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18节
  孙绍青师兄,目前距离留院工作的文章要求还差一截,想要从练功房出关,也几乎不可能,留院无望,自然要另寻他路。
  毕业要求的sci已经发表,毕业论文也已经成稿,剩下来的不到一年时间,就是孙师兄努力奔前程,找一个好工作的时间。
  不是每个人都能留院。
  手术室里的机会蹭不到,病房里自己分管的术后病人医嘱相关磨完后,方子业能到的,也就是在练功房里慢慢磨炼。
  练功房里,忙碌的人并不在少数。
  方子业比较熟悉的就有目前升为博士二年级的王元奇师兄、顾毅师兄。
  邓勇教授的博士生中,博士二年级的专业型博士有两人,顾毅与王元奇,其中,顾毅师兄是邓勇教授的硕士,直接升起来的。而王元奇师兄,则是自己找到的博士名额,具体如何操作的,方子业无法知悉。
  方子业不太熟悉的,还有韩元晓教授组的博士三年级师兄,刘正钧,刚来的博士一年级师兄卢哲甫,还有董耀辉教授组的博士师兄戴银生与范彦通。
  九月份的练功房人数,与八月份又不再相同。
  创伤外科的博士在读人数,算上洛听竹这个八年制,总共有九个人。
  算起来都可以是方子业的师兄。
  方子业在练习止血术的快速电凝止血操作的时候,洛听竹正在与董耀辉教授组的戴银生师兄讨教关于清创术的更进阶版技术的练习和操作……
  与此同时,九月份新晋到科室里的专业型博士师兄卢哲甫以及严志名二人,则是在慢慢熟悉练功房,如今正在一步一步地朝着破关而准备。
  他们之前就读的高校,虽然也有练功房。
  可练功房这样的物事,与本科生没多大关系。而且每个教学医院以及专科,对本科内学生的基本功要求也有所不同……
  练习了一会儿,方子业的止血术无法得到更加实质地提升后,也是忍不住好奇地往人群堆所在方向扎了过去,微微垫起脚尖,看向刘正钧师兄这会儿正在做的止血术练习,颇为讶异。
  止血术的练习材料,其实也很简单,不过就是芝麻配豆腐而已。
  在豆腐块上,撒上一些芝麻,最起步的要求就是,你通过镊子当作止血的电刀,快速地在短时间内,把这些芝麻一一戳进到豆腐里面,就算你找到了出血点,完成了止血操作。
  这是最入门级。
  而后的止血术,则是需要短时间内,在一分钟内完成二十多颗芝麻的电凝止血,且错漏率不能大于百分之十。
  也就是说,你止血时,快速地电凝二十次,不能有两次以上落空,戳到空白处,也不能找不准出血点。
  方子业要面临的止血术通过要求则是四十次。
  不过现在,韩元晓教授组的刘正钧师兄,在练习的止血术操作,是在两分钟内,对六十个出血点进行快速地电凝止血……
  “五十三。又是差两个。”操作完时,刘正钧微叹一口气,似乎不太满意。
  但是其实,包括洛听竹等人在内的众人,对刘正钧此刻的止血术操作熟练度,都格外羡慕,面色称奇之时,却也不敢开口吹捧。
  每个人的年纪不一样,刘正钧如今已经是博士三年级,他面临的练功房出关要求,在创伤外科极为重视的止血术上,就是需要在两分钟内,精准地完成六十个出血点的模拟止血操作,才算得上,能够被邓勇教授看得上的专业型人才。
  否则的话?
  那你也就只能与其他博士一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各显神通了。
  刘正钧操作完,笑了笑说:“大家都散了吧,时间也不早了,该吃饭吃饭去,该练习自己的开始着手练习。有问题的话可以随时过来问。”
  作为师兄,刘正钧面对所有人都很客气,不管是不是一个导师,但大家都是一个科室里走出去的研究生,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以后见面都是需要帮衬的。
  这是天然的人脉,不是用来在这些人面前人前显圣的。
  方子业等人渐渐散开后,洛听竹举起了手,问了一句:“刘师兄,止血术的练习过程中,到底着重的是寻找位置,还是止血的操作?”
