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1333节
  这个超级课题大到目前基本上没有人敢往治疗方面想。
  要知道,癌症的治疗,全世界的医疗同行都是前赴后继的,但脊髓损伤,无人敢去!~
  这是真正的无人区。
  谁敢轻易前去,别人只会以为你疯了!
  方子业疯没疯,王鸥不敢定性,但现在的王鸥,自认为自己的神经有点不太正常,脑子一热就往方子业这边赶了来。
  但哪怕是看稀奇,王鸥也必须得来。
  方子业也猜得到王鸥的想法,继续拆解:“脊髓半切综合征,基本上是损伤平面以下的同侧肢体的运动以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的痛觉和温觉消失。”
  “理论上,由于一侧骶神经尚完整,故大小便功能仍正常。”
  “所以,我们这次手术,就假设患者的对侧功能是正常的,只是在同侧肢体的运动、深感觉上下功夫,对侧的痛觉和温觉,暂时不作相应处理。”
  方子业说到这里,发现王鸥的眼神古怪,方子业则继续道:“王老师,您先别急,我之前就给您说过,脊髓是一个整体,由上而下。”
  “脊髓分发出来的神经,是层层递进的,从颈椎、胸椎、腰椎,逐层发出,对不对?”
  王鸥点了点头:“不错。”
  方子业则继续问:“王老师,如果是人体的颈髓损伤,哪怕是腰椎没有出现损伤,下肢依旧是瘫痪状是吗?”
  王鸥继续点头:“当然,下运动神经元从理论上来讲是下行的。”
  方子业吞咽了好几口唾沫,道:“所以,我们就只能大胆地猜测,患者的下肢运动神经元,其实是存在的,但它已经输送不到下肢了。”
  “类比于电线,是中间断掉了。”
  “但是,接到我们家里的电线、电路,都是相对完好的。”
  “再进行类比,你家小区的电路出现了问题,并不代表其他小区也会停电,并不代表整个城市断了电。”
  “所以,其实我们的大脑中枢,其实还是在努力地控制过下肢的肌肉收缩等运动,但由于收缩命令无法下达。”
  “所以肌肉无法完成这些指令。”
  “且下肢肌肉缺乏了神经支配的反馈控制,肌肉松弛无力,这是肌张力消失了。”
  “那么,王老师,你说我们有没有机会,将下行神经往上接一接啊?”
  王鸥的眉头紧皱。
  其实方子业比喻得已经通俗易懂了,可道理是这样的道理,转接是可以用的,但要怎么去接呢?
  脊髓又不是神经?切了再接?!
  那不可能!
  “这可不是移花接木啊子业?”王鸥想不出来方子业的思路,只能如此告诫,希望方子业不要乱想。
  方子业点头,回道:“当然,王老师。”
  “但如果脊髓的解剖结构是杂糅在一起的,我们就不用去考虑这些乱七八糟的。”
  “但脊髓的组成,分成了灰质和白质两部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操作可行性。”
  “灰质主要由神经细胞的胞体构成,呈蝴蝶形或“h”状,进一步可以细分为前角、侧角和后角。前角含有大量运动神经细胞的胞体,负责身体的运动;侧角和前角相连,主要负责内脏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后角则与感觉传导有关,接收来自外周的感觉信息并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总体来说,灰质在内,属于是处理机构,这个我们暂时不管。它就是集成处理器。”
  “我认为吧,只要信号能够传输出去和传输进来,灰质是不会介意这个信号是从哪一条神经的哪个节段传进来的。”
  王鸥的思维还没有跟上,方子业又道:“比较重要的是白质:白质则由神经纤维、神经胶质和血管组成,是脊髓内神经信号的传导通路,可细分为上行传导束和下行传导束。”
  “上行传导束将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感知外界环境和自身状态;下行传导束则将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传递到各个部位,控制运动行为!~”
  “王老师,你说,我们如果把一些神经的节段,通过人工神经通路,嫁接到更高层的脊髓白质区,有没有机会可以重塑简单的运动指令和感觉信息?”
  “哪怕后来不够精准,但也未必不能试一试!~”
  王鸥的步子一顿,愕然地看着方子业。
  马上追问:“加在哪里?人体的结构本来就已经是最完美的状态了,每条神经负责的功能已经最完美态。”
  “你不能生造一个区域出来。”
  脊髓是一体的,腰椎段脊髓损伤后,你还不能把它切掉!
  这可不是修路,你想加一条十字路口就可以加的。
  方子业说:“王老师,你现在问我怎么加,就有点难为我了,只能随机应变了。”
  方子业坦诚不答。
  我tm都没看到患者的情况是怎么样,我就给你说要怎么加,这不是在无中生有么?
