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从民办教师做起 第44节
“李老师,你的打印机能不能打印试卷?”
就在李可灼打印了十几套自学教材后,学校的老师们和朱校长对于李可灼的打印机和电脑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
“当然可以打印试卷,校长,我可以每个月给学校打印一次试卷,只不过打印试卷的纸需要学校自己出。”李可灼朝朱校长说。
“好,没问题,那就谢谢李老师了。”朱校长连忙感谢。
全校两百多学生,打印试卷差不多需要两三百张纸,买这么多张大纸差不多要一块多钱。
这点钱对于李可灼来说虽然不算什么,但他也没必要自己出,毕竟学校是有一些财政补贴的。
而且他用打印机打印,耗费最大的还不是纸,而且油墨,打印机的油墨都是要从外国进口的,国内的油墨满足不了这种最先进的岛国打印机。
有了电脑和打印机后,李可灼写小说也方便了很多,一个月时间不到,他创作的第二本科幻小说就已经写到了五十多万字。
虽然他每天只花一两个小时时间创作,但他几乎每天都能写出上万字来,这比起之前用手写要快上很多倍。
特别是周末的时候,李可灼一天十几个小时能够写出六七多字,这就很恐怖了。
要不是他的思维运转速度跟不上,他能一天写十几万字。
不过李可灼也发现了,学习光环对于他写小说也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他试过,如果不加持光环的情况下,他的思维运转速度很低,一个小时能写两千字都要烧高香了。
而在学习光环的加持下,他的思维运转速度明显快上很多,一个小时能写五千多字。
原本李可灼预计,他的第二本小说需要半年才能完成,但是有了个人电脑后,他觉得再有一个多月大概就能够写完了,再用一个月时间修改调整,就能给杂志社寄过去了。
最重要的是,有系统当主机的情况下,李可灼可以脱离电脑写作。
就算是他回到村里,也可以在脑海中用系统帮他写小说,到时候只要用打印机把他脑海中的东西打印出来就行。
——
时间进入12月下旬,天气开始变得很冷。
李可灼发现,他的学生们每天学习的时候手脚都冷的发抖。
一些学生,更是整节课把手缩在衣服里,还有些学生则是不断给手哈气。
最冷的时候,孩子们上课跺脚的声音就没有停过,李可灼知道这是因为孩子们太冷的原因,但是这样的情况他却一时间想不到任何办法解决。
这个年代,教室里没有空调,天气冷的话学生们也只能硬挨着。
一些学生,更是手上脚上长满了冻疮。
在这样的情况,虽然有学习光环的加持,但是李可灼还是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明显降低。
有几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李可灼穿了好几件衣服都被冷的受不了。
这样的情况下,李可灼干脆直接给自己班上的学生们放了几天假。
见到李可灼给自己班上学生放假,其他班级也是有样学样,纷纷给学生们放了好几天假。
因为不放假不行了,天气实在太冷了,再这么下去就要把学生冻坏了。
“校长,这样下去不行啊,我看我们还是得想一些办法。”这天中午李可灼找到了朱校长。
“能有什么办法?每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朱校长朝李可灼说。
“我来想一些办法吧。”李可灼说。
“你能有啥办法?”朱校长摇摇头。
——
李可灼给学生放假后并没有回村里,而是在第二天从公社坐车去了城里。
取暖,他想到了这个年代城市里流行的烘笼。
这是用瓦钵和竹篾编织而成的,里面放上碳火就可以取暖。
但是这种烘笼因为是用竹篾编的,所以很容易引发火灾,李可灼不想要这种东西。
他想的是,看看哪里有没有用铁丝编的烘笼卖,如果有他就采购一批。
来到城里后,李可灼到处向人打听,最后发现,成里只有竹篾做的烘笼卖,没有铁丝编的烘笼。
而且,就算是竹子编的烘笼,李可灼一下子想要买两百多个也很困难,因为没有那么多货。
不过,最后李可灼还是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买铁丝和一批小搪瓷铁盆,让会编烘笼的师傅帮忙编铁丝烘笼。
这个想法是好的,不过很快李可灼就遇到了困难,因为这个年代想要买什么都是需要票的。
特别是铁丝和搪瓷盆,李可灼虽然有钱,但是他没票啥也买不到。
不过虽然李可灼自己买不到,但是他并不是没有办法。
第二天,李可灼就回乡找到了小安乡公社的王书记。
“你要买那么多铁丝和铁盆干什么?”王书记朝李可灼问。
