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上青云 第50节
母亲倒想起一遭:“说起来你那死去的爹干了这么多年,账册有问题的事我也听过,有年连着盘了七八天都没回家,我抱着你去探望,你爹胡子都快过膝长了,最后查出来,听说是什么大斗进、小斗出……”
管事打了个激灵,福至心灵,忽然起身:“娘,我明白了!我去趟府里!一会就回来。”
【作者有话说】
来啦!今天庆祝北京下雨,发红包[星星眼]
第38章
第二天全家人请安时,顾介甫也听说了女儿们算账的事,他不大赞同:“多学些针线,贞静为主,要不念诗作画有个才女的名气,账册粗略会看就好。”
顾一昭在心里默默吐槽:爹的这些培养计划都是将女儿往好嫁名媛风上培养。这些士大夫似乎普遍不大重视女儿的才干培养,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民国,比如中国最早的医院女院长杨步伟女士都读到了博士,因为结婚生育放弃了医学事业,她自己一生有心结,在《金婚诗》里不写恩爱写遗憾:“元任欠我今生业,颠倒阴阳再团圆。”
说完后,三姨娘面露幸灾乐祸神情。
当着姨娘们的面,太太神色略不大自然:“也就女儿家们学着玩,以免以后嫁出去被管事欺瞒,亏掉了奁产。”
“太太说得对。”四姨娘立刻附和,“就连市井村巷里的平民都给女儿教导安身立命的本事呢,老爷这么大官女儿们也得会点什么,否则说出去多没面子?”
她其实还想说万一被抄家女儿们还能去当个女账房糊口呢,不过这些天被女儿耳提面命“祸从口出”,直觉上隐约感觉这不是什么好话,所以硬生生咽下去了。
太太神色微霁,老爷也笑:“也罢,一技之长傍身也是好事。”,说罢理了理袖子,已经打算上衙去了。
眼看他要出门,二姨娘忽然关切问:“听说小五昨日那账盘错了?”
小娘子们顿时忐忑,都看向了亲爹,七娘子在后面蹙眉,也就老爷太太才称呼“小五”,这个二姨娘这么称呼显得居高临下,很看不上五娘子。
准备匆匆出门的顾介甫看了一眼五娘子。
太太脸上一闪而过一丝不满,不过还是收敛住,只关切看五娘子。
钱妈妈捕捉到了那一缕情绪变化,悄悄在心里摇头:这个二姨娘怎么回事?都是太太的人,你又何必将此事摊到台面上?何况老爷才刚表达了对女儿理账的不支持,这不是惹火么?
郑妈妈也紧张看五娘子,若是被老爷知道出了什么岔子,只怕会怪上太太。她们这些服侍太太的人自然揪心。
顾一昭在全屋注视下笑眯眯开口:“多谢二姨娘惦记,只是小五昨日贪吃夜宵,便拖得晚了些,并无什么大事。”
二姨娘不提防五娘子城府居然如此深沉,错愕神色一晃而过后干笑:“那就好,那就好。”
太太就笑:“小五如今也变贪嘴了?正好这几天庄子上送了野狍子来,叫他们送个狍子腿给你。”
“知道母亲疼我。”五娘子惊喜行礼。
室内一派母慈子孝,顾介甫也流露出满意,点点头:“你们母亲娇惯你们,那做爹的也跟上,昨儿个我跟胡同知去吃了一家春华楼的席面,叫一桌进来给你们尝尝。”
小娘子们齐齐欢呼,乖巧谢爹爹,妻妾也恭维老爷疼爱孩子,顾介甫看着眼前的天伦之乐,很是享受。
太太微微笑,看顾一昭的目光就更和蔼了,这孩子,不动声色就将先前那段不和谐的小插曲平顺翻了过去,是个知分寸的。
等老爷走后,她就问顾一昭:“账册是出了什么问题?”
