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20节
有一定量就好,还是要对得起病人奔着袁威宏的主治前来就诊。
然而,就是这四个病人里面,有一个年纪比自己更小的师弟,方子业在给他做查体的时候,摸到了不该摸到的东西,x线上,出现了射线征。
当时方子业立刻就建议他去隔壁骨肿瘤科室走了一圈。
高达48点的学识点,瞬间被方子业收入囊中。
然而,方子业并没有特别高兴,这个病人,最后到了骨病科后,属自己的同学分管,考虑的是骨肉瘤,这样的骨肉瘤患者,预后不会很好。
“唉!~”方子业微微叹了一口气。
说实话,不是方子业自己清高,如果可以选择轮换一下,舍弃五十点的学识点,让一个患者的骨肉瘤消失,方子业眉头都不会眨一下。
然而这样的逆转,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只能说,他早诊断,早治疗,以后的事情,一切随缘。
这位师弟,是正儿八经的,汉市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大四的学生,但估计自这一出后,这位师弟的人生轨迹就会被彻底改变。
所以啊,不管怎么样,其实身体健康,才是第一顺位的。
方子业稍微惆怅了一下后,就把心情收拾得差不多,在地铁穿过长江一站时,方子业选择了把这些学识点,累加一部分到止血术上,把止血术的等级,也提升到了3级。
如此一来,方子业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一样。
硕士阶段对标的保证你能读博的练功房出关标准,就已经算是彻底告一段落。
而方子业相信,以邓勇教授以及骨科的大主任乃至医院都如此重视练功房的出关,不可能拿平时讲得嗨的标准,当作玩笑,最后却置之不理。
方子业在地铁过了长江后,就给老师袁威宏发了一个信息报喜:“师父,您现在在家吗?我从老家给您带了点特产。”
“是枞树菌,自己找的。”这玩意儿的确是方子业自己找的,而且运气比较好,十月四日这一天,找的数量还不少,于是就打包了一些比较嫩的,长得比较漂亮的枞树菌,给袁威宏尝尝鲜。
这种好东西,一般就只有鄂省的西南、湘省的西北以及云贵川省这一带盛产,在其他地方,少有见到。
“可以啊,你直接来家里吃饭吧,我和你师母今天在家里做了饭。”袁威宏发来信息。
方子业也就不客气地直奔袁威宏家小区所在的方向而去。
只是,进了房间里,饭吃完后。
方子业一本正经地给袁威宏再带了一句,师父,我觉得我的止血术也差不多了这句话后,袁威宏的表情就怔住了。
嘴角在轻轻颤动着,看向方子业,目光复杂。
就连师母此刻也是格外震惊。
出关练功房,一般而言,一两年都出不了一个。
当然,不能看出关之后的现时实力,那硕士出关练功房,再怎么牛,能有袁威宏厉害?能比谢晋元副教授更牛掰?
这不可能。
而是要看到他的成长潜力。
方子业能够出关,本来就是一种资质的展示,而不是能力的展示。
“那是好事啊!~”袁威宏过了半晌,才微微吸了一口气,揉了揉眼角之后,端起桌子上的一杯茶,饮了一口,觉得不过味儿,然后再牛饮一口。
转头说:“说实话啊,小方,一般而言,每个导师的第一个学生,虽是一种缘分,可很多时候也是一种遗憾。”
“因为这时候,在导师这个领域,是最脆弱的时候……”
袁威宏的声音微微蠕动。
他袁威宏,读书了多少年,临床摸爬滚打了多少年,发了多少文章,吃过多少苦,看过多少实验室熬夜才能够看到的日出?
