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从民办教师做起 第69节
“李老师来了,快请坐。”
队部,见到李可灼到来,吴明超非常热情的给他找座。
为了让吴明超和李可灼单独谈话,队部的其他人都很识趣的离开了。
“吴书记,听说你找我?”李可灼坐下后朝吴明超问。
“是有些事情找你。”吴明超笑着点头,他朝李可灼说道:“主要是这个联产承包,大家对于怎么分田分地有些分歧,有人认为分田地应该按照人头数分,有些人则认为应该按照劳动力分,你是咱们公社的大作家,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这……”
李可灼没想到吴明超找他竟然是这样的事情。
“李老师,你有什么想法只管说,就算是说错了也没有问题,咱们群策群力嘛。”吴明超笑着说。
“这个,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李老师你可别谦虚了,这件事情关系到你们生产队所有村民的利益,你有什么好办法只管说出来吧。”吴明超继续朝李可灼说。
听到吴明超的话,李可灼想了想问道:“吴书记,公社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目的是为了什么?”
“主要目的是为了什么?我觉得首先因为这是国家政策,联产承包后,农民的积极性也会变得更大,每年的产出的粮食也会更多,这是很多已经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地区的先进经验。”吴明超想了想朝李可灼解释。
“我认为不对,国家实行联产承包,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好。”李可灼摇头。
听到李可灼的话,吴明超想了想点头认同。“确实是这样。”
ps:求推荐票月票
------------
第89章 分田地
国家之所以搞这个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就是因为大锅饭在当下让农民没有了积极性,最后产出的粮食还不足以生存了吗?
在大锅饭的制度下,大家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样,于是有些人就开始偷懒耍滑,这导致很多原本老实勤恳的人也有了怨气,便也开始出工不出力。
原本农忙时只需要几天就能干完的活儿,在大家都出工不出力的情况下,最后会硬生生的拖十天半个月才干完。
还有就是,原本这些土地只需要五十个人就能种出来,在大锅饭的情况下,却有好几倍的人数干活,里面很大部分都是吃干饭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种种弊端加起来,就让大锅饭制度下的农民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差。
虽然大锅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确实是一个好的政策,因为这能让所有人力集中起来办大事,比如修水渠,建大坝,修公路,等等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
但是二十几年后的今天,这个制度也已经到了不变不行的程度了。
而联产承包责任制,也确实是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有力改革。
“李老师,你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吴明朝朝李可灼问。
“我确实有一些想法。”李可灼点头。
他朝吴明超说道:“既然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变得更好,那么我觉得或许有比联产承包更好的方式可以做到。”
“哦?愿闻其详。”听到李可灼的话,吴明超顿时就来了兴趣。
“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多只能让农民的温饱得以解决,而没办法让农民富裕。
农民就算有再大的积极性,也只是在一亩三分地里面忙活,温饱有余,但是富裕不足。
所以说,想要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还是要想办法发展工商业。
最近国家不是提倡搞五小工业吗!全国对于五小工业的产品都是供不应求,吴书记你或许可以牵头搞一下这个,这样应该能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李可灼朝吴明超说。
听到李可灼的话,吴明超点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怎么搞工商业我也没有经验,县里把小安乡公社作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小工业咱们可以后面再搞,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把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事情弄好。”
听到吴明超的话,李可灼有些失望。
他是想着让公社搞一些村镇集体企业的,没有技术的话他也愿意用积分兑换一些技术,以此来支持乡镇集体企业发展。
后世大名鼎鼎的华西村,就是走的这条道路。
只是目前看来,吴明超好像并没有搞集体企业的想法。
于是他最后想了想朝吴明超说道:“吴书记,如果只是分田地的话,我建议公社按照每户的年轻男丁人数来分。”
“为什么是每户年轻男丁,老人不分吗?女人不分吗?这会不会有点歧视女性?”吴明超皱眉。
“吴书记,不是我歧视女性,而是因为国情如此。”李可灼解释说道:“女人长大了都是要嫁出去的,如果给女人也分田地,到时候她嫁到外地,这个田地怎么办?