“回禀母亲的话,是斗出了问题。”顾一昭一改早上的轻描淡写,认真说出了问题所在,“田庄送来的账册写了3000斗的粮食,送来入库的粮食也是3000斗,可是送来入库的米粮是按照小斗衡量。所以入库时前后对不上。”
小娘子们纳闷:“怎么我们的斗没出问题?”
“因为家里一直习惯用大斗计量,所以这个斗默认都是大斗。只不过松江田庄的庄头不知怎么想的,居然用了小斗。”顾一昭细细道来。
说完后她瞥了一眼二姨娘。
见二姨娘正盯着她看,目光里尽是阴谋被揭穿的气恼,此时和顾一昭的目光迎面碰上,又心虚挪开一边去。
果然是二姨娘。
顾一昭心里了然。
昨天管事跟她说了大斗进小斗出的典故,她找到了问题所在后又特意询问过,上次这样的纰漏发生在多年前太太的陪嫁庄子上,也就太太的人知道。
这么一来始作俑者呼之欲出——二姨娘。
明白了敌手是谁,顾一昭也不得不赞叹她心思深沉:
二姨娘设置了好几个陷阱。
若是顾一昭没发现就此入库,事后发现是大纰漏,只怕会被怀疑是能力不足;
就算顾一昭发现了有问题,但若她沉不住气当场嚷嚷有问题,叫庄头进来对账,得罪了庄头们不说,也会让老爷太太觉得她大惊小怪不适合管家。
毕竟只是度量衡方式不同出现的误会她就大张旗鼓宣扬,显得小船不可载重,只怕今后很难再获器重。
一下埋了好几个坑,若是不小心就会陷进去中了她的圈套。
看来二姨娘平日里柔顺听话,看似是太太身边的隐身人,其实本人也颇有手腕。
也是。那么多陪嫁丫鬟,就她能脱颖而出,还能生下子嗣在太太身边屹立不倒,也自然有她的本事。
顾一昭沉思的时候太太也思索完了这件事:“大斗进、小斗出家里当年也碰到过,只不过当时知道的人少,经办那一批的账房要么去了外地,要么故去,也没人提起……”
话说到这里,她忽然停顿了一下,似乎想明白了什么事,抬头看了二姨娘一眼。
却转瞬就将那些情绪当众隐藏起来,称赞顾一昭:“难为小五想明白了这个。我记得t当年要查出来也耗费了许久呢。”
顾一昭受了表扬,面上却丝毫无骄矜,只道:“母亲,我还想出来如何预防此事,免得下回再遇上,又为难旁人。”
“哦?你有什么见地?”崔氏很感兴趣。
“田庄上不如来个三权分立:抬举个老实管事做清点之人,无权记账只清点粮食,再找个记录的人做记录文书,只负责纸上登记,不能碰粮食,最后还让庄户做督查,核对账目与实物,定期向主家汇报就好。”
“你的意思是,入库、记账、督查,三权分立?”太太听懂后,大为赞叹,“有了这个倒省事,免得出那么多幺蛾子。”
她旁边钱妈妈凑趣:“说起来铺子上倒是自古以来都有这几类分工,只不过并未明确,有时候张三一人也管两样,有时候李四又兼职负责一样,日子长了都会变得乱哄哄,还是五娘子这单独拎出来清爽。”
等晚上顾介甫下衙,太太就将五娘子的建议告诉了他,言语间很感兴趣:“倒有点朝堂上的意思,有户部做预算、工部执行、再有御史台督查。”
顾介甫好笑:“夫人啊,莫谈国事。”,不过他很欣赏崔氏这一点,有时候觉得跟她说话和与好友聊天一般毫无障碍,朝廷上的事也能说个一二,不似与姨娘们,只有风花雪月,却没法这样深度聊天。
他听完后就点头:“有的人家里人少田地少,所以这三位职责不清,要么吃空饷要么人浮于事,咱家地多田庄多,设几个人倒正好,免得出事。”
说完也赞扬五娘子:“没想到四姨娘糊涂惯了,生得孩子倒机灵。幸好请了宫里女官过来教导,也不至埋没了她。”
又赞太太:“也是太太慈和,能抬举女儿出来。”,他虽然希望太太一视同仁但到底还没失了脑子,知道人性护短,太太能绕开小二抬举小五,已经是一等一的贤惠:“不愧是恩师掌上明珠。”
太太嗔笑,顾介甫留在了听松堂里。
顾介甫发话了要添人,至于怎么添置、添置谁,这些细节都交给太太来设置。
太太自然高兴,她的陪房大都在自己的陪嫁庄子上,还未像这么深入顾家本身的产业,这个机会不就正好可以让她自己的陪房渗透进顾家的生意里?