拿自然科学基金,摸爬滚打,这才有了今天。可即便是在外人看起来格外牛叉的一个青年俊杰,在医院里就只是一个弟弟。
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时,每个导师都只是硕导,不可能允诺他读博。
甚至就连在给他找工作的时候,你也在专业上没什么江湖地位,可能还要走点自己的关系……
“师父。”方子业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以后好好干。争取留院。”袁威宏也没破防,而是深吸了一口气后,如此勉励一句。
方子业重重点了点头。
有书读后,自然更要努力地去成长,奔赴向远方。
第30章 好好准备吧
十月七日,是国庆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按照道理应该是休息的时候。
不过这一日,汉市大学医学院的技能训练室八楼这一楼层,颇为热闹。
无他,练功房设立的初衷,本是为了方便本院的学生和本院低年资医师进行学习和练习,并非方便人走捷径。
一般一两年,才会有学生和年轻医生通过练功房,走纯粹的专业操作路线,得以突破对应的要求“出关”,这样的事情,自然算得上大科室内的稀奇事。
可不止创伤外科的病区主任邓勇教授重视,骨科的大主任,关节外科的病区主任,杜新展教授,也是颇为重视。
虽然说,第一个练功房里,全都是基础操作,是骨科最基础的基本功,但谁不是从年轻走来的,所有的医学教授,都是医学生一步一步走上来。
前辈们在目前教授身上的耐心以及容忍,就是一份传承,需要继承并发扬。
人也不算多,最关注此事的还是创伤外科的一些小硕士,还有博士们,洛听竹、孙绍青等博士,也在队列里面,旁观着见证方子业的成长。
创伤外科的上级也都来了,大骨科,则是只来了杜新展教授以及骨科分管教学的一位副教授,也是关节外科的副教授……
其实作为外科从业者,能够进到中南医院这样的大型教学医院读研,本身就代表着,以后的发展层次不会太低。至少也是地级市医院的一名医生。
因此不管是上级也好,还是学生也罢,都是很有眼力劲的。
“止血术的操作讲究的是快、稳、准,快速止血,这样才能在必要的时候,精准地抓住出血点,以最快的速度,避免患者因大出血而死亡,或者产生其他的并发症。”
“因此需要的是目光捕捉速度以及操作到位的速度。”
“芝麻表面积不大,差不多正好与临床常见的出血点对等,你方师兄能够这么精准地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三十七个出血点的止血,剩余三个出血点,两个没完成,一个错漏。”
“这样的表现,还是与他性格很符合的,宁缺毋滥。宁愿不做这么多次操作,也要保证每一次操作的成功率。”邓勇教授的博士孙绍青,在对着自己的师弟这般细声讲。
“你们可以多学一下。”
洛听竹捕捉着方子业的操作,低声问:“孙师兄,你觉得方师兄是不是刻意压慢了速度,只求稳,不求快,不然的话,我觉得他的容错率可以更高。”
方子业此刻正在重复。
一次操作成功,可以是碰巧,但如果可以重复操作成功,那就稳妥。
硕士阶段,创伤外科的专业型硕士,能在完成正常毕业要求的情况下,把清创、切开、止血、缝合术,都练习到一定的火候,这除了需要努力,还需要一定天赋。
因此医院、教研室,愿意给这样的优秀学生一个读博的机会,但事关重大。
毕竟医院内,拥有的博士招生名额数量有限,不可妄给。
方子业需要重复三次,目前是他止血术的第一次。在止血术之前,方子业已经常规地完成了清创、切开、缝合术的三次,全部达标。
骨科的教学主管,一边记录了方子业的操作时间,就是60s,一边继续记录成功快速点芝麻进豆腐内的成功率,37/40.
然后又换了一块豆腐,亲自捏了一把芝麻,少说大几十颗,均匀且随机地撒在了豆腐表面,退开两步后,便说:“子业,来,继续。”
“你要再能完成一次,今天我们大家,就都可以为你喝彩了。”
方子业目光平息时,偶然看到了站在自己斜对面,邓勇教授身后的老师袁威宏,肩膀却是微微耸动着,显然他比自己还要紧张一些。
方子业对他那个方向轻轻一笑,深呼吸一口气,左手一边按下倒计时器,右手就拿着镊子作电刀或超声刀止血工具,开始快速地游走起来。
止血术,在练功房里模拟的要求是,快速地把芝麻戳埋进豆腐里,但深度不宜过深,大概在4mm以下,但需要深入豆腐表面1mm以下。
太浅达不到止血要求,太深的话,到了临床,这样的功夫会让病人受不了。
方子业不敢有过多赘余的操作,本来在一分钟内,利手快速地移动四十次,就是一种考验,更需要精准操作的话,且把控好每一次操作的力度。
这没有任何一秒钟的时间,可以浪费。
袁威宏一直在低声地跟着方子业的操作在低声的数,即便这样会打扰到身边的三位教授老师以及几个副教授大哥,但没人说袁威宏此刻的颤抖声音不该。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三。”
“三十五。”
“三十。”三十六的时候,方子业的操作乱了一次,没有戳中。止血失败。
“三十六!”
