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153节
洛听竹可以大大方方求问的问题,方子业也问得来,首先承认自己不足之处,会受益更大,而不是受益匪浅。
黄海涛也没藏私:“这是中医摸骨术和正骨术的内容,方博士你想学啊?那我给你几套书?”
方子业在收拾饭盒的时候,动作稍稍一僵。
回问:“黄老师,这些书看起来会需要底子吗?”
方子业知道,截骨矫形术,其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就是手法复位。矫形嘛,其实就是把不正常的形态,截骨之后进行旋转复位,恢复到正常形态,完成功能替代。
手法复位术,是最关键的组成成分之一,若是好学的话,方子业是不介意去学习一下的,但如果说,需要个十年八年的功夫,方子业就觉得,那可能有点够呛了。
“会需要一点,但不多,你如果可行的话,其实可以转化为你所理解的现代医学的意思来通读,算作了解吧。”
“不过会很费时间,需要慢慢磨,你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来民大医院找一下我,我那里还有几册装订好的复印本。”
“爱看书的人,我就很喜欢。”虽然方子业身上没有那种非常儒雅的书生气,但是一个人爱不爱看书,一眼看不出来,相处几下,就可以看得出来。
黄海涛在方子业的身上看到了浓烈的求知欲以及踏实的厚重感,这是看书积累起来的气质,一般人想要装腔作势,是装不来的。
“谢谢黄主任,我有空就一定来啊。就最近两天,我这个人脸皮是很厚的。”方子业用纸巾帮忙擦着桌子。
旁边的王忠兴还有黄云霄两个人,也是在做着类似的活儿。
几个高级职称,自然不可能搞这些的。
方子业找袁威宏拿书的时候,可不会特别客气,即便是有借要还,那也先借了再说,而且,去年自从邓勇教授说方子业可以找他借书后,方子业就真的借了,虽然还没看完,还没有还,但是邓勇教授也没有催促方子业还书的意思,目前方子业还把他们带来了恩市。
是全套的坎贝尔,非常厚重,知识面也是非常广,值得细读和精读。就是全英文版,啃起来也是非常不容易。
黄主任没再回话,只是觉得方子业有点有意思。
再坐了一会儿,吴国南就和黄海涛两个人开始清理在院病人的x线平片照片了,一一细致地对比,探讨着哪些适合手法复位,哪些是做不下来的。
黄海涛嘴里还念叨着——
“这个不行,这个我师父如果在场的话,可以尝试一下,我好像见过,但我不行,不要试。”
“这个的话,可以勉强试一试……”黄海涛的语气厚重,一边说,一边还又摇了摇烟盒,旁边的吴国南则是打开了自己的抽屉,越过一百五十四十一包的黄鹤楼,找到了最下方的一包六块的红双喜。
黄海涛看了,却如同珍宝:“这东西你还有啊?”
