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上青云 第95节
可是他们现在连大姨娘都联系不到,往日里大姨娘还能通过人往老家写信给她们捎话,如今住进别院,稍微外面有点风吹草动,那两个开门的婆子就将人撵出去,不让外人近身。
这比坐牢还煎熬!
他们哪里受得了这个?
等了好几天,才找到大姨娘找人递过来的纸条,叫他们稍安勿躁,她自有办法。
王技回味了下递纸条过来的小丫鬟容貌,跟王二嫂抱怨:“姑母不是很有办法吗?不会是吹出来的吧?”
“谁知道呢。”王二嫂现在也持怀疑态度,“当年一个不起眼的丫头片子,谁知道她命好进了高门?要不是她往日里总给家里寄钱寄东西,你奶你爹早把她丢后脑勺去了。她说不定是为了面子在家里吹牛。”
“不过我看姑母穿金戴银,不像吹牛。”王技摇摇头,“再说爹的官位也是姑父看她面子跑出来的。”
“说不行以前受宠,现在生了两个丫头片子失去欢心了!”王二嫂又妒又羡,差不多的年纪,小姑子看着婀娜多姿,她却已经有了水桶腰,两人在一起看着像母女,再加之来之前公婆丈夫都告诫过自己要顺着哄着小姑子,她心里难免失衡。
她看向自己儿子,颇为自豪:“我可是有儿子的!”
总之两人嘀嘀咕咕,在房舍里又待了七八天。
大姨娘估摸着日子差不多了,这才挑了机会款款跟老爷开口:“老爷,我那嫂嫂来探望我,在别院上住了十来天,如今得跟您讨个恩典,请他们进府里一叙。”
顾介甫一愣。他公务繁忙,哪里会操心妾室亲戚这种小事?只隐约记得几月前大姨娘说自家亲戚要来,他吩咐完太太就将此事置之脑后了。
“怎么回事?难道是太太招待不周?”顾介甫开口询问,但一开口就自己先摇摇头,“太太不是这种人。”
大姨娘暗暗咬住银牙,和煦笑道:“老爷说哪里话,怎么还想到姐姐身上了?姐姐最是和气,待我们这些妹妹也极好,老爷说姐姐不好,妾身第一个要反驳的?”
“是五娘子出面处理的此事,当着我的面叫我嫂嫂去外院住,礼节上没错,我嫂嫂受些委屈也没什么,就是这住下也应当让我们见一面啊!估计是五娘子这孩子最近太忙了。”
“当真?”顾介甫当时就吩咐手下,“去唤了五娘子进来。”
五娘子很快就到,只不过她身后还带了两个仆妇,听说顾介甫的询问后镇定自若,似乎早有准备。
她笑道:“回禀爹爹,给外院客人准备的接风宴在五天前就已经举行过了,只不过客人不愿意去,所以此事才像爹爹误以为的并未见面。”
说罢就示意仆妇回话,一名仆妇便主动上前:“回禀老爷,这是当日向五芳斋结账的册页。”
另一名仆妇则答:“回禀老爷,当时是我去传的话,这是当时的请柬,几位外院客人包括伺候的仆从都可以帮我佐证,我去请了王家人,他们自己拒绝了。”
顾介甫审惯了案子,见五娘子人证物证俱在,心里便也明白这是真的,否则外院那么多仆从都听令于他的心腹高升,不是五娘子能轻易买通的。
五芳斋是苏州府高等的酒楼,可见对这家人很重视了。
因此他又转向大姨娘:“这又是怎么回事?”
“老爷,这当中或许有什么误会啊。”大姨娘没想到自己能被五娘子当场反击,慌了阵脚,说话也有些磕磕巴巴,“我嫂嫂应,应当没接到消息。”她自己心里也没谱了。
再拿起那请柬一翻看,脑子一转就是狡辩:“这请柬上招呼我嫂嫂的是高升媳妇,我嫂子怎么可能去?”