袁威宏话出头转,看向倒计时器,计时器的时间,还有竟六秒之多。
也就是说,方子业也很紧张,但是力求了准度,其实他可以更加从容。
方子业再一次达标了,袁威宏就把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到这一刻,自己这个学生啊,导师不是博士生导师的学生,有一定的sci文章加身的学生,想要进一步深造读博的机会,总算是得到了认定。
袁威宏已经松了一口气。
而方子业呢,在完成了三十六个达标的止血术操作后,剩余的两组,他特意放慢了速度,轻轻地用五秒钟时间,把两颗芝麻稳稳一点,然后才收手。
因如此一来,即便之前自己的统计再有错漏,再多上这两颗点来保底,也已经充足。
厚积薄发,才够从容。
第三次的操作,已经不需要进行了。
看着唐僿副教授非常从容地写下39/40的数字记录,方子业才往后退了一步,用右手手背抹了抹额头,手背被汗湿。
杜新展教授的个子不高,身材微胖,整个人的气质儒雅,且屁股有点大,此刻歪了一下屁股,调转了上身的姿势,才伸手拍了拍方子业的肩膀:“好好努力准备吧。”
“希望三年之后,我们可以在办公室里谈。”
“邓勇,你们科***学生不错哦。”杜新展转头看向邓勇。
话里面的意思就是,希望方子业三年之后,博士毕业临近的时候,大家还可以一起谈待遇和留院的事情,也算是一种期许。
方子业的嘴角一笑,看着人群众散,迎着师兄师弟们的恭喜,傻笑得如同一个呆子。
然而,就是这四个病人里面,有一个年纪比自己更小的师弟,方子业在给他做查体的时候,摸到了不该摸到的东西,x线上,出现了射线征。
当时方子业立刻就建议他去隔壁骨肿瘤科室走了一圈。
高达48点的学识点,瞬间被方子业收入囊中。
然而,方子业并没有特别高兴,这个病人,最后到了骨病科后,属自己的同学分管,考虑的是骨肉瘤,这样的骨肉瘤患者,预后不会很好。
“唉!~”方子业微微叹了一口气。
说实话,不是方子业自己清高,如果可以选择轮换一下,舍弃五十点的学识点,让一个患者的骨肉瘤消失,方子业眉头都不会眨一下。
然而这样的逆转,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只能说,他早诊断,早治疗,以后的事情,一切随缘。
这位师弟,是正儿八经的,汉市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大四的学生,但估计自这一出后,这位师弟的人生轨迹就会被彻底改变。
所以啊,不管怎么样,其实身体健康,才是第一顺位的。
方子业稍微惆怅了一下后,就把心情收拾得差不多,在地铁穿过长江一站时,方子业选择了把这些学识点,累加一部分到止血术上,把止血术的等级,也提升到了3级。
如此一来,方子业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一样。
硕士阶段对标的保证你能读博的练功房出关标准,就已经算是彻底告一段落。
而方子业相信,以邓勇教授以及骨科的大主任乃至医院都如此重视练功房的出关,不可能拿平时讲得嗨的标准,当作玩笑,最后却置之不理。
方子业在地铁过了长江后,就给老师袁威宏发了一个信息报喜:“师父,您现在在家吗?我从老家给您带了点特产。”
“是枞树菌,自己找的。”这玩意儿的确是方子业自己找的,而且运气比较好,十月四日这一天,找的数量还不少,于是就打包了一些比较嫩的,长得比较漂亮的枞树菌,给袁威宏尝尝鲜。
这种好东西,一般就只有鄂省的西南、湘省的西北以及云贵川省这一带盛产,在其他地方,少有见到。
“可以啊,你直接来家里吃饭吧,我和你师母今天在家里做了饭。”袁威宏发来信息。
方子业也就不客气地直奔袁威宏家小区所在的方向而去。
只是,进了房间里,饭吃完后。
方子业一本正经地给袁威宏再带了一句,师父,我觉得我的止血术也差不多了这句话后,袁威宏的表情就怔住了。
嘴角在轻轻颤动着,看向方子业,目光复杂。
就连师母此刻也是格外震惊。
出关练功房,一般而言,一两年都出不了一个。
当然,不能看出关之后的现时实力,那硕士出关练功房,再怎么牛,能有袁威宏厉害?能比谢晋元副教授更牛掰?