方子业觉得惊讶,红双喜有啥能没有的么……
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方子业也没去追寻。
方子业回到了副高办公室,薛涛‘赏赐’工位后,就心思玲珑讲了一句:“涛哥,你可以在这里面抽烟的,我对烟味没那么敏感。”
虽然说,吸二手烟的危害很大,可抽烟是很多人放松的一种形式,方子业也不好因为自己,就强扭了薛涛的习惯。
方子业之前看到好几次薛涛在口袋里摩挲,本不知道是要做什么,但现在知道了。
薛涛回头,嘿嘿嘿地笑了一下,然后点了一根。
方子业把所有的入院谈话签字单都书写更改完后,就统一打印了出来,打算一个一个地去进行谈话签字。
这些东西,有格式形式的,不过方子业喜欢每个人独自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精确地进行谈话签字,这是一种对理论以及疾病总体认知的淬炼。
经过淬炼,现在方子业的骨科学已经接近3级,而且创伤外科,已经到了3级以上的熟练度,这是没有浪费学识点的。
不过出门时候,时间已经是到下午的一点四十分。
方子业的打字速度比其他的薛涛几个人相对更快一些,所以这会儿,就只有他才开始去谈话签字。
也不知道是凑巧,这会儿方子业正好遇到吴国南和黄海涛在床旁查看病人,而且黄海涛还在一个一个地摸着骨,一边结合着平片来确定诊断类型。
方子业觉得良机难得,就先暂缓了谈话签字,跟在了一旁,默默地开始记录着黄海涛说的话,虽然有些可能不太懂,但可以回去之后查资料啊。
黄海涛能够被吴国南重视,且被薛涛等人尊敬,肯定是有功夫在身的。
科室里很多人都说,薛涛是纯粹的临床主义者,你学术搞得再好,不鸟你不需要你就是个渣渣,但是如果你的临床功夫够好,那么薛涛是非常愿意与你亲近的。
吴国南和黄海涛都注意到了方子业,却也只觉得方子业是真的好学,并未考虑其他方面。
一圈走下来,大概就用了半个小时时间,时间不是很长。
不过,黄海涛就说:“吴主任,也没有很多,我觉得我可以拿的下的复位也就是八个左右,这些我心里都差不多有底了。”
“我们等会儿整理一下,你让下面的人去谈话签字吧。”
“知情同意这个东西,还是不敢丢的……”黄海涛相当之谨慎。
最后,一细分下来,方子业就发现,自己分管的床位,有三个人的骨折,可以通过手法复位解决。
分别是胫腓骨双骨折,桡骨骨折b2.1型以及另外一个尺桡骨双骨折。
这三个骨折类型,方子业都有仔细看过,如果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至少根据当前创伤外科的指南以及相应的不稳定原理来看,则都是需要手术进行复位,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的。
想要通过手法复位来处理,只能说,风险非常大,而且石膏外固定术,是达不到固定要求的,复位后,非常容易出现不稳定性错位,导致再手术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的。
当然,既然黄海涛都这么说了,吴主任也吩咐了,方子业也不会多逼逼什么。
把知情同意书都签好,告知患者,这只是尝试,如果复位没有成功或者复位后评估还是无法达到固定效果,则还是要手术处理,只是目前主任看过之后,可以期待一下手法复位。
对于这一点,方子业的谈话签字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之前在中南医院的时候,他做过的最难的术式谈话签字,里面的风险条例更多,更杂,更乱,都可以一一厘清和告知。
这一点,算是小卡拉米。
而且给每个人都说了,可以拒绝这样的操作尝试,直接手术复位。
不过,三个人都觉得,可以不手术就不手术呗,要手术就再手术,没有太多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相对比较被动。
谈话签字完后,方子业再次赶到操作室里时,黄海涛已经完成了一个复位,而且复位完成后,他再通过摸骨的手段,确定了复位的效果后,就说:“赶快打一个功能位的石膏,完成了固定之后,再去复查x线平片。”
“就保持这样的姿势。”黄海涛吩咐着。
另外一边,把自己分管床位谈话签字交出去给黄云霄的薛涛,马上就准备好了泡水的塑形前高分子材料石膏,黄海涛话毕后,他就麻利地把石膏打在了合适的位置,而且开始缠绕起来。
显然配合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方子业没看到黄海涛的操作过程,也不懊恼,后面还有七八个可以看。
只是,通过肉眼看骨折复位后的效果,的确是很惊奇啊,竟然真的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去处理本来该属于手术适应征的骨折……
骨折手法复位是否成功,其实与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评估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妙。
骨折的诊断在于:畸形、疼痛、活动受限、骨摩擦音和摩擦感。
这是肉眼可见的临床表现。
骨折复位后可见的临床表现就是,畸形消失,疼痛缓解和骨摩擦音消失这两条。
没有活动自如啊,这是骨折彻底恢复后的查体结果,刚做完复位,你再去评估患者的活动度和骨摩擦音,你看他打不打你,这相当于让患者不断处于骨折与复位之间摩擦,疼痛的根本性来源。
至少从肉眼上看,黄海涛的操作,是成功了的。
……
紧接着,黄海涛又持续了两台,方子业一直在旁默默观看,眼神和表情都是惊疑不定,眼神里满是若有所思和不可思议。
因为如果他没看错的话,这位黄海涛的手法复位术的熟练度,可能还不如他这么精妙,因为黄海涛对方向和力度的把控,可能最多就是3级满格熟练度水平。
之所以可以这么笃定,是因为方子业是居高临下地在看。
但是,黄海涛却能够做到他都完全无法做到的复位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
方子业可不敢对这些患者进行复位,这是理论上都复位不了的东西。
做了三台手法复位后,黄海涛可能是有些满意自己的复位效果,因此特意地扭了扭自己的腰部,看向吴国南:“吴主任,要不要试一手?”
