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27节
“那就先记录好,等到划痕实验的数据都记录完之后,写一个申请,交给邓教授,他会给你的。”袁威宏也是从这样的小硕士小博士过来的,知道方子业内心的忌惮。
检查完,方子业把时间、步骤、方案等都一一写得还不错,并没有错漏,也就放心了。
不过,很可惜的是,方子业养的细胞,还没有长满整个培养皿。
所以,现在还不算完成培养和传代,还不能完成冻存等操作。
当然,方子业仍然是在袁威宏的亲自见证下,一一完成了细胞转移的实验操作,非常熟练。
细胞转移,其实就是啊,把细胞从一个培养皿,转移到另外一个培养皿的操作,就是避免细胞长时间待在一个培养皿里面,出现污染的情况。
这也是细胞实验基础操作之一。
相当于是幼儿园里的小孩子贴着睡觉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胰酶消化就是把这些小朋友都叫醒,然后随机分成几个班级,让这些小朋友以一定数量回到教室,再睡觉的过程!
胰酶消化,使得贴壁的细胞悬浮,也就是让小朋友们醒来的过程。
“还不错,你之前就有过准备吧?觊觎读博好久了奥。”袁威宏特意拉长语气,欣慰之中不免有点嘚瑟。
学生长进,老师当然开心。
方子业嘿嘿一笑,并未反驳和解释。
都到了这一步,谁不想读博啊,谁不想留在大医院啊?
袁威宏就背着手先走了出去,等方子业处理好的实验器材,把该回到冰箱里的试剂,回到置物柜子里的实验工具都一一归位后。
继续背着双手,领着方子业这只小鸡仔往实验室外走,一边说:“骨巨细胞瘤,属于交界性肿瘤,虽然没有骨肉瘤这么火热。”
“但发文章这种东西,不是越火热越好,而且做的东西足够深。就可以发高分的文章。”
“杂志的编辑部,主要是看你文章的实验内容,而不是看你够不够火热。所以,不要觉得自己养的是巨细胞瘤,就比别人的骨肉瘤更低一等,不是这样的啊。”
方子业点头:“师父,我当然知道,最重要的是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填补目前学术界未知的空缺,是目前大部分研究团队在做的事情,而不是搞突破。”
“最重要的是掌握和学习方法,有了方法,现在学术界未知的空白那么多,随便找一个空隙一塞,也就是学术了啊!”
今天的转移完成,虽然学识点没增加前几次那么多,但也有0.5.
方子业非常期待后续的划痕实验,可以带来的学识点增速。
“能有这样的认识就好,今天我不能请你们吃饭了,我得和你师母回老丈人家吃饭,你们自己解决啊。”
“晚上从练功房回去,要早一些,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哦,对了,我听实验室里的人说,洛听竹,她最近很拼啊?你知道怎么回事吗?”袁威宏突然目光一闪,这般问。
方子业摇头:“洛师妹很拼?”
方子业还真没注意。
“她一般都是在临床待到下午,在练功房待到晚上,再在实验室里待到凌晨去。第二天的查房,仍然是准时抵达。这小姑娘,一点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拼,你也和其他人一样,看到了注意一下,别晕倒了。”
“咱们骨科本来女孩子就很少。我们创伤外科就这一个,运动医学一个,关节外科一个。还是要稍微保护一下。”
“女孩子不比男孩子那么经得起造。”袁威宏说。
“好!我注意一下,师父。”方子业内心一凛。
在这大医院里面,哪一个人不是努力地拼搏着?简单而充实,或者就是不简单,但也充实。
第41章 必有所寄
做实验与做手术一样,都需要格外严谨,需要做好做足铺垫,控制好相关因素,避免差池。
甚至有些情况下,做实验的变量控制,比临床还要更加极端一些。
要做划痕实验,证明哪一种细胞宝宝跑得更快,可比造人时只负责一哆嗦,然后让其自由发挥要难得多!