而按照男丁分田就不一样,女人嫁过来,自然就拥有了田地。”
“至于老人,给他们分了田地,等他们离世后,田地就会累积到他们已经拥有了田地的儿子身上,这对那些没有老人的家庭来说很不公平。”李可灼说,
“这……那要是按照每户的劳动力分田地呢?”吴明超问。
“如果按照每户的劳动力分,目前看来是合理的,因为这样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但是吴书记你有没有想过,有些家庭的男娃多,但是却还没有长大,如果现在不给他们分田地,到时候等他们长大了,从父母手里继承的田地将会变得很少,这对他们来说也非常不公平。”
最后李可灼说道:“所以我的提议是,如果是一户家庭只有一个男娃,那就按照一个丁的标准分,如果有两个男娃,就按照两个丁的标准分,还有那种刚结婚没有孩子的家庭,也按照一个丁的标准分,他们只生一个儿子就刚刚好继承,这也正好符合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最后,我建议公社不要一次性把所有土地分完,留下一部分作为公用,这样以后也可以用来调节……”
李可灼和吴明超说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之所以和吴明超说这么多,主要就是因为前世小安乡公社分田地有些不公平。
到了十几年后,有些家庭的田地累加起来超过了十几亩,而有些家庭孩子太多分家后却只有了几分田。
听完李可灼的话,吴明超想了想说道:“李老师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会慎重考虑你提的建议。”
接下来的时间,吴明超和李可灼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关于李可灼写的小说等等。吴明朝已经把李可灼的小说看完了,所以两人聊起来话题很多。
最后,对于联产承包,李可灼只是提了一个建议,至于公社会不会按照他说的做他也不知道。
第二天是星期天,李可灼回到了学校继续给学生上课。
“老师,我们想要参加今年的高考。”
这天,王芳还有安琪以及田杏花三人一起找到了李可灼。
“你们参加高考干什么?就算你们参加了高考,考出来的成绩也并不会很理想。”李可灼朝三人说。
“我们就是想要去试试,增加一些高考经验而已,我们几个已经说好了,就算是考上大学了我们也不填志愿,等以后有把握考上清华北大了再去上大学。”王芳朝李可灼说。
“这样啊!”
听到王芳的话,李可灼想了想,然后点头:“那行吧,高考还有半个多月,你们自己多努力一点吧!”
“我们会努力的。”三人连忙保证。
从预考之后,三人就在努力的学习。
预考到高考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一个多月时间在李可灼的学习光环,调节光环以及智力光环三个光环的加持下,三人的学习速度非常快!
特别是王芳,按理说以她的预考成绩想要考上大学基本上不可能,但是预考之后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让她拼命学习,所以她考上大学也不是不可能。
…………
又一个周过去。
这天回家,李可灼发现,村里的联产承包已经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吴明超书记做事十分雷厉风行,他听取了一些李可灼的建议,决定按照每个家庭的年轻男丁数量给所有村民分配田地,没有男丁的按照一丁算,以保证十几二十年后每家每户的田地都还能差不多。
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李可灼说的,留下一部分田地作为公田的建议,截流了大概十分之一的田地。
------------
第90章 钱老来信
“妈,咱们家分了多少田地?”这天回到家,李可灼朝母亲胡艳玲问。
“咱们家分到了两亩田和四亩地,而且都在咱们家附近。”胡艳玲朝李可灼说,看她嘴角抑制不住的笑容,说明她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在山区,能够分到这么多已经不错了,在平原地区的家庭或许能够分的多一些,但是山区就这么点。