高兴之余也对顾一昭更加满意,叫她来吩咐:“你爹同意了在田庄上添人,你有什么好举荐的吗?”
顾一昭有点不好意思笑笑:“我那有几个丫鬟是太太给我的,她们娘老子也是太太陪嫁,在各处看庄子呢,我想抬举两个。”
“好!”太太一口应下,“你去问过她们,给我两个名字。”
樱桃和山矾闻言都极为惊讶:“娘子,居然要抬举我们家人?”
“嗯。”顾一昭笑眯眯,“上回我要选管事,知道你们家人都在庄子上待着,到底体面,比在我的无名小商铺里做管事稳妥,就没有抬举你们,可如今是府里的管事,以后还有机会升大管事。我想着你们或许有兴趣?”
何止有兴趣,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山矾和樱桃若到顾一昭这冷衙门当然是因为家人关系没那么硬气,她们的亲戚也都只在太太庄子上,可这回要去的却是顾家的大田庄!
谁能不心动呢?
只要在这个位置历练出来,以后进可做顾一昭陪房去她夫家做大管事,退可留在顾家做管事,每一样都是前途无量!
山矾和樱桃齐齐行礼道谢:“多谢姑娘!”
顾一昭又笑眯眯问另外几个:“只抬举她们,你们可有不快?”
“当然没有。我哥哥那性子签不了身契,让他在外面是最好。”木兰不在乎那个。
豆蔻也不在乎:“我表哥虽是下人但一直在城里做木匠,从未下过地,让他种地也是白白被蒙蔽,别耽搁了娘子的正事。”
麦花就更不在乎了:“我爹娘哥哥卖我那天我就在心里给她们下葬立了牌位,我要是回头抬举他们才叫贱呢。”
惹得大家哈哈笑,木兰在旁边急得连声念佛:“您老人家宽宏大量,勿怪麦花,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樱桃的父亲叫做洪大头,面相憨厚老实,一伸手厚厚的茧子,一看就是经年的老农。
山矾父母双亡,她却想举荐自家表姐:“小姐勿怪,实在是我家出事后那些堂哥叔伯只来家里搜刮,反倒是我姨母家的表姐青娘子救济了我好几次,她自小也跟着张罗家中田地,后来又嫁到一个佃农家,亲自操持家业,如今她寡居在家,身契还挂在府上,我想也帮她一把。”
顾一昭不反对:“就让她来便是。”。她于是亲自带着洪大头和青娘子两个去了太太那里,太太也给面子,叫这两人负责清点粮食,分别分到了两处田庄做个小管事。
体面、风光无限,顾府上下都极为惊讶,这几天处处都在聊这件事:
“都说五娘子有体面,可是她居然能体面至此?!”
“就是,这次新任命的几个仆从,太太安排的是自己的管事,就连二娘子的人也才安排了四五个,居然给个小庶女两个名额!”
“没给太太最器重的二姨娘,没给最受宠爱的三姨娘。”那人掐着指头算,“居然给了个小庶女。”
“什么小庶女,你那消息就如昨日黄花,过时了。”她的同伴嘲笑她,“谁不知道府上如今的大红人是五娘子啊。”
“不管怎么说那洪大头和青娘子都是走了上等狗屎运,谁能想到太太跟前最体面那几个丫鬟婆子没戏,二娘子身边的丫鬟婆子没戏,反倒是五娘子的丫鬟得志呢?!”
