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1369节
  可这样的无解问题,却在方子业这里找到了解法,所以,他们觉得方子业担得起牛和厉害这两个字。
  其实患者的心理是很纯粹的,不管你是不是教授,是不是知名专家,只要能够治好他们的病,他们就会服气。
  为什么现在的医疗骗子很多,其实就是患者困郁疾病已久,想要死马当活马医,总是期待一丝曙光。
  所以哪怕想得到可能会被骗一点钱,也愿意花钱买一个可能性,买一个死心也安心……
  方子业对着两个病人摆了摆手,继续往外出去,并未继续逗留。
  众人来到了医生办公室后,神经内科的冯如龙和泌尿外科的张子谦二人都非常详细且专业的将自己记录到的信息汇报出来,方便大家一起整理,互通有无。
  两人整理的资料都是非常非常详细和费心的。
  方子业与胡青元记录完后,才道:“辛苦冯医生,辛苦张教授了。”
  “我们团队在手术过程中,也记录了一些数据,我学生已经发在了群里面。”
  “两位老哥可以自取,如果在整理的过程中,有任何想法,我们都及时在群里面沟通,不管是任何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所谓人多力量大,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多讨论和交流,才会有比较心意的思路和产出。”
  冯如龙一听就知道方子业还有事,陪着笑:“好的,方教授,您如果要去忙的话,您自己来安排。”
  其实冯如龙还有很多问题要问方子业,不过显然方子业不是很方便。
  张子谦解释道:“冯医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方教授在今天的操作之前,已经耗费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一直都待在动物试验室。”
  “现在也还要过去的,等会儿你们神经内科的张教授他们也会去,我们嘛,现在就定在科室里算了……”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争取整理出来一个资料搜集的模版,整理完成后,才好交给其他人来代为收集数据。”
  “这个病例,如果康复得好的话,甚至可能以case的形式,直接上nature!”
  脊髓损伤分急性和慢性,也就是陈旧性。
  陈旧性脊髓损伤,通过主动的治疗,非常主观地根据医师的意愿恢复了大小便功能以及腹部区域的感觉。
  这种突破,可不是偶然呐。
  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有些脊髓损伤的急诊患者,过了急性期后,就恢复功能的。
  也有一定的慢性脊髓损伤患者,自然而然地在没经过特殊治疗下,恢复了部分功能。
  但这属于偶然性,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这种偶然性,有些类似于中医界的一些‘秘方’!
  中医界的很多秘方,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偶然地对撞,如果方子恰好与患者的‘征’、‘体质’对上,可能就好了。
  但如果换一个人,用相同或者类似的方子,就完全无用了……
  因为不能形成相对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很多‘秘方’,都只能陈于阁楼中,等待有缘人,而不能大规模的推广。
  所谓教学,如果教学过程不能让更大部分的人学会一种技能,那都是耍流氓……
  所以,偶然性的病例康复,是不能作为常规治疗的病例报道的,因为没有参考意义。
  方子业回道:“发不发case另说,但我们还是要排除本次治疗的偶然因素。”
  “所谓偶然因素,就是不具备相关性,不具备可复制性的因果关系。”
  “张教授,冯医生,你们也不要太过于乐观了。”
  “我之前在恩市疗养院里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一位非常有成就的老中医,我和他,其实就探讨过一个问题。”
  “那就是中医的基本逻辑,与现代的教学认知,是否具备共性。”
  “中医学讲究,千人千方,一人一方,一人一体质,如此一来,不确定性太大了……”
  “这就需要,我们医者,对于每个病人都需要从每个方面进行详细地把握,甚至连不同的时节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如此一来,如果要对一个病人进行开方的话,就需要考虑太多太多的变量因素。”
  “原则上讲,就是无法复制、无法复刻!”
  “但我们教学的本质,其实就是把我们个人的治疗经验,传授给其他人。”
  “学习的本质,也是一个重复积累导致神经突触形成。”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医的学习,就属于是违背教学理论的学科了,因此现在的好中医太少了,因为很难学得会。”
  “我们要整理成特定的方案。”
  “方案固化下来后,可能会圈定治疗效果的上限,但也会保证治疗效果的下限……”方子业说得非常正式。
  冯如龙和张子谦二人,从来没有接触过不是教授时候的方子业,所以他们没有办法体会现在方子业说话的语气魅力。
  凌峰洸也没接触过处于下级医师时的方子业,只有胡青元,此刻若有所思地看着方子业,目光轻动。
  胡青元的心里,还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类似于‘养成’的感觉。
  不过,胡青元只是方子业成长、成熟路上的见证者,并不是铸就者。
  可胡青元的确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方子业从一个小住院总医师到副教授,成熟教授,病区主任的能力、行事方式,说话风格的改变。
  在胡青元的视野里,方子业的身份位更加全面。
  不过现在,胡青元也只能自己这么想,而不敢将想的真实内容表达出来。
  怕被打。
  ……
  小讨论结束后,胡青元跟方子业去动物试验室的路上,问道:“凌峰洸,你仔细说一说早上的事情?正好我师父也在这里……”
  凌峰洸眼皮微微一垂,马上解释道:“方老师,本来我也不敢多管闲事的,我连证都没有。”
  “但是,车祸就发生在面前,我看到病人大腿部位的血在往外飙。”
  “当时我就想不了那么多了,我敢肯定,我如果不上去的话,可能不要两分钟,患者就死透了!”