“这却是外院规矩,一些低等官吏的家眷接待都由高升媳妇先接待一回,等问清楚诉求再根据他们的情形分流。”顾一昭不卑不亢,“这规矩还是爹爹定下的,爹爹自当知道。”
顾介甫捋一捋胡子,的确是这样。
“老爷,情有可原啊!”大姨娘没想到短短一盏茶的功夫不到,就攻守之势易矣,本来精心准备好告状,打算坐看五娘子左支右绌,没想到换成了自己绞尽脑汁辩护。
她到底还有脑子,飞快转动找理由:“我嫂嫂毕竟是官家娘子,又是来探望我的,想要进内宅,让太太或我来出面接待才更合乎礼仪。”
“咦?”顾一昭忽然出声,很诧异看着大娘子,似乎在惊讶。
“我当着众多仆从的面亲自问过大姨娘,她自己说王家人是要住外院,按照外院客人的标准接待。这样的话我们顾家自来就没有内宅招待外院的规矩。”顾一昭两手一摊,满脸无辜。
这却是天经地义,你当知府家夫人是什么很贱的人吗?什么猫三狗四都要陪着吃饭?以顾家这样的门楣那太太还能不能有空了?
“再说了,王家人除了一位王二嫂,还有一位十五岁的男丁,又不是正经亲戚,再由他进出内宅难免不妥。”顾一昭振振有词,说完还飞快扫了大姨娘一眼,暗含谴责,“上次我在仪门碰到,大姨娘还一口一个我表哥,让我唤作表哥呢!”
似乎大姨娘是想撮合自己娘家侄子与顾家女儿,心怀不轨。
“你!”大姨娘第一次气得在顾介甫跟前失态,她一瞬那面目扭曲,眼睛瞪得如铜铃去瞪顾一昭。
奈何顾介甫眼神飞来,大姨娘只好飞速收回眼神,整理仪态,垂头掩饰住眼神里的恨意:“回禀老爷,是我想左了。”
“既然小五招呼过了,是你娘家人自己不愿,t那已经算仁至义尽。”顾介甫拿出在衙门判案子的神气,“也罢,回头叫高升媳妇再摆一桌酒,好好给你娘家人接风,只不过这次他们可不能不识抬举啊。”
说到最后言语颇有深味。
大姨娘心加速了跳动,她自然知道顾介甫最厌烦不识抬举的人,当即赶紧磕头谢礼:“多谢老爷。”
处置完这件事,顾介甫倒对五娘子很满意:“此事涉及内院外院,又有妾室亲戚这样拉扯不清的瓜葛,难为小五能处置得当,还不失礼节。”
他很赏识女儿展露出来的才干:“怪道太太跟我称赞说你料理家事颇有才干。”
在大姨娘愤怒的神情下,顾一昭盈盈下拜:“多谢爹爹称赞。”
“嗯,正好外院高升媳妇一人忙不过来,你也帮她分担一二。”顾介甫看五娘子的眼神已经充满了赏识,像是在看一块亟待雕琢的美玉。
“是,女儿定当好好做事,不辜负爹爹信任。”顾一昭再次恭顺行礼。
这消息传出去之后曦宁的嘴都要笑烂了!
“好啊,大姨娘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她拍着手,笑得前仰后合。
眼看母亲在大姨娘手里吃了不少闷亏,如今见她吃教训,当真是心里痛快。
要是往常她或许会嫉妒五娘子受宠,可如今自己出嫁在即,五娘子又帮自己教训了最恨的大姨娘,自然是怎么都好。
大姨娘果然气得在自己房里砸碎了一碟琉璃盏,她隐忍了几天,以亲戚吃了十天苦做筹码,想要在老爷跟前告状,博取怜悯。
谁知道五娘子居然在这十天内猜测到她的动向,提前做了布置,找了高升媳妇。
又利用了王二嫂不屑于跟仆从打交道的心理设宴,做了这个局单等着她来钻。
她打猎数十载,今日倒被鹰啄了眼,心里能痛快吗?
