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上青云 第132节
第95章
曹家拿出了杀伐果断的手腕,将三太太惩治后便叫大太太亲自去了顾家赔礼道歉。
曹家姿势做得极低,作为宗妇的大太太亲自登门,态度毕恭毕敬,在顾家老太太避而不见推说犯了腰疼在修养时面不改色,毫无愠怒,还立刻将仆人将带来的苏合油、丁香油、蔷薇水等递给顾家仆从:“这是止痛的精油,按摩起来最好。”
惹得老太太身边的丫鬟暗暗惊叹:苏合油、丁香油都是外邦进贡来的,顾家在泉州见惯了不算什么,可是在太原内陆就显得很珍惜,这样的贡品拿来送礼,可见曹家诚意。
这种情形下崔氏紧绷着的脸也没法再继续了,只得勉强挤出个笑脸,招呼她落座。
大太太也不客气,坐下开门见山就将对三太太的惩诫倒豆子一般说了出来,一边满怀歉意:“我家这位三弟妹向来不怎么出门交际,哪想到一出门就……捅了这么大篓子,实在是我家门风不严。”
严不严的,说实话也不能怪大太太,崔氏倒对她升起了一点同情:换成自家那位飞扬跋扈的三弟妹在外面大放厥词,自己就能管住吗?到头来还是做长嫂的出面给人赔笑道歉。
她就亲手从德化窑白釉高足杯里取了一枚李子递过去:“我看你带了水蜜桃过来,家里没什么稀罕物,唯有李子是下面庄子进献上来的,又甜又软,且尝尝。”。
曹家大太太接过李子,面上缓和不少,私下里偷偷出了一口气:所谓“桃来李答”,顾家这是和好的意思。
她就骑驴下坡,说些贵妇们喜欢的话题。两人居然相得益彰,从言语间探查到对方三观,越发投机。
曹家大太太心里越发惋惜:听说顾五娘子是崔氏膝下教导长大的,那样的气度见识,又有这样契合的三观,若是能嫁进曹家,只怕三房两代兴旺是不愁了,可惜了。
想着想着忽然灵机一动:三房不行,可自己娘家行啊!
她想起自己娘家的外甥仲正初,如今进士及第,授监察御史,只不过于婚配上眼光颇高,拒绝了许多人家的提亲,一心想找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这不正好么?
曹家大太太越想越合适,打算回家后就给娘家嫂嫂写信。
因着两人说起京中事,崔氏就担心起了顾介甫。
老夫老妻自然不是牵挂思念对方,而是担心为主,顾介甫走后寄信过两次,除了报平安叙家事就是要钱,半句没有提及京中局势。也不知他在京城作何打算?
等她走了,崔氏唤来顾一昭,爱怜看她一眼,示意丫鬟将曹家送来赔礼道歉的礼物递给她:“曹家的赔礼倒有诚意,估摸着能有五百两左右,你瞧着如何?”
顾一昭自然是笑纳,还不忘说笑话:“看宋人小品上说时人相看,满意插金簪不满意送匹布做‘压惊缎’,当时我还想若有小娘子动了歪脑筋,专司收压惊缎也是一条致富路,谁知我今儿也收了压惊缎。”
“胡说!”崔氏笑着嗔怪她,“你这丫头,哪里来那么多天马行空的主意?”
见她并无郁闷之色就也就放心:“曹家与顾家这门婚事不成,只怕你爹爹要恼呢!这事须得好好商议,斟酌着落笔。”
不过她白担心了,顾介甫得知此事后并没有抱怨或质疑,而是轻描淡写:“也罢,就当没有缘分。”,其次就是再在心里大肆索要钱财。
太太纳罕:“家里在京中还有铺子呢,老爷若是交际往来只管从那些铺子里开账都够了,为何还要再跟家里动用银子?”
顾一昭也在纳闷,如今家里的事如今已经瞒不过她,是以她也很快知道了爹在要钱的事:是染上了赌瘾?还是要运作起复?