  “先找位置,只有找准了位置,才能做到精准止血。这就要讲究眼疾手快。”
  “否则的话,一些大型的毁损伤,可能同时给你爆出来七八十个,甚至百来个出血点,你若慢慢地一步一步操作,可能患者体内的血已经换了一半……”刘正钧回着,声音不小,也不怕被别人听走。
  理论认知该如何去做和手里的操作能不能做到,这是两个范畴。
  ……
  下午五点十分。
  方子业再次失败于止血术第三关后,便摇了摇头,打算收拾个人物品,打算先去科室里一趟,再看看自己的病人,明天再来。
  操作本就是水磨工夫,一蹴而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让方子业没想到的是,李源培这会儿正好背着书包,赶来了练功房。
  见方子业在收拾东西,本不想直奔而来的李源培,索性直接转向方子业,伸出手,面带真挚的微笑:“业哥,谢谢放兄弟我一马。”
  “你净扯淡。”方子业可不太相信李源培的吹捧。
  李源培这一回出去集训了一个月时间,肯定收获不小,真要厮杀起来,自己如果不走练功房的捷径,鹿死谁手,方子业不好评判。
  毕竟李源培与邓勇教授有优先师承关系这一套,如果邓勇教授欢喜,就希望有一个熟人学生带在身边,方子业发一百篇sci,邓勇教授也可以不要。
  自然,邓勇教授不要,医院里会想办法让其他教授要,一百篇sci,还是很有震撼力的。
  只方子业才说了这句话,还没往下走,忽然方子业和李源培两人的面前,多了两包黑色的鸭爪子:“两位师兄,要先垫一下肚子么?”
  声音来自于洛听竹,声色略软糯大方,鸭爪子的品牌是零食很忙。
  李源培和方子业闻言都略错愕,看向洛听竹。
  而洛听竹仍然是摇了摇葱白五指间捏着的三包鸭爪,示意两个人可以一个人拿一包。
  第27章 论幽怨
  李源培和方子业略犹豫了几秒钟,没客气地接过,只是李源培觉得眼前的美女有些眼生,但也知道应该是老师新收的八年制博士:“我该叫你洛师妹还是洛师姐?”
  “李师兄,方师兄,你们都入学比我早。”洛听竹收回一个鸭爪,后放回到她的零食包里。
  “谢谢啊,洛师妹。”方子业扬了扬手里的零食,有些不觉明历。
  洛听竹闻言就开玩笑说:“其实算起来,我和两位师兄都会是同一届毕业,到时候两位师兄可要让着我哈。”
  洛听竹说话的语气有些狡黠和调皮。
  但大家都知道这是玩笑。
  洛听竹是八年制,如今是第五学年,还有三年就博士毕业,到时候如果真要留院找工作的时候,我让着你了,那我怎么办?