没有坑害到五娘子也就罢了,谁知白白给她送了个去外院理事的机会。
别看五娘子去外院帮老爷磨墨、整理书袋,这些可都是地位的象征!老爷从不让任何内宅女子进入外院,太太不行,最受宠的曦宁不行,当年两人情深义重的大姨娘不行!
没想到五娘子就这么轻而易举去了。
可以预想,有了这层眼界和机会,五娘子今后必然会比其他几位姐妹更有见识。
老爷自己就是例子,他虽然宠爱各种妾室,但遇上朝政有事,总是会到太太房里跟太太念叨,听听太太这个官宦世家女儿的见地开拓思路。
这不就是妥妥的登天梯吗?
事后五娘子还差遣了仆从送来一盏桃花酒,说多谢大姨娘,要不是大姨娘相助,她怎么能有这样登天的机会?
大姨娘气坏了,在屋里躺了好几天,找郎中开了好几幅疏肝解郁的汤药,这才将心里那股郁气散去。
偏偏王二嫂那边还要去应付。大姨娘就拖着病体去跟高升媳妇好说歹说赔了好话一箩筐才让高升媳妇答应了接风宴上有大姨娘陪着,不过还是拒绝让男丁见面。
高升媳妇理由也很充分:“毕竟姨娘是内宅女子,也当避嫌。”,王二嫂因着她地位低拒绝她,这让她心里很不满意。
大姨娘只好答应了。
席间她难免怪罪二嫂子:“嫂子好大的架子,怎么第一次接风宴就不来?”
王二嫂本来就生气接风宴不请自己儿子,没有老爷太太出面,找了仆从打发,也憋着气呢,冷冷瞥高升媳妇一眼:“我先前去陕甘总督家赴宴,人家也是正经总督夫人出来招呼我们。”
高升媳妇冷笑一声,起身离席:她才不惯着呢。
大姨娘只要一想到高升媳妇回去会跟高升告状,这话又会传到老爷耳朵里就觉得胸口憋着一股闷气。
她咬牙将气都吞下去,问嫂子:“嫂子,这回来除了送侄子上书院,还有什么旁的事吗?”。赶紧将嫂子打发回去。
“送技儿上学可是大事!”王二嫂开口,“历来江南文脉辈出,我和你哥哥商量了让技儿来苏州读书,一定要请妹夫跟书院交代好,让他们好好教导,我们家技儿可是出了名的才子,说不定一举能考中状元呢!”
大姨娘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她也算见多识广,十五岁连个秀才都不是,恐怕不是什么天才。
“还有!”王二嫂理直气壮,“边关能有什么好女子,我想着苏州富庶,你帮你侄儿在苏州说门好亲事,最好又有钱又有权势,丈人还能在官场上提点技儿。”
【作者有话说】
大姨娘下线倒计时
第61章
“二嫂疯了不成?”饶是大姨娘听到这句话都惊了一惊。
“知府不过是四品官员,千户是五品官员,这有什么不般配的?”王二嫂不以为然,“再说你家两位娘子与我家是姑表亲戚,这叫亲上加亲。”
“那能一样吗?”大姨娘失笑。
顾家家底深厚官宦世家,就算顾介甫现在是个白丁也不会跟王家结亲。
更别提没有战乱时文官要更吃香些,地位也更高,武官一辈子碰不上一个仗打,地位本就天壤之别。
“怎么不一样?再说我家可是嫡子,你家是庶女,仔细论起来还是王家吃亏了呢!”王二嫂昂着下巴,非常倨傲。
大姨娘摇摇头:“孩子们的婚事都是老爷说了算,我没法子置喙。”
她见王二嫂还想说什么,赶紧岔开话题:“还是先让老爷帮大郎安置进书院吧。”
听说事关命根子,王二嫂才阴转晴,将心思收了回来:“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王家做了武官之后也算光耀了门楣,长了见识发现后代还是要读书科举所以才让王技弃武从文,一力将他托举读书。
涉及子弟读书顾介甫还是很愿意帮忙的,他将王技送到了当地的书院,还特意引荐了弘哥儿带他一程。
不过王技本人并不是什么读书的料子,说读书只不过是想逃避从武罢了,从前在边关,若是教书先生给他文章点评为次等王二嫂就去人家门上去闹,久而久之教书先生怕了,只一味评“优等”,日子久了王技就真当自己是当世大文豪。
进了书院他恃才傲物,又以自己是知府外甥自居,刚进去两天就惹了一堆麻烦上门。
气得顾介甫连连摇头,训了大姨娘一顿。
王技却无所谓,眼见着麻烦解决了就去问娘:“娘,如今我也进书院了,什么时候能说亲?”