必须要等大家都做好、做足准备,把可能影响的变量因素全都控制好。
首先,肯定大家要一条线,划痕的宽度要一样。
第二,就是三种细胞系都得长满了,不然一种细胞株少,一种细胞株的数量多,你说它跑得快,杂志期刊的编辑直接把你的稿子一拒,文雅地回你一句滚,你撒泼都没辙。
而且三种细胞系生长的速度都不一样,因此你就算是养相同时间,可能这个都老死了,另外一个还没成年,妾生君未生,君生妾已老。
四岁小男孩和五十岁的黄花姑娘相亲,那能怼到一块?因此开始培养的时间,也要错开,最好让不同的细胞株,同属十七八二十一二这样的正当之年,才是有说服力的准备。
标识试剂、器材等购买,也要一一尽全,而且还要做好实验失败再来一次的准备,因此也是水磨工夫,需要仔细琢磨,慢慢准备才能通过可视化的数据,来证明谁跑得更快。
方子业预期,差不多十天之后,也就是二十三四号,正式开始试验,那还差不多……
在此之前啊,还是先传几代细胞,往液氮罐里面再冻存一些多余的材料,有备无患,实验的步骤也不止划痕试验这一步。
周四,方子业还是比较多的时间,都倾注于临床上,对自己的病人治疗的方案,进行精心打磨,也不为真的能够修正治疗的药物种类,多多看文献,提升认知,才是正理。
而通过这几个月的阅读、整理、归纳总结,方子业虽然从来没有把学识点加点到基础理论上,可方子业的基础理论,也有了一定的长进。
【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2级15/50、骨科学2级22/50、创伤外科2级35/50……】
【专科基础理论:创伤外科术后用药经验2级45/50、感染相关用药经验33/50、围手术期诊疗经验37/50……】
医学基础理论,是所有医学生,都必须要学的,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医学综合(皮肤、精神、神经、传染病)等方面,都要学。
不过,方子业在这些医学基础理论方面,深入的程度自然不够,外科医生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搞这些理论?
而专科基础理论,则是主要针对于手术治疗之外的一些理论储备。外科的治疗,手术虽然是大头,但绝对不是完全性的手术。
通过总结归纳,方子业得出了这么一条规律,也就是说,医学基础理论的外科学、骨科学、创伤外科,分别与外科、骨科、创伤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能力和认知深度有关。
诊断好理解,但认知深度的话,就是另外一个范畴,主术前。
而专科基础理论,则是主围手术期、术后的一些护理,比如说有无感染的评判、手术效果的利弊。
医学哪里有那么简单?做完手术,就是一切结束的时候?
当然,这些功夫,就更加难以目视,更加难以让人发现,不比外科操作,你施展出来,是否灵巧精妙,便一目了然。
可也总得通过自己分管的病人,去慢慢琢磨,指南为什么这么制定,用药为什么要这么用,以后自己如果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间,若是能够把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基础理论扎实起来,这才能够是以后开始逐渐通过医学基础操作,去主刀的厚重知识储备,遇到了意料之外的事情,才能处理。
否则你认知都不够,你怎么去处理意外情况,不按照教科书生病的情况呢?
自然,这个过程,也不只有方子业在做,洛听竹以及邓勇教授组,目前博士一年级的师兄,严志名也在做。
洛听竹和严志名,都即将接任跟班住院总,而虽是跟班总,其实就是邓勇教授组的住院总,分管组内的一切事宜,是需要挑起大梁的。
而后就是往练功房里面钻。
……
时间如水,一晃又是三日过去。
周五的手术日,孙绍青师兄还是占用了手术资源,使得方子业的周五薅学识点计划泡汤,只能通过阅读和泡练功房,获得可怜的几点学识点。
上次加点x线阅片术后,方子业的学识点,目前还没突破两位数。
方子业也知道,多提升理论和诊断能力更好,可学识点根本不够用,一周有两个手术日,一个门诊日,你就说是提升专业操作能力更好,还是ct以及核磁的阅片水平更好吧。
万一能够让自己切个大的病损啥的,到时候自己上不了台面,那岂不是错失良机?
门诊嘛,毕竟是自己师父啊,师父放权,慢慢放,是水到渠成。在手术室里面展示自己能力,就要一次性接得起,而且要接得好,才有更多机会。
方子业在练功房里面练习完打螺丝。其实就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螺丝取放,这也是一种操作,简单,不作要求。
可方子业是在为万一老师或者谁,不小心收了个取内固定的病人,那自己不就是能够有单独主刀的机会了?