太太和二娘子这回抬举的都是已经在她们身边担任小管事级别的人物,对那些人来说也相当于职业发展必然路径,只不过早被赏识一步,所以仆从们的惊讶没有那么强烈。
而顾一昭抬举的是丫鬟家人,那些家人还本来都是小人物,好比董事长侄子提拔成了副经理大家没什么反应,可现在是你身边毫无根基的同事忽然被提拔成了副经理!
一下人心躁动!各个羡慕!恨不得冲到五娘子身边去献殷勤。
有人拍大腿后悔惋惜:“再知道当初就应该让我女儿进煨芋居伺候五娘子,说不定现在我也能落个管事当当!”
四姨娘急着将刚打探的情报奉上:“如今我们昭姐儿可是实打实的风光,昨天夜里我听说起夜的婆子偷摸赌钱时赌桌上都在念叨这件事呢。”
传播这么飞快也能理解,做人奴仆不就是图钱图前程吗?平日里大家都讨好老爷太太跟前的仆从不就是为了一跃龙门得好差事吗?
所以五娘子此举深入人心,在仆妇中广为传播。
四娘子气得在家砸碎了一套乳白色梅花形汝窑的杯盏:“凭什么?!”,凭什么顾一昭能毫发无伤,凭什么她能得了太太称赞?
二姨娘也攥紧拳:“没想到这个五娘子精得跟个猴一样!任何陷阱都不钻!”
她设置了一个双重陷阱,确保万无一失,却还是被顾一昭顺利逃脱,非但如此,顾一昭还借此机会在父母跟前留下会管家的好印象,更趁机提拔了自己的左臂右膀。
然而不管她们如何恼火,明面上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四姨娘听了园里的流言后很自豪,与有荣焉:“到底是我的女儿,厉害能干!哼!看那些个小人再嘲笑我。”
又小心问顾一昭:“可要低调行事?”
顾一昭笑:“还是娘聪明,知道这时候要稳妥为重。”,说着使个眼色,几个丫鬟就围上来恭维四姨娘审时度势眼光高远,将四姨娘恭维得红光满面,甚为骄傲。
管事打了个激灵,福至心灵,忽然起身:“娘,我明白了!我去趟府里!一会就回来。”
【作者有话说】
来啦!今天庆祝北京下雨,发红包[星星眼]
第38章
第二天全家人请安时,顾介甫也听说了女儿们算账的事,他不大赞同:“多学些针线,贞静为主,要不念诗作画有个才女的名气,账册粗略会看就好。”
顾一昭在心里默默吐槽:爹的这些培养计划都是将女儿往好嫁名媛风上培养。这些士大夫似乎普遍不大重视女儿的才干培养,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民国,比如中国最早的医院女院长杨步伟女士都读到了博士,因为结婚生育放弃了医学事业,她自己一生有心结,在《金婚诗》里不写恩爱写遗憾:“元任欠我今生业,颠倒阴阳再团圆。”
说完后,三姨娘面露幸灾乐祸神情。
当着姨娘们的面,太太神色略不大自然:“也就女儿家们学着玩,以免以后嫁出去被管事欺瞒,亏掉了奁产。”
“太太说得对。”四姨娘立刻附和,“就连市井村巷里的平民都给女儿教导安身立命的本事呢,老爷这么大官女儿们也得会点什么,否则说出去多没面子?”
她其实还想说万一被抄家女儿们还能去当个女账房糊口呢,不过这些天被女儿耳提面命“祸从口出”,直觉上隐约感觉这不是什么好话,所以硬生生咽下去了。
太太神色微霁,老爷也笑:“也罢,一技之长傍身也是好事。”,说罢理了理袖子,已经打算上衙去了。
眼看他要出门,二姨娘忽然关切问:“听说小五昨日那账盘错了?”