她不由得思索起来。
自穿越来她也算见识熟悉了亲爹的心性,从落魄不被看好的庶出子弟一路咬牙奋斗到了高位,任由高门媳妇折腾自己青梅竹马的大姨娘都不吭声,忍着被同僚诟病的羞辱都要巴结太监。
这样坚定万里无一的心性,怎么会染上赌瘾呢?
至于起复嘛……起复固然要花钱运作,但是以顾介甫的才学和过往政绩,再加上崔阁老这个岳父,起复也花不了大价钱。
除非他……投身了更汹涌的争斗?
如今太子病得人尽皆知,皇上身子骨也不好,大皇子已经出局,皇位继承人的争斗就越发白热化,顾介甫作为政客,想要从中分一杯羹也是自然。
剩下的四皇子性格柔弱、五皇子年幼,唯有三皇子呼声最高,投靠他的人不计t其数,当初烧冷灶时顾家没有参与,如今要再投靠三皇子,就只能拿出更多的银钱来表达诚意。
答案已经明了。
顾介甫要投靠三皇子。
顾介甫历来谨小慎微,可并不代表他就是个行事保守的官僚,相反,他能爬这么高,骨子里还是充满了进取。本来辞官是为了躲开争斗,如今眼看着局势已经明朗,江山之主已经十有八九定夺下来,他再不投诚只怕就晚了,所以才会赶紧投诚。
顾一昭心里一沉。三皇子此人……虽然在苦心经营贤名,但她从一些漏出来的邸报和只言片语中判断这个人心胸狭隘,自视甚高,并非良主。
顾介甫的这回投靠又会将顾家带到什么地方呢?
等又回复了两次顾介甫,太太又跟娘家通信,估计她也猜到了丈夫的意图,连着好几天眼圈都是乌青一片,连丫鬟们再跟她夸耀卢兰陵如今得圣眷都没能让她释颜。
还叹了口气:“一朝天子一朝臣。”
顾一昭将手中的蔷薇枝插入青花冰梅纹瓷罐后安慰她:“大唐有郭子仪历任六朝,颜真卿历任四朝,冯道甚至还事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不同门庭,可见下一任皇帝多少要礼遇上一任皇帝的爱臣。”,还有霍光,只不过被满门抄斩了不吉利,所以顾一昭略去了霍光。
太太便也宽慰了许多:“还是我们小五懂得更多。”
“听说二姐与二姐夫感情甚笃,公婆开明,婆家无人作妖,二姐来信都如婚前一般写些插花、制香的方子,可见婚后还是颇为顺心的。娘就把心踏实放回肚子罢。”顾一昭又接着宽慰她。
“也罢。”太太总算松了口气,“你们几个姐姐都嫁得好,就指望着剩下的也能沾沾她们的喜气。”
且不论大姐二姐两位嫡女,三姐嫁给吴江县令吕封样后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四娘子亦是在镇番城如鱼得水,上打理阚家的各路亲戚故旧,下与阚元驹的诸多义兄义弟人情往来,婚后不久丈夫就把手中的私账都交给了她。
这两位姐妹婚前跟娘家不亲近,婚后见识到外头的风霜刀剑,才意识到太太是个难得的嫡母,于是便也冰释前嫌,反而跟娘家走动得格外亲近,更是私下里跟五娘子有了书信往来。
闺中时即使有天大的恩怨也都只是小儿女们间的打打闹闹,顾一昭自然不会将那些龃龉放在心上,待这几位姐妹照样亲厚,此时在太太跟前也说起了姐妹们的好话。
她指着太太房里的摆件:“太太那海兽葡萄纹的铜镜、八菱宝相花的洗脸盆,黑漆木胎月牙形描金仕女博古壁挂,寿山晗红奇降石踏雪寻梅紫檀木摆件等诸多奇珍异宝可都是四位姐姐们分别送来的,已经将太太房里挤得密密实实,难道还要指望我们几个剩下的再送些来,将太太房里填满不成?”