“两亩田四亩地啊,这可不是小数目,我在想到时候小舅一个人肯定种不出来。”李可灼笑着朝母亲说。
如果种地只是粗种的话,多少田地都能种出来,但是现在种地讲究精耕细作,粗种会被人骂死,所以这就有些难为小舅一个人了。
“种不出来就请别人帮忙呗,放假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可以帮忙的。”胡艳玲倒是毫不在意。
“对了,小安乡的学校都快修好了,咱们家的房子什么时候开始建啊?”胡艳玲朝李可灼问。
原本计划开春就要建房子了,但是公社要抽调各村的人力修学校,所以李可灼家的新房子就耽搁了下来。
现在学校也快要修好了,所以胡艳玲就开始谋划自己家新房子的事情了。
听到母亲的问话,李可灼想了想说道:“再过一个星期差不多了,到时候就可以找人修了。”
“那感情好,再过几个月就可以住新房了。”胡艳玲嘴角抑制不住的笑容。
“李老师,有你的信。”
这天回到小安乡学校,朱校长就把一封信递给了李可灼。
“感谢!”李可灼感谢一声,接过信看了看,竟然是川省科幻文艺杂志社寄过来的。
回到宿舍,李可灼打开信看了起来。
这封信,是杂志社主编写来了,他询问了一下李可灼最近过得可好,先是嘘寒问暖了一阵,然后又问他的新书的事情。
自从李可灼的第二本科幻小说被禁之后,已经大半年时间了,杂志社也没有再收到李可灼的第三本科幻小说。
这大半年时间杂志社也写了两封信,甚至发了一封电报,但李可灼都没有回复。
这次,杂志社主编再次写信询问李可灼的消息,同时,他在信中还夹带着一封小一号的信封。
李可灼打开小一号的信封,然后他就发现,这竟然是导弹之父钱老给他写的信,然后让杂志社转交给他的。
收到钱老的信,李可灼的心情顿时激动了起来。
钱老啊,那是何等人物,竟然给他写信了,这……
怀着激动的心情,李可灼打开钱老的信,然后仔细阅读起了信中的内容。
信中,钱老对他的小说进行了一番夸赞,说他的科幻小说和其他人写的科幻小说不一样,他的科幻小说具有真实性,其他很多人的科幻小说都是瞎扯淡。
队部,见到李可灼到来,吴明超非常热情的给他找座。
为了让吴明超和李可灼单独谈话,队部的其他人都很识趣的离开了。
“吴书记,听说你找我?”李可灼坐下后朝吴明超问。
“是有些事情找你。”吴明超笑着点头,他朝李可灼说道:“主要是这个联产承包,大家对于怎么分田分地有些分歧,有人认为分田地应该按照人头数分,有些人则认为应该按照劳动力分,你是咱们公社的大作家,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这……”
李可灼没想到吴明超找他竟然是这样的事情。
“李老师,你有什么想法只管说,就算是说错了也没有问题,咱们群策群力嘛。”吴明超笑着说。
“这个,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李老师你可别谦虚了,这件事情关系到你们生产队所有村民的利益,你有什么好办法只管说出来吧。”吴明超继续朝李可灼说。
听到吴明超的话,李可灼想了想问道:“吴书记,公社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目的是为了什么?”
“主要目的是为了什么?我觉得首先因为这是国家政策,联产承包后,农民的积极性也会变得更大,每年的产出的粮食也会更多,这是很多已经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地区的先进经验。”吴明超想了想朝李可灼解释。
“我认为不对,国家实行联产承包,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好。”李可灼摇头。
听到李可灼的话,吴明超想了想点头认同。“确实是这样。”
ps:求推荐票月票
------------
第89章 分田地
国家之所以搞这个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就是因为大锅饭在当下让农民没有了积极性,最后产出的粮食还不足以生存了吗?