吴国南与黄海涛认识太久了,摇了摇头:“别,我都试错了无数次,还是把机会先交给年轻人吧,我得再磨一磨。”
黄海涛看向熟悉的薛涛,薛涛与他也是老熟人了。
甚至啊,就连王忠兴和黄云霄,与他也都有点面熟了,虽然他叫不出来黄云霄的名字,至少知道他是小黄。
所以,黄海涛就看向了方子业,问:“方博士要不要来试试?其实下一个骨折的手法复位,也蛮简单,最主要做到的就是彻底牵引,充分松解,然后把胫骨骨折的断端碎片,卡压对合。”
“然后以卡压点大于本身的骨折长度,使得肌肉被动拉伸的牵张力量,提供支撑力。”
“就比如说树枝,你从中折断,但是用一根捆头发的皮筋把断端的两头给绕起来,树枝也是可以很稳定的。”黄海涛给方子业解释着相应的原理。
方子业则若有所思后,点了点头:“黄老师,那我试试。”
薛涛闻言马上道:“黄主任,小方的手法复位技术是有功夫的。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做得特别好。”
“哦?”黄海涛很意外,眼神变得更加关心起来。
第150章 惊艳和震撼
骨折的手法复位的表现形式与原理,一定程度上与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术,大同小异。
以至于,方子业都没在面板上,看到过手法复位术的下游技能里面,还有骨折与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的区分。
但是,手法复位术,的确是有它进阶曲线的——
撬拨复位术、旋转复位术、挤压复位术……
这些下游技能的熟练度不算特别高,可方子业觉得目前的手法复位术的熟练度,就已经够用。
心里默默想好了黄海涛所说的手法复位的原理,便只能是自行琢磨与揣测相应的手法复位思路。
相当于是要通过解剖学的卡压,形成骨折与骨断端内部的稳定性,然后再辅助石膏外固定术外固定,以达到固定的效果,这是最基本的原理。
但是如何要把骨折的断端正好卡压到相应的好处,如何去牵引,并且在合适的时候卸掉牵引力,使得骨折的断端正好回缩,这就是表现形式的差异性了。
黄海涛等人并未打乱方子业的思考,而且黄海涛也不知道薛涛所说的方子业的手法复位有点功夫,到底是什么样的功夫。
然而,就在一分钟过去后,方子业就来到了患者身边。
可奇怪的是,黄海涛并未发现,病人知道了给他复位的人换成了方子业以后,就有拒绝和排斥的意见。
反而是说:“方医生,最后还是你给我做手法复位啊?”
昨天,方子业在做手法复位的时候,他就与家属在操作室外,有些羡慕地看着那些可以排队的人,因为这些人啊,都是可以咔咔两下复位后就回家。
但他得住院、手术、打针、恢复、抽血这些七里八里的。
现在终于可以轮到他,他其实也是比较期待的。
而且,方子业昨天复位了多少个病人?那都是他亲眼看到方子业把人送出科室里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方子业的手里有功夫在身,他并不心虚。
黄海涛也没藏私:“这是中医摸骨术和正骨术的内容,方博士你想学啊?那我给你几套书?”
