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265节
……
因为方子业自己都没有冲击特等奖的想法,那么自然袁威宏等人也不会再给方子业什么压力。
所以下午的比赛,袁威宏等人就都没出席,而是去了创伤外科的会场去听课了。
但是,上级虽然没有再过来观赛的欲望,方子业的师兄弟们,还是非常给力地给方子业加油打气。
即便是因为止血术作为创伤外科的核心基本功,导致方子业在第四轮的时候,以第五名的成绩,落出了明天的比赛,没有了角逐特等奖的资格。
可这样的好成绩,出现在一个博士生的身上,也还是让人足够震撼和开心的。
方子业退出比赛台的时候,作为比赛主持嘉宾的省人民医院的安陆明教授,还特意找方子业说了几句话,说是方子业如果有兴趣,可以来省人民医院读博,一切待遇从优。
这时候,上级们正好不在,作为师兄的王元奇就赶紧给安陆明鞠了一躬,说:“安教授,我师父邓勇教授让我们比赛完就去找他。”
“您先忙!”
然后拉着方子业就果断开溜,不敢多停留。
自然,安陆明教授这个大光头也没有追,只是看着王元奇等一批年轻的小伙子在快速的奔跑,有些感慨时光荏苒。
几多年前,他也如同现在这般年轻,也是这般的意气风发。
只是岁月不饶人啊。
与方子业一并倒下在第四轮的,还有中南医院的另外一个主治聂雪华,聂雪华最后的排名,还是没有追上去,排在了第六位。
如此一来,倒是省了心,可以让中南医院,毫无顾忌地去放任比赛继续行进,而不用继续去耗费时间关注。
方子业等人到创伤外科的学术交流会场时,邓勇教授正作为主讲,分享着中南医院里截骨矫形术的一些前沿操作。
方子业和王元奇两人在旁慢慢听着,听了都觉得有点脸红。
毕竟,邓勇教授所说的,其实有很大的吹牛成分。
一些偶尔做的,变成了常规做,常规做的,变成了非常熟练,就比如说,邓勇教授还说,科室里的年轻人,都可以常规地做什么什么手术。
如今已经有了不少认知的方子业就压低声问:“王师兄,这样的学术交流会议,大部分的讲者,都是像师父这么聊天的么?”
王元奇闻言,摸了摸自己的头发,点了点头。
“学术交流嘛,七分真,三分假,总是要有吹牛逼的成分的。”
“不然的话,总是实话实说,别人不知道你在做些什么,会以为你真的很菜。”
“况且,我们组,以后是打算把截骨矫形术,作为创伤外科后续发展的常规,师父还打算引入机器人。”
“对比起其他老师所说的现在已经烂掉了的3d打印技术,截骨矫形这个相对纯粹的操作,其实还是蛮真实的。”
方子业点头。
然后转头间,就看到了自己的师父袁威宏,正在前面几排的人群中,在与人交流着什么。
袁威宏身侧,有申涛老师在做着引荐,估计是省人民医院的除了安陆明教授之外的正高教授,申涛做中间人,引荐着袁威宏。
而这时,方子业还发现,只是科室里副高的谢晋元副教授,孤零零地坐在了一旁,仿佛认识他的人都不多似的。
这就很真实。
在省内,你不是教授的正高级别,还真的没什么门脸。
别人凭什么要认识你啊?
除了你的同龄人,或许会在技能比赛,或者是特别关注你的临床或者科研方向,会记住你之外。
其他的,可能你不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别人就压根不记得你是谁。
因此啊,方子业压根不用担心,自己会不会被陌生人认出来,然后自己还有点不好意思。
邓勇教授的讲课结束后,很多人都开始鼓掌起来。
方子业看到,特别是自己的老师,他明明之前都压根没听,却鼓掌得仿佛是一位最为虔诚的粉丝。
自然,方子业还发现,与邓勇教授关系比较好的段宏教授,是听得比较认真,而且鼓掌也是比较热情的。
虽然他是在主持嘉宾的座位上。
在鼓完掌后,有人开始举手提问,估计是想问邓勇一些问题。
段宏就说:“各位同道,因为时间的关系,答疑环节的话,安排在了最后的半小时,大家都不要走啊,好戏还在后面。所以?”
“现在有问题的,大家都先记着一下,我们先听课,后答疑,不然的话,这会议进程地时间是不够用的。”
“下一位讲者,是来自三峡大学附属医院的……”段宏非常熟练地当着一个工具人,不紧不慢地主持着会议的进程。
而他一说完,一些举起了手的人,也是纷纷把手放了下去。
并没有任何质疑的地方。
这让方子业看了,是艳羡不已,这就是江湖地位啊。
就不知道,若是段宏教授和邓勇教授,去参加全国骨科年会的时候,会不会就是这种举手提问,但被叫停或者推后提问的人呢?