在大锅饭的制度下,大家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样,于是有些人就开始偷懒耍滑,这导致很多原本老实勤恳的人也有了怨气,便也开始出工不出力。
原本农忙时只需要几天就能干完的活儿,在大家都出工不出力的情况下,最后会硬生生的拖十天半个月才干完。
还有就是,原本这些土地只需要五十个人就能种出来,在大锅饭的情况下,却有好几倍的人数干活,里面很大部分都是吃干饭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种种弊端加起来,就让大锅饭制度下的农民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差。
虽然大锅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确实是一个好的政策,因为这能让所有人力集中起来办大事,比如修水渠,建大坝,修公路,等等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
但是二十几年后的今天,这个制度也已经到了不变不行的程度了。
而联产承包责任制,也确实是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有力改革。
“李老师,你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吴明朝朝李可灼问。
“我确实有一些想法。”李可灼点头。
他朝吴明超说道:“既然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变得更好,那么我觉得或许有比联产承包更好的方式可以做到。”
“哦?愿闻其详。”听到李可灼的话,吴明超顿时就来了兴趣。
“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多只能让农民的温饱得以解决,而没办法让农民富裕。
农民就算有再大的积极性,也只是在一亩三分地里面忙活,温饱有余,但是富裕不足。
所以说,想要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还是要想办法发展工商业。
最近国家不是提倡搞五小工业吗!全国对于五小工业的产品都是供不应求,吴书记你或许可以牵头搞一下这个,这样应该能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李可灼朝吴明超说。
听到李可灼的话,吴明超点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怎么搞工商业我也没有经验,县里把小安乡公社作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小工业咱们可以后面再搞,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把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事情弄好。”
听到吴明超的话,李可灼有些失望。
他是想着让公社搞一些村镇集体企业的,没有技术的话他也愿意用积分兑换一些技术,以此来支持乡镇集体企业发展。
后世大名鼎鼎的华西村,就是走的这条道路。
只是目前看来,吴明超好像并没有搞集体企业的想法。
于是他最后想了想朝吴明超说道:“吴书记,如果只是分田地的话,我建议公社按照每户的年轻男丁人数来分。”
“为什么是每户年轻男丁,老人不分吗?女人不分吗?这会不会有点歧视女性?”吴明超皱眉。
“吴书记,不是我歧视女性,而是因为国情如此。”李可灼解释说道:“女人长大了都是要嫁出去的,如果给女人也分田地,到时候她嫁到外地,这个田地怎么办?
而按照男丁分田就不一样,女人嫁过来,自然就拥有了田地。”
“至于老人,给他们分了田地,等他们离世后,田地就会累积到他们已经拥有了田地的儿子身上,这对那些没有老人的家庭来说很不公平。”李可灼说,
“这……那要是按照每户的劳动力分田地呢?”吴明超问。
“如果按照每户的劳动力分,目前看来是合理的,因为这样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但是吴书记你有没有想过,有些家庭的男娃多,但是却还没有长大,如果现在不给他们分田地,到时候等他们长大了,从父母手里继承的田地将会变得很少,这对他们来说也非常不公平。”
最后李可灼说道:“所以我的提议是,如果是一户家庭只有一个男娃,那就按照一个丁的标准分,如果有两个男娃,就按照两个丁的标准分,还有那种刚结婚没有孩子的家庭,也按照一个丁的标准分,他们只生一个儿子就刚刚好继承,这也正好符合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最后,我建议公社不要一次性把所有土地分完,留下一部分作为公用,这样以后也可以用来调节……”
李可灼和吴明超说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之所以和吴明超说这么多,主要就是因为前世小安乡公社分田地有些不公平。
到了十几年后,有些家庭的田地累加起来超过了十几亩,而有些家庭孩子太多分家后却只有了几分田。
听完李可灼的话,吴明超想了想说道:“李老师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会慎重考虑你提的建议。”
接下来的时间,吴明超和李可灼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关于李可灼写的小说等等。吴明朝已经把李可灼的小说看完了,所以两人聊起来话题很多。
最后,对于联产承包,李可灼只是提了一个建议,至于公社会不会按照他说的做他也不知道。
第二天是星期天,李可灼回到了学校继续给学生上课。
“老师,我们想要参加今年的高考。”
这天,王芳还有安琪以及田杏花三人一起找到了李可灼。
“你们参加高考干什么?就算你们参加了高考,考出来的成绩也并不会很理想。”李可灼朝三人说。
“我们就是想要去试试,增加一些高考经验而已,我们几个已经说好了,就算是考上大学了我们也不填志愿,等以后有把握考上清华北大了再去上大学。”王芳朝李可灼说。
“这样啊!”
