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从民办教师做起 第46节
  而且在这个时代,师生恋还是一个禁忌,是会受到整个社会指责的,她们就算再喜欢李可灼,也不敢表达出来。
  第二天,还是周末,这天朱校长来到了小安乡公社。
  “朱校长,你你咋有空来我这里了。”公社王书记笑着招呼朱校长。
  “王书记,我来找你商量一个事儿。”朱校长朝王书记说!
  ps:请书友们点击这里投——>推荐票和月票,谢谢大家!
  ------------
  第59章 高中部
  “你每次来找我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什么事?”王书记笑着朝朱校长问。
  “是这样的。”朱校长犹豫了一下说道:“我想在咱们公社成立初中部和高中部。”
  “啥?你说啥?”王书记有些不敢相信询问。
  “我想在咱们公社小学的基础上成立初中部和高中部。”朱校长再次把自己之前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老朱,你是认真的?”王有些惊疑不定的看着朱校长。
  “我是认真的。”朱校长点头。
  “为什么?”王书记问。
  “因为李可灼老师,李老师他能培养出大学生。”
  “李老师能培养出大学生?”
  “对,李老师的教学水平太高了,他能培养出很多大学生,让他教小学生实在是浪费人才了,所以我想成立初中和高中部,然后让李老师教高中,这样才能让他的教学能力物尽其用。”
  “李可灼老师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吗?”王书记有些不信。
  “王书记你看看这个。”朱校长把一本手工装订的书籍拿给王书记。
  “这是什么?”王书记接过书籍问。
  “这是李老师自己编的高中教材,我看过后觉得比咱们国家现在用的教材好太多了。能够自己编高中教材的老师,让他教小学生不是浪费国家人才吗?”
  “所以你就想要办一所高中?”王书记问。
  “不是办一所高中,只是设立高中部。”朱校长纠正王书记。
  “有什么区别吗?”王书记皱眉,他朝朱校长说道:“既然李老师可以教高中生,我看不如推荐他去隔壁镇高中当高中老师好了。”
  “王书记,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不说李老师自己愿不愿意去,就说李老师是咱们小安乡公社的人才,为什么要推给别人?”朱校长有些急切说。
  “可是,办初中部和高中部你哪来那么多老师?就李老师一个人可撑不起来初中和高中。”王书记说。
  “老师的问题我来解决,但是初中部和高中部必须要建啊。”朱校长说。
  顿了一下,他继续朝王书记说道:“王书记,你不知道李老师教书的本事,我外甥女以前的成绩很差,考大学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
  所以在上半年看到李老师带出了两个重点大学学生后,我就让李老师帮我外甥女辅导,你猜怎么着,我外甥女才跟着李老师学习了三个多月,现在就已经有十足的信心能够考上大学了。”
  朱校长继续说道:“李老师教书是真的很厉害,他去年在学期最后两个多月接手的五年级二班,那时候五年二班的平均成绩也就七十分左右。
  然而在李老师接手后,才两个多月啊,他就把全班四十多个学生所有人的平均成绩提升到了九十六分。”
  “最重要的是,咱们设高中部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李老师要是以后能够教出很多大学生的话,这里面的功劳和政绩也有王书记你一份的啊……”
  朱校长苦口婆心的劝说着王书记。
  说实话,听完朱校长的话后,王书记心里有些心动。
  如果真如朱校长说的那样,李老师能够培养出很多大学生的话,那么这里面的政绩就太大了。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年代,乡镇要开办民办中学只需要公社书记一句话而已。
  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乡镇学校,几乎都是民办学校,学校里面的老师也都是民办教师,只要公社书记或者是校长同意就能上岗的那种。
  他们不拿国家的一分钱工资,拿的是生产队的工分,分的也是生产队种出来的粮食。
  一个乡镇想要办中学,只需要向教育部门打一个报告,再招一些老师,然后就能把学校办起来。
  自从1978年邓爷爷提出搞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后,各地的民办学校就如同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后来在九年义务教育开始普及后,民办学校又成了普及教育的主力军。
  根据统计,当时全国的民办教师一度达到了五百万人,后来国家开始清退一些不符合资质的民办教师,以及转正了一大批民办教师后,到了九十年代时,民办教师的人数才减到两百八十万人左右。
  现在才是1981年,正是民办学校蓬勃发展的时候,这时候只需要公社书记一句话,学校就能办起来。
  “老朱,你先让我考虑两天,办高中的事情还是要和大家讨论一番后才能做出决定的,如果大家都不同意就没办法。”王书记最后也没有直接答应朱校长办初中部和高中部的请求。
  他虽然是公社书记,但是公社要办初中部和高中部这样的大事,明显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虽然王书记没有答应,但是朱校长是不会放弃的。
  于是他从王书记的办公室出来后,就又找到了公社其他领导,把要办初中部和高中部的事情向所有人阐述。
  他表示自己能够找到教初中的老师和教高中的老师,只需要公社批准就行。
  同时他也告诉所有人办高中部的好处。
  “朱校长,你让李老师教高中,他自己愿意吗?”有公社领导朝朱校长问。
  “我相信李老师肯定是愿意的。”朱校长说。
  “你相信没有用,我们要准确知道李老师的态度才行,要是你忙活半天人家不答应怎么办?不是白瞎了吗?”
