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从民办教师做起 第126节
一个孝顺的人,不是给父母多少钱,因为父母不稀罕孩子给多少钱。
他们更在意的还是孩子能够多陪陪他们。
“儿子,你妹打电话回来到大队,说她的出国名额没了,哭的可伤心了,你能不能帮到她?”母亲胡艳玲突然变李可灼问。
“李可染的出国名额没了?她怎么没有给我打电话说这个事情?”李可灼诧异问。
“她怎么好意思跟你说啊,怕你笑话她吧。”胡艳玲说。
“她有告诉你,她的名额是怎么没了的吗?”李可灼朝母亲问。
------------
第170章 借钱?
ps:错别字先发后改。
“这个她没说,不过她哭的挺伤心的,我都担心她呢。”胡艳玲说。
听到母亲的话,李可灼想了想说道:“我帮她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个出国留学的名额吧。”
“你尽力而为,实在不想就算了,别难为自己。”胡艳玲朝儿子说。
虽然他知道自己儿子很厉害,但是她也不希望儿子为了女儿的事情花费太大代价。
李可灼想要帮妹妹弄到出国留学的名额其实很简单,他只要给钱老打个电话让钱老帮忙就行。
不过李可灼不希望这种小事都麻烦钱老。
所以在考虑了一番后,李可灼决定联系李崇德。
李可灼希望,李崇德的女儿李丽娟能够在欧美帮妹妹李可染找一个可以留学的学校。
这天吃完饭后,李可灼来到了生产大队。
生产队的这里的电话,也是李可灼出钱装的,方便他在家的时候和外界联系。
“小灼,你妹妹对于留学的学校有什么要求吗?”李崇德朝李可灼问。
“要求吗,最好是名校,师范类名校。”李可灼说。
“还有其他要求吗,比如具体去哪个国家之类的。”李崇德问。
“欧美国家都行。”李可灼说。
“那行,我让我女儿帮你妹妹问问,其实出国留学挺简单的,一般学校的话,只要有钱就行。”李崇德说。
李崇德的动作很快,第二天,他就联系到了在欧洲宣传的女儿李丽娟,然后把李可灼托他办的事情说了一下。
“爸,你放心,这件事包给我了。”李丽娟听到是帮李可灼的妹妹联系留学的大学后,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媛姐,欧美的师范大学,哪个学校最好?”李丽娟朝经纪人周媛问。
“这个我可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问欧洲这边公司的人。”周媛说。
很快,两人就叫来了一个欧洲公司的工作人员。
这是一个白人大叔。
“詹姆斯大叔,你知道欧美哪一所师范大学最好吗?”李丽娟用英语朝白人大叔问。
“最好的师范大学?应该是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了,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师范大学。”白人大叔朝李丽娟说。
“那外国学生如果想要进入这所大学留学,需要什么条件吗?”李丽娟问。
“什么条件?这个我就不知道了。”白人大叔说。
白人大叔离开后,李丽娟朝经纪人周媛吩咐说道:“周姐,你让公司帮我去联系一下这个学校,看看能不能让公司帮忙要到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名额,如果公司能够做到,我可以答应公司提出的,续签合作年限的事情。”
————
小安乡公社,服装厂。
“小灼,你来看看,这是咱们公司这两根赚的钱。”
王友明兴高采烈的拿着一个账本递给李可灼说道。
李可灼接过账本看了看说道:“哟呵,还不错嘛!”