可能没这么毫无存在感,但毋庸置疑的是,即便是段宏教授,到了全国的骨科年会,应该也是从他人者。
第236章 这小子科研也就一般般
恩市,某比较高档酒楼的二楼包厢里。
“唉。”申涛微微叹了口气,然后掏出来一根1916,往包厢外走去,不愿意再在里面待着。
酒足饭饱后,坐在了申涛隔壁的曾泰,起身摆手赶紧跟了出来。
与申涛并行后,讨了根五块一支的好烟,点了后问:“涛哥,你不是和威哥关系挺好么?怎么这时候就出来了呢?”
“今天可是威哥特意请客。”曾泰浑身健身肌肉,肩膀宽厚,孔武有力,只是满脸的嬉皮笑脸,讨好模样。
“你没看到,除了我之外,中南的几个人都跑路了么?”
“很明显,袁威宏已经开始装了啊。”申涛很自然地说。
曾泰对袁威宏是不算熟悉的,他之所以认识袁威宏,还是因为申涛与袁威宏的私交特别好的原因。
斜举着烟,眯了一口:“怎么说?”
“这不是在说威哥的学生么?”
“就是涛哥你都赞不绝口的子业啊,临床能力,那比赛中我也见识过了,大家之前对方子业不熟悉,记忆不深刻。”
“但知道他是威哥的学生后,就关心下他的科研。”
“要是科研不好的话,估计还有捡漏的份儿。”曾泰是能够读懂其他人的意思的。
虽然他们现在还年轻,但是能够为科室里的老大,引来一位临床能力和资质很好的小伙子,那肯定也是一件不小的功劳。
没有人会拒绝组里面会多几个资质很好,能够做事的小伙子的。
方子业的临床成熟,一旦工作后,就可以直接开展工作,让人放心。再不济,方子业还可以临时拉袁威宏过去背书。
汉市的市一级医院,是很喜欢这样的硕士和博士的。
“所以你也就信了,袁威宏嘴里的那个,我的那个学生,科研能力不怎么好的这样鬼话?”申涛翻了翻白眼,也是有点醉。
袁威宏到底是想干啥?
连曾泰都被忽悠住了,更何况是其他人。
方子业的科研不怎么好?
等到袁威宏揭开谜底的时候,里面的氛围肯定会很让人大吃一惊。
只是吧,袁威宏也不是说相声的,怎么就?
“cancer discovery、nature cancer、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这三个杂志有了解么?”申涛索性问曾泰。
曾泰是鄂省人民医院的年轻一辈,年轻一辈想要进省人医,科研必然是硬性条件之一。
任何学科,肿瘤都是当前科研最热门的领域和方向。
即便曾泰的科研方向主流不是骨肿瘤,但对肿瘤学的相应杂志,还是颇有了解的。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几个杂志期刊,都是影响因子在二十分以上的。
曾泰遒劲的肌肉滑着鼓了一下,听懂了申涛的意思后,问:“子业发了一篇这样的期刊?”
申涛与方子业相处的时间不短,而且袁威宏的嘴巴太瓢,根本没和他藏着,便反问:“为什么只是一篇?”
“我和你提三种期刊。”
“卧槽!~”曾泰当时如同土拨鼠一样的原地蹦跶了一下,跳跃的幅度至少在二十公分以上,然后如同猫爪落地一般,左右互换。
“真假的?”曾泰难以置信。
目前,鄂省人民医院骨科对新入院职工的最佳要求就是,一篇十五分以上的论著类型文章,再加上临床有点地基。
这样的成果积累,那是首选,而且可以给比较高的人才引进。
一篇二十分以上的论著类型文章,绝对可以把人才引进的计划金给吃到顶了。
曾泰也清楚,这样的文章,需要的工作量至少是一百往上走了。
一个学生,就算是硕博阶段,再怎么压榨自己,再怎么储存,以常规的两个星期一个工作量,五六年下来,也就只能积累出来一篇。
除非方子业的实验速度可以非常非常快。
当然,申涛既然这么提了出来,就证明方子业的科研速度,肯定是要超出一般的资质好的学生了。
但三篇,仍然是有些超出了曾泰所能理解的,常规科研大佬的范畴。
“不全是自己的,但是共一作,这含金量也不算少了呀。这肯定是子业至少是做出来了一篇本分的文章,然后与其他人匀称过后的,为了让数据好看。”
“可这就有点太好看了吧?是吧?”申涛弹了一下烟灰。
而后又说:“所以当我知道了这些后,你再想一下袁威宏那嘴脸,你能待得下去?”
曾泰立刻库库库的苦笑起来,食指和中指夹着烟挠头:“那可能我们都到不了威哥这样的娱乐境界!”