然后,再驻足观看洛听竹练习的切开术更高级的材料猪肉解剖,操作完,毫无疑问就是失败了,没能达标。
死猪肉的解剖,其实没有豆腐雕刻字体,那么好解剖的。
“洛师妹,你等会儿还去实验室么?”今天是周六,现在的时间也还早,才晚上的八点。
“去呀,我约了今天晚上十点的细胞房。师兄你今天不去了吗?”洛听竹打算再来切开一次,所以就又拿了一坨,比拳头略小的带皮猪肉坨,砸在操作台上,仿若一个女屠夫。
洛听竹也知道方子业进实验室后,与她差不多卷,便转头笑问。
“今天休息一下,昨天刚换液,明天才需要正常组的细胞株。”
“洛师妹,你也休息一下啊,你这都多久没好好休息过了?”方子业顺口一提。
洛听竹则一回头,一边拿起了柳叶刀划拉下去,一边说:“我没办法呀,我现在都还要为申请课题而做前期研究基础,拿到了课题之后,才有钱做发文章的内容。”
“面上课题和省一级课题的申报也马上就要开始了。我要自己投一份校级的课题资助,还要以邓勇教授的名义投两份……”
方子业闻言,又笑着说:“洛师妹你不是毕业都够了么?”
“那也得找工作啊,我现在如果不好好做实验写文章的话,最多就只能留在本院的急诊科,进不了专科。”洛听竹一回头,然后又继续小心翼翼地怼着猪肉解剖。
方子业就没再劝。
能够让一个人有这么大执念的,必然有其寄托,所寄不失,执念难解。
第42章 双边开花,难以取舍
“好啊,师父,我有空,九点半是吧,我八点半绝对可以查完房。”方子业回到家,袁威宏打来电话,说是他明天的周日,有一个会诊手术,问方子业去不去。
那方子业能不去?
袁威宏这样的主治,虽然在中南医院里不显山露水,觉得能力不够拔尖,但是放在普通的地市级医院,那至少也是能比拟副主任医师甚至一部分主任医师的能力。
这不夸张。
有些地市级主任医师能做的手术,袁威宏可能不会,但是袁威宏会做的手术,很多地市级医院的主任医师,都不会做或者不敢做。
高抛标,是顶级三甲医院本院靠谱职工的一个标准。
什么叫高抛标呢,就是主治期间的能力,一定是要做足能胜任副教授,随时能晋升,这才叫高抛标,否则的话,你挤破脑袋,你也卷不过别人,而且还要科研也齐头并进。
方子业正好没有待实验室,正好早睡。
翌日,抱着憧憬,方子业七点就到了病房里,自行查完房后,就给自己的病人医嘱给改了,再给师弟揭翰发了一条信息,说明自己分管病人的换药时间以及周五和周六查房时所记录的伤口照片。
让揭翰给周末会带晨查房的资历偏低的秦葛罗主治看,就一切都有了兜底。
检查完,方子业把时间、步骤、方案等都一一写得还不错,并没有错漏,也就放心了。
不过,很可惜的是,方子业养的细胞,还没有长满整个培养皿。
所以,现在还不算完成培养和传代,还不能完成冻存等操作。
当然,方子业仍然是在袁威宏的亲自见证下,一一完成了细胞转移的实验操作,非常熟练。
细胞转移,其实就是啊,把细胞从一个培养皿,转移到另外一个培养皿的操作,就是避免细胞长时间待在一个培养皿里面,出现污染的情况。
这也是细胞实验基础操作之一。
相当于是幼儿园里的小孩子贴着睡觉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胰酶消化就是把这些小朋友都叫醒,然后随机分成几个班级,让这些小朋友以一定数量回到教室,再睡觉的过程!
胰酶消化,使得贴壁的细胞悬浮,也就是让小朋友们醒来的过程。
“还不错,你之前就有过准备吧?觊觎读博好久了奥。”袁威宏特意拉长语气,欣慰之中不免有点嘚瑟。
学生长进,老师当然开心。
方子业嘿嘿一笑,并未反驳和解释。
都到了这一步,谁不想读博啊,谁不想留在大医院啊?
袁威宏就背着手先走了出去,等方子业处理好的实验器材,把该回到冰箱里的试剂,回到置物柜子里的实验工具都一一归位后。
继续背着双手,领着方子业这只小鸡仔往实验室外走,一边说:“骨巨细胞瘤,属于交界性肿瘤,虽然没有骨肉瘤这么火热。”
“但发文章这种东西,不是越火热越好,而且做的东西足够深。就可以发高分的文章。”
“杂志的编辑部,主要是看你文章的实验内容,而不是看你够不够火热。所以,不要觉得自己养的是巨细胞瘤,就比别人的骨肉瘤更低一等,不是这样的啊。”
方子业点头:“师父,我当然知道,最重要的是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填补目前学术界未知的空缺,是目前大部分研究团队在做的事情,而不是搞突破。”
“最重要的是掌握和学习方法,有了方法,现在学术界未知的空白那么多,随便找一个空隙一塞,也就是学术了啊!”