  自然,这样的玩笑李源培和方子业都没当真,方子业更是给李源培说:“培哥,可千万不要被洛师妹的外表给迷惑了,洛师妹现在在练功房里,除了孙师兄还有戴师兄可以说稳压她一头外。”
  “我们都只能当做陪跑的。”
  戴银生和孙绍青,都是专业型博士三年级,稳扎稳打,从五年制一路爬上来的,在临床浸淫了六年,在练功房里面也泡了许久。但即便如此,同为博士三年级师兄的刘正钧,也未必敢说一定能比洛听竹优秀。
  就知道洛听竹的天赋有多好了。
  “那完蛋,咱们早点去找工作算了。”李源培如此耸着肩膀。
  但洛听竹听到这里,却是猛摇头:“李师兄,您这话可就说得有点太谦虚了,我们八年制的窘境,你也不是不知道。”
  “虽然八年下来,可以本硕博一步到位,但缺席的三年时间,就正好是剥夺了我们科研产出的时间。”
  “实验室根本没时间进,临床也不过是走马观花,每一学年都有繁重的各种学业任务,根本没办法做一些好的科研。”
  “我现在发的文章,全都是review,还达不到博士毕业的要求。而要进实验室?一些基础又不够。”
  “就算毕业了,还是学术型博士,还得规培。”
  “所有的一步到位,最后都要还回来的。”洛听竹说完苦笑一下,想了一下,又从帆布包里面掏出了两个小面包,问方子业和李源培要不要。
  这下两人就都摇头了。
  “洛师妹,那听你这么一说,八年制好像还有点吃亏?”李源培一边邀请洛听竹在方子业的操作台旁坐下,一边这么低声问。
  “也不说吃亏吧,早点毕业也能早点拿工资。第二则是,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早点进博士后流动站,缓冲一下找工作的时间,顺便再积累一些科研基本功。”
  “毕竟在中南医院,你要做好每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够熬得出来,否则就算你申请到了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甚至面上,你连结题都结不了,那又有什么用?”
  洛听竹说到这里,又一叹说:“所以我就只能先把操作练一练,然后还要在科研方面,从头开始才行。”
  “估计我找工作的时候,是会和两位师兄错开的。”
  洛听竹说的话很真实,八年制的确面临这样的窘境。
  一方面是比五年制更厚的书,一方面是八年内,必须达到博士毕业的标准,一方面还要提前面临找工作的压力。
  而同样是博士时,别人的科研产出比你多的情况下,你占不了太多优势和便宜,务必要进博士后流动站,老老实实地做一段时间的科研。
  “洛师妹是怎么想着要来创伤外科的?我记得你们八年制,不是专业随便选吗?”方子业问。
  创伤外科亚专科,可不是一个好科室。
  就骨科内,运动医学和关节外科,都要比创伤外科更加省力,也没这么累。
  “因为创伤外科相对最好找工作呀?”
  “关节外科,属于骨科贵族科室,想要留院工作,至少留院的标准和科研产出高出创伤外科一半。”
  “运动医学,文章产出又不好写,除非是专业做运动医学,然后研究方面就做骨肿瘤,科研和专业完全分家。”洛听竹回答得非常真实。
  的确是如此,骨科的几个亚专科里,关节外科是相对最挣钱的亚专科,人才济济,卷死卷活卷抽筋,但凡只要挂边了骨科的人,都想去关节外科。
  几个人又聊了一阵。
  方子业是真要去科室里了,就先起身告辞了。
  而洛听竹则是继续在与李源培打探一些,关于创伤外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需要的注意事项,可以做的事情。
  从练功房走出时,方子业愣了一下啊,仿佛是看到了一个高高在上的白天鹅,忽然沾惹了凡尘之气,高不可攀的冰山学霸,其实也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高来高去。
  但这样真实的一面,反而让方子业对这位新来创伤外科的博士师妹,感觉更加真实。
  顶级的教学医院,最缺人才,但不缺一般性的人才。
  每个人都会面临相应的压力。
  但人生本就没有太多的捷径,读书算是唯一一条,最快速的捷径。
  直到翌日。
  李源培结束了集训,重新回归科室里的时候,方子业才知道,昨天的洛听竹,之所以向两人打听,是洛听竹想要进实验室里做基础实验了。
  不然的话,以她目前所写的文章方向和质量,基本没什么论著类型,多是工具性的分析性方面的文章,在以后找工作的时候,绝对不占优势。
  方子业闻言叹了一口气:“培哥,我给你说了吧?在真正的学霸面前,咱们算啥?”
  “洛师妹现在已经有四篇sci,出我们硕士阶段对标的第一个练功房标准,轻轻松松,却仍高瞻远瞩。还在疯狂地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