王二嫂亲昵推他一把:“娘替你盘算着呢,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上次吃席大姨娘跟她聊了几句给她出主意,叫王二嫂想联络大姨娘就借口要出门逛街出了顾家,随后再去前院找大姨娘安插在外面的小厮,所以两人算是重新联络上了。
因此王二嫂也借着由头审视了一遍府里的姑娘们:老大老二老四都有婆家了,剩下几个又太小,算来算去适龄的就是三娘子、五娘子、六娘子。
她不是很想给儿子说大姨娘的女儿:大姨娘太强势,如今就已经时常插手娘家诸事,若娶了她的女儿进门,有一对强势母女,自己这个婆婆的位置恐怕坐不稳。
算来算去,倒是五娘子最好,娶进门后再加上大姨娘继续贴补,儿子的日子差不了,唯一遗憾的就是嫡女早早许配人家,否则自家还不得将顾家一半家产轻松谋下?
顾一昭进了外院之事给内外院都给了不小的震撼:自来还没有哪个小娘子能进外院呢。
太太有些想让曦宁进外院,但一想曦宁出嫁在即,又加上顾一昭从小时候在王芜太监之事上就能颇有见地,这种见识是曦宁比不得的,便也熄灭了醋意,只一门心思支持起了五娘子:反正五娘子没有兄弟,她以后还不是要靠弥哥儿?
外院之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顾介甫的官衙之事,比如幕僚、同年、上司等各处的信笺、礼节往来,一部分则是顾家的外院,比如老相识、旧亲戚送来节礼往来、名下宅邸、田庄纠纷。
这比坐牢还煎熬!
他们哪里受得了这个?
等了好几天,才找到大姨娘找人递过来的纸条,叫他们稍安勿躁,她自有办法。
王技回味了下递纸条过来的小丫鬟容貌,跟王二嫂抱怨:“姑母不是很有办法吗?不会是吹出来的吧?”
“谁知道呢。”王二嫂现在也持怀疑态度,“当年一个不起眼的丫头片子,谁知道她命好进了高门?要不是她往日里总给家里寄钱寄东西,你奶你爹早把她丢后脑勺去了。她说不定是为了面子在家里吹牛。”
“不过我看姑母穿金戴银,不像吹牛。”王技摇摇头,“再说爹的官位也是姑父看她面子跑出来的。”
“说不行以前受宠,现在生了两个丫头片子失去欢心了!”王二嫂又妒又羡,差不多的年纪,小姑子看着婀娜多姿,她却已经有了水桶腰,两人在一起看着像母女,再加之来之前公婆丈夫都告诫过自己要顺着哄着小姑子,她心里难免失衡。
她看向自己儿子,颇为自豪:“我可是有儿子的!”
总之两人嘀嘀咕咕,在房舍里又待了七八天。
大姨娘估摸着日子差不多了,这才挑了机会款款跟老爷开口:“老爷,我那嫂嫂来探望我,在别院上住了十来天,如今得跟您讨个恩典,请他们进府里一叙。”
顾介甫一愣。他公务繁忙,哪里会操心妾室亲戚这种小事?只隐约记得几月前大姨娘说自家亲戚要来,他吩咐完太太就将此事置之脑后了。
“怎么回事?难道是太太招待不周?”顾介甫开口询问,但一开口就自己先摇摇头,“太太不是这种人。”
大姨娘暗暗咬住银牙,和煦笑道:“老爷说哪里话,怎么还想到姐姐身上了?姐姐最是和气,待我们这些妹妹也极好,老爷说姐姐不好,妾身第一个要反驳的?”