今天的转移完成,虽然学识点没增加前几次那么多,但也有0.5.
方子业非常期待后续的划痕实验,可以带来的学识点增速。
“能有这样的认识就好,今天我不能请你们吃饭了,我得和你师母回老丈人家吃饭,你们自己解决啊。”
“晚上从练功房回去,要早一些,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哦,对了,我听实验室里的人说,洛听竹,她最近很拼啊?你知道怎么回事吗?”袁威宏突然目光一闪,这般问。
方子业摇头:“洛师妹很拼?”
方子业还真没注意。
“她一般都是在临床待到下午,在练功房待到晚上,再在实验室里待到凌晨去。第二天的查房,仍然是准时抵达。这小姑娘,一点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拼,你也和其他人一样,看到了注意一下,别晕倒了。”
“咱们骨科本来女孩子就很少。我们创伤外科就这一个,运动医学一个,关节外科一个。还是要稍微保护一下。”
“女孩子不比男孩子那么经得起造。”袁威宏说。
“好!我注意一下,师父。”方子业内心一凛。
在这大医院里面,哪一个人不是努力地拼搏着?简单而充实,或者就是不简单,但也充实。
第41章 必有所寄
做实验与做手术一样,都需要格外严谨,需要做好做足铺垫,控制好相关因素,避免差池。
甚至有些情况下,做实验的变量控制,比临床还要更加极端一些。
要做划痕实验,证明哪一种细胞宝宝跑得更快,可比造人时只负责一哆嗦,然后让其自由发挥要难得多!
必须要等大家都做好、做足准备,把可能影响的变量因素全都控制好。
首先,肯定大家要一条线,划痕的宽度要一样。
第二,就是三种细胞系都得长满了,不然一种细胞株少,一种细胞株的数量多,你说它跑得快,杂志期刊的编辑直接把你的稿子一拒,文雅地回你一句滚,你撒泼都没辙。
而且三种细胞系生长的速度都不一样,因此你就算是养相同时间,可能这个都老死了,另外一个还没成年,妾生君未生,君生妾已老。
四岁小男孩和五十岁的黄花姑娘相亲,那能怼到一块?因此开始培养的时间,也要错开,最好让不同的细胞株,同属十七八二十一二这样的正当之年,才是有说服力的准备。
标识试剂、器材等购买,也要一一尽全,而且还要做好实验失败再来一次的准备,因此也是水磨工夫,需要仔细琢磨,慢慢准备才能通过可视化的数据,来证明谁跑得更快。
方子业预期,差不多十天之后,也就是二十三四号,正式开始试验,那还差不多……
在此之前啊,还是先传几代细胞,往液氮罐里面再冻存一些多余的材料,有备无患,实验的步骤也不止划痕试验这一步。
周四,方子业还是比较多的时间,都倾注于临床上,对自己的病人治疗的方案,进行精心打磨,也不为真的能够修正治疗的药物种类,多多看文献,提升认知,才是正理。
而通过这几个月的阅读、整理、归纳总结,方子业虽然从来没有把学识点加点到基础理论上,可方子业的基础理论,也有了一定的长进。
【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2级15/50、骨科学2级22/50、创伤外科2级35/50……】
【专科基础理论:创伤外科术后用药经验2级45/50、感染相关用药经验33/50、围手术期诊疗经验37/50……】
医学基础理论,是所有医学生,都必须要学的,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医学综合(皮肤、精神、神经、传染病)等方面,都要学。
不过,方子业在这些医学基础理论方面,深入的程度自然不够,外科医生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搞这些理论?
而专科基础理论,则是主要针对于手术治疗之外的一些理论储备。外科的治疗,手术虽然是大头,但绝对不是完全性的手术。
通过总结归纳,方子业得出了这么一条规律,也就是说,医学基础理论的外科学、骨科学、创伤外科,分别与外科、骨科、创伤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能力和认知深度有关。
诊断好理解,但认知深度的话,就是另外一个范畴,主术前。
而专科基础理论,则是主围手术期、术后的一些护理,比如说有无感染的评判、手术效果的利弊。
医学哪里有那么简单?做完手术,就是一切结束的时候?
当然,这些功夫,就更加难以目视,更加难以让人发现,不比外科操作,你施展出来,是否灵巧精妙,便一目了然。
可也总得通过自己分管的病人,去慢慢琢磨,指南为什么这么制定,用药为什么要这么用,以后自己如果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间,若是能够把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基础理论扎实起来,这才能够是以后开始逐渐通过医学基础操作,去主刀的厚重知识储备,遇到了意料之外的事情,才能处理。
否则你认知都不够,你怎么去处理意外情况,不按照教科书生病的情况呢?