惹得太太笑:“你个皮猴儿!”
她环视四周几位女儿们送来的礼物,目光也变得柔和:“你大姐二姐有钱倒也罢了,难为老三老四手头不宽裕还惦记着。”
三娘子时不时就将江南特产的年糕、菜干、黑豆腐干、风干状元蹄、蟹油、腊鱼腊鸭都送了来,五娘子则是送来边疆的豹肉干、虎骨酒,狐狸裘、风干羊肉,都是有心惦念娘家的。
“是啊。”五娘子在旁帮腔,“听说三姐夫要从吴江县令升迁到成都府了,这一路上光是路费就不少,吕家家底又不丰厚,三姐说不定正头疼呢,居然也能腾出钱财来给娘家送礼,倒是让我刮目相看。”
思及此,太太就开口吩咐钱妈妈:“这回过年给几位娘子们的回礼里,都加一张二百两的银票吧。她们年轻正是用钱的时候,送来送去倒是银子最实惠。”
钱妈妈行礼称是,一边心里暗暗心惊:五娘子不过提点了两句,就能让太太舍了八百两银子出去,这手腕……
不过转念一想,连老爷都时常听从五娘子提议,这五娘子的能耐再就不拘泥于内宅之间了!
她叹口气,心里盘算着要将自己十几岁的外甥女送进五娘子院里当差。
节礼一般都是点心干货布料,罕见能有银票,两位娘子收到银票后就都明白了是五娘子的手笔,三娘子还好,郑重给五娘子写了道谢信,四娘子则是在信件中毫不客气说“我不欠你的,以后定然双倍奉还!”,边写边气得跺脚的样子跃然纸上,惹得五娘子忍俊不禁。
只不过才笑过,拈起京中一份来信怔忪在了原地。
信件是大姐所写。从前顾一昭提议用了市面上两人都喜欢的一本才子佳人小说做密码本,用隐晦语言商议京中秘事,大姐也欣然允诺,两人就以密信的法子往来消息。
这回信件中所写内容也极为重要:太子虚弱,生病不起,皇帝这时候又感念起了这个儿子,给他赏赐东西,加官进爵,就连捎带着萧辰都升了官职,成为了升任甘州卫参将,成为了陕西卫最年轻的正三品武官。
其实在西北生活难免会听到萧辰的名字,他身为游击将军,在甘州、榆林一带屡立战功,又加之出身显赫,伴随着太子起伏的传奇宦途,让他成为太原府官家女眷们谈论的对象。五娘子每每听到,都在绷着自己装作若无其事,想着时日久了,或许有一天就会淡忘此人。
然而没想到他居然升了官职。
在这当口升职可并不是什么好事:谁都知道皇上近来厚待太子不过是因为他时日无多,萧辰上了这么一艘注定要沉没的大船,就算眼前短暂显赫,也不过是回光返照,注定败于垂成而已。
那他就这么坐以待毙吗?
顾一昭看着屋檐下垂下的铜风马,心思不宁。
“叮叮当——”窗棂前的风马叮咚作响,萧辰将思绪收了回来。他看着眼前的堪舆图,问下属:“哈密卫的人如今在何处?”