方子业在收拾饭盒的时候,动作稍稍一僵。
回问:“黄老师,这些书看起来会需要底子吗?”
方子业知道,截骨矫形术,其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就是手法复位。矫形嘛,其实就是把不正常的形态,截骨之后进行旋转复位,恢复到正常形态,完成功能替代。
手法复位术,是最关键的组成成分之一,若是好学的话,方子业是不介意去学习一下的,但如果说,需要个十年八年的功夫,方子业就觉得,那可能有点够呛了。
“会需要一点,但不多,你如果可行的话,其实可以转化为你所理解的现代医学的意思来通读,算作了解吧。”
“不过会很费时间,需要慢慢磨,你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来民大医院找一下我,我那里还有几册装订好的复印本。”
“爱看书的人,我就很喜欢。”虽然方子业身上没有那种非常儒雅的书生气,但是一个人爱不爱看书,一眼看不出来,相处几下,就可以看得出来。
黄海涛在方子业的身上看到了浓烈的求知欲以及踏实的厚重感,这是看书积累起来的气质,一般人想要装腔作势,是装不来的。
“谢谢黄主任,我有空就一定来啊。就最近两天,我这个人脸皮是很厚的。”方子业用纸巾帮忙擦着桌子。
旁边的王忠兴还有黄云霄两个人,也是在做着类似的活儿。
几个高级职称,自然不可能搞这些的。
方子业找袁威宏拿书的时候,可不会特别客气,即便是有借要还,那也先借了再说,而且,去年自从邓勇教授说方子业可以找他借书后,方子业就真的借了,虽然还没看完,还没有还,但是邓勇教授也没有催促方子业还书的意思,目前方子业还把他们带来了恩市。
是全套的坎贝尔,非常厚重,知识面也是非常广,值得细读和精读。就是全英文版,啃起来也是非常不容易。
黄主任没再回话,只是觉得方子业有点有意思。
再坐了一会儿,吴国南就和黄海涛两个人开始清理在院病人的x线平片照片了,一一细致地对比,探讨着哪些适合手法复位,哪些是做不下来的。
黄海涛嘴里还念叨着——
“这个不行,这个我师父如果在场的话,可以尝试一下,我好像见过,但我不行,不要试。”
“这个的话,可以勉强试一试……”黄海涛的语气厚重,一边说,一边还又摇了摇烟盒,旁边的吴国南则是打开了自己的抽屉,越过一百五十四十一包的黄鹤楼,找到了最下方的一包六块的红双喜。
黄海涛看了,却如同珍宝:“这东西你还有啊?”