这不可能。
而是要看到他的成长潜力。
方子业能够出关,本来就是一种资质的展示,而不是能力的展示。
“那是好事啊!~”袁威宏过了半晌,才微微吸了一口气,揉了揉眼角之后,端起桌子上的一杯茶,饮了一口,觉得不过味儿,然后再牛饮一口。
转头说:“说实话啊,小方,一般而言,每个导师的第一个学生,虽是一种缘分,可很多时候也是一种遗憾。”
“因为这时候,在导师这个领域,是最脆弱的时候……”
袁威宏的声音微微蠕动。
他袁威宏,读书了多少年,临床摸爬滚打了多少年,发了多少文章,吃过多少苦,看过多少实验室熬夜才能够看到的日出?
拿自然科学基金,摸爬滚打,这才有了今天。可即便是在外人看起来格外牛叉的一个青年俊杰,在医院里就只是一个弟弟。
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时,每个导师都只是硕导,不可能允诺他读博。
甚至就连在给他找工作的时候,你也在专业上没什么江湖地位,可能还要走点自己的关系……
“师父。”方子业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以后好好干。争取留院。”袁威宏也没破防,而是深吸了一口气后,如此勉励一句。
方子业重重点了点头。
有书读后,自然更要努力地去成长,奔赴向远方。
第30章 好好准备吧
十月七日,是国庆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按照道理应该是休息的时候。
不过这一日,汉市大学医学院的技能训练室八楼这一楼层,颇为热闹。
无他,练功房设立的初衷,本是为了方便本院的学生和本院低年资医师进行学习和练习,并非方便人走捷径。
一般一两年,才会有学生和年轻医生通过练功房,走纯粹的专业操作路线,得以突破对应的要求“出关”,这样的事情,自然算得上大科室内的稀奇事。
可不止创伤外科的病区主任邓勇教授重视,骨科的大主任,关节外科的病区主任,杜新展教授,也是颇为重视。
虽然说,第一个练功房里,全都是基础操作,是骨科最基础的基本功,但谁不是从年轻走来的,所有的医学教授,都是医学生一步一步走上来。
前辈们在目前教授身上的耐心以及容忍,就是一份传承,需要继承并发扬。
人也不算多,最关注此事的还是创伤外科的一些小硕士,还有博士们,洛听竹、孙绍青等博士,也在队列里面,旁观着见证方子业的成长。
创伤外科的上级也都来了,大骨科,则是只来了杜新展教授以及骨科分管教学的一位副教授,也是关节外科的副教授……
其实作为外科从业者,能够进到中南医院这样的大型教学医院读研,本身就代表着,以后的发展层次不会太低。至少也是地级市医院的一名医生。
因此不管是上级也好,还是学生也罢,都是很有眼力劲的。
“止血术的操作讲究的是快、稳、准,快速止血,这样才能在必要的时候,精准地抓住出血点,以最快的速度,避免患者因大出血而死亡,或者产生其他的并发症。”
“因此需要的是目光捕捉速度以及操作到位的速度。”
“芝麻表面积不大,差不多正好与临床常见的出血点对等,你方师兄能够这么精准地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三十七个出血点的止血,剩余三个出血点,两个没完成,一个错漏。”
“这样的表现,还是与他性格很符合的,宁缺毋滥。宁愿不做这么多次操作,也要保证每一次操作的成功率。”邓勇教授的博士孙绍青,在对着自己的师弟这般细声讲。
“你们可以多学一下。”
洛听竹捕捉着方子业的操作,低声问:“孙师兄,你觉得方师兄是不是刻意压慢了速度,只求稳,不求快,不然的话,我觉得他的容错率可以更高。”
方子业此刻正在重复。
一次操作成功,可以是碰巧,但如果可以重复操作成功,那就稳妥。
硕士阶段,创伤外科的专业型硕士,能在完成正常毕业要求的情况下,把清创、切开、止血、缝合术,都练习到一定的火候,这除了需要努力,还需要一定天赋。
因此医院、教研室,愿意给这样的优秀学生一个读博的机会,但事关重大。
毕竟医院内,拥有的博士招生名额数量有限,不可妄给。
方子业需要重复三次,目前是他止血术的第一次。在止血术之前,方子业已经常规地完成了清创、切开、缝合术的三次,全部达标。
骨科的教学主管,一边记录了方子业的操作时间,就是60s,一边继续记录成功快速点芝麻进豆腐内的成功率,37/40.