曾泰只能想到这么一个理由。
要说有些人凡尔赛吧,很多人其实都是比较隐晦的。
因为方子业自己都没有冲击特等奖的想法,那么自然袁威宏等人也不会再给方子业什么压力。
所以下午的比赛,袁威宏等人就都没出席,而是去了创伤外科的会场去听课了。
但是,上级虽然没有再过来观赛的欲望,方子业的师兄弟们,还是非常给力地给方子业加油打气。
即便是因为止血术作为创伤外科的核心基本功,导致方子业在第四轮的时候,以第五名的成绩,落出了明天的比赛,没有了角逐特等奖的资格。
可这样的好成绩,出现在一个博士生的身上,也还是让人足够震撼和开心的。
方子业退出比赛台的时候,作为比赛主持嘉宾的省人民医院的安陆明教授,还特意找方子业说了几句话,说是方子业如果有兴趣,可以来省人民医院读博,一切待遇从优。
这时候,上级们正好不在,作为师兄的王元奇就赶紧给安陆明鞠了一躬,说:“安教授,我师父邓勇教授让我们比赛完就去找他。”
“您先忙!”
然后拉着方子业就果断开溜,不敢多停留。
自然,安陆明教授这个大光头也没有追,只是看着王元奇等一批年轻的小伙子在快速的奔跑,有些感慨时光荏苒。
几多年前,他也如同现在这般年轻,也是这般的意气风发。
只是岁月不饶人啊。
与方子业一并倒下在第四轮的,还有中南医院的另外一个主治聂雪华,聂雪华最后的排名,还是没有追上去,排在了第六位。
如此一来,倒是省了心,可以让中南医院,毫无顾忌地去放任比赛继续行进,而不用继续去耗费时间关注。
方子业等人到创伤外科的学术交流会场时,邓勇教授正作为主讲,分享着中南医院里截骨矫形术的一些前沿操作。
方子业和王元奇两人在旁慢慢听着,听了都觉得有点脸红。
毕竟,邓勇教授所说的,其实有很大的吹牛成分。
一些偶尔做的,变成了常规做,常规做的,变成了非常熟练,就比如说,邓勇教授还说,科室里的年轻人,都可以常规地做什么什么手术。
如今已经有了不少认知的方子业就压低声问:“王师兄,这样的学术交流会议,大部分的讲者,都是像师父这么聊天的么?”
王元奇闻言,摸了摸自己的头发,点了点头。
“学术交流嘛,七分真,三分假,总是要有吹牛逼的成分的。”
“不然的话,总是实话实说,别人不知道你在做些什么,会以为你真的很菜。”
“况且,我们组,以后是打算把截骨矫形术,作为创伤外科后续发展的常规,师父还打算引入机器人。”
“对比起其他老师所说的现在已经烂掉了的3d打印技术,截骨矫形这个相对纯粹的操作,其实还是蛮真实的。”
方子业点头。
然后转头间,就看到了自己的师父袁威宏,正在前面几排的人群中,在与人交流着什么。
袁威宏身侧,有申涛老师在做着引荐,估计是省人民医院的除了安陆明教授之外的正高教授,申涛做中间人,引荐着袁威宏。
而这时,方子业还发现,只是科室里副高的谢晋元副教授,孤零零地坐在了一旁,仿佛认识他的人都不多似的。
这就很真实。
在省内,你不是教授的正高级别,还真的没什么门脸。
别人凭什么要认识你啊?
除了你的同龄人,或许会在技能比赛,或者是特别关注你的临床或者科研方向,会记住你之外。
其他的,可能你不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别人就压根不记得你是谁。
因此啊,方子业压根不用担心,自己会不会被陌生人认出来,然后自己还有点不好意思。
邓勇教授的讲课结束后,很多人都开始鼓掌起来。
方子业看到,特别是自己的老师,他明明之前都压根没听,却鼓掌得仿佛是一位最为虔诚的粉丝。
自然,方子业还发现,与邓勇教授关系比较好的段宏教授,是听得比较认真,而且鼓掌也是比较热情的。
虽然他是在主持嘉宾的座位上。
在鼓完掌后,有人开始举手提问,估计是想问邓勇一些问题。
段宏就说:“各位同道,因为时间的关系,答疑环节的话,安排在了最后的半小时,大家都不要走啊,好戏还在后面。所以?”
“现在有问题的,大家都先记着一下,我们先听课,后答疑,不然的话,这会议进程地时间是不够用的。”
“下一位讲者,是来自三峡大学附属医院的……”段宏非常熟练地当着一个工具人,不紧不慢地主持着会议的进程。
而他一说完,一些举起了手的人,也是纷纷把手放了下去。
并没有任何质疑的地方。
这让方子业看了,是艳羡不已,这就是江湖地位啊。
就不知道,若是段宏教授和邓勇教授,去参加全国骨科年会的时候,会不会就是这种举手提问,但被叫停或者推后提问的人呢?