“是五娘子出面处理的此事,当着我的面叫我嫂嫂去外院住,礼节上没错,我嫂嫂受些委屈也没什么,就是这住下也应当让我们见一面啊!估计是五娘子这孩子最近太忙了。”
“当真?”顾介甫当时就吩咐手下,“去唤了五娘子进来。”
五娘子很快就到,只不过她身后还带了两个仆妇,听说顾介甫的询问后镇定自若,似乎早有准备。
她笑道:“回禀爹爹,给外院客人准备的接风宴在五天前就已经举行过了,只不过客人不愿意去,所以此事才像爹爹误以为的并未见面。”
说罢就示意仆妇回话,一名仆妇便主动上前:“回禀老爷,这是当日向五芳斋结账的册页。”
另一名仆妇则答:“回禀老爷,当时是我去传的话,这是当时的请柬,几位外院客人包括伺候的仆从都可以帮我佐证,我去请了王家人,他们自己拒绝了。”
顾介甫审惯了案子,见五娘子人证物证俱在,心里便也明白这是真的,否则外院那么多仆从都听令于他的心腹高升,不是五娘子能轻易买通的。
五芳斋是苏州府高等的酒楼,可见对这家人很重视了。
因此他又转向大姨娘:“这又是怎么回事?”
“老爷,这当中或许有什么误会啊。”大姨娘没想到自己能被五娘子当场反击,慌了阵脚,说话也有些磕磕巴巴,“我嫂嫂应,应当没接到消息。”她自己心里也没谱了。
再拿起那请柬一翻看,脑子一转就是狡辩:“这请柬上招呼我嫂嫂的是高升媳妇,我嫂子怎么可能去?”
“这却是外院规矩,一些低等官吏的家眷接待都由高升媳妇先接待一回,等问清楚诉求再根据他们的情形分流。”顾一昭不卑不亢,“这规矩还是爹爹定下的,爹爹自当知道。”
顾介甫捋一捋胡子,的确是这样。
“老爷,情有可原啊!”大姨娘没想到短短一盏茶的功夫不到,就攻守之势易矣,本来精心准备好告状,打算坐看五娘子左支右绌,没想到换成了自己绞尽脑汁辩护。
她到底还有脑子,飞快转动找理由:“我嫂嫂毕竟是官家娘子,又是来探望我的,想要进内宅,让太太或我来出面接待才更合乎礼仪。”
“咦?”顾一昭忽然出声,很诧异看着大娘子,似乎在惊讶。
“我当着众多仆从的面亲自问过大姨娘,她自己说王家人是要住外院,按照外院客人的标准接待。这样的话我们顾家自来就没有内宅招待外院的规矩。”顾一昭两手一摊,满脸无辜。
这却是天经地义,你当知府家夫人是什么很贱的人吗?什么猫三狗四都要陪着吃饭?以顾家这样的门楣那太太还能不能有空了?
“再说了,王家人除了一位王二嫂,还有一位十五岁的男丁,又不是正经亲戚,再由他进出内宅难免不妥。”顾一昭振振有词,说完还飞快扫了大姨娘一眼,暗含谴责,“上次我在仪门碰到,大姨娘还一口一个我表哥,让我唤作表哥呢!”