然后又换了一块豆腐,亲自捏了一把芝麻,少说大几十颗,均匀且随机地撒在了豆腐表面,退开两步后,便说:“子业,来,继续。”
“你要再能完成一次,今天我们大家,就都可以为你喝彩了。”
方子业目光平息时,偶然看到了站在自己斜对面,邓勇教授身后的老师袁威宏,肩膀却是微微耸动着,显然他比自己还要紧张一些。
方子业对他那个方向轻轻一笑,深呼吸一口气,左手一边按下倒计时器,右手就拿着镊子作电刀或超声刀止血工具,开始快速地游走起来。
止血术,在练功房里模拟的要求是,快速地把芝麻戳埋进豆腐里,但深度不宜过深,大概在4mm以下,但需要深入豆腐表面1mm以下。
太浅达不到止血要求,太深的话,到了临床,这样的功夫会让病人受不了。
方子业不敢有过多赘余的操作,本来在一分钟内,利手快速地移动四十次,就是一种考验,更需要精准操作的话,且把控好每一次操作的力度。
这没有任何一秒钟的时间,可以浪费。
袁威宏一直在低声地跟着方子业的操作在低声的数,即便这样会打扰到身边的三位教授老师以及几个副教授大哥,但没人说袁威宏此刻的颤抖声音不该。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三。”
“三十五。”
“三十。”三十六的时候,方子业的操作乱了一次,没有戳中。止血失败。
“三十六!”
袁威宏话出头转,看向倒计时器,计时器的时间,还有竟六秒之多。
也就是说,方子业也很紧张,但是力求了准度,其实他可以更加从容。
方子业再一次达标了,袁威宏就把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到这一刻,自己这个学生啊,导师不是博士生导师的学生,有一定的sci文章加身的学生,想要进一步深造读博的机会,总算是得到了认定。
袁威宏已经松了一口气。
而方子业呢,在完成了三十六个达标的止血术操作后,剩余的两组,他特意放慢了速度,轻轻地用五秒钟时间,把两颗芝麻稳稳一点,然后才收手。
因如此一来,即便之前自己的统计再有错漏,再多上这两颗点来保底,也已经充足。
厚积薄发,才够从容。
第三次的操作,已经不需要进行了。
看着唐僿副教授非常从容地写下39/40的数字记录,方子业才往后退了一步,用右手手背抹了抹额头,手背被汗湿。
杜新展教授的个子不高,身材微胖,整个人的气质儒雅,且屁股有点大,此刻歪了一下屁股,调转了上身的姿势,才伸手拍了拍方子业的肩膀:“好好努力准备吧。”
“希望三年之后,我们可以在办公室里谈。”
“邓勇,你们科***学生不错哦。”杜新展转头看向邓勇。
话里面的意思就是,希望方子业三年之后,博士毕业临近的时候,大家还可以一起谈待遇和留院的事情,也算是一种期许。
方子业的嘴角一笑,看着人群众散,迎着师兄师弟们的恭喜,傻笑得如同一个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