小安乡服装厂,因为制造的服装款式新颖时尚,又有大明星李丽娟代言,所以在周边城市以及省城都卖的非常不错。
所以这样下来,厂子里的机器几乎都没有听过。
这两个月下来,厂里竟然赚了五千多块钱的纯利润,相当于一个月赚了两千五。
如果保持这种生产势头,一年就能赚三万块钱,两年就能把投入的钱回本。
不过这点利润李可灼还是看不上的,他在等海外的服装市场被打开。
只要海外市场被打开后,服装厂制造一套服装的利润就会成倍提升,到时候的利润才是最大的。
“小灼,你说这些钱我们应该怎么花?是给大家伙分了还是怎么滴?”王友明高兴朝李可灼问。
“才五千多块钱有啥好分的,先存起来,到时候用来采购原料扩大生产吧。”李可灼朝王友明说。
“你说得对,和你的身家一笔,这点钱也没啥好骄傲的了。”王友明嘿嘿说道:“不过厂里赚了钱,总归是高兴的,我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让大家也开心一下。”
“那你就告诉大家吧。”李可灼并不反对,赚了钱的事情告诉大家,也能让大家更有信心。
很快,王友明就把服装厂两个月赚了五千块钱的事情说了出去。
听到厂里两个月赚了五千块钱,投资入股的人无不欢欣鼓舞。
而那些没有投资的人,心里一算只要两年就能会本后,肠子都差点悔青了。
“王县长,我们现在还能入股吗?我想入两股。”有人找到了王友明询问服装厂入股的事情。
“你问一下大家答不答应吧,如果入股的所有人都答应让你入股,那我就让你入股。”王友明朝想要入股的人说道。
“我们不答应,早干嘛去了?以前怕吃亏,死活都不入股,哦!现在看到厂里赚钱了就想入股了?门都没有。”
对于其他人想入股,已经入股的既得利益者极度排斥。
现在让人继续入股,那不是分他们的钱吗?越多人分钱,他们自己分到的钱就越少,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是明白的。
“都怪你,你说什么服装厂肯定会亏钱,现在好了,别人到时候分钱咱们一分都没有。”没有入股的家庭妻子朝老公埋怨。
“这能怪我吗?你家亲戚还在县里的服装厂上班呢,不是你说县里服装厂都要破产了吗?当时你也是反对入股的,怎么现在倒怪我一个人了。”老公反驳。
“你还有理了你?我怎么就跟了你这样一个没中的男人,我当初瞎了眼了啊……”女人大声数落。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都露出了痛快的笑意。
“哼哼,当初让他们入股他们不入,现在看到赚钱了就像入了,哪有这样的好事。”王友明哼哼说道。
听到王友明的话,其他人纷纷点头。
“王叔,我家也想去城里开店,不知道可不可以?”有一个年轻人找到王友明问。
“你家想去开店?”王友明诧异问。
“是的,不知道王叔你能不能和李老师说一下,借我们家一些钱,我保证赚到了钱会第一时间还给李老师的。”年轻人朝王友明说道。
听到年轻人的话,王友明摇摇头说:“这件事我不能帮你做主,开店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借钱的话你直接找李老师,不要找我,我帮不了你。”
------------
第171章 卖
ps:徒步明天就从湖北进重庆地域了,今天走了一天的路好累,码字先上传,我明天改错别字。
“你要问我借钱?”
李可灼好奇的看着眼前的年轻人问。
“是的,我也想开一家服装店。”
“你为什么想开服装店?”李可灼继续问。
“因为我想赚钱。”年轻人直接了当回答。
“很好!”
听到年轻人的回答,李可灼点点头,其他的理由都不需要,只需要赚钱就完了。
不过李可灼也不可能因为对方一句话就借钱,毕竟虽然只有几千块钱,但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也不是小数目了。
所以他朝年轻人说道:“想要借钱可以,规矩你应该懂吧,我要入股两成股份,另外,还要用你们家的田地承包合同作为抵押……”
“我明白,我爸妈他们也同意了的。”年轻人朝李可灼说。
“那你选好准备开店的地址了吗?小县城只能有一家店的,地级市可以开两家,省城最多可以五家。”李可灼朝年轻人说道。
“我想好了,我会去隔壁鄂省省会开店。”年轻人点头说。
“不错,看来你是早有准备的。”李可灼点点头,他现在比较欣赏这个年轻人了。
在别人都不敢尝试的时候,他能够第一个想到开店做生意,说明他很有勇气。
最后,李可灼借了钱给这个年轻人,而且一次性借了一万多。
不过,他也和对方签订了一系列的合同作为双方的保障。
像这么敢闯敢拼的年轻人,就算他这次做生意失败了,李可灼也愿意多扶持他一把。
而且服装品牌想要发展壮大,也需要更多销路,相比起和其他地方不认识的人合作,李可灼还不如支持家乡的年轻人出去闯出一片天来。
投资失败了,他也亏一点钱,如果成功了,他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
“请问这里是小安乡公社吗?”