似乎大姨娘是想撮合自己娘家侄子与顾家女儿,心怀不轨。
“你!”大姨娘第一次气得在顾介甫跟前失态,她一瞬那面目扭曲,眼睛瞪得如铜铃去瞪顾一昭。
奈何顾介甫眼神飞来,大姨娘只好飞速收回眼神,整理仪态,垂头掩饰住眼神里的恨意:“回禀老爷,是我想左了。”
“既然小五招呼过了,是你娘家人自己不愿,t那已经算仁至义尽。”顾介甫拿出在衙门判案子的神气,“也罢,回头叫高升媳妇再摆一桌酒,好好给你娘家人接风,只不过这次他们可不能不识抬举啊。”
说到最后言语颇有深味。
大姨娘心加速了跳动,她自然知道顾介甫最厌烦不识抬举的人,当即赶紧磕头谢礼:“多谢老爷。”
处置完这件事,顾介甫倒对五娘子很满意:“此事涉及内院外院,又有妾室亲戚这样拉扯不清的瓜葛,难为小五能处置得当,还不失礼节。”
他很赏识女儿展露出来的才干:“怪道太太跟我称赞说你料理家事颇有才干。”
在大姨娘愤怒的神情下,顾一昭盈盈下拜:“多谢爹爹称赞。”
“嗯,正好外院高升媳妇一人忙不过来,你也帮她分担一二。”顾介甫看五娘子的眼神已经充满了赏识,像是在看一块亟待雕琢的美玉。
“是,女儿定当好好做事,不辜负爹爹信任。”顾一昭再次恭顺行礼。
这消息传出去之后曦宁的嘴都要笑烂了!
“好啊,大姨娘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她拍着手,笑得前仰后合。
眼看母亲在大姨娘手里吃了不少闷亏,如今见她吃教训,当真是心里痛快。
要是往常她或许会嫉妒五娘子受宠,可如今自己出嫁在即,五娘子又帮自己教训了最恨的大姨娘,自然是怎么都好。
大姨娘果然气得在自己房里砸碎了一碟琉璃盏,她隐忍了几天,以亲戚吃了十天苦做筹码,想要在老爷跟前告状,博取怜悯。
谁知道五娘子居然在这十天内猜测到她的动向,提前做了布置,找了高升媳妇。
又利用了王二嫂不屑于跟仆从打交道的心理设宴,做了这个局单等着她来钻。
她打猎数十载,今日倒被鹰啄了眼,心里能痛快吗?
没有坑害到五娘子也就罢了,谁知白白给她送了个去外院理事的机会。
别看五娘子去外院帮老爷磨墨、整理书袋,这些可都是地位的象征!老爷从不让任何内宅女子进入外院,太太不行,最受宠的曦宁不行,当年两人情深义重的大姨娘不行!
没想到五娘子就这么轻而易举去了。
可以预想,有了这层眼界和机会,五娘子今后必然会比其他几位姐妹更有见识。
老爷自己就是例子,他虽然宠爱各种妾室,但遇上朝政有事,总是会到太太房里跟太太念叨,听听太太这个官宦世家女儿的见地开拓思路。
这不就是妥妥的登天梯吗?
事后五娘子还差遣了仆从送来一盏桃花酒,说多谢大姨娘,要不是大姨娘相助,她怎么能有这样登天的机会?
大姨娘气坏了,在屋里躺了好几天,找郎中开了好几幅疏肝解郁的汤药,这才将心里那股郁气散去。
偏偏王二嫂那边还要去应付。大姨娘就拖着病体去跟高升媳妇好说歹说赔了好话一箩筐才让高升媳妇答应了接风宴上有大姨娘陪着,不过还是拒绝让男丁见面。
高升媳妇理由也很充分:“毕竟姨娘是内宅女子,也当避嫌。”,王二嫂因着她地位低拒绝她,这让她心里很不满意。
大姨娘只好答应了。
席间她难免怪罪二嫂子:“嫂子好大的架子,怎么第一次接风宴就不来?”
王二嫂本来就生气接风宴不请自己儿子,没有老爷太太出面,找了仆从打发,也憋着气呢,冷冷瞥高升媳妇一眼:“我先前去陕甘总督家赴宴,人家也是正经总督夫人出来招呼我们。”
高升媳妇冷笑一声,起身离席:她才不惯着呢。
大姨娘只要一想到高升媳妇回去会跟高升告状,这话又会传到老爷耳朵里就觉得胸口憋着一股闷气。
她咬牙将气都吞下去,问嫂子:“嫂子,这回来除了送侄子上书院,还有什么旁的事吗?”。赶紧将嫂子打发回去。
“送技儿上学可是大事!”王二嫂开口,“历来江南文脉辈出,我和你哥哥商量了让技儿来苏州读书,一定要请妹夫跟书院交代好,让他们好好教导,我们家技儿可是出了名的才子,说不定一举能考中状元呢!”