“是这样的……”
随后,李可灼就把自己的想法和公社书记说了一遍。
“你能有这个心就很好了,不过以往每年都是那么过来的,熬一熬就过去了,铁丝和搪瓷盆这些东西费钱着呢,我看还是算了吧。”王书记听完了李可灼的话后说道。
“别啊王书记,这些费不了多少钱,而且东西做出来了能够用很久,不是说今年用了明年就不能用了不是。”
李可灼朝王书记说道:“只要王书记能帮我买到铁丝和铁盆,钱不是问题的,王书记你应该知道我写小说赚了很多钱,我能够赚这么多钱都是国家政策好,所以我就想着要帮助一下学生们,给学生们买铁丝做烘笼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听到李可灼的话,王书记颇为动容,他想了想说道:“好吧,既然李老师你这么真诚,那我就帮你把东西买回来。”
王书记的动作很快,第三天,他就帮李可灼买来了足够的铁丝和几百个小铁盆。
另外,他还召集了整个公社的几十个篾匠,让这些篾匠来公社帮忙编制铁丝烘笼。
同时,公社书记还号召每一个生产队都要要去山里烧几千斤木碳交到公社。
几天后,在几十个篾匠师傅的编制下,几百个铁丝烘笼顺利编制完成。
所以当一个星期后,周末学生们再次回到学校的时候,他们惊喜的发现,每一个人都能免费领到一个铁丝烘笼。
只不过这些烘笼是学校借给他们使用的,不能算作他们自己的东西。
有了烘笼和木炭取暖后,学生们上课时就再也不会不停跺脚取暖了。
ps:请书友们点击这里投——>推荐票和月票,谢谢大家!
------------
大家看一下!
首先,感谢大家对这本书的支持,这本书目前追读率很高,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每天保持看更新。
因为追读越好,编辑安排的推荐位就越好,我就越有写作动力,养书只能把书养死啊各位。
最后,求票,求推荐票和月票。你们投票越多,成绩越好,读者越多,良性循环,作者就越有动力写作。
求求大家把票头给这本书,咚咚咚!
------------
第57章 电视机
“李老师!”
“李老师!”
“李老师!”
现在在学校,只要李可灼在校园里面走,不管是几年级的学生。看到李可灼后都会亲切的喊一声李老师。
也有一个男学生嗲里嗲气喊“李~老~师~”的,对于这种,李可灼这只是笑笑。
看起来这个学生这样有点不尊重他,其实是孩子喜欢他才这样叫他的。
不过每次听到这样的喊声,李可灼都会故作威严:“你这样嗲里嗲气的,等你爸来了我到时候让你爸抽死你啊。”
总体来说,有了之前李可灼掏钱给学生们加午餐,现在又掏钱给学生们做烘笼的情况下,学生们对他都是十分爱戴的。
就在这样的氛围下,时间悄然进入了1981年。
就在这个时间点,一些歌曲突然就红遍了全国。
李丽娟的名字也响遍了全国各地。
爱江山更爱美人……
我爱你中国,心爱的母亲……
我是一只小小鸟,怎么飞也飞不高……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很多人都会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哼唱着这些歌词。
就连小安乡小学,很多老师从收音机里面听到这些歌曲后,也都开始教学生这些歌曲。
李可灼在收音机里面也听到了这些歌曲,唱这些歌曲的李丽娟,应该就是李崇德的女儿了。
现在看来,李崇德的女儿在大陆成为歌星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就在1981年1月6日这天,李崇德给李可灼寄来了一封信和一张汇款单。
信中,李崇德讲述了一下这段时间他为了推广她女儿唱的歌曲做了很多努力。
之前这些歌曲录制出来后,他作为女儿的经纪人,主要是忙着在港澳地区发行专辑,因为李可灼写的歌曲非常优秀,所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这些歌曲发行后,更是有很多大唱片公司找上门要求合作,比如宝丽金唱片,就想要签下李崇德的女儿然后和她合作录制外文专辑,发展国外市场。
对于千禧年之前世界上最出名,规模最大的唱片公司,李崇德一样没有经受住诱惑,让女儿加入了宝丽金唱片公司。
上个月,宝丽金公司为了开拓内地市场,开始在内地各大广播电台投放专辑宣传歌曲。
然后在1980年末到1981年初这个阶段,李崇德的女儿李丽娟一下子就火了。
当然,现在是有点歌红人不红的情况,不过这也主要是因为内地听歌的人大部分都是收音机,根本看不到李丽娟长什么样子。
李崇德还告诉李可灼,宝丽金公司愿意聘用李可灼去香江工作,邀请他担任宝丽金香江分公司的金牌词曲作家和金牌音乐制作人。