可能没这么毫无存在感,但毋庸置疑的是,即便是段宏教授,到了全国的骨科年会,应该也是从他人者。
第236章 这小子科研也就一般般
恩市,某比较高档酒楼的二楼包厢里。
“唉。”申涛微微叹了口气,然后掏出来一根1916,往包厢外走去,不愿意再在里面待着。
酒足饭饱后,坐在了申涛隔壁的曾泰,起身摆手赶紧跟了出来。
与申涛并行后,讨了根五块一支的好烟,点了后问:“涛哥,你不是和威哥关系挺好么?怎么这时候就出来了呢?”
“今天可是威哥特意请客。”曾泰浑身健身肌肉,肩膀宽厚,孔武有力,只是满脸的嬉皮笑脸,讨好模样。
“你没看到,除了我之外,中南的几个人都跑路了么?”
“很明显,袁威宏已经开始装了啊。”申涛很自然地说。
曾泰对袁威宏是不算熟悉的,他之所以认识袁威宏,还是因为申涛与袁威宏的私交特别好的原因。
斜举着烟,眯了一口:“怎么说?”
“这不是在说威哥的学生么?”
“就是涛哥你都赞不绝口的子业啊,临床能力,那比赛中我也见识过了,大家之前对方子业不熟悉,记忆不深刻。”
“但知道他是威哥的学生后,就关心下他的科研。”
“要是科研不好的话,估计还有捡漏的份儿。”曾泰是能够读懂其他人的意思的。
虽然他们现在还年轻,但是能够为科室里的老大,引来一位临床能力和资质很好的小伙子,那肯定也是一件不小的功劳。
没有人会拒绝组里面会多几个资质很好,能够做事的小伙子的。
方子业的临床成熟,一旦工作后,就可以直接开展工作,让人放心。再不济,方子业还可以临时拉袁威宏过去背书。
汉市的市一级医院,是很喜欢这样的硕士和博士的。
“所以你也就信了,袁威宏嘴里的那个,我的那个学生,科研能力不怎么好的这样鬼话?”申涛翻了翻白眼,也是有点醉。
袁威宏到底是想干啥?
连曾泰都被忽悠住了,更何况是其他人。
方子业的科研不怎么好?
等到袁威宏揭开谜底的时候,里面的氛围肯定会很让人大吃一惊。
只是吧,袁威宏也不是说相声的,怎么就?
“cancer discovery、nature cancer、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这三个杂志有了解么?”申涛索性问曾泰。
曾泰是鄂省人民医院的年轻一辈,年轻一辈想要进省人医,科研必然是硬性条件之一。
任何学科,肿瘤都是当前科研最热门的领域和方向。
即便曾泰的科研方向主流不是骨肿瘤,但对肿瘤学的相应杂志,还是颇有了解的。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几个杂志期刊,都是影响因子在二十分以上的。
曾泰遒劲的肌肉滑着鼓了一下,听懂了申涛的意思后,问:“子业发了一篇这样的期刊?”
申涛与方子业相处的时间不短,而且袁威宏的嘴巴太瓢,根本没和他藏着,便反问:“为什么只是一篇?”
“我和你提三种期刊。”
“卧槽!~”曾泰当时如同土拨鼠一样的原地蹦跶了一下,跳跃的幅度至少在二十公分以上,然后如同猫爪落地一般,左右互换。
“真假的?”曾泰难以置信。
目前,鄂省人民医院骨科对新入院职工的最佳要求就是,一篇十五分以上的论著类型文章,再加上临床有点地基。
这样的成果积累,那是首选,而且可以给比较高的人才引进。
一篇二十分以上的论著类型文章,绝对可以把人才引进的计划金给吃到顶了。
曾泰也清楚,这样的文章,需要的工作量至少是一百往上走了。
一个学生,就算是硕博阶段,再怎么压榨自己,再怎么储存,以常规的两个星期一个工作量,五六年下来,也就只能积累出来一篇。
除非方子业的实验速度可以非常非常快。
当然,申涛既然这么提了出来,就证明方子业的科研速度,肯定是要超出一般的资质好的学生了。
但三篇,仍然是有些超出了曾泰所能理解的,常规科研大佬的范畴。
“不全是自己的,但是共一作,这含金量也不算少了呀。这肯定是子业至少是做出来了一篇本分的文章,然后与其他人匀称过后的,为了让数据好看。”
“可这就有点太好看了吧?是吧?”申涛弹了一下烟灰。
而后又说:“所以当我知道了这些后,你再想一下袁威宏那嘴脸,你能待得下去?”
曾泰立刻库库库的苦笑起来,食指和中指夹着烟挠头:“那可能我们都到不了威哥这样的娱乐境界!”
曾泰只能想到这么一个理由。
要说有些人凡尔赛吧,很多人其实都是比较隐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