方子业觉得惊讶,红双喜有啥能没有的么……
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方子业也没去追寻。
方子业回到了副高办公室,薛涛‘赏赐’工位后,就心思玲珑讲了一句:“涛哥,你可以在这里面抽烟的,我对烟味没那么敏感。”
虽然说,吸二手烟的危害很大,可抽烟是很多人放松的一种形式,方子业也不好因为自己,就强扭了薛涛的习惯。
方子业之前看到好几次薛涛在口袋里摩挲,本不知道是要做什么,但现在知道了。
薛涛回头,嘿嘿嘿地笑了一下,然后点了一根。
方子业把所有的入院谈话签字单都书写更改完后,就统一打印了出来,打算一个一个地去进行谈话签字。
这些东西,有格式形式的,不过方子业喜欢每个人独自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精确地进行谈话签字,这是一种对理论以及疾病总体认知的淬炼。
经过淬炼,现在方子业的骨科学已经接近3级,而且创伤外科,已经到了3级以上的熟练度,这是没有浪费学识点的。
不过出门时候,时间已经是到下午的一点四十分。
方子业的打字速度比其他的薛涛几个人相对更快一些,所以这会儿,就只有他才开始去谈话签字。
也不知道是凑巧,这会儿方子业正好遇到吴国南和黄海涛在床旁查看病人,而且黄海涛还在一个一个地摸着骨,一边结合着平片来确定诊断类型。
方子业觉得良机难得,就先暂缓了谈话签字,跟在了一旁,默默地开始记录着黄海涛说的话,虽然有些可能不太懂,但可以回去之后查资料啊。
黄海涛能够被吴国南重视,且被薛涛等人尊敬,肯定是有功夫在身的。
科室里很多人都说,薛涛是纯粹的临床主义者,你学术搞得再好,不鸟你不需要你就是个渣渣,但是如果你的临床功夫够好,那么薛涛是非常愿意与你亲近的。
吴国南和黄海涛都注意到了方子业,却也只觉得方子业是真的好学,并未考虑其他方面。
一圈走下来,大概就用了半个小时时间,时间不是很长。
不过,黄海涛就说:“吴主任,也没有很多,我觉得我可以拿的下的复位也就是八个左右,这些我心里都差不多有底了。”
“我们等会儿整理一下,你让下面的人去谈话签字吧。”
“知情同意这个东西,还是不敢丢的……”黄海涛相当之谨慎。
最后,一细分下来,方子业就发现,自己分管的床位,有三个人的骨折,可以通过手法复位解决。
分别是胫腓骨双骨折,桡骨骨折b2.1型以及另外一个尺桡骨双骨折。
这三个骨折类型,方子业都有仔细看过,如果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至少根据当前创伤外科的指南以及相应的不稳定原理来看,则都是需要手术进行复位,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的。
想要通过手法复位来处理,只能说,风险非常大,而且石膏外固定术,是达不到固定要求的,复位后,非常容易出现不稳定性错位,导致再手术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的。
当然,既然黄海涛都这么说了,吴主任也吩咐了,方子业也不会多逼逼什么。
把知情同意书都签好,告知患者,这只是尝试,如果复位没有成功或者复位后评估还是无法达到固定效果,则还是要手术处理,只是目前主任看过之后,可以期待一下手法复位。
对于这一点,方子业的谈话签字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之前在中南医院的时候,他做过的最难的术式谈话签字,里面的风险条例更多,更杂,更乱,都可以一一厘清和告知。
这一点,算是小卡拉米。
而且给每个人都说了,可以拒绝这样的操作尝试,直接手术复位。
不过,三个人都觉得,可以不手术就不手术呗,要手术就再手术,没有太多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相对比较被动。
谈话签字完后,方子业再次赶到操作室里时,黄海涛已经完成了一个复位,而且复位完成后,他再通过摸骨的手段,确定了复位的效果后,就说:“赶快打一个功能位的石膏,完成了固定之后,再去复查x线平片。”
“就保持这样的姿势。”黄海涛吩咐着。
另外一边,把自己分管床位谈话签字交出去给黄云霄的薛涛,马上就准备好了泡水的塑形前高分子材料石膏,黄海涛话毕后,他就麻利地把石膏打在了合适的位置,而且开始缠绕起来。
显然配合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方子业没看到黄海涛的操作过程,也不懊恼,后面还有七八个可以看。
只是,通过肉眼看骨折复位后的效果,的确是很惊奇啊,竟然真的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去处理本来该属于手术适应征的骨折……
骨折手法复位是否成功,其实与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评估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妙。
骨折的诊断在于:畸形、疼痛、活动受限、骨摩擦音和摩擦感。
这是肉眼可见的临床表现。
骨折复位后可见的临床表现就是,畸形消失,疼痛缓解和骨摩擦音消失这两条。
没有活动自如啊,这是骨折彻底恢复后的查体结果,刚做完复位,你再去评估患者的活动度和骨摩擦音,你看他打不打你,这相当于让患者不断处于骨折与复位之间摩擦,疼痛的根本性来源。
至少从肉眼上看,黄海涛的操作,是成功了的。
……
紧接着,黄海涛又持续了两台,方子业一直在旁默默观看,眼神和表情都是惊疑不定,眼神里满是若有所思和不可思议。
因为如果他没看错的话,这位黄海涛的手法复位术的熟练度,可能还不如他这么精妙,因为黄海涛对方向和力度的把控,可能最多就是3级满格熟练度水平。
之所以可以这么笃定,是因为方子业是居高临下地在看。
但是,黄海涛却能够做到他都完全无法做到的复位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
方子业可不敢对这些患者进行复位,这是理论上都复位不了的东西。
做了三台手法复位后,黄海涛可能是有些满意自己的复位效果,因此特意地扭了扭自己的腰部,看向吴国南:“吴主任,要不要试一手?”