就在李可灼打印了十几套自学教材后,学校的老师们和朱校长对于李可灼的打印机和电脑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
“当然可以打印试卷,校长,我可以每个月给学校打印一次试卷,只不过打印试卷的纸需要学校自己出。”李可灼朝朱校长说。
“好,没问题,那就谢谢李老师了。”朱校长连忙感谢。
全校两百多学生,打印试卷差不多需要两三百张纸,买这么多张大纸差不多要一块多钱。
这点钱对于李可灼来说虽然不算什么,但他也没必要自己出,毕竟学校是有一些财政补贴的。
而且他用打印机打印,耗费最大的还不是纸,而且油墨,打印机的油墨都是要从外国进口的,国内的油墨满足不了这种最先进的岛国打印机。
有了电脑和打印机后,李可灼写小说也方便了很多,一个月时间不到,他创作的第二本科幻小说就已经写到了五十多万字。
虽然他每天只花一两个小时时间创作,但他几乎每天都能写出上万字来,这比起之前用手写要快上很多倍。
特别是周末的时候,李可灼一天十几个小时能够写出六七多字,这就很恐怖了。
要不是他的思维运转速度跟不上,他能一天写十几万字。
不过李可灼也发现了,学习光环对于他写小说也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他试过,如果不加持光环的情况下,他的思维运转速度很低,一个小时能写两千字都要烧高香了。
而在学习光环的加持下,他的思维运转速度明显快上很多,一个小时能写五千多字。
原本李可灼预计,他的第二本小说需要半年才能完成,但是有了个人电脑后,他觉得再有一个多月大概就能够写完了,再用一个月时间修改调整,就能给杂志社寄过去了。
最重要的是,有系统当主机的情况下,李可灼可以脱离电脑写作。
就算是他回到村里,也可以在脑海中用系统帮他写小说,到时候只要用打印机把他脑海中的东西打印出来就行。
——
时间进入12月下旬,天气开始变得很冷。
李可灼发现,他的学生们每天学习的时候手脚都冷的发抖。
一些学生,更是整节课把手缩在衣服里,还有些学生则是不断给手哈气。
最冷的时候,孩子们上课跺脚的声音就没有停过,李可灼知道这是因为孩子们太冷的原因,但是这样的情况他却一时间想不到任何办法解决。
这个年代,教室里没有空调,天气冷的话学生们也只能硬挨着。
一些学生,更是手上脚上长满了冻疮。
在这样的情况,虽然有学习光环的加持,但是李可灼还是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明显降低。
有几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李可灼穿了好几件衣服都被冷的受不了。
这样的情况下,李可灼干脆直接给自己班上的学生们放了几天假。
见到李可灼给自己班上学生放假,其他班级也是有样学样,纷纷给学生们放了好几天假。
因为不放假不行了,天气实在太冷了,再这么下去就要把学生冻坏了。
“校长,这样下去不行啊,我看我们还是得想一些办法。”这天中午李可灼找到了朱校长。
“能有什么办法?每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朱校长朝李可灼说。
“我来想一些办法吧。”李可灼说。
“你能有啥办法?”朱校长摇摇头。
——
李可灼给学生放假后并没有回村里,而是在第二天从公社坐车去了城里。
取暖,他想到了这个年代城市里流行的烘笼。
这是用瓦钵和竹篾编织而成的,里面放上碳火就可以取暖。
但是这种烘笼因为是用竹篾编的,所以很容易引发火灾,李可灼不想要这种东西。
他想的是,看看哪里有没有用铁丝编的烘笼卖,如果有他就采购一批。
来到城里后,李可灼到处向人打听,最后发现,成里只有竹篾做的烘笼卖,没有铁丝编的烘笼。
而且,就算是竹子编的烘笼,李可灼一下子想要买两百多个也很困难,因为没有那么多货。
不过,最后李可灼还是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买铁丝和一批小搪瓷铁盆,让会编烘笼的师傅帮忙编铁丝烘笼。
这个想法是好的,不过很快李可灼就遇到了困难,因为这个年代想要买什么都是需要票的。
特别是铁丝和搪瓷盆,李可灼虽然有钱,但是他没票啥也买不到。
不过虽然李可灼自己买不到,但是他并不是没有办法。
第二天,李可灼就回乡找到了小安乡公社的王书记。
“你要买那么多铁丝和铁盆干什么?”王书记朝李可灼问。
“是这样的……”
随后,李可灼就把自己的想法和公社书记说了一遍。
