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1431节
  “方子业凭什么要剔你们呢?就因为你们觉得他不公平?你们觉得他有点吃里扒外?”
  “方子业这么霸道的,你们这么想一想,聊一聊天,他就得把你们‘宰了’,那他一天不知道得杀掉多少人呢!”
  “不要这么幼稚好不好?自己动动脑子,想一想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选择,自己遇到的事情,听到的话。”
  “多过一过脑子,从各种角度。”
  “让你读书不只是让你记住一些知识,而是让你在面对任何东西时,可以多换一些角度进行思考……”
  林方忠闻言点了点头。
  孙绍青又说:“那你现在觉得,你这么想是对的还是错的?”
  林方忠闻言,摇了摇头:“我错了,孙老师。”
  “怂包!~”孙绍青对林方忠翻了翻白眼。
  而后,深吸了一口气:“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就直接跑到方子业的面前,大声给他说,方师兄,你都愿意给其他人机会,我是你师弟,你为什么不愿意给我一个机会呢?”
  “这种话说出来,你舌头会断还是咋的?”
  “我当年要是有这样的师兄,我tm肯定就天天尾随他了,直到他愿意给我一个机会为止。”
  “一种观念和想法在你这里就只是单纯的非黑即白?”
  “像你们现在,这么大好的机会就这么白白挂着,你们等什么?等着方子业跪在你面前对你说,林方忠大爷,请您帮帮我吧,没有你林方忠的话,我的课题就进行不下去了。”
  “你要去主动说,你会做些什么,你不会做什么,但是你可以学什么,你甚至可以让方子业师兄给你指点一个你可以介入进课题里的破局点。”
  “你和方子业之间存在一个天然的媒介,你们是师兄弟关系!”
  “我后面的那些师弟们,到底都是怎么教你们的啊?”孙绍青翻了翻白眼。
  ……
  晚上,六点四十三分。
  方子业从手术室直接上到了病房,而后推开门后,发现胡青元果然正在主任办公室里看文献、查资料。
  胡青元是专业型硕士,需要值病房里的普通班,还需要上急诊手术班,与当年的方子业一般无二。
  今天就是胡青元要值班的日子!
  日暮渐长,现在的六点多天还没黑,只是落日不再悬挂。
  “师父,要喝茶么?”胡青元问。
  方子业认真地看了一眼胡青元做的笔记,发现每一处都是非常认真后,心里才稍安问道:“青元,今天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夸戴竺生,你心里是什么想法?”
  胡青元还是给方子业去泡茶了,一边侧身回道:“一开始是觉得,难道我自己不仔细?后来确定的确是自己发现得不够细致。”
  “戴哥的天赋的确还不错。可后来一想,好像又觉得没啥意思的,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心态到底是太稳还是太飘……”
  戴竺生与胡青元也是同一届。
  “你要是报了名,你肯定也能去参赛,你会想着去参加这种比赛么?”方子业问。
  “偶尔会,但又觉得浪费和耽误时间。”
  “如果只是为了比赛拿到的奖金,投入时间去训练的话性价比反倒不高。”
  “如果只是为了荣誉的话,我觉得,倒不如直接拼一把和全国大哥一起的青年医师技能大赛。”胡青元的语气有些纠结。
  因为他目前的选择性太多,而且自己的“经费”太充足,所以反倒没有太多的粗浅私欲作为动力。
  方子业道:“但是胡青元,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是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留一些现实痕迹的。”
  “你突然跃飞而起,可能裤裆里没有黄泥巴,都得被当成屎了。你懂我的意思吧,会有人质疑你的。”
  方子业自己就是“开过挂”的,所以方子业知道该如何一步一步地留痕,让人不敢来怀疑你。
  但如果你没有留过痕迹,一开始就直接破格再破格了,别人不问你是不是走了什么社会关系?
  “师父,可是,我今年都才研一,的确没有什么合适的社会活动好参加的啊?”胡青元把茶杯推送到方子业身前。
  胡青元就是尴尬在这里!
  天赋好归天赋好,但就是太年轻了,以至于他都没机会去表现。
  因为他还在积累阶段,他如今达到的实力水平,与成熟的医生比起来,还不值一提。
  只是胡青元与同龄人,甚至与很多成熟医生的同龄时期比起来,都要优秀得多。
  但,已经走过这段路的人再回头去看,可未必记得请自己当年的样子。
  “那?你会不会真的觉得我是在耽误你啊?”
