
听到马老的问题,吴波想了想后做出了回答。
“你回答的很对,看来你还真是学完了这些基础知识。”马老点头,看向吴波后眼神很是欣赏。
“小灼,这个孩子我收下了,还要多谢你给我送来这么一个人才。”马老高兴的朝李可灼说道。
“马老您看得上他就行。”李可灼也是笑着点头。
吴波这个学生,是李可灼在83年初,寒假的时候收的学生。
吴波跟着他,已经学习了差不多三年时间。
在光环的加持下,虽然他学习没有胡梦瑶那么拼命,但他依然还是完成了中学到大学本科的学业。
当年李可灼一共找了十几个飞机研发方面的超级天才,但是只有他一个人是飞机设计方面的天才。
至于其他人,大部分都是材料天赋的学生。
这次资助运十团队,并且认识了马老,这无疑是一个好机会。
他的学生虽然有天赋,但是却没有人带他。
如果他能在马老手下读完研究生,并且有马老亲自带着他参与运十的研发。
那么这将会对他的未来的发展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两天后,马老离开了小安乡,并且带走了李可灼的学生吴波。
“吴波,我听你的口音,有点像是皖省人,你不是湘省的吗?”飞机上,马老朝身边的吴波问。
“吴老,我就是皖省的,我是皖淮南市的。”吴波朝马老说道。
“哦,难怪我听你说话口音像皖省的呢,原来你还真是皖省人。”马老点点头问道:“你既然是皖省人,那你是怎么成为李老师学生的?”
“这个,说起来也是巧合,也是我的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