小娘子们顿时忐忑,都看向了亲爹,七娘子在后面蹙眉,也就老爷太太才称呼“小五”,这个二姨娘这么称呼显得居高临下,很看不上五娘子。
准备匆匆出门的顾介甫看了一眼五娘子。
太太脸上一闪而过一丝不满,不过还是收敛住,只关切看五娘子。
钱妈妈捕捉到了那一缕情绪变化,悄悄在心里摇头:这个二姨娘怎么回事?都是太太的人,你又何必将此事摊到台面上?何况老爷才刚表达了对女儿理账的不支持,这不是惹火么?
郑妈妈也紧张看五娘子,若是被老爷知道出了什么岔子,只怕会怪上太太。她们这些服侍太太的人自然揪心。
顾一昭在全屋注视下笑眯眯开口:“多谢二姨娘惦记,只是小五昨日贪吃夜宵,便拖得晚了些,并无什么大事。”
二姨娘不提防五娘子城府居然如此深沉,错愕神色一晃而过后干笑:“那就好,那就好。”
太太就笑:“小五如今也变贪嘴了?正好这几天庄子上送了野狍子来,叫他们送个狍子腿给你。”
“知道母亲疼我。”五娘子惊喜行礼。
室内一派母慈子孝,顾介甫也流露出满意,点点头:“你们母亲娇惯你们,那做爹的也跟上,昨儿个我跟胡同知去吃了一家春华楼的席面,叫一桌进来给你们尝尝。”
小娘子们齐齐欢呼,乖巧谢爹爹,妻妾也恭维老爷疼爱孩子,顾介甫看着眼前的天伦之乐,很是享受。
太太微微笑,看顾一昭的目光就更和蔼了,这孩子,不动声色就将先前那段不和谐的小插曲平顺翻了过去,是个知分寸的。
等老爷走后,她就问顾一昭:“账册是出了什么问题?”
“回禀母亲的话,是斗出了问题。”顾一昭一改早上的轻描淡写,认真说出了问题所在,“田庄送来的账册写了3000斗的粮食,送来入库的粮食也是3000斗,可是送来入库的米粮是按照小斗衡量。所以入库时前后对不上。”
小娘子们纳闷:“怎么我们的斗没出问题?”
“因为家里一直习惯用大斗计量,所以这个斗默认都是大斗。只不过松江田庄的庄头不知怎么想的,居然用了小斗。”顾一昭细细道来。
说完后她瞥了一眼二姨娘。
见二姨娘正盯着她看,目光里尽是阴谋被揭穿的气恼,此时和顾一昭的目光迎面碰上,又心虚挪开一边去。
果然是二姨娘。
顾一昭心里了然。
昨天管事跟她说了大斗进小斗出的典故,她找到了问题所在后又特意询问过,上次这样的纰漏发生在多年前太太的陪嫁庄子上,也就太太的人知道。
这么一来始作俑者呼之欲出——二姨娘。
明白了敌手是谁,顾一昭也不得不赞叹她心思深沉:
二姨娘设置了好几个陷阱。
若是顾一昭没发现就此入库,事后发现是大纰漏,只怕会被怀疑是能力不足;
就算顾一昭发现了有问题,但若她沉不住气当场嚷嚷有问题,叫庄头进来对账,得罪了庄头们不说,也会让老爷太太觉得她大惊小怪不适合管家。
毕竟只是度量衡方式不同出现的误会她就大张旗鼓宣扬,显得小船不可载重,只怕今后很难再获器重。
一下埋了好几个坑,若是不小心就会陷进去中了她的圈套。
看来二姨娘平日里柔顺听话,看似是太太身边的隐身人,其实本人也颇有手腕。
也是。那么多陪嫁丫鬟,就她能脱颖而出,还能生下子嗣在太太身边屹立不倒,也自然有她的本事。
顾一昭沉思的时候太太也思索完了这件事:“大斗进、小斗出家里当年也碰到过,只不过当时知道的人少,经办那一批的账房要么去了外地,要么故去,也没人提起……”
话说到这里,她忽然停顿了一下,似乎想明白了什么事,抬头看了二姨娘一眼。