  “我待会就去问李老师,如果李老师答应教高中,你们是不是就答应设初中部和高中部?”朱校长最后问。
  “只要李老师答应,我们就会考虑。”王书记朝朱校长表态。
  如果李可灼愿意教高中,至少公社的高中部就能办起来。
  李老师不仅是大学生,他还教出来了两个重点大学的学生,这是隔壁镇中学那么多老师都做不到的事情。
  而且李老师还是大作家,在他们看来,能够成为作家的人,教高中生还不是很容易吗?
  听到公社领导的承诺后,朱校长很快就回到了学校,在学校找到了今天下午才来学校的李可灼。
  “李老师,有个事情要和你商量一下。”朱校长朝李可灼说。
  “校长,有啥事?”李可灼问。
  “是这样的。”
  随后,朱校长就把他的想法和李可灼说了一遍。
  听完朱校长的想法后,李可灼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老师,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成立高中部,你愿意教高中生吗?”朱校长朝李可灼问。
  他现在最大的疑虑就是,李可灼现在教的几个高中学生都是收钱的,他担心让李老师教高中,会不会影响他的财路这种,他会不答应。
  “可以是可以,不过需要等到明年九月份才行,我现在是五年二班的班主任,我必须要顺利教到他们毕业才行。”李可灼朝朱校长说。
  ------------
  第60章 新校区
  听到李可灼的话,朱校长松了一口气。
  他笑着朝李可灼说道:“要筹备初中部和高中部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需要建学校,需要请老师,还需要招学生,估计等这些有眉目,也得大半年以后了。”
  “那就行,只要朱校长你能把班子搭起来,把学生招到,我可以教高中班的。”李可灼点头。
  相比起教小学班级每年每个学生才能赚2个积分,教高中生就要好的多,只要他的学生高考考上大学,他就能赚10个积。
  所以这么看来,还是教高中来积分更快一些,他何乐而不为呢?
  听到李可灼答应下来,朱校长的笑容更盛了。
  在得到李可灼的态度后,几天后,公社就决定,要在小安乡公社办初中部和高中部。
  并且,会把小安乡小学的名字,改成《小安乡中学》。
  公社王书记亲自向县里教育部门申请,理由是小安乡距离隔壁镇中学太远,学生每周需要翻山越岭走三四十里路,这导致很多学生情愿辍学也愿意不去隔壁镇读书。
  所以公社经过商议后决定,要在小安乡公社成立初中和高中,这样能减少学生的辍学率。
  小安乡公社的申请合情合理,距离隔壁镇中学太远,自己办初中部和高中部能够减少辍学率。
  所以很快,县教育部门就批准了小安乡公社自办初中和高中的请求,并且还下拨了一笔两千块钱的资金。
  在得到县里批准后,小安乡公社的领导们很快就发动起了各村的青壮,开始为修建学校备料。
  新校区将会建在小安乡小学的隔壁,大概会占几亩农田。
  而朱校长,则是发动自己的人脉,开始去寻找能教初中部和高中部的老师。
  好在这个年代的民办教师很好找,只要找那些以前参加高考没有考过的,并且已经放弃了高考的学生就行。
  这样的学生在十里八乡总能找到不少,不需要他们有多少知识储量和教学水平,只要他们能够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教会学生知识就行。
  1981年当下,湘省还没有分田到户,所以很多人还是愿意当民办教师赚工分的,因为这比种地要轻松太多了。
  就在新校区开始备料的时候,时间来到了1981年1月20日。
  1月20日这天,湘省的小学生开始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
  小学生总共就两门课程,语文和数学,一天时间不到就已经结束了。
  就在小学生参加期末考试的时候,李可灼的辅导班,却是提前了一天就已经参加李可灼亲自出题的期末考试了。
  按照系统规定,只要是期末考试,不管是官方统考,还是李可灼自己出题考试,只要学生成绩优秀,李可灼都能获得1点系统积分。
  这天,考试结束后,李可灼把辅导班的13名学生留在了最后。
  “同学们,寒假一个月,大家可以把自学教材拿回家里学习,不过我希望大家都要爱惜课本……”
  “正月十五,是开学的日子,所以我们正月十五再见……”
  和学生们告别后,李可灼并没有马上离开学校,他的小说已经完成了修订,他准备今天就给科幻文艺杂志社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