下属回话:“已经秘密往南行至星星峡,乔装成了商队继续南下,单等着命令。”
“嗯。”萧辰点点头,“不要南下,从西边走,横穿居延海,过亦不剌山,避开肃州卫、陕西行都司一路官兵。”
“可那要从鞑靼的地盘上过……”下属犹豫。
“无妨。鞑靼的阿鲁台与瓦剌部多年摩擦不断,近日听闻阿鲁台汗王去世,只怕瓦剌部要趁机报仇雪恨,两狼相争,无暇顾及我们。”萧辰胸有成竹。
“是。”下属信服,不再多问,下去布置诸事。
萧辰看着那副悬挂着的堪舆图,想起当日与太子的对话。
“在衡,这药寻回来也治不好了,莫要再浪费人力物力白白折损在北疆。”太子面色苍白,躺在床榻下,虽然面色雍容,但遮不住满身的病气。
“殿下,当初我说好了将计就计,为的就是能去北疆寻药。”萧辰毫不示弱,因着两人自小长大的情分,他一口一个“我”,甚至说到紧急处不遮掩语气里的恼怒,丝毫不惧失礼。
“咳咳咳……”太子被他的样子逗笑,却笑得剧烈咳嗽了起来。
萧辰赶紧给他倒水递过去,太子接过喝了几口才息了咳嗽,缓缓开口:“我一生得你们几个知己,足矣。”,他也不见外,连“孤”的自称都摈弃了。
“殿下说这话什么意思?”萧辰看他一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万民,都当为殿下所用。”
“我知道,你们几个不一样。”太子语气微微凝滞,如雨前闷云,“我上回跟你说的事,你意下如何?”
“殿下还是莫要多想,好好修养好身体。”萧辰语气里有斩钉截铁的坚定,“说句僭越的话,五殿下是我瞧着长大的,他待太子殿下也如我一般,再无旁的心思,殿下要早点好起来,才能庇护身边诸人。”
“真的能好起来吗?”太子轻笑一声,雪白的皮肤在阳光下脆弱得厉害,几乎能被日光照透,他的笑容也恍恍惚惚,似乎随时能乘风归去,“我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我已经时日无多,能将你们几个安置好便也此生无憾。”
“殿下!”
太子摇摇头:“当初你我年幼读书时曾指点寰宇内外,摩拳擦掌想要做出一番事业……”
他笑了起来:“上回听你说在江南遇到了一位心仪之人,我还想着喝你们的喜酒呢……”
“只可惜,我要违约了……”
他笑容了却多了一丝释然:“长使英雄泪满襟,命数如此,我也认了,只不过我不能就这么去了,能将我为棋,也就你有这个魄力了。”
他看着萧辰,目光格外坚定。
萧辰不语,良久才叹了口气。
*
转眼腊月到来,顾家按照习俗在初五这天煮五豆已五毒,腊八煮腊八粥,还记着给城里的穷人分赠食物,崔氏奇怪:“这曹家大太太怎么除去曹家之外又另外给我们送了一t份腊八粥?”,大户人家腊八粥上都用莲子红枣等各色杂果摆出鹤鹿同春、连升三元这样的吉利图案,大太太送来的也格外精致。
“许是过意不去?”五娘子在旁思忖,“横竖多一个友人胜过多仇敌。”
太太便也没当回事,只吩咐五娘子:“给米家的礼要厚重些。我记得你与阚家大少奶奶有些交情,回头看看能不能借由她搭上她娘家米家。”
顾一昭应了声是。
上次去阚家相亲,亲事没成,倒意外与阚家大少奶奶米娘子攀上了交情,时常邮寄送些江南风味的海味,以慰藉米娘子思念江南之情,没成想米家居然成为了新近的红人儿,炙手可热。
米家是新近的世家,他家是铁杆的三皇子拥趸,如今三皇子眼看着要成为新君,米家自然也水涨船高,得意了起来。
不过崔氏提起米家,还是有些不以为然:“听说他家以肉糜浇果木,冀其实,当真是造孽。”
米家权势倾国之后,自然也就得意嚣张了起来,听说很是奢靡,光是进入腊月,就拿肉汁浇灌花木,虽然能使得明年果木葱郁,但是毕竟太过酒池肉林:外头百姓还有挨饿的呢,你拿肉汤浇灌花木,只是为了花儿鲜艳,这哪里是仁善之道?