这天,一个骑着摩托车的中年男人来到了小安乡公社朝一个村民询问。
只是让村民奇怪的是,这个人说的竟然是普通话。
“你找哪个?”村民有些警惕的朝中年男人问。
他们更在意的还是孩子能够多陪陪他们。
“儿子,你妹打电话回来到大队,说她的出国名额没了,哭的可伤心了,你能不能帮到她?”母亲胡艳玲突然变李可灼问。
“李可染的出国名额没了?她怎么没有给我打电话说这个事情?”李可灼诧异问。
“她怎么好意思跟你说啊,怕你笑话她吧。”胡艳玲说。
“她有告诉你,她的名额是怎么没了的吗?”李可灼朝母亲问。
------------
第170章 借钱?
ps:错别字先发后改。
“这个她没说,不过她哭的挺伤心的,我都担心她呢。”胡艳玲说。
听到母亲的话,李可灼想了想说道:“我帮她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个出国留学的名额吧。”
“你尽力而为,实在不想就算了,别难为自己。”胡艳玲朝儿子说。
虽然他知道自己儿子很厉害,但是她也不希望儿子为了女儿的事情花费太大代价。
李可灼想要帮妹妹弄到出国留学的名额其实很简单,他只要给钱老打个电话让钱老帮忙就行。
不过李可灼不希望这种小事都麻烦钱老。
所以在考虑了一番后,李可灼决定联系李崇德。
李可灼希望,李崇德的女儿李丽娟能够在欧美帮妹妹李可染找一个可以留学的学校。
这天吃完饭后,李可灼来到了生产大队。
生产队的这里的电话,也是李可灼出钱装的,方便他在家的时候和外界联系。
“小灼,你妹妹对于留学的学校有什么要求吗?”李崇德朝李可灼问。
“要求吗,最好是名校,师范类名校。”李可灼说。
“还有其他要求吗,比如具体去哪个国家之类的。”李崇德问。
“欧美国家都行。”李可灼说。
“那行,我让我女儿帮你妹妹问问,其实出国留学挺简单的,一般学校的话,只要有钱就行。”李崇德说。
李崇德的动作很快,第二天,他就联系到了在欧洲宣传的女儿李丽娟,然后把李可灼托他办的事情说了一下。
“爸,你放心,这件事包给我了。”李丽娟听到是帮李可灼的妹妹联系留学的大学后,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媛姐,欧美的师范大学,哪个学校最好?”李丽娟朝经纪人周媛问。
“这个我可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问欧洲这边公司的人。”周媛说。
很快,两人就叫来了一个欧洲公司的工作人员。
这是一个白人大叔。
“詹姆斯大叔,你知道欧美哪一所师范大学最好吗?”李丽娟用英语朝白人大叔问。
“最好的师范大学?应该是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了,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师范大学。”白人大叔朝李丽娟说。
“那外国学生如果想要进入这所大学留学,需要什么条件吗?”李丽娟问。
“什么条件?这个我就不知道了。”白人大叔说。
白人大叔离开后,李丽娟朝经纪人周媛吩咐说道:“周姐,你让公司帮我去联系一下这个学校,看看能不能让公司帮忙要到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名额,如果公司能够做到,我可以答应公司提出的,续签合作年限的事情。”
————
小安乡公社,服装厂。
“小灼,你来看看,这是咱们公司这两根赚的钱。”
王友明兴高采烈的拿着一个账本递给李可灼说道。
李可灼接过账本看了看说道:“哟呵,还不错嘛!”