“你能有这个心就很好了,不过以往每年都是那么过来的,熬一熬就过去了,铁丝和搪瓷盆这些东西费钱着呢,我看还是算了吧。”王书记听完了李可灼的话后说道。
“别啊王书记,这些费不了多少钱,而且东西做出来了能够用很久,不是说今年用了明年就不能用了不是。”
李可灼朝王书记说道:“只要王书记能帮我买到铁丝和铁盆,钱不是问题的,王书记你应该知道我写小说赚了很多钱,我能够赚这么多钱都是国家政策好,所以我就想着要帮助一下学生们,给学生们买铁丝做烘笼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听到李可灼的话,王书记颇为动容,他想了想说道:“好吧,既然李老师你这么真诚,那我就帮你把东西买回来。”
王书记的动作很快,第三天,他就帮李可灼买来了足够的铁丝和几百个小铁盆。
另外,他还召集了整个公社的几十个篾匠,让这些篾匠来公社帮忙编制铁丝烘笼。
同时,公社书记还号召每一个生产队都要要去山里烧几千斤木碳交到公社。
几天后,在几十个篾匠师傅的编制下,几百个铁丝烘笼顺利编制完成。
所以当一个星期后,周末学生们再次回到学校的时候,他们惊喜的发现,每一个人都能免费领到一个铁丝烘笼。
只不过这些烘笼是学校借给他们使用的,不能算作他们自己的东西。
有了烘笼和木炭取暖后,学生们上课时就再也不会不停跺脚取暖了。
ps:请书友们点击这里投——>推荐票和月票,谢谢大家!
------------
大家看一下!
首先,感谢大家对这本书的支持,这本书目前追读率很高,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每天保持看更新。
因为追读越好,编辑安排的推荐位就越好,我就越有写作动力,养书只能把书养死啊各位。
最后,求票,求推荐票和月票。你们投票越多,成绩越好,读者越多,良性循环,作者就越有动力写作。
求求大家把票头给这本书,咚咚咚!
------------
第57章 电视机
“李老师!”
“李老师!”
“李老师!”
现在在学校,只要李可灼在校园里面走,不管是几年级的学生。看到李可灼后都会亲切的喊一声李老师。
也有一个男学生嗲里嗲气喊“李~老~师~”的,对于这种,李可灼这只是笑笑。
看起来这个学生这样有点不尊重他,其实是孩子喜欢他才这样叫他的。
不过每次听到这样的喊声,李可灼都会故作威严:“你这样嗲里嗲气的,等你爸来了我到时候让你爸抽死你啊。”
总体来说,有了之前李可灼掏钱给学生们加午餐,现在又掏钱给学生们做烘笼的情况下,学生们对他都是十分爱戴的。
就在这样的氛围下,时间悄然进入了1981年。
就在这个时间点,一些歌曲突然就红遍了全国。
李丽娟的名字也响遍了全国各地。
爱江山更爱美人……
我爱你中国,心爱的母亲……
我是一只小小鸟,怎么飞也飞不高……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很多人都会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哼唱着这些歌词。
就连小安乡小学,很多老师从收音机里面听到这些歌曲后,也都开始教学生这些歌曲。
李可灼在收音机里面也听到了这些歌曲,唱这些歌曲的李丽娟,应该就是李崇德的女儿了。
现在看来,李崇德的女儿在大陆成为歌星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就在1981年1月6日这天,李崇德给李可灼寄来了一封信和一张汇款单。
信中,李崇德讲述了一下这段时间他为了推广她女儿唱的歌曲做了很多努力。
之前这些歌曲录制出来后,他作为女儿的经纪人,主要是忙着在港澳地区发行专辑,因为李可灼写的歌曲非常优秀,所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这些歌曲发行后,更是有很多大唱片公司找上门要求合作,比如宝丽金唱片,就想要签下李崇德的女儿然后和她合作录制外文专辑,发展国外市场。
对于千禧年之前世界上最出名,规模最大的唱片公司,李崇德一样没有经受住诱惑,让女儿加入了宝丽金唱片公司。
上个月,宝丽金公司为了开拓内地市场,开始在内地各大广播电台投放专辑宣传歌曲。
然后在1980年末到1981年初这个阶段,李崇德的女儿李丽娟一下子就火了。
当然,现在是有点歌红人不红的情况,不过这也主要是因为内地听歌的人大部分都是收音机,根本看不到李丽娟长什么样子。
李崇德还告诉李可灼,宝丽金公司愿意聘用李可灼去香江工作,邀请他担任宝丽金香江分公司的金牌词曲作家和金牌音乐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