  “比如说拿奖学金什么的。”方子业问。
  林方忠他们说者有心,方子业也在意了这种事。
  方子业是第一次当导师,没有什么前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自己当年是想拿奖学金的,胡青元目前的文章数量,的确不够。
  他在很多课题里的参与份量不够高,只是挂名的话,也不能以caa拿到特别好的科研奖励。
  不然的话,挂名的含金量就过高了。
  胡青元摇头回道:“师父,当然不会啦,如果我要发文章的话,我在恩市做出来的工作量都够发一篇七八分的论著了。”
  “但课题没做完,只是发局部的话,意义就不算大了。”
  “而骨肉瘤一条全新独属mirna的价值,含金量非常高的,有可能对骨肿瘤的诊断进行重新定义。”
  “这个课题,值得好好做……”
  胡青元先列举现实,而后才道:“师父,再说了,哪怕我真的啥也没做,你且当我做过了,给我点什么东西,又哪里是林方忠他们可以抗衡的?”
  “我已经拥有了最好的资源,还是多给他们留点机会吧……”
  胡青元此刻的心态有点类似于网络上很出名的‘不豁取’最底层资源理论。
  家里宽裕的人,千万不要想着去压榨垃圾桶里那点微薄的残余资源,那是留给一些人最后的生存线。
  于胡青元而言,他有钱,还可以分到不少的科研奖金,要做的课题也有,只是没有阶段性的成果作为激励,但前途无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胡青元只需要做好不羡慕,维护好自己的心态即可。
  “我们可以这么想,但不能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思去这么做事,去做人。”
  “现在的你,我之所以不再建议你去申请校级课题和市级课题,是因为我们课题组不需要这个经费支持。”
  “但很多课题组还需要,很多其他人还需要。”
  “你不需要一个校级和市级课题给自己增加履历的厚度,但肯定有其他人需要。”
  方子业说到这,眯了眯眼睛:“那时候是真的需要啊,十万块钱对我们来讲……”
  其实那个市级课题结题还没多久,方子业还对它记忆犹新。
  它虽然只有十万块钱,但这十万块,对于当年的方子业而言,就真的是雪中送炭了。
  胡青元知道,一些知名教授的课题经费,一般也就是几十万,多的可能有两三百万。
  大部分小导师,能够支配的科研经费基本上也就是一二十万。
  甚至有一些导师,他们申请的课题经费,都是为了购买下一个课题而用,自己再掏一部分钱去买数据,买文章,再买课题……
  他们收进来的学生,不仅没有自由支配的课题经费,还要给课题组打工,这才是真正的“科研牛马”!
  像自己老师这样,自己才是第一个学生,基本上就可以实现经费自由的,放眼全国都少之又少。
  胡青元想了一会儿,说:“师父,其实我现在稍微有点点迷茫。”
  “就是吧,如果我一直搞临床的话,我就必须得放弃科研,如果我一直带着科研的话,那么我就无法专注于临床,也不好尽早地给师父您帮忙!”
  “科研肯定会拖累我的临床进展。”
  “师父,您以前是怎么平衡这个时间的?”
  “就纯熬嘛?”
  方子业心道:纯熬了几年都没用,开了才有用,你师父方子业懂个屁的平衡?全靠了加点而已。
  不过,胡青元的问题他还是要回答的:“师父当初是纯熬过来的,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人引路,就是靠着机械性地重复。”
  “但青元你不一样。”
  “我的意思是,你还是要抽出来一少部分的时间去做科研,做自己的,不能让这些技能全然荒废了。”
  “不然很久之后,你再重新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难再着手。”
  “一直做下去,哪怕没有进展,也可以保持手感。”
  “临床操作的训练,就是你目前的核心任务,以临床操作训练为主。”
  “那个课题,就以五年的时间来推进吧,千万别想着短时间把它就做出来。”方子业道。
  兰天罗前期就丢了数百万的新mirna课题,真不是一两年时间就可以搞出来的,哪怕是方子业自己亲自出手,才有机会在一年内搞出来。
  可为此,要付出的就是方子业必须全职脱产。
  这个课题,影响广远,但不直接影响于临床,那么投入这么多时间给它,其实是不具备性价比的。
  方子业已经把思路等都完善了,其他人只要去重复即可。
  而类似于脊髓损伤课题这样的东西,没了方子业就进步不了。
  如此对比,方子业当然知道该把时间投入哪个方面。
  这不是更效率,而是应该这么做。
  “师父,您确定我能做到完全不想么?我也年轻呀……”胡青元咬了咬下嘴唇,笑着说道。
  这话,太真实了。
  胡青元才多大,他一直都出着风头,突然有一年出不了风头了。
  虽然不至于特别难受,甚至自闭,总归是一种落差体验。
  而这一切,其实就是方子业‘本来要做’的,如今达到了目的,让胡青元体验到了失落感。
  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当然就是重塑胡青元的信心了:“胡青元,那这样好不好,你先去全职跟着兰天罗,以备战今年省内的青年医师技能大赛。”
  “咱们先定一个小目标,拿个三等奖。”
  “硕士一年级拿个三等奖回来,其他人肯定会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