大姨娘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她也算见多识广,十五岁连个秀才都不是,恐怕不是什么天才。
“还有!”王二嫂理直气壮,“边关能有什么好女子,我想着苏州富庶,你帮你侄儿在苏州说门好亲事,最好又有钱又有权势,丈人还能在官场上提点技儿。”
【作者有话说】
大姨娘下线倒计时
第61章
“二嫂疯了不成?”饶是大姨娘听到这句话都惊了一惊。
“知府不过是四品官员,千户是五品官员,这有什么不般配的?”王二嫂不以为然,“再说你家两位娘子与我家是姑表亲戚,这叫亲上加亲。”
“那能一样吗?”大姨娘失笑。
顾家家底深厚官宦世家,就算顾介甫现在是个白丁也不会跟王家结亲。
更别提没有战乱时文官要更吃香些,地位也更高,武官一辈子碰不上一个仗打,地位本就天壤之别。
“怎么不一样?再说我家可是嫡子,你家是庶女,仔细论起来还是王家吃亏了呢!”王二嫂昂着下巴,非常倨傲。
大姨娘摇摇头:“孩子们的婚事都是老爷说了算,我没法子置喙。”
她见王二嫂还想说什么,赶紧岔开话题:“还是先让老爷帮大郎安置进书院吧。”
听说事关命根子,王二嫂才阴转晴,将心思收了回来:“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王家做了武官之后也算光耀了门楣,长了见识发现后代还是要读书科举所以才让王技弃武从文,一力将他托举读书。
涉及子弟读书顾介甫还是很愿意帮忙的,他将王技送到了当地的书院,还特意引荐了弘哥儿带他一程。
不过王技本人并不是什么读书的料子,说读书只不过是想逃避从武罢了,从前在边关,若是教书先生给他文章点评为次等王二嫂就去人家门上去闹,久而久之教书先生怕了,只一味评“优等”,日子久了王技就真当自己是当世大文豪。
进了书院他恃才傲物,又以自己是知府外甥自居,刚进去两天就惹了一堆麻烦上门。
气得顾介甫连连摇头,训了大姨娘一顿。
王技却无所谓,眼见着麻烦解决了就去问娘:“娘,如今我也进书院了,什么时候能说亲?”
王二嫂亲昵推他一把:“娘替你盘算着呢,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上次吃席大姨娘跟她聊了几句给她出主意,叫王二嫂想联络大姨娘就借口要出门逛街出了顾家,随后再去前院找大姨娘安插在外面的小厮,所以两人算是重新联络上了。
因此王二嫂也借着由头审视了一遍府里的姑娘们:老大老二老四都有婆家了,剩下几个又太小,算来算去适龄的就是三娘子、五娘子、六娘子。
她不是很想给儿子说大姨娘的女儿:大姨娘太强势,如今就已经时常插手娘家诸事,若娶了她的女儿进门,有一对强势母女,自己这个婆婆的位置恐怕坐不稳。
算来算去,倒是五娘子最好,娶进门后再加上大姨娘继续贴补,儿子的日子差不了,唯一遗憾的就是嫡女早早许配人家,否则自家还不得将顾家一半家产轻松谋下?
顾一昭进了外院之事给内外院都给了不小的震撼:自来还没有哪个小娘子能进外院呢。
太太有些想让曦宁进外院,但一想曦宁出嫁在即,又加上顾一昭从小时候在王芜太监之事上就能颇有见地,这种见识是曦宁比不得的,便也熄灭了醋意,只一门心思支持起了五娘子:反正五娘子没有兄弟,她以后还不是要靠弥哥儿?
外院之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顾介甫的官衙之事,比如幕僚、同年、上司等各处的信笺、礼节往来,一部分则是顾家的外院,比如老相识、旧亲戚送来节礼往来、名下宅邸、田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