却转瞬就将那些情绪当众隐藏起来,称赞顾一昭:“难为小五想明白了这个。我记得t当年要查出来也耗费了许久呢。”
顾一昭受了表扬,面上却丝毫无骄矜,只道:“母亲,我还想出来如何预防此事,免得下回再遇上,又为难旁人。”
“哦?你有什么见地?”崔氏很感兴趣。
“田庄上不如来个三权分立:抬举个老实管事做清点之人,无权记账只清点粮食,再找个记录的人做记录文书,只负责纸上登记,不能碰粮食,最后还让庄户做督查,核对账目与实物,定期向主家汇报就好。”
“你的意思是,入库、记账、督查,三权分立?”太太听懂后,大为赞叹,“有了这个倒省事,免得出那么多幺蛾子。”
她旁边钱妈妈凑趣:“说起来铺子上倒是自古以来都有这几类分工,只不过并未明确,有时候张三一人也管两样,有时候李四又兼职负责一样,日子长了都会变得乱哄哄,还是五娘子这单独拎出来清爽。”
等晚上顾介甫下衙,太太就将五娘子的建议告诉了他,言语间很感兴趣:“倒有点朝堂上的意思,有户部做预算、工部执行、再有御史台督查。”
顾介甫好笑:“夫人啊,莫谈国事。”,不过他很欣赏崔氏这一点,有时候觉得跟她说话和与好友聊天一般毫无障碍,朝廷上的事也能说个一二,不似与姨娘们,只有风花雪月,却没法这样深度聊天。
他听完后就点头:“有的人家里人少田地少,所以这三位职责不清,要么吃空饷要么人浮于事,咱家地多田庄多,设几个人倒正好,免得出事。”
说完也赞扬五娘子:“没想到四姨娘糊涂惯了,生得孩子倒机灵。幸好请了宫里女官过来教导,也不至埋没了她。”
又赞太太:“也是太太慈和,能抬举女儿出来。”,他虽然希望太太一视同仁但到底还没失了脑子,知道人性护短,太太能绕开小二抬举小五,已经是一等一的贤惠:“不愧是恩师掌上明珠。”
太太嗔笑,顾介甫留在了听松堂里。
顾介甫发话了要添人,至于怎么添置、添置谁,这些细节都交给太太来设置。
太太自然高兴,她的陪房大都在自己的陪嫁庄子上,还未像这么深入顾家本身的产业,这个机会不就正好可以让她自己的陪房渗透进顾家的生意里?
高兴之余也对顾一昭更加满意,叫她来吩咐:“你爹同意了在田庄上添人,你有什么好举荐的吗?”
顾一昭有点不好意思笑笑:“我那有几个丫鬟是太太给我的,她们娘老子也是太太陪嫁,在各处看庄子呢,我想抬举两个。”
“好!”太太一口应下,“你去问过她们,给我两个名字。”
樱桃和山矾闻言都极为惊讶:“娘子,居然要抬举我们家人?”
“嗯。”顾一昭笑眯眯,“上回我要选管事,知道你们家人都在庄子上待着,到底体面,比在我的无名小商铺里做管事稳妥,就没有抬举你们,可如今是府里的管事,以后还有机会升大管事。我想着你们或许有兴趣?”
何止有兴趣,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山矾和樱桃若到顾一昭这冷衙门当然是因为家人关系没那么硬气,她们的亲戚也都只在太太庄子上,可这回要去的却是顾家的大田庄!
谁能不心动呢?
只要在这个位置历练出来,以后进可做顾一昭陪房去她夫家做大管事,退可留在顾家做管事,每一样都是前途无量!
山矾和樱桃齐齐行礼道谢:“多谢姑娘!”
顾一昭又笑眯眯问另外几个:“只抬举她们,你们可有不快?”