自然,这个过程,也不只有方子业在做,洛听竹以及邓勇教授组,目前博士一年级的师兄,严志名也在做。
洛听竹和严志名,都即将接任跟班住院总,而虽是跟班总,其实就是邓勇教授组的住院总,分管组内的一切事宜,是需要挑起大梁的。
而后就是往练功房里面钻。
……
时间如水,一晃又是三日过去。
周五的手术日,孙绍青师兄还是占用了手术资源,使得方子业的周五薅学识点计划泡汤,只能通过阅读和泡练功房,获得可怜的几点学识点。
上次加点x线阅片术后,方子业的学识点,目前还没突破两位数。
方子业也知道,多提升理论和诊断能力更好,可学识点根本不够用,一周有两个手术日,一个门诊日,你就说是提升专业操作能力更好,还是ct以及核磁的阅片水平更好吧。
万一能够让自己切个大的病损啥的,到时候自己上不了台面,那岂不是错失良机?
门诊嘛,毕竟是自己师父啊,师父放权,慢慢放,是水到渠成。在手术室里面展示自己能力,就要一次性接得起,而且要接得好,才有更多机会。
方子业在练功房里面练习完打螺丝。其实就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螺丝取放,这也是一种操作,简单,不作要求。
可方子业是在为万一老师或者谁,不小心收了个取内固定的病人,那自己不就是能够有单独主刀的机会了?
然后,再驻足观看洛听竹练习的切开术更高级的材料猪肉解剖,操作完,毫无疑问就是失败了,没能达标。
死猪肉的解剖,其实没有豆腐雕刻字体,那么好解剖的。
“洛师妹,你等会儿还去实验室么?”今天是周六,现在的时间也还早,才晚上的八点。
“去呀,我约了今天晚上十点的细胞房。师兄你今天不去了吗?”洛听竹打算再来切开一次,所以就又拿了一坨,比拳头略小的带皮猪肉坨,砸在操作台上,仿若一个女屠夫。
洛听竹也知道方子业进实验室后,与她差不多卷,便转头笑问。
“今天休息一下,昨天刚换液,明天才需要正常组的细胞株。”
“洛师妹,你也休息一下啊,你这都多久没好好休息过了?”方子业顺口一提。
洛听竹则一回头,一边拿起了柳叶刀划拉下去,一边说:“我没办法呀,我现在都还要为申请课题而做前期研究基础,拿到了课题之后,才有钱做发文章的内容。”
“面上课题和省一级课题的申报也马上就要开始了。我要自己投一份校级的课题资助,还要以邓勇教授的名义投两份……”
方子业闻言,又笑着说:“洛师妹你不是毕业都够了么?”
“那也得找工作啊,我现在如果不好好做实验写文章的话,最多就只能留在本院的急诊科,进不了专科。”洛听竹一回头,然后又继续小心翼翼地怼着猪肉解剖。
方子业就没再劝。
能够让一个人有这么大执念的,必然有其寄托,所寄不失,执念难解。
第42章 双边开花,难以取舍
“好啊,师父,我有空,九点半是吧,我八点半绝对可以查完房。”方子业回到家,袁威宏打来电话,说是他明天的周日,有一个会诊手术,问方子业去不去。
那方子业能不去?
袁威宏这样的主治,虽然在中南医院里不显山露水,觉得能力不够拔尖,但是放在普通的地市级医院,那至少也是能比拟副主任医师甚至一部分主任医师的能力。
这不夸张。
有些地市级主任医师能做的手术,袁威宏可能不会,但是袁威宏会做的手术,很多地市级医院的主任医师,都不会做或者不敢做。
高抛标,是顶级三甲医院本院靠谱职工的一个标准。
什么叫高抛标呢,就是主治期间的能力,一定是要做足能胜任副教授,随时能晋升,这才叫高抛标,否则的话,你挤破脑袋,你也卷不过别人,而且还要科研也齐头并进。
方子业正好没有待实验室,正好早睡。
翌日,抱着憧憬,方子业七点就到了病房里,自行查完房后,就给自己的病人医嘱给改了,再给师弟揭翰发了一条信息,说明自己分管病人的换药时间以及周五和周六查房时所记录的伤口照片。
让揭翰给周末会带晨查房的资历偏低的秦葛罗主治看,就一切都有了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