  “我让人拍了视频,视频中的冲血血柱,绝对可以证实我的判断,哪怕我没把病人救过来,我也尽力了,我不是在帮倒忙。”
  “没人管,甚至不够专业的管理,他都会死。”
  “我虽然没有太多的上台经验,但我跟着胡师兄,跟着兰天罗师兄毕竟是见识过一些动脉损伤的抢救的。”
  “所以我就莽着上了……”
  “那时候,我连股动脉的基础解剖都忘记了,在我的手掌按到了动脉搏动之后,我的记忆仿佛才被重新激活。”
  凌峰洸算得上是说明了自己的真实心态,没有自吹,也没有自卑。
  “做的还是很不错的,能够徒手把股动脉在手术室外按住,证明你还是下过心思的,至少仔细看过其他人的抢救操作手法。”
  方子业拍了拍凌峰洸的肩膀:“好好努力加油,这是你的机缘!”
  这就是机缘!
  按照道理说,这种紧急参与的抢救,不该成为凌峰洸可以成功读研的影响因素。
  但凌峰洸是一个医生啊,他敢于出手的勇气、魄力,就会是他成为更成熟医生路上的助力。
  这种好人好事,也该成为他可以成功考研上岸的推力之一!
  难道这个社会要宣扬医者的敝帚自珍,而不该宣扬一个医学实习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敢于大胆冷静的抉择?
  肯定不会!
  “方老师,我的本科生老师还有我的辅导员都给我打电话了,问我的情况,不过我给他们说,我要来实习,跟着您学习,他们就也没催我回去了。”
  “他们还交代我说,跟着方老师您好好学习。”凌峰洸解释到这里,又压低了声音。
  “我估计着是,方老师你比他们都更…”
  凌峰洸把意思表达了,可没有把话说透。
  方子业比他的辅导员,比他的本科生导师都更牛逼呗,所以凌峰洸暂时先给方子业汇报,不需要给他们回报。
  胡青元背着手,看着方子业和凌峰洸二人的表情变化。
  方子业的嘴角欠了欠,道:“别拍马屁,拍我马屁是没用的,这并不会给你在硕士面试的时候加多少分。”
  “等你入门之后再学习这样的功夫,说不定我还会受用之下,多教给你几个技能。”
  凌峰洸显得有点蠢萌蠢萌地反问:“这是拍马屁吗?这好像是实话吧,方老师。”
  “本科生院的老师们都说,可惜方老师你没有进过基础医学院和第一第二临床学院,所以他们都不太好邀请你过去讲学,不然的话,早就给你发邀请函了。”
  胡青元闻言,暗暗地给凌峰洸竖起了大拇指。
  这种不掺杂ps痕迹的真话,才是真正的大杀器。
  因为是实话。
  方子业的本科阶段不属于汉市大学,所以也就没有再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学院学习过。
  没有享受过相应的资源,基础医学院的老师当然不好意思随便邀请你去讲课,因为邀请了大概率也没用。
  ……
  动物试验室,会议室。
  下午,七点七分。
  顶部的白炽灯照透,会议室真皮沙发椅旁的茶杯热气腾腾。
  方子业站起来,侃侃而谈:
  “脊髓的灰质和白质,到了脊髓末尾,也就自成圆环了,会散发出许多神经根出来,形成马尾。”
  “那么l1节段的脊髓损伤,还有脊髓下的马尾综合征等神经相应的问题,是不是可采取的点位或者是治疗思路,要略异于我们之前的微电流刺激呢?”
  方子业在动物试验中心里,不断地提出来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另外一个我们可以思考的角度则是,是不是只有针刺电极的微电流刺激,才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案。”
  “另外,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添加一部分的溶液,来激发微电流的刺激广度?”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注射特殊的脊髓液,形成更广泛的电刺区域……”
  “柱状电流与点状电流,对于脊髓局部的影响是否相同?这些东西啊,我们都要一一去解决,甚至我们还要请教物理学院以及基础医学院中研究生理学、物理化学的教授,一起来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为我们的治疗,提供更加宽阔的思路。”
  “但目前,我们确定的,可行的方案就是,用微电流对脊髓局部精准地进行电刺激,可以激活有再通潜力的部分通道。”
  “但是,也存在一些没有再通潜力的通道,这些部位所管控的功能障碍,该如何解决呢?”
  “我们可能不能期待所有的功能,都可以通过微电流刺激,使其重新链接大脑皮层与上位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