  方子业目前所推算的一切,都只是基于固有的解剖,只是形成了一种可以手术处理的思路。
  思路是思路,具体的操作是具体的操作。
  就比如说,要挣钱是思路,但如何去挣钱,因人而异。
  有人苦逼,有人下苦力,有人下脑力,也有人下腰力……
  “走吧!~唉!~”王鸥也没有怪方子业。
  如果这个东西就这么好回答的话,它也不会被医学界搁置这么多年,无人敢闯了。
  可总要有人走出这第一步的。
  这台手术,底线就是保住患者不死,等方子业赔个几十万后,也肯定会消停一段时间了。
  有钱,而且还年少有为,这些钱还是自己挣的,不吃点亏是学不乖的。
  当然,也或许有那么一线希望……
  任何新病种的治疗,都是成千上万次失败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没有医生的付出,没有患者来试错,那么永远都不可能有新的疗法出现。
  这就是医生和患者的宿命。
  先病探路,后病享路。
  “方教授,方教授,你来了吗?”方子业和王鸥两人进到手术室时,病人还没有被麻醉。
  其实患者的各种监护设备都上了,除了没有插管、麻醉之外的静脉通道等,都已经准备周全。
  “方教授,病人非要等你进了手术室才安心。”说话的是麻醉科的曾全明。
  曾全明主任听说方子业要为脊髓损伤的患者做手术,拟行功能再造术,吓得赶紧从本院区赶了过来。
  可不仅仅是为了给方子业兜底,也是为了自己的爱徒‘男朋友’别身陷囫囵。
  所以,他愿意亲自出手,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大叔,我来了,我到了!~”
  “刚刚去了医务科一趟。”方子业开口解释。
  “那就好,那就好,方教授,那我就放心了,辛苦你了啊。”
  “希望,希望…”
  “算了,也不给方教授您什么压力了,只求您手术做得细致一点。”
  “我们这种废人…”患者声音哽咽了。
  经历了多年的困郁,入院之后又等待了这么久。
  他如何不知,自己现在的情况,简直是一塌糊涂。
  全世界医疗界都宣布‘死刑’的病种,真要逮着方子业一个小年轻施加压力,也不是那么回事。
  总归,方子业没有拒绝就是有点希望了。
  方子业靠了过去,安抚道:“大叔,别激动,安心睡一觉!~”
  “术前我们不是都说好了吗?只能一起去拼一个机会,不管好与不好,都算尽力了。”
  曾全明也道:“不伤心啊,深呼吸,好好睡一觉,马上就好了。”
  “对,深呼吸……”
  曾全明给了药,三十秒不到,患者的呼吸节律就开始平稳起来。
  患者目前处于平躺位!~
  手术拟行的,也是腹背部联合开放的脊髓功能重建,术中如果需要的话,还会翻转体位。
  但一开始,方子业等人需要探查患者的下肢神经节段,是否还有‘功能’!
  这个功能,并不是支配主动收缩的功能,而是要证实,患者的神经还具备传递信息的能力。
  否则的话,就算是把神经重建了,但神经本身坏死了,那不扯犊子了么?
  电线是坏的,你接近发电厂也不会通电的。
  患者术前检查的肌电图传导虽然是正常的,但也要经过术中亲自评估才作数。
  麻醉之后,就是快速地消毒铺巾环节……
  胡青元看向方子业,低声道:“师父23年《自然》杂志报道,dbs刺激下丘脑的小鼠,脊髓损伤后8周恢复自主爬行能力。”
  “根据文章公布的机制:下丘脑深脑刺激(dbs)技术电刺激激活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形成新信号通路。”
  “另外还有猕猴临床试验,脊髓全断的猕猴经dbs治疗,6个月后恢复支撑行走,步态协调性达正常水平的70%。”
  “fmri显示下丘脑与脊髓损伤区形成新的功能连接。”
  “24年,5名完全性胸椎损伤患者,损伤时间>2年。
  “植入dbs电极,持续刺激6个月,配合机器人步态训练。”
  “脊髓如同人体信息传输的“光缆”,一旦断裂,大脑与肌肉间的指令便完全中断。传统观点认为,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可逆转,患者只能依赖轮椅。但近年研究揭示:脊髓损伤后,部分神经纤维仍存活,只是陷入“休眠状态”。”
  “将微型电极精准植入下丘脑特定核团,高频电刺激增强神经元活性,促进神经递质释放……”
  王鸥闻言,扫了方子业一眼。
  方子业点了点头,回道:“这个试验的思路,是企图重新唤醒部分‘休眠通路’!”
  “我们今天要手术的内容是将通路连接口上移,从第一腰椎段上移到胸椎段水平。”
  “而且,我们今天拟行的,只是两条神经,第一腰椎和第二腰椎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