【作者有话说】
来啦[红心]
第96章
“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顾一昭蹙眉,“见微知著,单从肉汤浇花就知道米家其他地方肯定更加奢靡。”
曹家拿出了杀伐果断的手腕,将三太太惩治后便叫大太太亲自去了顾家赔礼道歉。
曹家姿势做得极低,作为宗妇的大太太亲自登门,态度毕恭毕敬,在顾家老太太避而不见推说犯了腰疼在修养时面不改色,毫无愠怒,还立刻将仆人将带来的苏合油、丁香油、蔷薇水等递给顾家仆从:“这是止痛的精油,按摩起来最好。”
惹得老太太身边的丫鬟暗暗惊叹:苏合油、丁香油都是外邦进贡来的,顾家在泉州见惯了不算什么,可是在太原内陆就显得很珍惜,这样的贡品拿来送礼,可见曹家诚意。
这种情形下崔氏紧绷着的脸也没法再继续了,只得勉强挤出个笑脸,招呼她落座。
大太太也不客气,坐下开门见山就将对三太太的惩诫倒豆子一般说了出来,一边满怀歉意:“我家这位三弟妹向来不怎么出门交际,哪想到一出门就……捅了这么大篓子,实在是我家门风不严。”
严不严的,说实话也不能怪大太太,崔氏倒对她升起了一点同情:换成自家那位飞扬跋扈的三弟妹在外面大放厥词,自己就能管住吗?到头来还是做长嫂的出面给人赔笑道歉。
她就亲手从德化窑白釉高足杯里取了一枚李子递过去:“我看你带了水蜜桃过来,家里没什么稀罕物,唯有李子是下面庄子进献上来的,又甜又软,且尝尝。”。
曹家大太太接过李子,面上缓和不少,私下里偷偷出了一口气:所谓“桃来李答”,顾家这是和好的意思。
她就骑驴下坡,说些贵妇们喜欢的话题。两人居然相得益彰,从言语间探查到对方三观,越发投机。
曹家大太太心里越发惋惜:听说顾五娘子是崔氏膝下教导长大的,那样的气度见识,又有这样契合的三观,若是能嫁进曹家,只怕三房两代兴旺是不愁了,可惜了。
想着想着忽然灵机一动:三房不行,可自己娘家行啊!
她想起自己娘家的外甥仲正初,如今进士及第,授监察御史,只不过于婚配上眼光颇高,拒绝了许多人家的提亲,一心想找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这不正好么?
曹家大太太越想越合适,打算回家后就给娘家嫂嫂写信。
因着两人说起京中事,崔氏就担心起了顾介甫。
老夫老妻自然不是牵挂思念对方,而是担心为主,顾介甫走后寄信过两次,除了报平安叙家事就是要钱,半句没有提及京中局势。也不知他在京城作何打算?
等她走了,崔氏唤来顾一昭,爱怜看她一眼,示意丫鬟将曹家送来赔礼道歉的礼物递给她:“曹家的赔礼倒有诚意,估摸着能有五百两左右,你瞧着如何?”
顾一昭自然是笑纳,还不忘说笑话:“看宋人小品上说时人相看,满意插金簪不满意送匹布做‘压惊缎’,当时我还想若有小娘子动了歪脑筋,专司收压惊缎也是一条致富路,谁知我今儿也收了压惊缎。”
“胡说!”崔氏笑着嗔怪她,“你这丫头,哪里来那么多天马行空的主意?”
见她并无郁闷之色就也就放心:“曹家与顾家这门婚事不成,只怕你爹爹要恼呢!这事须得好好商议,斟酌着落笔。”
不过她白担心了,顾介甫得知此事后并没有抱怨或质疑,而是轻描淡写:“也罢,就当没有缘分。”,其次就是再在心里大肆索要钱财。
太太纳罕:“家里在京中还有铺子呢,老爷若是交际往来只管从那些铺子里开账都够了,为何还要再跟家里动用银子?”
顾一昭也在纳闷,如今家里的事如今已经瞒不过她,是以她也很快知道了爹在要钱的事:是染上了赌瘾?还是要运作起复?