吴国南与黄海涛认识太久了,摇了摇头:“别,我都试错了无数次,还是把机会先交给年轻人吧,我得再磨一磨。”
黄海涛看向熟悉的薛涛,薛涛与他也是老熟人了。
甚至啊,就连王忠兴和黄云霄,与他也都有点面熟了,虽然他叫不出来黄云霄的名字,至少知道他是小黄。
所以,黄海涛就看向了方子业,问:“方博士要不要来试试?其实下一个骨折的手法复位,也蛮简单,最主要做到的就是彻底牵引,充分松解,然后把胫骨骨折的断端碎片,卡压对合。”
“然后以卡压点大于本身的骨折长度,使得肌肉被动拉伸的牵张力量,提供支撑力。”
“就比如说树枝,你从中折断,但是用一根捆头发的皮筋把断端的两头给绕起来,树枝也是可以很稳定的。”黄海涛给方子业解释着相应的原理。
方子业则若有所思后,点了点头:“黄老师,那我试试。”
薛涛闻言马上道:“黄主任,小方的手法复位技术是有功夫的。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做得特别好。”
“哦?”黄海涛很意外,眼神变得更加关心起来。
第150章 惊艳和震撼
骨折的手法复位的表现形式与原理,一定程度上与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术,大同小异。
以至于,方子业都没在面板上,看到过手法复位术的下游技能里面,还有骨折与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的区分。
但是,手法复位术,的确是有它进阶曲线的——
撬拨复位术、旋转复位术、挤压复位术……
这些下游技能的熟练度不算特别高,可方子业觉得目前的手法复位术的熟练度,就已经够用。
心里默默想好了黄海涛所说的手法复位的原理,便只能是自行琢磨与揣测相应的手法复位思路。
相当于是要通过解剖学的卡压,形成骨折与骨断端内部的稳定性,然后再辅助石膏外固定术外固定,以达到固定的效果,这是最基本的原理。
但是如何要把骨折的断端正好卡压到相应的好处,如何去牵引,并且在合适的时候卸掉牵引力,使得骨折的断端正好回缩,这就是表现形式的差异性了。
黄海涛等人并未打乱方子业的思考,而且黄海涛也不知道薛涛所说的方子业的手法复位有点功夫,到底是什么样的功夫。
然而,就在一分钟过去后,方子业就来到了患者身边。
可奇怪的是,黄海涛并未发现,病人知道了给他复位的人换成了方子业以后,就有拒绝和排斥的意见。
反而是说:“方医生,最后还是你给我做手法复位啊?”
昨天,方子业在做手法复位的时候,他就与家属在操作室外,有些羡慕地看着那些可以排队的人,因为这些人啊,都是可以咔咔两下复位后就回家。
但他得住院、手术、打针、恢复、抽血这些七里八里的。
现在终于可以轮到他,他其实也是比较期待的。
而且,方子业昨天复位了多少个病人?那都是他亲眼看到方子业把人送出科室里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方子业的手里有功夫在身,他并不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