小安乡服装厂,因为制造的服装款式新颖时尚,又有大明星李丽娟代言,所以在周边城市以及省城都卖的非常不错。
所以这样下来,厂子里的机器几乎都没有听过。
这两个月下来,厂里竟然赚了五千多块钱的纯利润,相当于一个月赚了两千五。
如果保持这种生产势头,一年就能赚三万块钱,两年就能把投入的钱回本。
不过这点利润李可灼还是看不上的,他在等海外的服装市场被打开。
只要海外市场被打开后,服装厂制造一套服装的利润就会成倍提升,到时候的利润才是最大的。
“小灼,你说这些钱我们应该怎么花?是给大家伙分了还是怎么滴?”王友明高兴朝李可灼问。
“才五千多块钱有啥好分的,先存起来,到时候用来采购原料扩大生产吧。”李可灼朝王友明说。
“你说得对,和你的身家一笔,这点钱也没啥好骄傲的了。”王友明嘿嘿说道:“不过厂里赚了钱,总归是高兴的,我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让大家也开心一下。”
“那你就告诉大家吧。”李可灼并不反对,赚了钱的事情告诉大家,也能让大家更有信心。
很快,王友明就把服装厂两个月赚了五千块钱的事情说了出去。
听到厂里两个月赚了五千块钱,投资入股的人无不欢欣鼓舞。
而那些没有投资的人,心里一算只要两年就能会本后,肠子都差点悔青了。
“王县长,我们现在还能入股吗?我想入两股。”有人找到了王友明询问服装厂入股的事情。
“你问一下大家答不答应吧,如果入股的所有人都答应让你入股,那我就让你入股。”王友明朝想要入股的人说道。
“我们不答应,早干嘛去了?以前怕吃亏,死活都不入股,哦!现在看到厂里赚钱了就想入股了?门都没有。”
对于其他人想入股,已经入股的既得利益者极度排斥。
现在让人继续入股,那不是分他们的钱吗?越多人分钱,他们自己分到的钱就越少,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是明白的。
“都怪你,你说什么服装厂肯定会亏钱,现在好了,别人到时候分钱咱们一分都没有。”没有入股的家庭妻子朝老公埋怨。
“这能怪我吗?你家亲戚还在县里的服装厂上班呢,不是你说县里服装厂都要破产了吗?当时你也是反对入股的,怎么现在倒怪我一个人了。”老公反驳。
“你还有理了你?我怎么就跟了你这样一个没中的男人,我当初瞎了眼了啊……”女人大声数落。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都露出了痛快的笑意。
“哼哼,当初让他们入股他们不入,现在看到赚钱了就像入了,哪有这样的好事。”王友明哼哼说道。
听到王友明的话,其他人纷纷点头。
“王叔,我家也想去城里开店,不知道可不可以?”有一个年轻人找到王友明问。
“你家想去开店?”王友明诧异问。
“是的,不知道王叔你能不能和李老师说一下,借我们家一些钱,我保证赚到了钱会第一时间还给李老师的。”年轻人朝王友明说道。
听到年轻人的话,王友明摇摇头说:“这件事我不能帮你做主,开店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借钱的话你直接找李老师,不要找我,我帮不了你。”
------------
第171章 卖
ps:徒步明天就从湖北进重庆地域了,今天走了一天的路好累,码字先上传,我明天改错别字。
“你要问我借钱?”
李可灼好奇的看着眼前的年轻人问。
“是的,我也想开一家服装店。”
“你为什么想开服装店?”李可灼继续问。
“因为我想赚钱。”年轻人直接了当回答。
“很好!”
听到年轻人的回答,李可灼点点头,其他的理由都不需要,只需要赚钱就完了。
不过李可灼也不可能因为对方一句话就借钱,毕竟虽然只有几千块钱,但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也不是小数目了。
所以他朝年轻人说道:“想要借钱可以,规矩你应该懂吧,我要入股两成股份,另外,还要用你们家的田地承包合同作为抵押……”
“我明白,我爸妈他们也同意了的。”年轻人朝李可灼说。
“那你选好准备开店的地址了吗?小县城只能有一家店的,地级市可以开两家,省城最多可以五家。”李可灼朝年轻人说道。
“我想好了,我会去隔壁鄂省省会开店。”年轻人点头说。
“不错,看来你是早有准备的。”李可灼点点头,他现在比较欣赏这个年轻人了。
在别人都不敢尝试的时候,他能够第一个想到开店做生意,说明他很有勇气。
最后,李可灼借了钱给这个年轻人,而且一次性借了一万多。
不过,他也和对方签订了一系列的合同作为双方的保障。
像这么敢闯敢拼的年轻人,就算他这次做生意失败了,李可灼也愿意多扶持他一把。
而且服装品牌想要发展壮大,也需要更多销路,相比起和其他地方不认识的人合作,李可灼还不如支持家乡的年轻人出去闯出一片天来。
投资失败了,他也亏一点钱,如果成功了,他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
“请问这里是小安乡公社吗?”
这天,一个骑着摩托车的中年男人来到了小安乡公社朝一个村民询问。
只是让村民奇怪的是,这个人说的竟然是普通话。
“你找哪个?”村民有些警惕的朝中年男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