她不由得思索起来。
自穿越来她也算见识熟悉了亲爹的心性,从落魄不被看好的庶出子弟一路咬牙奋斗到了高位,任由高门媳妇折腾自己青梅竹马的大姨娘都不吭声,忍着被同僚诟病的羞辱都要巴结太监。
这样坚定万里无一的心性,怎么会染上赌瘾呢?
至于起复嘛……起复固然要花钱运作,但是以顾介甫的才学和过往政绩,再加上崔阁老这个岳父,起复也花不了大价钱。
除非他……投身了更汹涌的争斗?
如今太子病得人尽皆知,皇上身子骨也不好,大皇子已经出局,皇位继承人的争斗就越发白热化,顾介甫作为政客,想要从中分一杯羹也是自然。
剩下的四皇子性格柔弱、五皇子年幼,唯有三皇子呼声最高,投靠他的人不计t其数,当初烧冷灶时顾家没有参与,如今要再投靠三皇子,就只能拿出更多的银钱来表达诚意。
答案已经明了。
顾介甫要投靠三皇子。
顾介甫历来谨小慎微,可并不代表他就是个行事保守的官僚,相反,他能爬这么高,骨子里还是充满了进取。本来辞官是为了躲开争斗,如今眼看着局势已经明朗,江山之主已经十有八九定夺下来,他再不投诚只怕就晚了,所以才会赶紧投诚。
顾一昭心里一沉。三皇子此人……虽然在苦心经营贤名,但她从一些漏出来的邸报和只言片语中判断这个人心胸狭隘,自视甚高,并非良主。
顾介甫的这回投靠又会将顾家带到什么地方呢?
等又回复了两次顾介甫,太太又跟娘家通信,估计她也猜到了丈夫的意图,连着好几天眼圈都是乌青一片,连丫鬟们再跟她夸耀卢兰陵如今得圣眷都没能让她释颜。
还叹了口气:“一朝天子一朝臣。”
顾一昭将手中的蔷薇枝插入青花冰梅纹瓷罐后安慰她:“大唐有郭子仪历任六朝,颜真卿历任四朝,冯道甚至还事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不同门庭,可见下一任皇帝多少要礼遇上一任皇帝的爱臣。”,还有霍光,只不过被满门抄斩了不吉利,所以顾一昭略去了霍光。
太太便也宽慰了许多:“还是我们小五懂得更多。”
“听说二姐与二姐夫感情甚笃,公婆开明,婆家无人作妖,二姐来信都如婚前一般写些插花、制香的方子,可见婚后还是颇为顺心的。娘就把心踏实放回肚子罢。”顾一昭又接着宽慰她。
“也罢。”太太总算松了口气,“你们几个姐姐都嫁得好,就指望着剩下的也能沾沾她们的喜气。”
且不论大姐二姐两位嫡女,三姐嫁给吴江县令吕封样后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四娘子亦是在镇番城如鱼得水,上打理阚家的各路亲戚故旧,下与阚元驹的诸多义兄义弟人情往来,婚后不久丈夫就把手中的私账都交给了她。
这两位姐妹婚前跟娘家不亲近,婚后见识到外头的风霜刀剑,才意识到太太是个难得的嫡母,于是便也冰释前嫌,反而跟娘家走动得格外亲近,更是私下里跟五娘子有了书信往来。
闺中时即使有天大的恩怨也都只是小儿女们间的打打闹闹,顾一昭自然不会将那些龃龉放在心上,待这几位姐妹照样亲厚,此时在太太跟前也说起了姐妹们的好话。
她指着太太房里的摆件:“太太那海兽葡萄纹的铜镜、八菱宝相花的洗脸盆,黑漆木胎月牙形描金仕女博古壁挂,寿山晗红奇降石踏雪寻梅紫檀木摆件等诸多奇珍异宝可都是四位姐姐们分别送来的,已经将太太房里挤得密密实实,难道还要指望我们几个剩下的再送些来,将太太房里填满不成?”