“当然没有。我哥哥那性子签不了身契,让他在外面是最好。”木兰不在乎那个。
豆蔻也不在乎:“我表哥虽是下人但一直在城里做木匠,从未下过地,让他种地也是白白被蒙蔽,别耽搁了娘子的正事。”
麦花就更不在乎了:“我爹娘哥哥卖我那天我就在心里给她们下葬立了牌位,我要是回头抬举他们才叫贱呢。”
惹得大家哈哈笑,木兰在旁边急得连声念佛:“您老人家宽宏大量,勿怪麦花,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樱桃的父亲叫做洪大头,面相憨厚老实,一伸手厚厚的茧子,一看就是经年的老农。
山矾父母双亡,她却想举荐自家表姐:“小姐勿怪,实在是我家出事后那些堂哥叔伯只来家里搜刮,反倒是我姨母家的表姐青娘子救济了我好几次,她自小也跟着张罗家中田地,后来又嫁到一个佃农家,亲自操持家业,如今她寡居在家,身契还挂在府上,我想也帮她一把。”
顾一昭不反对:“就让她来便是。”。她于是亲自带着洪大头和青娘子两个去了太太那里,太太也给面子,叫这两人负责清点粮食,分别分到了两处田庄做个小管事。
体面、风光无限,顾府上下都极为惊讶,这几天处处都在聊这件事:
“都说五娘子有体面,可是她居然能体面至此?!”
“就是,这次新任命的几个仆从,太太安排的是自己的管事,就连二娘子的人也才安排了四五个,居然给个小庶女两个名额!”
“没给太太最器重的二姨娘,没给最受宠爱的三姨娘。”那人掐着指头算,“居然给了个小庶女。”
“什么小庶女,你那消息就如昨日黄花,过时了。”她的同伴嘲笑她,“谁不知道府上如今的大红人是五娘子啊。”
“不管怎么说那洪大头和青娘子都是走了上等狗屎运,谁能想到太太跟前最体面那几个丫鬟婆子没戏,二娘子身边的丫鬟婆子没戏,反倒是五娘子的丫鬟得志呢?!”
太太和二娘子这回抬举的都是已经在她们身边担任小管事级别的人物,对那些人来说也相当于职业发展必然路径,只不过早被赏识一步,所以仆从们的惊讶没有那么强烈。
而顾一昭抬举的是丫鬟家人,那些家人还本来都是小人物,好比董事长侄子提拔成了副经理大家没什么反应,可现在是你身边毫无根基的同事忽然被提拔成了副经理!
一下人心躁动!各个羡慕!恨不得冲到五娘子身边去献殷勤。
有人拍大腿后悔惋惜:“再知道当初就应该让我女儿进煨芋居伺候五娘子,说不定现在我也能落个管事当当!”
四姨娘急着将刚打探的情报奉上:“如今我们昭姐儿可是实打实的风光,昨天夜里我听说起夜的婆子偷摸赌钱时赌桌上都在念叨这件事呢。”
传播这么飞快也能理解,做人奴仆不就是图钱图前程吗?平日里大家都讨好老爷太太跟前的仆从不就是为了一跃龙门得好差事吗?
所以五娘子此举深入人心,在仆妇中广为传播。
四娘子气得在家砸碎了一套乳白色梅花形汝窑的杯盏:“凭什么?!”,凭什么顾一昭能毫发无伤,凭什么她能得了太太称赞?
二姨娘也攥紧拳:“没想到这个五娘子精得跟个猴一样!任何陷阱都不钻!”
她设置了一个双重陷阱,确保万无一失,却还是被顾一昭顺利逃脱,非但如此,顾一昭还借此机会在父母跟前留下会管家的好印象,更趁机提拔了自己的左臂右膀。
然而不管她们如何恼火,明面上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四姨娘听了园里的流言后很自豪,与有荣焉:“到底是我的女儿,厉害能干!哼!看那些个小人再嘲笑我。”
又小心问顾一昭:“可要低调行事?”
顾一昭笑:“还是娘聪明,知道这时候要稳妥为重。”,说着使个眼色,几个丫鬟就围上来恭维四姨娘审时度势眼光高远,将四姨娘恭维得红光满面,甚为骄傲。