听到王芳的话,李可灼想了想,然后点头:“那行吧,高考还有半个多月,你们自己多努力一点吧!”
“我们会努力的。”三人连忙保证。
从预考之后,三人就在努力的学习。
预考到高考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一个多月时间在李可灼的学习光环,调节光环以及智力光环三个光环的加持下,三人的学习速度非常快!
特别是王芳,按理说以她的预考成绩想要考上大学基本上不可能,但是预考之后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让她拼命学习,所以她考上大学也不是不可能。
…………
又一个周过去。
这天回家,李可灼发现,村里的联产承包已经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吴明超书记做事十分雷厉风行,他听取了一些李可灼的建议,决定按照每个家庭的年轻男丁数量给所有村民分配田地,没有男丁的按照一丁算,以保证十几二十年后每家每户的田地都还能差不多。
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李可灼说的,留下一部分田地作为公田的建议,截流了大概十分之一的田地。
------------
第90章 钱老来信
“妈,咱们家分了多少田地?”这天回到家,李可灼朝母亲胡艳玲问。
“咱们家分到了两亩田和四亩地,而且都在咱们家附近。”胡艳玲朝李可灼说,看她嘴角抑制不住的笑容,说明她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在山区,能够分到这么多已经不错了,在平原地区的家庭或许能够分的多一些,但是山区就这么点。
“两亩田四亩地啊,这可不是小数目,我在想到时候小舅一个人肯定种不出来。”李可灼笑着朝母亲说。
如果种地只是粗种的话,多少田地都能种出来,但是现在种地讲究精耕细作,粗种会被人骂死,所以这就有些难为小舅一个人了。
“种不出来就请别人帮忙呗,放假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可以帮忙的。”胡艳玲倒是毫不在意。
“对了,小安乡的学校都快修好了,咱们家的房子什么时候开始建啊?”胡艳玲朝李可灼问。
原本计划开春就要建房子了,但是公社要抽调各村的人力修学校,所以李可灼家的新房子就耽搁了下来。
现在学校也快要修好了,所以胡艳玲就开始谋划自己家新房子的事情了。
听到母亲的问话,李可灼想了想说道:“再过一个星期差不多了,到时候就可以找人修了。”
“那感情好,再过几个月就可以住新房了。”胡艳玲嘴角抑制不住的笑容。
“李老师,有你的信。”
这天回到小安乡学校,朱校长就把一封信递给了李可灼。
“感谢!”李可灼感谢一声,接过信看了看,竟然是川省科幻文艺杂志社寄过来的。
回到宿舍,李可灼打开信看了起来。
这封信,是杂志社主编写来了,他询问了一下李可灼最近过得可好,先是嘘寒问暖了一阵,然后又问他的新书的事情。
自从李可灼的第二本科幻小说被禁之后,已经大半年时间了,杂志社也没有再收到李可灼的第三本科幻小说。
这大半年时间杂志社也写了两封信,甚至发了一封电报,但李可灼都没有回复。
这次,杂志社主编再次写信询问李可灼的消息,同时,他在信中还夹带着一封小一号的信封。
李可灼打开小一号的信封,然后他就发现,这竟然是导弹之父钱老给他写的信,然后让杂志社转交给他的。
收到钱老的信,李可灼的心情顿时激动了起来。
钱老啊,那是何等人物,竟然给他写信了,这……
怀着激动的心情,李可灼打开钱老的信,然后仔细阅读起了信中的内容。
信中,钱老对他的小说进行了一番夸赞,说他的科幻小说和其他人写的科幻小说不一样,他的科幻小说具有真实性,其他很多人的科幻小说都是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