惹得太太笑:“你个皮猴儿!”
她环视四周几位女儿们送来的礼物,目光也变得柔和:“你大姐二姐有钱倒也罢了,难为老三老四手头不宽裕还惦记着。”
三娘子时不时就将江南特产的年糕、菜干、黑豆腐干、风干状元蹄、蟹油、腊鱼腊鸭都送了来,五娘子则是送来边疆的豹肉干、虎骨酒,狐狸裘、风干羊肉,都是有心惦念娘家的。
“是啊。”五娘子在旁帮腔,“听说三姐夫要从吴江县令升迁到成都府了,这一路上光是路费就不少,吕家家底又不丰厚,三姐说不定正头疼呢,居然也能腾出钱财来给娘家送礼,倒是让我刮目相看。”
思及此,太太就开口吩咐钱妈妈:“这回过年给几位娘子们的回礼里,都加一张二百两的银票吧。她们年轻正是用钱的时候,送来送去倒是银子最实惠。”
钱妈妈行礼称是,一边心里暗暗心惊:五娘子不过提点了两句,就能让太太舍了八百两银子出去,这手腕……
不过转念一想,连老爷都时常听从五娘子提议,这五娘子的能耐再就不拘泥于内宅之间了!
她叹口气,心里盘算着要将自己十几岁的外甥女送进五娘子院里当差。
节礼一般都是点心干货布料,罕见能有银票,两位娘子收到银票后就都明白了是五娘子的手笔,三娘子还好,郑重给五娘子写了道谢信,四娘子则是在信件中毫不客气说“我不欠你的,以后定然双倍奉还!”,边写边气得跺脚的样子跃然纸上,惹得五娘子忍俊不禁。
只不过才笑过,拈起京中一份来信怔忪在了原地。
信件是大姐所写。从前顾一昭提议用了市面上两人都喜欢的一本才子佳人小说做密码本,用隐晦语言商议京中秘事,大姐也欣然允诺,两人就以密信的法子往来消息。
这回信件中所写内容也极为重要:太子虚弱,生病不起,皇帝这时候又感念起了这个儿子,给他赏赐东西,加官进爵,就连捎带着萧辰都升了官职,成为了升任甘州卫参将,成为了陕西卫最年轻的正三品武官。
其实在西北生活难免会听到萧辰的名字,他身为游击将军,在甘州、榆林一带屡立战功,又加之出身显赫,伴随着太子起伏的传奇宦途,让他成为太原府官家女眷们谈论的对象。五娘子每每听到,都在绷着自己装作若无其事,想着时日久了,或许有一天就会淡忘此人。
然而没想到他居然升了官职。
在这当口升职可并不是什么好事:谁都知道皇上近来厚待太子不过是因为他时日无多,萧辰上了这么一艘注定要沉没的大船,就算眼前短暂显赫,也不过是回光返照,注定败于垂成而已。
那他就这么坐以待毙吗?
顾一昭看着屋檐下垂下的铜风马,心思不宁。
“叮叮当——”窗棂前的风马叮咚作响,萧辰将思绪收了回来。他看着眼前的堪舆图,问下属:“哈密卫的人如今在何处?”
下属回话:“已经秘密往南行至星星峡,乔装成了商队继续南下,单等着命令。”
“嗯。”萧辰点点头,“不要南下,从西边走,横穿居延海,过亦不剌山,避开肃州卫、陕西行都司一路官兵。”
“可那要从鞑靼的地盘上过……”下属犹豫。
“无妨。鞑靼的阿鲁台与瓦剌部多年摩擦不断,近日听闻阿鲁台汗王去世,只怕瓦剌部要趁机报仇雪恨,两狼相争,无暇顾及我们。”萧辰胸有成竹。
“是。”下属信服,不再多问,下去布置诸事。
萧辰看着那副悬挂着的堪舆图,想起当日与太子的对话。
“在衡,这药寻回来也治不好了,莫要再浪费人力物力白白折损在北疆。”太子面色苍白,躺在床榻下,虽然面色雍容,但遮不住满身的病气。
“殿下,当初我说好了将计就计,为的就是能去北疆寻药。”萧辰毫不示弱,因着两人自小长大的情分,他一口一个“我”,甚至说到紧急处不遮掩语气里的恼怒,丝毫不惧失礼。
“咳咳咳……”太子被他的样子逗笑,却笑得剧烈咳嗽了起来。
萧辰赶紧给他倒水递过去,太子接过喝了几口才息了咳嗽,缓缓开口:“我一生得你们几个知己,足矣。”,他也不见外,连“孤”的自称都摈弃了。
“殿下说这话什么意思?”萧辰看他一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万民,都当为殿下所用。”
“我知道,你们几个不一样。”太子语气微微凝滞,如雨前闷云,“我上回跟你说的事,你意下如何?”
“殿下还是莫要多想,好好修养好身体。”萧辰语气里有斩钉截铁的坚定,“说句僭越的话,五殿下是我瞧着长大的,他待太子殿下也如我一般,再无旁的心思,殿下要早点好起来,才能庇护身边诸人。”
“真的能好起来吗?”太子轻笑一声,雪白的皮肤在阳光下脆弱得厉害,几乎能被日光照透,他的笑容也恍恍惚惚,似乎随时能乘风归去,“我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我已经时日无多,能将你们几个安置好便也此生无憾。”
“殿下!”
太子摇摇头:“当初你我年幼读书时曾指点寰宇内外,摩拳擦掌想要做出一番事业……”
他笑了起来:“上回听你说在江南遇到了一位心仪之人,我还想着喝你们的喜酒呢……”
“只可惜,我要违约了……”
他笑容了却多了一丝释然:“长使英雄泪满襟,命数如此,我也认了,只不过我不能就这么去了,能将我为棋,也就你有这个魄力了。”
他看着萧辰,目光格外坚定。
萧辰不语,良久才叹了口气。
*
转眼腊月到来,顾家按照习俗在初五这天煮五豆已五毒,腊八煮腊八粥,还记着给城里的穷人分赠食物,崔氏奇怪:“这曹家大太太怎么除去曹家之外又另外给我们送了一t份腊八粥?”,大户人家腊八粥上都用莲子红枣等各色杂果摆出鹤鹿同春、连升三元这样的吉利图案,大太太送来的也格外精致。
“许是过意不去?”五娘子在旁思忖,“横竖多一个友人胜过多仇敌。”
太太便也没当回事,只吩咐五娘子:“给米家的礼要厚重些。我记得你与阚家大少奶奶有些交情,回头看看能不能借由她搭上她娘家米家。”
顾一昭应了声是。
上次去阚家相亲,亲事没成,倒意外与阚家大少奶奶米娘子攀上了交情,时常邮寄送些江南风味的海味,以慰藉米娘子思念江南之情,没成想米家居然成为了新近的红人儿,炙手可热。
米家是新近的世家,他家是铁杆的三皇子拥趸,如今三皇子眼看着要成为新君,米家自然也水涨船高,得意了起来。
不过崔氏提起米家,还是有些不以为然:“听说他家以肉糜浇果木,冀其实,当真是造孽。”
米家权势倾国之后,自然也就得意嚣张了起来,听说很是奢靡,光是进入腊月,就拿肉汁浇灌花木,虽然能使得明年果木葱郁,但是毕竟太过酒池肉林:外头百姓还有挨饿的呢,你拿肉汤浇灌花木,只是为了花儿鲜艳,这哪里是仁善之道?
【作者有话说】
来啦[红心]
第96章
“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顾一昭蹙眉,“见微知著,单从肉汤浇花就知道米家其他地方肯定更加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